武夷山似笑非笑的嫣然,倾倒了古今的游者,而就在这浅笑盈盈之间,有无数的难解之谜。一个远古部族留下的神秘无比的船棺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为什么武夷的岩茶叫“晚甘侯”?奇怪的角怪为什么会出现在武夷山?
武夷山似笑非笑的嫣然,倾倒了古今的游者。
武夷山是造物主闲暇之时制作的一件精美大盆景,是光与彩的瞬间凝固,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三三”碧水萦绕,“六六”奇峰耸峙,构成了巧夺天工的“碧水丹山”。武夷山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大量古老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武夷山丰厚的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无数优美动人的故事、典故及传说,令古今游者折服。秦汉以来,武夷山就是儒者、羽士、僧人、丹客驻足之地,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大王峰南麓设坛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历史上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的说法;道教认为武夷山是“真升化玄天”,各路地仙修炼得道,即将上天升入仙班之时,都要来到武夷山,再经过一次考核,过关后才能真正进入仙班。
可就在这样的碧水丹山之间,却隐藏着无数的秘密:船棺是武夷山最大的谜,那是一个远古部族留下的遗迹,它是怎样放到悬崖峭壁上的?晚甘侯不是一个人,它只是一种茶——武夷岩茶。比黄金还贵的武夷大红袍生长在什么地方?闽越王城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大城市是从什么样的灾难中突然消失的?奇怪的角怪为什么会出现在武夷山?
在武夷九曲的浅笑盈盈之间,是种种神秘无比的武夷之谜,微笑着的千古之谜。
◎碧水丹山的奥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夷山名动天下,它的山水到底有什么别具一格的神奇之处呢?武夷山之名不只是因为山中的仙,更多的是因为一条碧水,这条碧水叫九曲溪。
武夷山的万种风情、百转柔情,都在九曲溪了,它聚集了武夷山全部的温柔。都说游览武夷山不需要爬山也不需要走路,只要端坐在一把竹椅上,那奇山秀水就会在眼前播放了,“看山不用杖而用舟”,这就是武夷山别具一格的神奇之处。
九曲溪的清澈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水来自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质清澈。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7%。九曲溪9.5公里的河道,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曲率达1.9。游者坐在竹椅中,乘着竹筏顺溪而下,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碧水丹山就在静坐间悠然享用了。竹筏是武夷山独特的游山工具,这是武夷山独此一家的特色:竹筏水中流,人在画中游。
武夷山以竹筏为游览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就可以驾驭了。它可以平稳地漂过深潭,也可以飞快地滑下浅滩;可以灵巧地避开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剧地转弯。武夷山的水绝美,在山间宛转多情,碧水长流,站着不动就可以饱览武夷秀色,即使是白发翁妪,仍可尽情漫游,遍览山水之美。
为什么武夷山有如此绝色的山水?为什么武夷山会形成如此奇特的碧水丹山?
传说很久以前,武夷山就是一座大山,并没有名字。当时山下经常洪水成灾,百姓苦无宁日,一位姓彭的老人就像大禹一样带领村民开山治水。到了耄耋之年,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开山始祖了,人们尊称他为“彭祖”。又过了很久很久,大概彭祖有880岁的时候,玉皇大帝听说了他的丰功伟绩,就把他召到天上去做神仙。彭祖临走时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锄头和一弯弓箭,嘱咐两个儿子彭武、彭夷继承祖业,日夜开山治水,造福村民。兄弟俩始终不敢忘记父亲的训导,兢兢业业。在治水过程中,兄弟俩不知道从哪里引来很多稀奇古怪的动物和植物,把这座大山装点得如同仙境。后来,彭武、彭夷去世,人们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就用兄弟俩的名字——武夷来命名这座大山。
专家说,景区一带的地貌原是一处碧波荡漾的湖泊,第三纪末第四纪初两度地壳运动,使湖盆中的赤石碎屑岩红层上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构成的红色石块就形成了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武夷山丹山奇立的由来,丹霞一样的山的倒影在宛转碧绿的流水里,绝美无比。而这些绝美的山造型也是异常奇特的,不像其他山峰是由下往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而是下小上大,挑战人们的审美经验。
武夷山的山灿若朝霞,而且美丽若朝霞的石头上还长着树。看来这丹山不只颜色奇美,还可以“石头上长树”,为什么武夷山的石头上可以长树呢?原来武夷山的山体是砂岩,石质疏松,水蚀风化,树木生长非常容易。所以这里的树木虽然是长在石头上,但是和同样长在石头上的黄山松不一样,武夷山的树木长得容易并且极尽舒展,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神奇和美丽。
丹山妩媚,碧水绵长,是武夷山的绝色山水。
◎船棺的悬疑
船棺是武夷山最大的谜,据说郁郁葱葱的武夷峰峦中,船棺有数千之多,经过了3000多年的岁月,它们还能告诉我们多少武夷先民的秘密呢?
船棺,这峭壁间的玄机,千百年来一直被笼罩在神灵仙异的迷雾之中,因而有仙舟、仙槎、仙人船、灵船、灵槎、仙蜕、仙函、仙人葬等种种名称。围绕着船棺,人们有无数的揣测,可是到底哪一种才是船棺真正的谜底呢?
九曲溪两岸壁立千仞的峰腰洞穴内那一只又一只的“仙舟”,是宋理学家朱熹的浩叹:“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朱熹认为,它们是棺柩,而武夷山是武夷古先民居住的地方,船棺是他们的葬礼,他们把船棺放在高高的悬崖上,认为离天近了,就上了天成了仙人。
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武夷君的,武夷君临终前嘱咐子孙:死后将遗体放入灵槎,这样就可以渡过天上的银河;要在灵槎内放置鱼干,作为他送给天上仙友们的礼品。子孙遵照遗嘱,用圆木刳成灵槎,将武夷君的尸身和鱼干放在里面,又在他生前居住的小藏峰东面岩壁的罅隙里,架上木板,再把灵槎放在木板上,让其划棹飞游。
有学者推测这种习俗是该民族曾经经历过大迁徙的历史的折射,故以船为棺的真实用意,是想让死者的灵魂返回到遥远的故乡去。
有人认为与崇祀鬼神巫术有关,仙舟可以载浮死者通过敞开的洞直接渡过冥界。古人幻想在冥界与人世之间,生死异路,阴阳隔膜,必有一条河流作为分野,以船为棺,就是借此造物把亡魂送过河去。
还有传说认为,这是当年武夷君在王母的蟠桃宴会上听到大耳仙要将武夷再沦为汪洋的话后,化为云游和尚挨家告诫武夷族人“快凿木船,架壑逃生”而留下来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个叫务相的人,为争当部落首领,与竞争者相约,用泥土造船,不沉者为胜。结果务相所造之船,遇水不化,击败对手,做了首领,号廪王。务相死后,子孙们为了纪念他,将葬他的棺木凿成船形,置于绝壁悬崖,世世代代祭礼。武夷先民善于造船和用船,当他们产生了鬼魂观念之后,便在幻想中把现实生活附加给鬼魂世界,以为死者生前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在那个世界里也同样需要,于是就有了以船为棺的殓葬方式。
有人说船棺是古越族高度文明的见证,这种葬俗最早出现在武夷山,然后随着年代逐步向西南方向推移,包括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四川、重庆等10个省市都留下了类似这种悬葬的遗址,还远至台湾、马来西亚、印尼。这是一个民族迁移史在悬崖上的生动记载。
只是,种种猜测不但没有解开武夷山的船棺之谜,反而更增加了船棺的神秘性。难道古人的想法,对现代人来说,永远都无法揣测?而更为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距今3000多年前,船棺是如何放在如此险峻的峭壁上的呢?很显然这种葬礼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那么,享受到这种礼遇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据说过去在武夷山区的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老人在未死时,自己选好一个岩洞作为葬地,命小辈营造,死后就能及时安葬。这些营造悬棺葬地的人,是用“放虹”的办法,也就是用绳索从山顶悬荡而下,进岩洞做好地基。然后再将棺椁化整为零,一块块吊上去,在岩洞里再安装。人死了,就将尸体和随葬品分别用同样的“放虹”方法,悬放下来,再吊上去,安置在棺中。
有人说武夷先民之所以选择“船”作为葬具,并能够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把船棺吊上悬崖绝壁的洞穴里进行安葬,是“弥高者以为至孝”的表现,高度表现出孝心的尺寸。
有人认为它是从山上悬索下来将棺柩吊入崖龛中;也有人提出“可能使用提升式的方法”;还有人猜测可能架栈道将船棺移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原本这些船棺是接近水面的,后来水位急剧下落,才形成了今天的奇观。众说纷纭,却未能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船棺在崖间,看过千年的花开花落,但是武夷先民在历史里走得离现代的人们太久远了,所以船棺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成为了无法揣摩的谜题。
◎“晚甘侯”如何成了茶中君子
“晚甘侯”不是一个人,而是武夷岩茶。
“晚甘”,意思是说饮茶先苦后甜,回味无穷。“侯”,指侯爵,尊贵之人,“晚甘侯”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尊贵的君子。也许是这个创意太独特,也许是后来的人对武夷岩茶有一种别样的情结,从此以后,“晚甘侯”就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3000多年前,武夷山古越族人就曾将武夷岩茶献给周武王,在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唐代,武夷茶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代,武夷茶成为文人类似于琴棋书画的功课之一。而在元朝,武夷茶成为宫廷最重要的御用茶。武夷茶从人们在心理层面上的景仰走向生活等级里的至尊,就连寺庙里都有专门为召集和尚饮茶而设的茶鼓。茶在武夷山为何如此深刻?
武夷山茶的品质特征被归纳为“香清甘活”,也就是专家们归纳的“岩韵”二字,因而武夷山茶被独一无二地称之为岩茶。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类的中小叶种代表,是乌龙茶的鼻祖。“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说的就是武夷岩茶的特点,这种在岩石间生长的茶树,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所以武夷岩茶有桂花丛,水仙丛等称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极品,民间传说中,大红袍具有奇特的功效,治过皇太后的鼓胀病,也治过状元的感冒症,所以它成了皇帝亲口御封的“贡茶”。为保护这稀世珍宝,多年来一直有专人甚至有部队看守着。2005年4月在武夷山举行大红袍节期间,20克大红袍拍卖出了2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那么,如此名贵的武夷茶树是谁最初栽下的呢?为什么不同的茶树会有不同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