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初,瑞年和淑娟随张宇光等人抵达了位于平阴、长清、肥城三县区交界处的大峰山区“泰西抗日根据地”孝里镇的“筑先纵队”司令部。
在司令部门前下了马,跟在张宇光身后的瑞年心里有些忐忑,事实上,从高唐到肥城,一路之上他就没有踏实过。能够重新回到部队固然令人欣喜,但一想到自己毕竟还戴着顶“逃兵”的帽子,他的心就不禁悬得老高。尽管张宇光一再对他表示,无论是张启华副司令员还是其他纵队首长,都完全理解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的心情,不会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更不会将他打入另册。只要他回到部队上来,领导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和器重他。可是,瑞年还是不能完全放下心来,不知道等待自己和淑娟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筑先支队”副司令员张启华和其他几位纵队首长在司令部热烈地迎接了瑞年和淑娟,这多少冲淡了一些瑞年内心里的紧张和不安。接着,张启华把纵队司令员张维翰,参谋长胡超仑,政治部主任袁仲贤等纵队首长给瑞年他们做了介绍,瑞年和淑娟很郑重地向张启华以及其他几位首长敬过礼,问候过后,张启华便张罗着让瑞年、张宇光和淑娟坐下,警卫员立刻端上了热茶来。
“怎么样,这回想通了?”
众人落了座,张启华开门见山,笑吟吟地望着瑞年说。
瑞年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局促地望着张启华,不知任何回答是好。
“呵呵,还不好意思哪!”张启华笑着看看瑞年,“过去的就让过去啦,你也别总挂在心上,来,说说你这回回来以后的打算吧。”
瑞年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副司令员,只要能让我继续抗日杀敌,瑞年就别无所求了。”
张启华十分满意地点点头。
“好,那你和赵淑娟同志就先去好好休息休息,至于你们今后的工作安排,我和几位纵队首长再好好研究研究,有一点你们尽可以放心,只要回到了部队,鬼子有你们打的!”
瑞年和淑娟赶忙起身,恭敬地谢过了张启华和几位纵队首长,便在张宇光和萧凯的引领下走出了司令部。
瑞年和淑娟随着张宇光等人来到第六团的驻地,张宇光让李春去替瑞年和淑娟安排住处。
瑞年和淑娟在张宇光的团部里坐了下来,王天赐端上茶,几个人不再有在首长们面前的拘束了,热烈地谈论起瑞年他们离去后部队的变化。
“想不到这才几个月的时间,部队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好家伙,刚才在司令部外面,我看见还有十几门山炮哪,厉害呀!”
瑞年永远只对部队的兵力和装备感兴趣,刚一坐下就感慨起来。
“是啊,这回部队整编,兵力得到了加强,装备也大大提高了,现在就缺像你这样的军事指挥人才呀!”
张宇光由衷地说。
“团长说得没错。”王天赐接过话茬,“大队长,你这回回来,肯定是大有用武之地,我猜呀,纵队首长们之所以派张团长亲自去接你们来大峰山,肯定是有所考虑,十有八九是让你来咱们第六团当团长的。”
张宇光笑着看看王天赐。
“你呀,就是喜欢没事瞎琢磨,不过,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临去高唐的时候,张副司令员还真的征求过我的意见,”张宇光说着看看瑞年,“要是你这家伙真的能到第六团来,那咱们这对老搭档可就又能一个锅里抡马勺啦!”
听张宇光和王天赐这么说,瑞年的心里也油然升起了一片希冀,原本的忐忑不安烟消云散了。
众人正说得高兴和热闹的时候,李春跑进来报告说,政治部副主任李有泉请瑞年和淑娟过去一趟。
瑞年和淑娟在张宇光的引导下来到了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李有泉的住处,一见面,李有泉就紧紧地握住了瑞年和淑娟的手,眼睛湿湿的很是激动。
“哎呀,想不到还能活着见到你们!”
瑞年和淑娟也十分激动,大家彼此诉说着离愁别绪。
“瑞年哪,不是我批评你,再怎么说你跟我和宇光在一起也那么长时间了,怎么也该对共产党有所认识啊,”李有泉很认真地对瑞年说,“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我不好去对国民党在抗战上的作为和态度多加评论,可是,我们共产党对于抗战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吧?远的不说,就说咱们第三十二支队吧,打起鬼子来,什么时候含糊过?我和宇光、天赐他们这些党员,哪一次战斗不是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又有哪一点比不上那些国军官兵?怎么你就那么固执,难道我们共产党的部队就让你那么没有归属感?”
李有泉的话虽然不无道理,瑞年也已经对自己曾经固执地坚持要为国军部队效力的念头有了悔意,但李有泉这一番当面的责难还是让他听了很不是滋味,脸上讪讪的,心里颇有些别扭。
张宇光看出了瑞年的窘迫,赶忙替他解围。
“李副主任说得没错,不过,谁都有个认识和转变的过程,这回老于和淑娟能够回归咱们‘筑先纵队’也说明他们已经有所认识和觉悟了,我看这就很好,说明咱们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还是非常之大的,啊,是不是啊,李副主任?”
李有泉知道,张宇光和瑞年之间的个人感情十分深厚,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在为瑞年和淑娟开脱,却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现在张宇光也是一团之长了,他不能不给对方多少留一点面子。
“嗯,宇光说得也对,革命不分先后,只要认识和觉悟了,我们随时都欢迎!”
李有泉的话却一点也没让瑞年的心里感到轻松。
两天之后,“筑先纵队”副司令员张启华代表纵队宣布了瑞年和淑娟的工作安排:瑞年留在由张宇光担任团长兼政治委员的第六团担任二营营长,淑娟则被安排在纵队司令部继续担任打字员。
“瑞年哪,我知道这个安排可能让你有点难以接受,毕竟你曾经是三十二支队的大队长,张宇光现在是团长兼政委,你过去的部下王天赐他们现在也都当了营长,可毕竟你曾经有一段时间离开了部队,这回回来,一下子把你提得太高,怕是会有些影响,相信你也能理解,好好干,今后的路还长着哪!”
宣布了对瑞年的任命之后,张启华多少也觉得心里有些不落忍,按照以前瑞年带兵的数量来算,至少也该让他当个团长,但李有泉在这件事上的坚持己见让纵队的几个首长觉得也有他的道理,毕竟将一个曾经擅自脱队,说不好听就是当过“逃兵”的人一下子任命为团长难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何况瑞年至今都不是党员。共产党八路军的部队中,别说是一个团职干部,就是营连一级的干部中也大多是党员,因此,考虑再三,张启华和纵队其他首长还是接受了李有泉的意见。
“副司令员,我完全理解上峰的考虑和决定,请您放心,我绝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怨言,一定不辜负上峰对我的栽培和厚爱!”
瑞年笔挺地立了正,向张启华庄严地行了个军礼。
这回对于瑞年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中的那份国军做派,张启华却没说什么,他宽厚地拍拍瑞年的肩膀,眼里满是期待。
瑞年被任命为第六团二营营长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六团,已经担任了团作战股股长的郑宝仲和一营营长王天赐是意见最大的两个人,他们不约而同地找到团长兼政委张宇光,明确地表示了对此事的不满。
“这叫什么事啊?”
从张宇光那里出来,郑宝仲和王天赐又跑到二营的驻地来向刚刚履新的瑞年发起了牢骚。
“是啊,想当初你就是我的大队长,现在倒好,弄得跟我一样了,这不是明摆着降职了吗?”
看看满脸不平的郑宝仲和王天赐,心里原本就不痛快的瑞年愈发地沉默了。
“张团长,我真的怕瑞年会想不开,他这个人自尊心很强,这回栽了这么大的跟头,我担心他难以接受。”
淑娟也找到了张宇光,向他谈了自己心里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