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8300000025

第25章 智猪悖论——多付出并不多得

人们通常认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于是那些在职场中想获得成功的人士,通常在心里用“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可是智猪悖论告诉我们,职场上往往有一些人,没有那么努力的付出,甚至偷奸耍滑,可是收获的却比努力工作的人多,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智猪悖论。猪圈里有大小两头猪,首先假设这两头猪都是有着认识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充分理性的“智猪”。它们虽然在同—个食槽里进食,但是分别在猪圈两头距离很远的地方。一头安装了一个控制饲料供应的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只要踩一下踏板,另一头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饲料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及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饲料。

这两头猪可以选择以下两个策略:要么自己去踩踏板,要么等待另一头猪去踩踏板。因为某一头猪选择自己去踩踏板,这样不仅要付出劳动,消耗自己2份饲料和体力,而且由于踏板远离饲料,它将比另一头猪后到食槽边,还少吃一定数量的饲料。

如果假定:小猪踩踏板,那么大猪先到食槽,这样大猪吃到9份饲料的话,小猪只能吃到1份饲料,最后大小猪的收益比为9:—1;若大猪踩踏板,小猪先到食槽,大猪和小猪将分别吃到6份和4份的饲料,双方的收益比为4:4;如果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到7份饲料,小猪吃到3份饲料,那么双方的收益率为5:1;可是假如两头猪都选择等待对方去踩踏板,就都吃不到饲料,即双方的收益率均为0。唯一的均衡解是大猪去踩踏板,而小猪选择等待,只有这样,大猪和小猪的净收益平均都为4。这是一个“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均衡,这显然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或不得”相悖。

这样一分析,也许就会有很多人选择做一只等待的小猪,让别人去做疲于奔命的大猪,可是如果职场中没有人愿意做大猪,大家都选择等待,工作就没有做,也就没有任何收益可言;如果都选择做大猪,职场上一定是一番热闹打拼的景象,获得收益一定会高。但是这只是非常理想,少而又少甚至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境,况且就算所有的人都愿意做大猪,愿意付出“劳动”去踩脚踏板,但是也有能力大小之分,每个人从意愿上做大猪,那么能力大者创造的收益多,能力小的可能创造的就会少,可是他们获得收益可能也是一样的,这显然对于有能力者不公平。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常常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当然,还有人会比较聪明,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做一只等待的小猪,可是在上司眼中选择做付出“劳动”的大猪,这样的人当然是职场上获益最大,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不是投机取巧吗?而且时间长了,事实终究会浮出水面的。

那么作为一名员工如何选择?是做大猪埋头付出“劳动”还是做一只等待的小猪?难道没有一个让两只猪跑起来的方案吗?如果真的做到“多劳多得”是不是就能让大猪和小猪都能够跑起来,去食槽中抢夺饲料?

事实上,能否尽可能杜绝小猪偷懒却和大猪一样获利的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在上面的智猪悖论假设中,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饲料数量和踏板与饲料出口之间的距离。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才能达到均衡的现象吗?

现象一:饲料减量。饲料减少为原来一半的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饲料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饲料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做出贡献,自己没有任何的获利,这样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现象二:增加饲料。饲料增加为原来一倍甚至更多的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饲料吃完,去晚了也有充足的饲料吃。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没有很强的动机去踩踏板,反正什么时候去踩都会有食物。

现象三:减少饲料+移位。饲料减少为原来一半的分量,但同时将饲料的出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泡的快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显然第三种现象能够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正如“智猪博弃”变化方案,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果产出并不完全与投入成正比。对于增加饲料,虽然能够保证大猪和小猪都会踩踏板,但是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而且成本较高;对于减少饲料+移位,在移动饲料出口的基础上,采取降低成本,反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做一只偷懒的小猪,去等待收获

职场中经常会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做“小猪”,舒舒服服地躺着偷懒;有人做“大猪”,疲于奔命,费力却讨不到好。但不管怎样努力,忙得一团糟,还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难道是他们自讨苦吃,自作自受?其实,“小猪”坚信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惩罚,也是落在整个团队每个人身上的,反正总会有“大猪”辛勤地跳出来充当完成任务的角色,自己何苦去受那个累,不如做一只偷懒的小猪,等待最后的收获。每个单位、每个工作团队几乎都有这样的小猪,他们适当偷懒,做一只等待的小猪,却一样巧妙的、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的职场:

王根水在一家国企工作当经理,他是个“聪明”人,在单位也是游刃有余。他曾经说过:“从大学开始,我就不是最引入注目的学生。也从不会出风头,只是帮最能干的同学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果工作出成绩,受表扬少不了我;但是工作搞砸了,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什么都不需要承担。”

王根水工作已经5年了,照样奉行着做一只偷懒的“小猪”等待着愿意奔跑的大猪这样的处世哲学。“我就纳闷,身边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下了班就嚷嚷着自己累?要是又累又没加薪、升职,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够聪明!你看我从小职员当上经理,一直轻轻松松的,反正硬骨头自有人会站出来啃。”

有人问他:“你这样,硬骨头让别人啃,自己享受成果,难道别人不会有意见吗?”

王根水严重闪过狡黠的一丝光,然后一脸神秘地说:“这就是秘诀了,要想保证总有人关键时刻肯拉你一把就得平时要善于投资,既要感情投资,也要其他的投资,不但跟同事搞好关系,让他们觉得你们是哥们,关键时刻就会出于义气帮你;而且还得和上司搞好关系,工作上经常汇报,私下里经常聊天,这样上司才会提拔你,就算你的团队除了问题,上司也不会追究你的责任,只会找那些具体做事人的责任。因为一个团队中总有些人爱表现,那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反正出了事,由他们顶着。如果碰上不爱表现的人,看不惯我,我会告诉他,我不是不想做,我是做不来呀!你想开掉我?对不起,我的朋友多,我和上司关系好,他们都会为我说话。”

在职场中,王根水就是那种所谓的“小猪”等着大猪去踩脚踏板,做什么事都喜欢投机取,但是不管采取什么策略,他还是赢家,正如上面他所说的,他也有所付出,虽然不是具体的劳动,但是在等在收获的过程中,他需要投入情感和时间以及更多大猪所不知的。

你的职场:

看来要想做一只偷懒的小猪,等待收获就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首先,如果你愿意做一只“小猪”,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啃硬骨头,那么你就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在人际上。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同事去吃饭喝酒,花费心思去揣摩你的上司,并恰到好处的迎合讨好你的上司。

其次,即便你不会努力工作,但是你需要平衡“大猪”的心态,否则时间长了,没有哪个人甘愿做大猪,让你收获。比如,王根水手下有个叫雷鹏的,比较吃苦耐劳,每次有什么艰难的工作,他都愿意加班加点的去想办法,王根水部门的业绩基本上大多是雷鹏的功劳,有时候,雷鹏也会心里不平衡:“为什么事情都是我做的,功劳都是经理的?”通常这个时候,王根水都会把雷鹏叫到办公室,充分肯定雷鹏的功劳。平时,王根水也经常小恩小惠的,不是给雷鹏一包烟,就是送一些化妆品,说是自己爱人捎给雷鹏妻子的礼物。就是年底奖金,王根水也会私底下给雷鹏发一些额外的奖金。这样的情况下,雷鹏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做“大猪”,用他自己的话就是“难得经理赏识自己,认可自己,再辛苦也值了!”

可见,有时候职场需要王根水这样的“小猪”,至少他能够让那些愿意奔跑的“大猪”愿意奉献自己最大的价值。

最后,做“小猪”不能依靠短时间的投机取巧,带领一个团队,不但要让“大猪”心甘情愿,还要充分了解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才能辅助“大猪”一起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才能保持团队的蒸蒸日上。

看来看去,做“大猪”固然辛苦,但“小猪”其实也并不轻松阿!虽然工作可以偷懒,少做一些,但私下里,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编织、维护、权衡,否则在公司的地位便会发发可危。

费力的大猪更需要表现力

大猪工作一般都很卖命,能力也不会差,但是因为不会恰当的让上司看到自己的工作,或者因为自己太过抱怨,掩盖了自己的成就等等,总之不能够恰当的表现自己成就,埋头苦干,出力不讨好就是形容大猪的。

他们的职场:

曹斌可以说是智猪奔跑悖论中“大猪”的—个典型。每天他下班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打电话,都是向朋友诉苦:“我要疯掉了,单位所有的工作都让我一个人来做”“他们都我当成机器人了,连刚来不到一年的同事都开始指使我”最后,朋友都躲着他了。

曹斌在一家公司的发展部工作,每天不是这个工作还没做完,就是另外几项工作等着他去做,整天都没有一个喘气的机会,公司规模虽然不小,但是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却只有5个人。而这5个人还分了3个等级:部门经理1人、经理助理1人、普通干事3人。曹斌正好是经理助理,处于中间的一个级别。

曹斌总是抱怨说,经理的任务就是发号施令,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可是他是上司,交给他的工作,他一句话就扣发掉了:“曹斌,把这件事办一办!”可是我接到任务后,却不能对下属也潇洒地来一句:“你去办一办”因为三个普通干事一个年级比曹斌年长,一个是经理的“老兵”,而且学历低,还有一个刚来的小姑娘能力有限,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她呢?曹斌只能无奈地叹息,自己1个人被当做5个人用,加班加点完成上司指派的任务。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由于事事都是他出面,其他部门的同事渐惭认准了:只要找发展部办事,就找曹斌,渐渐地甚至老总都不用再向经理指派任务,柱往直接就把文件扔到曹斌的桌子上。曹斌的办公桌上文件越堆越高,而且,连下属何伟也就是经理的“老兵”都开始给他派活了。这天,何伟把一叠发票放在他面前说:“你帮我去财务报一下。”曹斌顿时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才问:“你自己为什么不去?”何伟答道:“我和财务不熟,还是你去比较好嘛!”尽管心中怒火万丈,但碍于同事情面,曹斌最终还是走了这一趟。最后就连新来的小姑娘也给曹斌指派活了“斌哥哥,帮我去前台拿一下打印文件好不好?”看着小姑娘一脸的天真,曹斌无法开口拒绝。

因此,就形成这样的局面:一上班,曹斌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上司则躲在办公室里打电话,还美其名曰“联系客户”,而阿冰没事就玩玩游戏,或者去经理办公室聊天,年底发展部业绩出色,上级奖励了6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曹斌和三个普通干事各得1万元。想想自己辛劳整年,却和不劳而获的人所得一样,于强禁不住满心不平,但是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如果他也不做,不仅连这1万元也得不到,说不定还会下岗,想来想去,只有继续当“大猪”。

长久以来,不少人都信奉“沉默是金”“埋头苦干”这样的信条,殊不知,就是这样的想法使很多人终生碌碌无为,失去了一展抱负的机会。诚然,在一定的时候信奉“埋头苦干”确实可以收获成功,但并非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现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之中,你一旦选择沉默,选择成为“埋头苦干”的“大猪”也就代表你选择了最终无所作为。

“小猪”虽然看似真么都没做,只会对自己的长处进行宣扬,但并不表示他们不懂得关心体贴并尊重他人,他们只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价值,“小猪”总是很在意自己诸多方面的形象,并且一直寻求改进,比如,与人交流的技巧、发型衣着、知识和能力等。他们为此总是肯下工夫,希望通过改变自己以增强自信心,得到别人的赞同、承认和夸奖;而“大猪”却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其他都不重要,诸如衣着发型都是些表面上的东西,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和能力。可是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大猪只是埋头工作,不会打理人脉关系,不在意展现自己,费力的去工作,认为只要是金子终会发光,可是光芒却常常让“小猪”给抢了过去、

你的职场:

其实,积极地把自己表现出来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而—地沉默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与其难唯诺诺地做个“大猪”不如拿出勇气,积极地把自己表现出来,即便表现役有得到肯定也正是因此才能得到提高和改进,而自己才能不断地得到锻炼累下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进而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如果你是“智猪悖论”中的“大猪”,则可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要接受小猪。任何单位都会存在小猪,认清这个事实。既然你确实不会公关、不会搭建人脉关系,那么交给小猪好了,不要自己心理不平衡。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这样在职场上大猪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积极地心态。

其次,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及时恰到好处的将你的才能表现出来,你的成就要让你的上司以及公司的老板明白,这些成就最关键是因为你的付出。不要坚信是金子就会发光,

再次,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当万金油。掌握了核心技术,做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像上面故事中的曹斌那样报个帐都去,拿个打印文件这样跑腿的事情都亲自做,不但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而且给同事留下一个没有原则的印象。

最后,和小猪商量一下,能不能自己跑两次去踩脚踏板,第三次让小猪去踩,这样才能既锻炼了小猪,又能让自己心中平衡。比如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没有涉及核心技术的时候,可以让同事去做,自己在傍边指点,这样岂不是既能让同事学习到知识,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自己去学新的技术。

当然,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既要能做“大猪”,也要会做“小猪”。

同类推荐
  • 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处世哲学系列丛书: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凝结了幽默口才的精华,系统地向读者阐释了幽默口才的本质、养成技巧和实际操作方法,通过对不同场景下幽默口才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直接给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不仅如此,书中还包含大量的口才案例,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幽默的真谛。通过阅读《处世哲学系列丛书: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读者既能迅速掌握幽默语言艺术的精髓,又能阅读中享受语言的魅力,愉悦间掌握幽默技巧,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出色的幽默高手。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修养提升全集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修养提升全集

    本书通过一些积极观念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在心智层面上不断完善,在行为方式上不断优化,在行为效果上不断提高,不断登上新的修养境界,收获人生最美的果实。
  • 走出人生低谷

    走出人生低谷

    本书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事例中采撷一些小故事,透过成功者成长和奋斗经历,以及他们的经验和感受,给后来者以启迪。
  • 每天一节口才课

    每天一节口才课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现实生活对此也有印证,会说话的人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找人喜欢,而且如鱼得水、事业有成。而那些不善表达、言词笨拙的人,就往往容易吃亏,甚至于栽跟头。在当今社会,如果你没有傲人的学历,缺乏充足的资金也无甚背景,那么,通过加强自身的口才训练,将成为你的成功催化剂。本书以丰富像是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严丝合缝的逻辑,为大家提供在职场或生活中提高口才的种种技巧。从日常生活的沟通艺术到商业谈判的制胜诀窍,从为人处世的轻松幽默到职场生涯的攻心话术,一本书让你懂得如何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从而平添魅力。
  • 给梦想花开的时间

    给梦想花开的时间

    有一个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他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曾开过卡车,这对他熟练驾驶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退役之后,他选择到一家农场里开车。在工作之余,他仍一直坚持参加一支业余赛车队的技能训练。只要有机会遇到车赛,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参加。因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赛车上的收入几乎为零,这也使得他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行仗江湖

    花千骨之行仗江湖

    千年的爱恋、终究抵不过、刹那间、说好的天长地久、竟也是玩笑、我愿放弃一切、伴你江湖逍遥、只愿你的会心一笑、我便足矣、哪怕受尽世间磨难、我也要与你厮守到老、就让我陪你江湖流浪、陪你追逐自由到海角、守护十方神器是我的责任、守护你、是我毕生最大的珍奇、江湖上的流言蜚语、都抵不过我对你的爱意、我陪你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我伴你朝朝暮暮,落日殆尽、也不消释、四海为家,江湖仗剑、画、骨、恋、——《花千骨之行仗江湖》
  • 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不可不读的“短经典”,魅力无限的“微阅读”,遴选国内外顶尖级小小说作家不可不读的百篇代表作,国内经典微阅读一网打尽!所收作品,由国内顶尖级小小说作家授权供稿。他们是中国小小说历届金麻雀奖获得者的代表作。其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读者》《意林》《格言》等名刊刊载;他们的作品构成了“漓江版”、“长江文艺版”、“花城版”等重要年选版本的支柱性作品;几乎年年被各省、市“中考”、“高考”试卷选为阅读题或作为作文素材,并被译介到美国、俄国、日本、法国、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 奇迹之创

    奇迹之创

    天生能力的科技世界,谁是主角,有你决定。
  • 伐天证道

    伐天证道

    这一世,祸乱苍生的不是魔,而是那高高在上的神,所以我在此立誓。与妖魔并肩,伐天证道!
  • 长生炉

    长生炉

    传说天地间有一口炉,能炼九天,能容山海。求之不得,得之长生。
  • 步凡尘:伴君走一遭

    步凡尘:伴君走一遭

    做人,当真比做神还好上千倍?凡世,当真比神界还值得眷恋?我本无心向神,这个头衔将我束缚。不会感受,不会忧愁,没有欢乐,没有悲伤。神,到底能感受到什么?恋凡尘,不为其他,只为凡尘中有她……所做一切,只是为了能牵起彼此的手,然而命运捉弄,这一次,能否完成夙愿?步入凡尘,让吾伴君走一遭!
  • 创灭十神

    创灭十神

    上神元之梦,万玄神之梦,纯元灵之梦。混元之始,神铸之梦。梦.古.玄.空.日.月.星.重.极
  • 腹黑王爷的呆萌兽妃

    腹黑王爷的呆萌兽妃

    一块血玉,使原本无忧无虑的她,被迫走上强者修炼之路,面对一次次心灵上的历练,她能否做到不忘初心?这一切的开始,究竟是无心之为,还是缘起因果?-他说,“要相信,光明中可没有绝对的纯洁,而黑暗里,也不一定没有一丝温情…”他说,“不,我不像你,当她给我温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这一生,不,是生生世世,都要护她到底!就算是让我粉身碎骨,我…也义无反顾…”她说,“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如果,时间能够重来,我宁愿,永远都没拿到那东西,永远都没打开那门,最好是,永远都没遇到你…”当黑夜再一次降临,那曾经充满希望的明月已不再亮起,取而代之的是黑云笼罩,绝望蔓延……这,是冥冥之中的劫,也是早就注定的孽缘……
  • 炎黄江河

    炎黄江河

    炎黄门曾是华夏最大的宗门,统领所有江域,河域,湖泊,声名盖过了四大隐世山门,历朝历代他们都为朝廷鞠躬尽瘁,但清兵入关之后,却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未知原因分裂成了统领江域的轩辕派,统领河流的神农派,还有统领万湖的青海帮,轩辕派和神农门一直为了华夏正宗的头衔针锋相对,他们的少主王昌江,赵凰荷却意外结缘,这对恋人的前路是万劫不复,还是逆天而成?一切尽在《炎黄江河》
  • 北户录

    北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