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6800000007

第7章 越剧流派(1)

(一)越剧流派艺术概述

流派是一个剧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审美价值。流派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流派的繁盛也是剧种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越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共同繁荣着越剧的舞台,传承着越剧艺术的精华,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认同与喜爱。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其中唱腔的独创性最为明显,影响也最大,一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流派都有不同的艺术手法,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越剧流派的魅力在于各个流派的艺术独创性。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剧目中的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们也都各有独创,以不同的特色和技巧呈现出风采各异的艺术风貌。不同的越剧艺术流派在不同时期、不同剧目中不断挑战着自我,追求着新的高度,以自己鲜活的生命力促进着流派艺术的多样发展,也为越剧舞台的繁荣提供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越剧流派艺术—范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展示各种人物的情感。起腔小腔和甩腔极具特色,常通过对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加悠长深情。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1945年,范瑞娟在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首创了越剧的“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婉转。此后范瑞娟通过不断创新,拓展了这一曲调的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弦下腔”一般擅长表现低沉、哀怨的情绪,但范瑞娟通过探索使其同样能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宝莲灯·对月思家》这段“弦下腔”,就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畅的因素,显得明快而欢畅,加上唱词是长短句格式,在节奏上又作了多种变化,音乐节奏显得更加活跃。

范派另一大特色是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而直接转调。如20世纪50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祝英台”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绝望、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师承范派的演员很多,有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琦、邵文娟、筱一峰、史济华、张志明、王少楼、方雪雯、章瑞虹、韩婷婷、成美华、陶雁、王柔桑、斯钰林等。

(三)越剧流派艺术—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简而不繁,通俗易学。戚雅仙的音域并不宽,但她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派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唱腔。如戚雅仙在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就表达了解放后妇女挣脱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演唱中,她采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曲调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轻,节奏较稳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润腔收音,增加曲调的跳跃性,使音调富有活力。

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点。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迹,又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特点,即常在最后三字运用自己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组成甩腔。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断送掉”,对最后三字进行了加花扩展,“掉”字的拖腔又采用了切分节奏和断续腔的唱法润色。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如《血手印》中“你不问情由开口骂”这段“尺调腔·慢清板”,王千金得知林招得蒙不白之冤,赶赴法场见最后一面,却遭到林招得责骂,唱腔开始“林郎——”是一声凄切哀怨的长“叫头”,在乐队衬奏一个“慢板”长过门后缓缓唱出“你不问情由破口骂”,前五字音调低沉哀伤,“破口骂”三字字位节奏拉开,“骂”字的落音尾腔以短促的下滑音装饰,唱句收尾韵味浓厚且有力量。最后两句形成唱段高潮,甩腔通过腔幅的扩展加花,使音调委婉曲折,起伏回荡。

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等经典老戏,在由戚派演唱时,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显示了戚派唱腔的特点。

戚派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周美姣、徐洁明、水小燕、吴丽敏、傅幸文、王菲菲、金静、王杭娟、朱蔺等。

(四)越剧流派艺术—毕派

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毕春芳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毕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如。由于她嗓音脆亮,音域较宽,底气充足,唱腔中常出现一种切分符点音型,因此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

毕春芳在创腔时,根据塑造人物需要,常学习和吸收越剧其他流派、行当和兄弟剧种的音调特色,并融合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如《三笑·点秋香》中的起腔“秋香姐姐呀”,吸收的是传统名剧《盘夫》中旦角严兰贞的起腔“官人啊”的音调并略加变化,使唐伯虎潇洒飘逸的形象更为鲜明;《光绪皇帝》中借鉴了黄梅戏的音调;《血手印·法场祭夫》中借鉴了京剧的曲调成分。这种吸收、借鉴拓展了毕派本身的表现力,使其呈现出更丰富的色彩。

毕春芳尤其擅长表现喜剧人物,善于在唱腔中运用夸张多变的唱法处理,使曲调活泼、轻松、诙谐,妙趣横生。这是毕春芳唱腔的独到之处。这种风格在越剧中不多见。如她在《王老虎抢亲·戏豹》和《三笑·点秋香》等唱段中,就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毕派的传人有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毕继芳、张镇英、徐文芳、丁素芬、丁小娃、杨童华、孙建红等。

(五)越剧流派艺术—金派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金采风早期唱腔师承袁派,后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十分具有音乐性。其唱腔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曾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

金采风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金采风又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如《盘夫》这出越剧老戏,金采风在演唱时,将剧中“官人好比天上月”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由原来的“四工腔·中板”发展为“四工腔·慢中板”,增加了唱腔的抒情性,显得更加细腻优美。

师承金派的演员,上海有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浙江有谢群英、郭学新、黄美菊、樊建萍、张明慧等。

(六)越剧流派艺术—袁派

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袁雪芬早年积极倡导越剧改革,在传统唱腔音调的基础上,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此后尺调腔逐渐丰富,不但使越剧唱腔在板式结构上得到了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也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为越剧音乐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也为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袁派就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袁派唱腔的特点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袁雪芬擅长依照人物的特定性格和感情创腔,不追求曲调的花哨,注意以情带声,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在演唱上,她气息饱满,运腔婉转,喷口有力,吐字坚实而富有弹性,运腔中运用欲放又收、抑扬有致的处理,形成特有的韵味美。她常根据唱词的寓意,采用特殊的节奏形式,改变原来较为平稳的字位节奏,使唱腔和唱词语气紧密结合起来。如《西厢记》“赖婚”中的“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在“若不是”后面的拖腔中运用了后起半拍的特殊的节奏形式,形象地显露了莺莺一提到意中人时难以掩饰的喜悦;“琴心”中“宝髻玲珑”的“玲珑”二字和“身在墙东”的“墙东”二字,都采用了前切分音节奏,使唱腔旋律在流畅中有跌宕,平稳中有跳跃。

袁派十分讲究重点唱句的演唱,擅用喷口、气口、加虚词以及强音、顿音等技巧进行特殊处理,造成演唱上的高潮。如《祥林嫂》中“阎王要把我一锯两半分”一句中,“一锯”二字以重音强调,“分”字以喷口唱法吐出,随即在三小节的拖腔中又多次运用气口,使唱腔若断若续,渲染了人物内心的恐惧。袁派的甩腔也常通过句幅的扩充、节奏的顿挫、调式的交替、结构的变化,使旋律迂回曲折,回味无穷。如《白蛇传·断桥》中的“到如今,凤泊鸾飘两地怨”的甩腔,通过句头、句幅的乐汇扩充,显得柔婉悠长;《祥林嫂》中“这真是走也难来留也难,进退两难怎安排”两句,通过宫徵调式交替的手法产生回肠荡气的效果。

同类推荐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
  • 庆典贺辞大全

    庆典贺辞大全

    中国人历来爱热闹,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如今,各种宴会酒席、商务聚会中,致辞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头戏。你还在为当众讲话语无伦次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寻找合适的贺词而手忙脚乱吗?你还在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丧吗?《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让你走出困境!《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中介绍的适用于各种场合的经典贺辞,能让你将锦词妙语、华丽词章信手拈来,使你纵横宴会庆典游刃有余!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热门推荐
  • 异界杀手传说

    异界杀手传说

    龙腾大陆是一个魔法与斗气的世界。大陆上只有人类与魔兽。精灵、兽人等种族只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传说。他们种族已经灭亡,还是去了别的空间?位面共有九种普通法则: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明、黑暗。四大至高法则:生命、命运、时间、空间。地球上最顶尖的杀手来到这个世界,走上传奇的一生。————————————————看书的童鞋,能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或者收藏点击一下吗?~~~~(>_<)~~~~这成绩,太悲摧了~~~~~~~~~
  •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针对销售人员口才上的需求,列举出销售过程中必备的四种话术技能——客套话、专业话、赞美话和巧妙话,有针对性地对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提升,适合销售人员的需要。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也进一步符合销售人员所需,从接触客户、产品推销到促成交易、售后维系等环节,均可以运用书中所提供的话术技巧实现步步为营、顺利成交的目的。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技巧,正是本书的宗旨。
  • 丧尸围城:海岛传说

    丧尸围城:海岛传说

    主要讲述了一个美国人与两个中国人因坠机而困在僵尸海岛上的生存经历。
  • 恋上前世卿

    恋上前世卿

    据说,世界上至少有三个和你完全没有关系的人有着和你一样的相貌。只是,再像,那也不是你。四月一日的穿越,是愚人的玩笑,还是冥冥中自有主宰的安排?从现代蛮力女到古代病弱大小姐,从对爱情嗤之以鼻到不可自拔。另一个自己的夫君,明明有着那张自己在现代最讨厌的脸,却有着和那个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他喜欢的究竟是自己,还是那个已经死了的另一个自己……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敏豪生男爵讲述他本人冒险经历的故事合集,充满了夸张与幽默。通过种种妙趣横生、匪夷所思的惊险事件,敏豪生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但实际上被人们嘲笑为“吹牛大王”。拔头发救自己出沼泽、眼冒火星打野鸭、鹿头上长出樱桃树、断成两截儿的马、月球旅行、火星漫步……敏豪生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吹牛大王”,难怪他的故事会风靡全球、畅销不衰。
  • 欢喜冤家:逃嫁太子妃

    欢喜冤家:逃嫁太子妃

    她是穿越而来的神医传人,贪财狡黠。他是祁月国尊贵无比的太子爷,邪魅腹黑。第一次见面,她撞见了他沐浴的画面,顺便在他换洗衣服里加了点料,他险些一掌杀了她;第二次见面,她乃是丞相义女,睚眦必报的她总想着找机会毒死他;第三次见面……他们结怨已深,恨不得吃了对方。什么?要她嫁给他?开什么玩笑?别人夫妻,是相亲相爱,他们成亲,肯定相打相杀!这年头逃婚挺流行,咱也来赶赶这潮流……
  • 巫国觉醒

    巫国觉醒

    这是一个伟大的巫师帝国。鲜血照亮月亮,紫火焚烧大地,外围星球的异族还在拼命地进行抗争,然而巫师帝国的内部却早已不是铁板一块。各种势力的入侵,安插,给这个古老的巫师文明注入无数的毒素。然而,在某个星球,一个巫师学徒逐渐觉醒。他也许,是这个巫师帝国的救命稻草,或是一个最为强大的牺牲品?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微小的光

    微小的光

    太阳掩住的微光,黑夜给她一些温暖。忘记问候一声晚安,世界又一次光明,而微光又一次消失。
  • 神刃传说

    神刃传说

    数万年前仙神留下的神兵为何在此,那强大的气息又是从何而来?数万年来为争夺十柄神兵有多少人埋没尘土之中,不知它们终将会被谁占有?被遗忘的凡夫俗子曾经是否想过,他们能否将其驾驭。难不成矗立在群峰之上的神兵只是供世人瞻仰?不,原来是这样,但现在变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