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8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决战——生命和胜负的最后赌注

“决战”这个词,在军事文献上并没有专门的解释。在1982年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里,对于“决战”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胜负的战役或战斗。有战略决战、战役决战、战斗决战之分。决战,顾名思义,是一场能够决定战争进程的作战。一场战争,会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战役组成,而这些战役也会因为其战略目的的差异而被定义出各自不同的性质。

从字面上理解,决战,不一定是规模空前的大战,并不一定要有重大的牺牲,而是要有其决定性的历史意义。例如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历史格局;滑铁卢之战,终结了拿破仑的皇帝之梦。这些战役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成为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过渡的转折点,是一些战役的终结,是另一些战役的开始。从战术的角度讲,只是一场场精彩绝伦、斗智斗勇的战斗,而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讲,又是历史星空中绚丽的星辰,其历史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都是空前的,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通读全书,不仅可以把你带回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现场,更可以领略智者的奇谋妙计,以及武者的力拔山河。让你在一次次经典而又惨烈的战斗中学习到军事家放眼全盘的大局观,也可以体会到虚实结合、变幻莫测的智者博弈。这里有你死我活的无间背叛,也有忍辱负重、深入敌后的悲情英雄。

决战的思维与生命哲学

为什么要决战?一方面是战争成本的制约。进行一场战争会耗费参战双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交战的双方在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都会陷入长时间的拉锯和对峙状态,为此决策者往往会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去结束战斗。更有甚者,会在一开战的时候就明确要以决战的形式来夺取时间,夺取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德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缺少进行工业生产和军事生产必要的矿藏。所以,德国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从一开始就利用坦克和飞机的优势闪击波兰,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欧洲,结束战争,他们的每一次作战都力求以决战的方式完成。而另一方面是战争的目的和效果。战争是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的所进行的暴力活动。而交战双方进行的兵力部署是分散的,双方都围绕着同一个战略目的的正反两面进行角逐。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双方都希望扩大战果,有所突破,决战就自然形成。

这里要提到美国,美国军队对于决战的概念非常明确,他们作战追求的是实效,是在有限的成本下取得最大化的战果。在美国军事史中起奠基作用的华盛顿,在其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实践和总结出了决战思想。他认为,“正规军是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正规军的决战是结束战争的最佳途径。并强调,作战指导的最重要原则就是集中兵力,“战役一打响,就尽力使部队在某些驻地集结起来,形成战区中心,以利于支援敌人驱兵所向的任何地方。不慎重地分散兵力,优势之国也有可能成为劣势之军的牺牲品”。他的这些思想在具有决定性的约克镇战役中得到了实践。由于华盛顿在美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看法和结论对后来的美国军事思想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双方都以决战制胜为战争、战役的根本指导思想。南方总司令罗伯特·李认为,“只有把我们的部队集中起来,我们才有希望赢得具有决定意义的优势”。他把主力集结在波多马克河一线,重点保卫南部同盟首府里士满,并寻机与北方军决战。这种作战指导思想使南方军赢得了初期的胜利。北方军初期作战指导思想犹疑不定,结果屡遭挫折,直到奉行比南方军更加果断的决战思想的格兰特将军取得指挥权后,局面才开始改观。格兰特信奉拿破仑的歼灭战略,他把通过决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在他的指挥下,北方军陆续取得了葛底斯堡、维克斯堡等决定性战役和战争的最后胜利。南北战争中的典型决战战例及其指导思想至今仍是美军的基本教范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的实践,使决战思想在美军军事理论体系中得以确立并居于核心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征军第一次在欧洲土地作战。美军在潘兴将军的率领下,力争形成决定性优势进行决定性的会战,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决战思想遭到了以英国为代表的盟军的抵触。美军在正式参战之前就提出了一项旨在一举击败德军的“围歼”计划,但由于英方的坚决反对,只实行了反映英国“间接战略”观点的“火炬”计划,美军认为这“背离了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走进了根本无法对德实施决定性打击的死胡同”。但在后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霸王”行动中,就因为美国的观点占了上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最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军事大国,尽管在不同的战争中,美军实施决战的时机、方式和方法有所不同,但集中决定性力量、实施决定性作战行动的决战思想,却一直是其根本的作战指导思想。

突破困局还是制造困局

每当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历史积淀到一定程度后,总会有一些决定性的战役发生,我们称之为决战。但是在决战之后,并不一定意味着就到了和平的年代,相反,一些决战反而可以称做一系列战役的导火索,故我们不禁又一次回到决战的概念来探讨决战,究竟是为了突破困局还是制造困局。

我们知道,决战,是为了打开局面,是一段战役的终结,是一个困局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胶着而局势无法明朗的时候发生的一次突破性的战斗,但战斗的结果,却并不会完全如我们希望一般出现明朗化、和平化。

例如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在赤壁击败了当时北方最大的军事力量曹操集团,就当时的战略环境来说,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决战。但是这场决战带来的胜利换取了统一和和平了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后来的历史我们耳熟能详,曹操退回北方,因为实力受损,不得不先休养生息。趁着这段时间,孙权在东吴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构建了后来吴国的政治基础。

但是,作为促成这场决战的两大势力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却都不是最后的既得利益者,真正的既得利益者是当时实力并不雄厚的刘备集团。就是趁着赤壁之战曹操和孙权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耗、不得不调养的时候,刘备集团开始迅速向西南挺进,很快占有了川蜀这块拥有大量物产而且独具天险的宝地,甚至在这段时间,刘备集团还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荆襄之地。本来不得不东躲西藏的刘备,一下子成了足以和曹操、孙权抗衡的乱世枭雄,所以赤壁之战带来的并不是和平,相反,是更多的大规模战争,随之而来的是曹操和孙权联手袭击荆州、刘备伐吴、诸葛亮六出祁山……战争没有在赤壁画上句号,反而从赤壁开始走向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所以说,战争最后体现的,并不是所有战争参与者的意识,而只是战争指挥者的意识。他们发起战争往往首先基于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而不一定是为了结束战争,因为战争本身也是为了政治和战略来服务的。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很少有人是为了战争而战争,就赤壁之战来分析,曹操需要战争完成统一,孙权则需要战争保留自己的势力,刘备则需要战争扩充自己的势力,一场战争,其实就是基于所有指挥者谋求各自利益的需要。

是否决战?决战的目的是什么?这往往是指挥者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就一定要想清楚的问题,真正的决战不可能是因为缘分造就的,它肯定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虽然有机遇的推动作为诱因,但是事先必定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筹备,只为了那一刻的生死存亡之战。

战争就是最残酷的博弈,就赤壁之战来说,获胜的一方是刘备和孙权,但是,这场战争的出发点并不是像电影里所说的“保护子民”,统治者的首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在“突破困局”和“制造困局”的两端来说,这场战争的目的还是为了“制造困局”,而到司马氏掌握魏国政权开始进行统一时,司马氏的决战策略无疑就是“突破困局”。“乱世出枭雄”,期待乱世的人一旦得到了他需要的利益,那么结束乱世就成为了他新的追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了。

胜负天平上的最后一个砝码

战争就如同是一架天平,每一场战役就是敌对双方不断放置到天平上的砝码,最终,哪一方的砝码最多,天平就会倾斜向哪一方,也就选择出了最终的胜利者。从这里来分析,那么决战就是胜负天平上的最后一个砝码,一旦哪一方赢得了决战,那么敌对方将一败涂地。这个砝码,就是真正决定胜负成败的那个砝码,它不一定很大、很重,但是,它却是最要命的那一个。

决战就如同是《三国演义》里提到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东风也可以让周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可以让曹操“赤壁楼船扫地空”。对于每一个指挥者来说,决战都是一把双刃剑,即便是在决战之前已经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指挥者,也很有可能因为决战中的一招不慎,导致在整个战争中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所以,指挥者通常情况下不会在战争初期就选择决战,仓促决战对于战争中的各方势力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当然也有很多决战因为受到当时当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由自己去控制。

史上最著名的决战之一“滑铁卢战役”,正是因为双方主帅对于决战的选择和控制,为后世津津乐道。当时,拿破仑被囚禁在海外孤岛,然后借助卫兵的力量得以重返法兰西,他长驱直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进入了凡尔赛宫。巴黎民众争相迎接皇帝归来,法国王宫的前任统治者路易十八不得不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跑,随后,获悉消息的英、俄、普、奥等国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组织了几十万大军征讨拿破仑。

法国皇帝早已经作好了战争的准备,拿破仑的先头部队很快越过边界进入比利时,在林尼大败普鲁士军队,使得普军不得不退向布鲁塞尔。拿破仑知道决战已经临近,他最强劲的对手威灵顿在前面已经秣马厉兵,可以说在进行决战之前,拿破仑冷静分析了战场局势,并且作出了最正确的战略决策。拿破仑把一部分军队交给了格鲁希将军,让他去追击普鲁士军队,以阻止普军与英军会合,并且告诉格鲁希,他的部队必须要与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可是拿破仑完全忽视了最严重的问题,他将决战的重要砝码交到了格鲁希将军的手上,而格鲁希却是第一次拥有独立指挥军队的权力。格鲁希将军出发去追击布吕歇尔了,可是这位第一次掌握军队指挥权的将军,居然在行军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从而放过了他的对手,成为了一只迷茫的猎鹰。而他的猎物布吕歇尔却像拿破仑早就预料到的那样,出现在了滑铁卢战场上,并且最终给了法国皇帝最惨痛的回忆。一代欧洲霸主的风云岁月就此画上句号,只有认真的格鲁希还在古战场上等待着皇帝的消息。

统率艺术与兵行诡道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在他的专著《孙子兵法》中说道:“兵者,诡道也。”一个优秀的指挥官,除了能够制订周密详尽的计划,从容镇定地指挥战争之外,还应该具有兵者诡道的素质。同样,一场决战,除了充分地调配人力资源之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迷惑敌人。让敌人无法摸清楚己方的意图。这样,才会增加决战胜利的把握。

无独有偶,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也在他的专著里提到了“兵行诡道”:“使用诡诈的人要使被欺骗的人自己在理智上犯错误。这些错误在最后造成一种结果,使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其实从古至今,利用信息来进行战略部署都是战争的指挥者惯用的伎俩。尤其是在决战之际,每一个指挥者在领导指挥时都必须发挥出最大的效力,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清楚,在进行所有的调配和部署时,都要将自己能力最大化。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因为决战中特殊的因素,所以它所表现出的往往是战争指挥艺术的最高层面,可以说是最考验指挥者能力的时候。

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马陵之战”也是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次决战。据说孙膑和庞涓都曾经是战国人鬼谷子门下的弟子,后来两个人一起到魏国去做将军,但是庞涓觉得孙膑的能力比自己强,害怕孙膑抢了自己的风头,就把孙膑的的双脚砍了下来。孙膑依靠装疯卖傻才活了下来,后来趁着齐国使臣出使魏国的机会,坐在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离开了魏国,到了齐国。

公元前342年,魏国大将庞涓在魏王的授意下,联合赵国攻打韩国,包围了韩国国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随即向齐国求救,齐国就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以孙膑为军师,出兵援救韩国。齐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由定陶进入魏国境内,直奔与魏国国都大梁咫尺之遥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消息传到庞涓军中,庞涓赶紧放弃继续攻打韩国的计划,掉转马头,回援魏国。魏惠王对齐国一再干涉魏国用兵的事情非常愤恨,所以他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督战,不惜倾全国之兵迎击齐军。

魏军来势凶猛,而且兵力强大,孙膑果断决定采用欲擒故纵的计策,先避其锋芒,然后再诱庞涓中计。孙膑命令齐军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孙膑命令士兵们第一天挖十万个做饭的坑灶,第二天则减少到五万个,到第三天再减少到三万个。从后面追上来的庞涓通过察看坑灶,断定齐军在三天的撤退中,士兵已经逃亡过半,齐军已经几乎没有了战斗力。庞涓亲自率领精锐之师昼夜兼程地追击齐军,晚上庞涓追击到了马陵,当时夜色已深,魏军就点起火把照路前行。

马陵位于鄄邑北六十里处,沟深林密,道路崎岖。魏军在前行中发现了一棵大树,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顿知自己中计了,但为时已晚,齐军此时从四下杀出,身陷重围的魏军大败,庞涓兵败后自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减灶之计”。孙膑之所以能够赢得这场关键的决战,就是因为他对于信息的把握以及合理地运用信息,而庞涓则因为对信息的错误分析,最终战败。作为指挥者,庞涓并不是一无是处,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使魏国迅速在战国中壮大起来,而在“马陵之战”中败在孙膑手下,只能说孙膑是一个更为出色的指挥者,而且他准确把握了决战的机会。

到了现代战争,并不是说高科技越发达,战争就越来越透明化,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在现代战争中,通过“兵行诡道”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尤为重要。

避开决战还是接近决战——统帅的矛和盾

决战,一定是当己方的部队已经充分地把握了能够进入决战状态的时候,才能起到原本应有的效果,否则,在准备完全不充分的情况下同敌军进行决战,将不会有好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如何判断决战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判断出现偏差,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开始决战或者投入决战,都有可能招致失败的命运。

在德国人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发动闪电战入侵苏联之后。斯大林计划在基辅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打败德军。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但被斯大林断然拒绝,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战争开始之后,德军利用机动部队的优势,将苏联军队进行切割包围。德军深远的正面突击和随后的翼侧突击,把西南方面军割裂成几个孤立的集团。最后,基辅会战中的苏联军队损失殆尽。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千米、纵深约600千米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1941年9月16日前后60多万苏军被合围,被包围的苏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他们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的德国第十七军团及第六军团与中央集团军的第二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苏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苏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600000苏军士兵,希特勒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在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拒绝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遭到惨败。苏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

朱可夫是苏联红军中的优秀将领,甚至被比喻成“苏德战场上的救火队员”。朱可夫在基辅会战之前就以他卓越的战略眼光看到了这次会战的漏洞。一是德军的气势高涨,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德军此时可谓所向披靡。而苏联方面对德国的突然进攻显然没作好充分准备,一天之内苏军1200架飞机便被击毁,其中800多架还未来得及起飞,苏军防线在德军的闪击下被迅速突破,德军以极快的速度向纵深推进。至7月9日,苏军共有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人员和武器损失过半,整个部队还没有真正进入战争状态。其次,德军的力量太强大,按照苏联军队现阶段的状况根本无法抵抗。再次,德军的机动性能是苏军无法抗衡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苏军想通过在基辅同德军进行会战消灭德军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朱可夫想避免同德军在基辅会战,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从以上列举的战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决战能够起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但是需要指挥官具有冷静而缜密的头脑、足够的实力,以及一个完善的计划才能开始决战的。否则,一次准备不充分的决战只会让己方的战略意图落空,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让己方受损。

给决战加速还是减速

决战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的最终碰撞,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战争必须发生在某时某地,虽然它最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仍然可以凭借人力方式改动它的时间。甚至有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决战的发生,这首先要取决于战争开始前指挥者的所需,一旦得到所需,那么也就意味着战争的价值已经实现,虽然并没有进行形式上的“决战”,“决战”其实已经完成。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去依靠决战的形式,而一样能够得到决战的效果,这才是最高级的“决战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里张飞在当阳桥与曹军的对峙,结果张飞一声吼,吓死了敌人将军,曹军溃退,虽然并没有两军交战的血肉横飞,但是同样取得了决战所需的结果。

而在选择决战的时机上,就不得不说说《左传》中的名篇《曹刿论战》。公元前684年,齐国来攻打鲁国,鲁庄公被迫应战。这时候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就去见鲁庄公,要求鲁庄公带着他一起上战场。齐国军队和鲁国军队在长勺交战。在古代,两军交战是要擂鼓的,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是古代打仗讲求礼仪,一方击鼓开战而另一方不应战,对方一般就只能等着。于是在齐国擂鼓的时候,鲁国方面并没有作出响应,直到齐国军队擂完了第三次鼓,鲁国军队方面才擂鼓出战,结果齐军大败,鲁国最终赢得了长勺之战。

在谈到决战胜利的原因时,曹刿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的作战思路是:作战,靠的是勇气。齐国军队第一次击鼓进军的时候士气振奋,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士兵们的士气就逐渐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其实已经耗尽。对方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士气正高昂,所以取得胜利的就是我们。

曹刿的理论所体现出的,正是对于决战时机的选择。选择正确的决战时机,不仅能够以弱胜强、以寡胜多,也可以达到上面所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其实,选择怎样的时机,选择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决战,还是如前文所讲,取决于发起战争的指挥者的所需是什么,战争往往反映的都是发起者、指挥者的意识,但是要赢得战争,却需要利用或者攻击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也就是士兵们来完成。

不能盲目出击,也不能坐失良机,决战就像是炒菜一样,调料不能放多了,也不能放少了,炒菜的时间不能过长导致煳掉,也不能过短炒不熟。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其他的战役失败了,可能有“大不了从头再来”的机会,但是决战如果失败,就有可能一败涂地,不会让你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所以,作为战争机器上最重要的部分,决战是需要加速还是需要减速,需要慎重考虑。

同类推荐
  • 肖华上将之娃娃司令
  • 最终战

    最终战

    K最高指挥部向人类世界发出危险指令,调走一部分的军校新兵。阴差阳错选了新兵蓝斯和他的兄弟张若寒。在陌生的黑科技指挥部,蓝斯和张若寒定会力挽狂澜,打败侵掠者。
  • 特种任务之消灭行尸

    特种任务之消灭行尸

    五个特种兵怎么拯救世界?敬请关注特种任务之消灭行尸。
  • 硝烟不曾散尽

    硝烟不曾散尽

    兵者,伐也!当他选择一身戎装,便选择了不一样的传奇人生。他注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为捍卫和平的胜利之剑。
  • 和平战队

    和平战队

    故事主要记述了故事主人公刘彪穿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并且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的世界大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领导“中国先锋军”抗战集团的骨干力量,并先后与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在二战后,他又组建了“世界和平战队”来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等。而他的对手徐刚则成了一战和二战中的反面人物,成为抗衡“中国先锋军”的反面人物。本作品和其他的小说不一样,本作品的故事将更加精彩。喜欢的人希望能够收藏和推荐啦
热门推荐
  • 夜月银狐

    夜月银狐

    太古时期,天帝伏羲不仁,女娲牺牲为救苍生,十万年之后,一个少年踏上了坚毅的逆天之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游之天机内测

    网游之天机内测

    一次毁灭,一次改变。昔日的世界不复存在。如今我却是一个创造神话般的存在。蝼蚁们颤抖吧!当一个黑客进入游戏世界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 新中华1873

    新中华1873

    穿越到1873年的台湾,建立义勇军,剩下的除了打仗,还是打仗
  • 系统之快穿女配求包养

    系统之快穿女配求包养

    一个心机美女化作故事被炮灰掉的女配,与拥有金手指的女主展开一场,有一场激烈的战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拥有系统的墨千羽究竟是王者,还是一个失败的寇
  • 我的天使王俊凯

    我的天使王俊凯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等人的故事,【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是著名组合tfboys成员】第一次写,不喜勿喷
  • EXO之只为你嫣然一笑

    EXO之只为你嫣然一笑

    她,是一名四国混血的绝美少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进入了SM,经过不断的努力,从一名练习生变成了一名人气爆棚的人气巨星。他们,是当红组合EXO,每个都是超高人气男神,他们拥有爆棚的人气,绝美的面孔……她和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兵器谱之一代剑圣

    兵器谱之一代剑圣

    百年前,一本《兵器谱》流传于坊间,列出了当时武林中人的兵器、武功的排名,“天机老人”孙白发,“子母龙凤环”上官金虹,“小李飞刀”李寻欢......无数位列谱中的顶尖高手为了谱上的排名不断厮杀,江湖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百年后,《兵器谱》重出江湖,平静了多年的江湖再度风起云涌!江湖?江湖!
  • 美女到我碗里来

    美女到我碗里来

    小医师林逸巧施妙手解决了小柳村的疑难杂症,然后到了大都市,这里有刁蛮未婚妻、可爱小萝莉还有娇弱病美人,就此展开了波澜万丈的医道人生。
  • 闪婚后爱:妻约有瘾

    闪婚后爱:妻约有瘾

    他不爱她,她也不爱他,两个人却步入了婚姻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