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9300000021

第21章 财商培养,给他宝藏不如给他理财能力(2)

徐女士的儿子今年六岁了,孩子学校离她家比较远,徐女士每天上班很忙,送孩子上学的事一般都由儿子的奶奶帮着,老人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宠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每次送孩子上学,都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一块或五毛不等。虽然不多,久而久之孩子都成习惯了。不给就死活不去上学,攀比心理增强,胃口越来越大。

有一次,孩子开家长会,于是她就顺理成章的送儿子来到学校,可是刚到校门口,儿子就拉着自己说:“妈妈,我要买冰激凌,棒棒糖,每次奶奶都给我买的。”她为了制止孩子的这种恶习,就不给他买,令她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孩子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地上打起滚来,此刻她的脸刷地红了起来。面对儿子的任性,使她很是无可奈何。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孩子在零花钱上养成了坏习惯。为了避免孩子养成伸手就要、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性,家长可以主动给孩子零花钱,而不是等孩子要的时候再给。同时告诉孩子,这周或这月的零花钱若提前用完,家长不会再给的;给的零花钱也不能随便乱花,而是应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买书、买学习用品,等等。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的零花钱呢?

第一,要向孩子讲清,家长的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付出得到的报酬。家长还应告诉孩子,浪费金钱就等于浪费生命,所以要珍惜身边每一样用金钱换来的东西。

第二,要向孩子讲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常讲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故事,使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习惯。

第三,家长在安排家庭开支计划时,充分考虑到满足孩子正当的兴趣爱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主动为他们购买一些图书,看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电影、电视节目;为他们购置一些玩具、小工具和手工操作的零器件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四,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讲究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这样做便于孩子安排自己的小计划。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个储蓄罐,让孩子将节约下的钱存起来,这笔钱可以让孩子买自己喜爱的物品或做其他有意义的事。

总之,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支配有限的钱财,从小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会最初级的理财常识。

让男孩远离金钱上的盲目攀比

西晋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攀比作风,在现在的孩子们中间有所抬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物质财富也就越多,他们将这些财富分配在什么地方,是否都是与学习有关或者是基本的生活需要,这就有待于研究了。

现实证明,孩子们手中的钱越多,攀比心理就会越强。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猎奇也是他们的天性,这使得攀比越发严重。一般的攀比只是孩子不甘心落后,希望得到心理满足的一种幼稚表现,这种攀比也是没有意义的。孩子存在适当的攀比心理很正常,他们喜欢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喜欢被大家关注,这种情况下的攀比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如果攀比不切实际,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时候就比较严重了。

从前有一只母鸡很羡慕天鹅,它认为天鹅每天在天空自由飞翔很舒服,可以欣赏大地美景。于是母鸡使劲仰着头对天鹅说:“你多好呀,我也希望有你那样的一对翅膀”。天鹅很友好:“我帮你做一对翅膀,这样你就也能飞了。”母鸡赶紧说:“好”。几天后,翅膀做好了,然后母鸡在好几个朋友的帮助下,把翅膀装在了自己身上。然后母鸡开始用力高飞,可是怎么也起不来,于是就爬到楼顶往远处跳,最后摔在地上,几天都不能动了。

母鸡羡慕飞翔的天鹅,给自己强装上一对不属于自己的翅膀。

正在上五年级的磊磊一直都很优秀,但是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成绩下降了,而且毛病也多了,也总是喜欢和周围的同学比这比那。原来,邻居小辉转到磊磊所在的班级,他们两个人本来就爱做比较,现在机会更多了。磊磊的爸爸只是一名普通的警察,而小辉的爸爸正好是磊磊爸爸的领导,磊磊自然有些底气不足,这其实是问题的根源。磊磊心里想:这方面我落后了,那就别的地方超过你。市面上一出新鲜东西,磊磊赶紧去买,而且马上拿到小辉面前炫耀。寒假开学后,磊磊就把得到的300块压岁钱拿出来请班上同学吃饭。小辉家条件相对来说更优越一些,他当然不肯落后,时不时搬出官爸爸,而且磊磊一有小动作,他就会后来居上,出手大方。

两个小邻居本来可以借同班的机会好好督促对方学习,谁知道他们把精力全部用在攀比上,成绩不下降才怪呢!磊磊和小辉本来可以共同进步,结果却将精力用在攀比上,得不偿失。孩子应该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争取进步,而不是与同学攀比,既然攀比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还不如安下心来学习。及时遏制孩子的攀比心理,自身优秀才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帮助孩子铲掉攀比对成长造成的不利的因素,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让孩子认识到攀比的危害。

孩子攀比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攀比对自己以及家庭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在教育过程中,先把攀比的危害告诉孩子,让他对攀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告诉孩子和别人比吃比穿,只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见识浅薄、好逸恶劳的人。

方法二:转化攀比的坏处为正面的作用。

攀比具有普遍性,完全消除有些难,那就利用起来。抓住孩子的上进心理,引导孩子进行良性竞争,让他们通过自己正当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让孩子将比较引到学习上来,这样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劲头。

方法三:让孩子明白钱财得来不易。

孩子不懂得父母赚钱的辛苦,根本不知道钱是一分分攒起来的。把家庭情况告诉孩子,让他知道任何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如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场所看一看,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他花的每一分钱里都渗透着汗水。

盲目攀比是没有修养的体现,不切实际的攀比不管是对孩子自己,还是对整个家庭都有一定的危害。拿孩子来说,过度攀比就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养成并且助长孩子的虚荣心,甚至是奢侈浪费的习惯,消费理念以及消费行为也会偏颇,严重时会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孩子在与周围人攀比的时候吞噬掉的是父母的血汗钱,换句话说,攀比的不是金钱而是父母的生命。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能更加努力干活儿。父母对孩子的攀比行为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学习老一辈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教男孩正确消费,克服购物冲动

满足生活所需的购物行为是正常消费,满足过度欲望的购物行为是挥霍。这些观念虽然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好理解,但是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就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孩子以后要在社会上独立工作、生活,这些都离不开钱,必然要和金钱打交道。孩子们现在都有归自己自由支配的零花钱,父母应该怎样指导孩子使用这些钱,如何进行消费,这都是重要的问题。引导孩子理智地消费,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瑞瑞是个小学六年级男孩,他的父母是成功的商人,所以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加上从小就被宠坏了,所以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他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根本不会去考虑价格是不是昂贵。他经常喜欢收集贵重的限量版玩具,甚至还买上千块的遥控飞机等等。而且基本上都是买了没几天就丢到一边,或者干脆送给同学。刚开始因为父母宠爱瑞瑞,所以并没有过多干预;后来瑞瑞的陋习竟愈演愈烈,不光是大手笔的买东西,还专门喜欢拿到学校去炫耀,在同学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孙老师还批评了瑞瑞,告诉他:“作为学生应该以取得优异成绩为荣,以过度消费为耻”。瑞瑞听后很羞愧,他感到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可又一时克制不住自己长期养成的消费习惯,只得跟父母说:“以后别再给我那么多零花钱了。”父母听后也觉得孩子其实是被自己给误导了,本想不再给瑞瑞零用钱了,却又觉得,瑞瑞平时在生活上确实有一些需要花钱的地方。比如购买学习用品,或者买吃的。所以就改为每周只给瑞瑞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

从瑞瑞的事例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孩子的零用钱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让孩子随意花钱,那就会使孩子轻视金钱的价值,也不会意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引导孩子理智消费,父母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理智消费的习惯,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财商,使他们顺利度过成长的阶段,养成理智消费的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这方面,有的孩子就做得很好。他们在买东西时,通常会多参考几家,反复比较,然后决定哪一个是自己最需要的,最后还要考虑价钱才购买。而大多数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一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马上买下来,从来不会考虑买这件东西有没有必要,价钱是否合适等,这就是没有做到理智消费。无论家庭条件是怎样的,一定要引导孩子理智消费。

父母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

建议一:家长要控制孩子持有的零用钱数额。

无论家庭条件是怎样的,一定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根据孩子具体而合理的需要决定数额。这里有两个需要坚持的原则:一是必须保证孩子最基本的需要,不能出现不够用的情况;二是要使孩子手中的钱有所剩余,这样能为孩子的储蓄创造条件,孩子处理起来也会比较灵活。

建议二: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购物,同时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购物理念。

带孩子一起去购物,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到计划购物,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钱,做到没用的东西坚决不买。在选择这种方法之前,家长自己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引导孩子。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正确支配零用钱。

现在的孩子对花钱都没有节制,每个月的零用钱都很少剩下,更不用说储蓄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订一个消费计划,起到一个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坚持几个月,孩子就会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要培养孩子形成理智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具有善于管理金钱的头脑。合理限制孩子们的消费并不是不关爱孩子,引导孩子理智消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就会避免铺张浪费的问题出现,不会购买一些昂贵而且对自己又没有多大用途的“废物”。做到理智消费不仅使孩子得到必需的东西,而且还会使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有利于孩子树立更理性更成熟的理财理念。

家长要注意“金钱奖励”这种方式

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分明虽然可以让人激起积极进取的力量,但有时也会让人产生唯利是图的利己观念。

同类推荐
  • 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本书包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容易步入困局的十种人、思路决定你的出路、冲破职场桎梏、化解内外的困惑等。
  • 先学做人 再做生意

    先学做人 再做生意

    做人与做生意都不是容易的事。纵观世界各国各行业大大小小的成功生意人,总是以一种生活中做人有办法,生意中圆圆满满的高境界出现。看来,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学做人!要学做生意,先学做人,如此,才能在生活这片汪洋里拨云见日,游刃有余,开创辉煌。也许知道做人的方法和道理后,你就能更好地做个成功的生意人了。
  • 心灵花园(心灵鸡汤系列书)

    心灵花园(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给老公诊断

    给老公诊断

    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生命,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将关系到女人一生的幸福,嫁对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分析男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男人有着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特点,本书结合男性的年龄、心理等特征,详细阐述理性的婚恋观及选择伴侣的要点,通过装扮、内涵积累、爱情博弈学等方面指导女性找到适合的伴侣。
  •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本书介绍了6位杰出女性的成长经历,她们分别是:海伦·凯勒,居里夫人,邓肯,南丁格尔,宋庆龄,撒切尔夫人。
热门推荐
  • 注定的青春

    注定的青春

    很多人说往事不堪回首,因为很多人的青春是虚度过来的。很多人后悔青春如果不虚度不会成为现在一事无成的自己。可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虚度自己的青春,这也许是种注定的命运。我们的家庭关系,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经历等等都可能注定我们的命运,注定我们青春的命运,注定我们是否在充实自己的青春还是虚度我们的青春。我们不需要逃避我们的青春过的多么悲惨,甚至逃避我们以前不堪的往事。我们不需要后悔我们虚度了自己的青春,使得现在的我们一世无成。我们更不需要羡慕别人的青春过的多么美好,即使是过的比你好一千,一万倍。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将被无知、无力、无为所注定着.....
  • 王魏公集

    王魏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的奇遇记,MC迷必看,穿越小说迷必看。
  • Night and Day

    Night and D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乌龟娘子狐狸夫

    乌龟娘子狐狸夫

    贺芸芸只是个从五品小官儿的女儿,头脑简单,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不知道被是馅饼还是粪坨子的东西砸中,竟然成了怡亲王世子的妻子!怡亲王是京城中出了名的病秧子,三天两头找太医来聊一聊人生感悟,没有想到有一天竟然被赐婚,要娶一个从五品小官儿的女儿,这到底是什么状况?(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猜猜谁是主角谁是反派

    快穿之猜猜谁是主角谁是反派

    “你真蠢”,他看着正飘在自己面前的毛团,淡淡地说到。ヾ(???ヾ)^?啊咧?“箐箐是在说我吗?”毛团疑惑地在他身边转圈。“别转了,走了。”一把抓住毛团,跳进了时空裂痕。
  • 喜相逢

    喜相逢

    自从大理寺少卿纪大人上任之后,江月不得不每日提醒自己——不要惹纪大人!千万不要惹纪大人!“大人,您不觉得卑职还不错?”“嗯,比衙门口那两个石狮子强一点——能跑,会跳!”女扮男装小官差VS高岭之花纪大人!
  • 王俊凯来世再爱

    王俊凯来世再爱

    原本苏沫夏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兼全能女王,但自从遇见了他——王俊凯,她的生活仿佛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平淡了……
  •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每天一堂方法课

    每天一堂方法课

    绞尽脑汁找借口,不如千方百计找方法,只为卓越找方法,不为平庸找借口。解决问题的利器,提升业绩的关键。从全新的角度,将方法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分解开来,通过“每天一课”的形式向读者详细解说,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方法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培养正确的工作方法,使自己在公司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