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扭头进去安检时,我的眼睛又开始湿了。我想,只要她高兴,怎么都好。
十
我和林樱还有并不多的联系,我知道她快乐,我就觉得自己也挺高兴的。甘肃的工作很适合我,日子也过得还不错。年轻时一直陪伴我的那种孤独感,在逐渐减少,我努力照着林樱说的去做,高兴点,再高兴点。
毕业两年以后,我回了一趟家,因为爸爸去世了,那时我二十五岁。
他去世的头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堆吵闹的人群两旁,我和爸爸对视着,没有语言。人们的头颅不停地涌动,显出忙碌的姿态,而我们俩就那样安静地望着,很久很久。爸爸的身后是一面墙,苍灰色,破败地掉着粉末。他忽然跟我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了墙里。墙因为爸爸的进入有些许的振动。他进去的地方留下一道痕迹,像一只寂寞的眼睛。我就那样,一直看着那道痕迹,直到我醒来。
爸爸是心脏病忽然走的,据说很安详。他留了遗嘱,把他为数不多的存款留给了阿姨,那处曾经和妈妈一起住过的老房留给了我。
我终于,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
一米阳光的爱情
文/楼屹
还没去玉龙时,在上海就做过各方面资料的查询:玉龙雪山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分布地带,位于丽江县城北面约15公里处,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群峰南北纵列,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常有云雾,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玉龙腾空而得名。
但当我刚踏进丽江坝子,那拔地而起的巍巍雪山、那皑皑的白雪、那银雕玉塑般的千年冰峰、那仿佛要刺破蓝天的非凡气势映入我的视野之中时,我还是被深深惊慑住了!我知道我已经来到闻名遐迩的玉龙雪山脚下。
幸好不是周末和节假日,乘缆车的人不是很多,我们很快乘上缆车从海拔3000多米爬升到4506米的高处。这时已经快接近中午时分,阳光已经把整个雪山照耀得透亮,一丛丛白色山尖从云雾中透出,就像刚掀起新娘的面纱一样,那一刻的娇柔美丽,让所有在场的人们激动万分。我连忙按下相机的快门,随着一声声咔嚓咔嚓,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面都被记录下来。
抬头望去,冰川上的薄雾渐渐散去,万年未化的冰川泛着淡蓝色的光芒,层层叠叠,宛如一条大龙盘旋在冰封的雪山上。低头细看,脚下云浪滚滚,就像踩到了天宫的门槛。向前看去,前面形如扇子一样的雪峰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玉龙雪山的最高峰——扇子斗。
在丽江平原中看扇子斗,就像是一座竖立起来的银铧。但如今登上雪山面对面地来看它,它像一把白绫折扇展开在那里,在碧天白云中闪闪发光。“扇子陡”和“雪斗峰”一样都是名不虚传呀。元代宣尉使李京用“玉龙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穹几千叠,足盘原地背摩天,衡华真成两丘桎”的诗句来赞美它的奇观美景,真可谓惟妙惟肖。但只有现在,当我真真切切地站在雪山顶上,我才真正体会到“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那种摄人心魄的庄严和美妙,那种发自心底的一种深沉和销魂,令人震撼、热血沸腾。
我们继续往山上爬去,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征服雪山,目前为止游客能登上的最高峰是海拔4680米。同去的伙伴中有人已经吃不消了,停住了脚步;也有人爬得气喘吁吁,忙着找氧气瓶;可我竟然一点事儿都没有,平时瘦弱的我这会儿却让大家都刮目相看了一下!
听同去的一位伙伴说,这次他是奔着那“一米阳光”去的。关于“一米阳光”的电视剧我以前看过,只是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直到要去云南的前一天,我从网上宕下了该片,重新看了一遍,记忆才慢慢重回我脑海……
到了玉龙后才知道,玉龙雪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洞,每年只有一米的阳光照进洞中,如果有情侣可以沐浴到这短暂而可贵的阳光,就可以得到永久的爱情。这个流传于云南丽江的美丽爱情传说,后来竟演绎成催人泪下的现代爱情剧《一米阳光》。
其实,在云南早就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有一位美丽的纳西女子开美久命金和英俊的朱补羽勒盘深深相爱,却遭到男方父母的极力反对,伤心绝望的开美久命金殉情而死,但当朱补羽勒盘冲破重重阻挠赶来,已是阴阳两隔。悲痛之中他燃起熊熊烈火,抱着情人的身体投入火海,双双化为灰烬……
玉龙从此变成了爱的雪山,无数的纳西青年男女用自己的生命在这里写下的情殇史,把多情绝唱留在了人间。痴情勇敢的纳西人,在他们的爱情遭到家族干涉而不能完美结合时,就会双双相约来到白花盛开的雪山草甸,燃起一堆篝火,唱着动人心魄的“游悲调”,让灵魂永远留在爱神的国度——玉龙第三国。
于是,丽江这个古纳西王国就有了一个凄艳悲婉之名——世界殉情之都。
曾经有个美籍奥地利学者叫约瑟夫.洛克的年轻人,在丽江生活了27年,他把纳西族称作为世界上最勇敢去追求爱情的民族。在临终前,他动情地呼唤:“与其让我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我更愿意死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
玉龙,它是纳西人生命的灵都、爱情的圣山。人们为了纪念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称她是“风”神,传说她在玉龙雪山顶上营造了一个情人的天堂:没有苦难、没有苍老、无比美好的玉龙第三国,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人们,以白云做阶梯,鲜花做棉被,人人和睦相处,平等快乐,健康长寿,相爱的人可以永远在一起。
近些年来,那个“一米阳光”的故事,更使玉龙雪山蒙上了一层神奇美丽的面纱,每年都有成千上百成双作对的恋人去那里寻找能让他们拥有幸福爱情的“一米阳光”。
于是这“一米阳光”引起了我的好奇,但是我们这次去却没有见到这神奇的阳光,据当地人介绍,每年只有到了秋分时节才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那场面非常宁静,非常壮美,而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会得到世上最美的爱情。于是就有了“万丈爱情阳光,你要几米?”的说法。
正当我为没能遇上那一米阳光感到遗憾时,回头看见那位伙伴低着头一个劲地向他的女友发信息,看他激动的样子,肯定是在向女友诉说雪山的美丽。后来他告诉我,他打算明年秋天一定带女友来看这一米阳光,让这幸福的阳光能照耀在他和她的身上……
听了他的话,让我感慨万分。
可就在回沪后不久,他给我发来信息,无比伤感地告诉我,他和女友分手了。这自然是后话了。
在清冷的玉龙雪山顶上,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在最晴朗的天气,阳光也很难穿透云层,只有到了每年秋分的时候,正逢日月交合相辉映的日子,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山顶,那神灵才会赐予人间最完美的爱情阳光。但这只是一瞬间的美丽灿烂,转眼就消失了。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真正灿烂、终生难忘的爱情一闪即逝。一辈子无法成就的永恒,或许在某一点便凝成;一辈子无法拥有的灿烂,或许只在那一米之间;一辈子无法实现的誓言,或许就像这“一米阳光”般的短暂!
虽然已过晌午,肚子有点饿,我谢绝了同伴递来的氧气瓶,一个劲地往上爬,不一会儿就爬到了4680米!这可得归功于自己平时天天坚持跑步。
下午,我们又返回了乘缆车的4506米高度,回头望去,片片白雪点缀在峻峭的岩石之中,仿佛晶莹的钻石镶嵌在玉龙仙子的胸前,山下成片的苍翠如墨的古树竟成了星星点点的泼绿。雪山的山顶屹立在浮云之上,用它深邃而平静的目光俯视着人世的沧桑,好像在见证红尘中的悲欢和人世间的风云变幻。渐渐地,一片片白云和雾气又把雪山包围了,越发显得的神秘,使人分不清哪儿是雪峰、哪儿是白云和雾了……
夏日村庄
文/魏春亮
老房子很旧,是那种青砖青瓦的低矮瓦屋。父亲说那年头可算很长脸了,而现在父亲已年且半百,青丝微霜。姐姐嫁了人家,哥哥也早已完婚,父母辗转外地打工。一切都变了,无法复原。人世变幻无常,唯一坚守不变的,也许只有老宅,那座老房子了吧。
暑假归来时荒草疯长已蔓延整个院子;楹联早褪色剥落,孤零零地挂在门上;蜘蛛丝无情地缠绕了每一个角落,结成了大团的绒花,用火一烧,“嘶”的一声燃成了灰烬,于是熄灭,跌落,再无人问津。没有人在乎蜘蛛从此是否无家可归。
我把自己关在老宅里随心所欲地懒散,日复一日。每天坐在树荫下面对着离离荒草发呆,脑海中一片空白。难看的壁虎摇着尾巴在墙上悄无声息地爬来爬去;老鼠从脚边箭一般蹿过,冲进高高的荒草中,发出窣窣的声响;黄昏时分,成群结队的大脑袋蜻蜓就在我头顶上盘旋,让我想起儿时唱烂的歌谣:“光光蜓,来吃麦,一把扫帚捂一百。”
在我们那儿的方言中,“蜻蜓”是叫“光光蜓”的。我从未问过大人为什么,只是这样叫着。如果你说“蜻蜓”,别人是要看不起你,讽刺你“拽”的。
夕阳西斜时,我会搬着凳子在门口的树林中看书。一束束阳光斜着穿过碧绿的树林落在地上,杨树的影子被拉得细长。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干瘦婆子抱着一捆青草,拉扯着一大帮灰不溜秋的白羊,见我在读书,就问我啥时候开学,咧开嘴笑着,露出一嘴褐黄而又参差不齐的牙。血红的夕阳映出她的轮廓,蓬松的白发支楞八叉地缠在头上。
那个暑假我一直用那台笨大陈旧的老式收录机收听着音乐节目,咿咿呀呀净是些缱绻悱恻的情歌。长乐飘飘,有时我会像邻居老汉那样在闷热的午后,躺在凉席上伴着电台情歌睡去。而醒来时,我总是把手搭在旋钮上不停地找台,并把音量调到足够大。否则的话,我就会听到屋后华意那个大喇叭里传来《公母瘸子谈恋爱》或《二流子卖媳妇》中女人扯破嗓子的尖唱。明明是更年期女人,却硬是涂脂抹粉攒个发髻裹上旧衣服装扮成花甲老人状,扭动着弱不禁风的身子捏着淫腔浪调卖弄风骚。
华意已年逾而立,却没有成家。也不知因为得了什么痼疾而变成了瘸子,成天架着一个沉重的板凳“咯噔咯噔”地东走西跑。每天他大喇叭里播放的柳琴戏或“妹妹大全”吵得我头昏脑涨。而村里的人却是爱听的:须发灰白的老者拄着拐杖,孩子们光着上身,全都鸟儿一样伸着头聚精会神地听那个扭捏的女人唱:“浪不浪,那个看走相;臊不臊,那个看裤腰,哎,那个看裤腰……”并不失时机地会心一笑。华意坐在床上见有年轻的妇女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听戏,就睁圆了蓬头垢面中的一双大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口水从宽广污秽的嘴里拉成一线天滴在锅底似的手背上,再辗转他处,他也浑然不觉。
那天华意的大喇叭唱得特欢实,一整天嗷嗷直叫不停歇。因为鱼贩子的三儿子要结婚了。鱼贩子的三儿子娶的是本村的姑娘玲玲。一天夜晚,两人“不约而同”地不见了,不久之后,她依偎着他笑容甜蜜地回来了。人们在背后纷纷啧叹:“哼,人小心大着呢!”然而鱼贩子照样下了聘礼,张罗起了婚事。结婚那天,我看见16岁的新娘浓妆艳抹,成熟而矜持。在新郎的红伞下,被众人簇拥着面无表情地走入新房,婚纱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我们那儿的风俗是凡是新媳妇嫁过来总要“乱”的,说是吉祥。由于玲玲辈勉强是自家村人,人们就没动手,在嘀哇嘀哇的唢呐声与噼里啪啦鞭炮声中,站在远处一边擦汗一边眼巴巴地观望。
玲玲的奶奶老顾就十分得意,逢人就说可不能像从前那样叫她了因为她又长了一辈。因为论辈分,玲玲是该叫新郎叔的。老顾是一个骨骼健壮的老女人,整日在田里蹶拱蹶拱地打药施肥薅草浇水。如果有人掰了她的玉米或撅了她的花生,她就会掖着庄稼秧子遛着大路祖宗八代骂翻半个村子。直到嘴角堆满了白色的泡沫满脸涨红,还在跳着叫骂。孩子们是很在背后戳她的。对于她长辈分的说法,人们虽不以为然但却碍着颜面不便冒犯,背下里却深以为耻,有些男人就说:长什么辈分,她孙女又没嫁给我?”
鱼贩子的三儿子结婚后,村里年轻小伙子间就流行起了黄品源的《小薇》。因为鱼贩子的三儿子买了一盘城市里早已淘汰而农村里却如凤毛麟角的“流行旋风”。停电的晚上,三五成群的小伙子聚集来在村里的大路上游手好闲地晃荡,并且随时都可能听到哪一个光着膀子的青年放开嗓子吼出从不在调上走的歌儿:“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作小薇……”有时巧遇远处散步的姑娘,就会吹起响亮的口哨,一人模仿张卫健高唱:“大姑娘,大姑娘我爱你哎……”然后众人附和:“哎哎哎哎……”响起一阵粗犷的笑声。于是她们便会骂着回避。
听着这样的声音,日子一天天流逝。天气也越来越闷,空气中仿佛飘满了窒人的黏液,让人无所适从。老人们摇着残旧的蒲扇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感叹说总要下场雨了吧。终于,那阵扬起几丈飞尘的狂风之后,滚滚的浓云将下午变成了漆黑的夜晚。人们连滚带爬地奔向家去。一道巨大明亮的蓝紫色闪电划过漆黑的天空,然后“咔嚓”一声响雷劈天坼地,硕大的雨点随即“啪啪”直砸下来。
大雨一下就滂沱了好几天,我就蜗居局促一宅之内。望着小小的村庄迷朦在茫茫雨雾之中,大风不断地冰凉的雨水潲进屋里。雷辊电霍,络绎不绝。我担心村子在这样风雨飘摇中会不会被摧残得面目全非灰飞烟灭。这样想着,窗外淫雨霏霏,于是一种惆怅随着细雨轻轻飘扬了起来。
大雨过后,人们便绘声绘色盛传神龙又要劈死哪个不孝的小舅子了,证据是村南大杨树干上“被龙爪抓破的树皮”。人们的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仿佛被劈的是自己一样。可农忙起来,那些荒诞不经的谣传便如风雨中的落花,不知被打到哪里去了。偶尔被阴天套被子的妇女絮絮叨叨地提起,打发无聊的时光。
云开放晴之后,骄阳似火,气温也节节攀升。于是常见一群群男人脱光衣服,在烈日下跳入蓝蓝的河水中,笑声朗朗。穿着入时的少女顶着红色的小阳伞提着裙摆在田间薅草,哼着《粉红色的回忆》或《我只在乎你》——跟不上时代的歌谣。日子过得没有生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炙烤大地。睡去醒来时,只见半壁残阳昏暗,好似照着一段落灰的旧时光。墙上干枯的牵牛花叶在微风中左右摆动。二层小楼虽明亮别致,在将逝的斜晖中,却掩饰不住落伍的陈旧。空气静止。残阳如血。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