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6800000007

第7章 越剧流派(1)

(一)越剧流派艺术概述

流派是一个剧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和特殊的审美价值。流派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流派的繁盛也是剧种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越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共同繁荣着越剧的舞台,传承着越剧艺术的精华,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认同与喜爱。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其中唱腔的独创性最为明显,影响也最大,一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流派都有不同的艺术手法,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越剧流派的魅力在于各个流派的艺术独创性。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剧目中的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们也都各有独创,以不同的特色和技巧呈现出风采各异的艺术风貌。不同的越剧艺术流派在不同时期、不同剧目中不断挑战着自我,追求着新的高度,以自己鲜活的生命力促进着流派艺术的多样发展,也为越剧舞台的繁荣提供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越剧流派艺术—范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展示各种人物的情感。起腔小腔和甩腔极具特色,常通过对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加悠长深情。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1945年,范瑞娟在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首创了越剧的“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婉转。此后范瑞娟通过不断创新,拓展了这一曲调的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弦下腔”一般擅长表现低沉、哀怨的情绪,但范瑞娟通过探索使其同样能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宝莲灯·对月思家》这段“弦下腔”,就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畅的因素,显得明快而欢畅,加上唱词是长短句格式,在节奏上又作了多种变化,音乐节奏显得更加活跃。

范派另一大特色是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而直接转调。如20世纪50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祝英台”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绝望、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师承范派的演员很多,有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琦、邵文娟、筱一峰、史济华、张志明、王少楼、方雪雯、章瑞虹、韩婷婷、成美华、陶雁、王柔桑、斯钰林等。

(三)越剧流派艺术—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简而不繁,通俗易学。戚雅仙的音域并不宽,但她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派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唱腔。如戚雅仙在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就表达了解放后妇女挣脱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演唱中,她采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曲调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轻,节奏较稳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润腔收音,增加曲调的跳跃性,使音调富有活力。

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点。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迹,又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特点,即常在最后三字运用自己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组成甩腔。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断送掉”,对最后三字进行了加花扩展,“掉”字的拖腔又采用了切分节奏和断续腔的唱法润色。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如《血手印》中“你不问情由开口骂”这段“尺调腔·慢清板”,王千金得知林招得蒙不白之冤,赶赴法场见最后一面,却遭到林招得责骂,唱腔开始“林郎——”是一声凄切哀怨的长“叫头”,在乐队衬奏一个“慢板”长过门后缓缓唱出“你不问情由破口骂”,前五字音调低沉哀伤,“破口骂”三字字位节奏拉开,“骂”字的落音尾腔以短促的下滑音装饰,唱句收尾韵味浓厚且有力量。最后两句形成唱段高潮,甩腔通过腔幅的扩展加花,使音调委婉曲折,起伏回荡。

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等经典老戏,在由戚派演唱时,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显示了戚派唱腔的特点。

戚派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周美姣、徐洁明、水小燕、吴丽敏、傅幸文、王菲菲、金静、王杭娟、朱蔺等。

(四)越剧流派艺术—毕派

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毕春芳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毕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如。由于她嗓音脆亮,音域较宽,底气充足,唱腔中常出现一种切分符点音型,因此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

毕春芳在创腔时,根据塑造人物需要,常学习和吸收越剧其他流派、行当和兄弟剧种的音调特色,并融合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如《三笑·点秋香》中的起腔“秋香姐姐呀”,吸收的是传统名剧《盘夫》中旦角严兰贞的起腔“官人啊”的音调并略加变化,使唐伯虎潇洒飘逸的形象更为鲜明;《光绪皇帝》中借鉴了黄梅戏的音调;《血手印·法场祭夫》中借鉴了京剧的曲调成分。这种吸收、借鉴拓展了毕派本身的表现力,使其呈现出更丰富的色彩。

毕春芳尤其擅长表现喜剧人物,善于在唱腔中运用夸张多变的唱法处理,使曲调活泼、轻松、诙谐,妙趣横生。这是毕春芳唱腔的独到之处。这种风格在越剧中不多见。如她在《王老虎抢亲·戏豹》和《三笑·点秋香》等唱段中,就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毕派的传人有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毕继芳、张镇英、徐文芳、丁素芬、丁小娃、杨童华、孙建红等。

(五)越剧流派艺术—金派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金采风早期唱腔师承袁派,后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十分具有音乐性。其唱腔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曾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

金采风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金采风又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如《盘夫》这出越剧老戏,金采风在演唱时,将剧中“官人好比天上月”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由原来的“四工腔·中板”发展为“四工腔·慢中板”,增加了唱腔的抒情性,显得更加细腻优美。

师承金派的演员,上海有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浙江有谢群英、郭学新、黄美菊、樊建萍、张明慧等。

(六)越剧流派艺术—袁派

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袁雪芬早年积极倡导越剧改革,在传统唱腔音调的基础上,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此后尺调腔逐渐丰富,不但使越剧唱腔在板式结构上得到了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也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为越剧音乐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也为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袁派就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袁派唱腔的特点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袁雪芬擅长依照人物的特定性格和感情创腔,不追求曲调的花哨,注意以情带声,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在演唱上,她气息饱满,运腔婉转,喷口有力,吐字坚实而富有弹性,运腔中运用欲放又收、抑扬有致的处理,形成特有的韵味美。她常根据唱词的寓意,采用特殊的节奏形式,改变原来较为平稳的字位节奏,使唱腔和唱词语气紧密结合起来。如《西厢记》“赖婚”中的“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在“若不是”后面的拖腔中运用了后起半拍的特殊的节奏形式,形象地显露了莺莺一提到意中人时难以掩饰的喜悦;“琴心”中“宝髻玲珑”的“玲珑”二字和“身在墙东”的“墙东”二字,都采用了前切分音节奏,使唱腔旋律在流畅中有跌宕,平稳中有跳跃。

袁派十分讲究重点唱句的演唱,擅用喷口、气口、加虚词以及强音、顿音等技巧进行特殊处理,造成演唱上的高潮。如《祥林嫂》中“阎王要把我一锯两半分”一句中,“一锯”二字以重音强调,“分”字以喷口唱法吐出,随即在三小节的拖腔中又多次运用气口,使唱腔若断若续,渲染了人物内心的恐惧。袁派的甩腔也常通过句幅的扩充、节奏的顿挫、调式的交替、结构的变化,使旋律迂回曲折,回味无穷。如《白蛇传·断桥》中的“到如今,凤泊鸾飘两地怨”的甩腔,通过句头、句幅的乐汇扩充,显得柔婉悠长;《祥林嫂》中“这真是走也难来留也难,进退两难怎安排”两句,通过宫徵调式交替的手法产生回肠荡气的效果。

同类推荐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站在云端的你

    站在云端的你

    南航的2015年与以往不同,仅仅几个月,我们的人生就被改变了,当然,上天似乎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给我们的,我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就瞬间失去了……
  • 风流情妇

    风流情妇

    “你是一个冷漠的人”生活就是需要付出,我用自己的青春来换取金钱,我愿意。徘徊在几个男人之间,我也曾经迷茫,但是,我就是我,一个一切?..
  • 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依恋是一条天线

    依恋是一条天线

    一直想当老师的杜梵梵最后进了娱乐圈。不一样的人生选择,打破了她的宁静生活。由于梵梵父母离异,常年的独居生活和周围的环境让她对感情产生了怀疑,男主角楚君离的出现,神秘的邻居,光彩照人的职业以及内心的高处不胜寒让彼此互相吸引,青春的故事由此展开。。。。。。
  • 现代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治理

    本书不仅就现代公司治理的产权制度基础、董事会职能再造及理想运作模式、企业家社会责任及行为道德规范、公司行为道德的治理目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与新观点,而且对公司治理文化培育及公司治理文化的多层次性进行了阐述。
  • 落樱守护

    落樱守护

    当游戏与现实重合,当文明变为荒废,他该如何生存,他又该如何守护所爱之人?
  • 现实副本不能这么玩

    现实副本不能这么玩

    22世纪某游戏公司试用高玩毛头清离奇失踪,随之而去的是正在开发中的策略游戏《天战online》毛:“毛啊!突然断电让我穿了!游戏太难我开挂了啊!”在这个诡异发展的平行时空:以血能科技为主要竞争的世界,文职与武职的激烈对抗,帝国与联和的无声战争,独裁与民主的鲜血祭奠。现实副本,就该由高玩终结!
  • 我的系统不一般

    我的系统不一般

    主角:我叫柳严,想我如花似玉,风流倜傥,好不潇洒,但当系统加身的那一刻,我平凡的人生将一去不复返。系统:呵呵。——————————————分割线“我要回家啊!”“诶,这个世界不错,小姐我们交个朋友吧。”当主角得到超乎凡人的力量时又会怎样?无尽的虚空里又隐藏着什么?“咱从今天起开始做魔王!”反正就是一个家伙带着系统肆意妄为的故事。
  • 浓情蜜婚:帝少的心尖宠儿

    浓情蜜婚:帝少的心尖宠儿

    五年前的一夜荒唐,让她就此怀上了那个恶魔总裁的孩子,可如今已经嫁作他人妇,再次回国却要再次有求于他,只因亲老公的祖传事业就要灭亡,可没想到,这一次的回眸,让他一眼便想起了当年的她,就此腹黑总裁开始了猎艳日记。
  • 逆世邪尊

    逆世邪尊

    废物少年拜师风老,一举获得众人的震惊。他日重回家族,以一己之力打败众人,碾压般的姿态获得成人礼第一,震惊全场。且看安凌如何在乱世称雄,成就无上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