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一听,心里便明白其中缘由,劝慰褒姒道:“你没有去朝见申后,所以他才会这样对你。这一定是王后让他这样做的,不会是出自于太子本意,请你原谅太子的冒失。”褒姒一听幽王的话中有回护太子之意,心中又不高兴了,说道:“我早就知道大王不会处罚太子,太子为其母亲出气,其意在不杀死我便不罢休。我身虽死不足惜,却自受大王爱幸,现已是身怀六甲达两个月之久了。妾身的一命实际上就是两命啊,还求大王让我出宫回褒城,这样或许还可以保全我们母子的性命。”幽王一听褒姒有了身孕,又惊又喜,一边抚慰褒姒道:“爱卿不要生气了,且先休息几日,我自有处分他们的方法。”一边下令:“太子宜臼无礼好斗,不能原谅。将其发还申国,听申侯教训。至于东宫太傅少傅等官员大臣,对太子教训不严,辅导无方,才会有今日太子无礼之事,一并削职逐出宫去。”宫人连夜将太子用车送往申国,并得到了幽王的禁令,不允许把这件事情通报给申后,太子没有幽王的命令不得回宫。
褒姒怀胎十月,生下一子,幽王疼爱备至,视为掌上明珠,取名为伯服。于是就产生了废掉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之意。但事出无因,难于启齿。虢石父专擅讨好逢迎,猜到了幽王的心意,便串通尹球,背地里告诉褒姒:“太子既然已经被贬回申国,理当立伯服为太子,娘娘在枕边向圣上进言,我们二人在外尽力相扶,何愁此事不成?”
褒姒听后心中大喜,说道:“全靠二位鼎力相助,如果伯服立为太子,自然不会亏待二位。”此后褒姒秘密派遣心腹去宫中,昼夜监视,以便寻找申后的岔子。耳目遍及宫内外,纵是风吹草动,褒姒无不知晓。
(五)夺嗣之争
再说申后,多日不见太子进宫,便派人打听,这才知道太子已被贬到申国,自此独居宫中,连个说话的伴儿也没有,终日流泪,孤苦零丁地度日。在她身边侍候的有一个年纪较大的宫人,每天只见她以泪洗面,为她的身体担心,便不停地劝她说:“王后娘娘,凡事都要想开一点,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要是娘娘身体万一有什么闪失,小的们怎么向大王和太子交待。”申后道:“大王现在也不会管我了,他早就被那小狐狸精迷住了。太子宜臼远在申国,若那贱婢对我有什么企图,不知道我们母子俩还有没有相见的机会。”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那宫女一看就知道了她的心思,便进言:“既然如此,娘娘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秘密地寄往在申国的太子处,一则道出思念之情,二则告诉太子,让他向大王认错请罪,要是能感动大王,念在父子之情的份上,召还太子,好使你们母子相聚。”
申后听了这话道:“这个主意好是好,但那贱婢派了那么多人监视,没有人去传递啊?”那宫女答道:“我母亲温媪素知医术,王后谎称有病,叫我母亲进宫把脉,将信带出去,再让我兄长送去申国,保证万无一失。”申后觉得此法可行,便将信写好,信中说:“当今天子无道,宠信妖婢,使我们母子分离。现妖婢生子,宠信愈甚。你可上书佯作认罪,若得还朝,我们母子重逢,再作计较。”
申后写好信后,就对外称生了重病,卧床不起。宫中医生对这种本来没有而只是装出来的纯粹是心病的病束手无策,根本就没法对症下药。于是,申后就声称,这病只有宫外的温媪可以治。这样,就把温媪召入宫中。宫人先将传信之事告知。申后假装诊脉,从枕下抽出信来,嘱咐温媪:“连夜送往申国,不得延误。”当下赐给温媪两匹彩缯。
温媪兴冲冲地走出宫门,不料,那守宫门的内侍突然把她拦于门前,询问道:“这缯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是你从宫中偷的吧?”温媪心虚,答不上来,便被搜查。结果在其身上发现了密信。原来,耳目早就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褒姒。褒姒料想到有传递书信之举,便早已布下局,就等温媪出宫了。
门卫连人带信送往琼台,来见褒姒。褒姒看完信后大怒不已,令将温媪关起来,不许走漏消息,同时将那彩缯剪成碎片。这一切,都是早已布局好了的,现在已有把柄在手,夺嗣能否成功,就看褒姒对幽王发起的攻击是否有效了。
(六)王后被废
不一会儿,幽王下朝回到琼台,一见褒姒就发现她与往常不同。再一看,满地都是剪碎了的彩缯,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褒姒满含泪水说:“我很不幸身在这宫中,由于受到大王您的宠爱,使得王后对我妒忌日深。更为不幸的是,我又生下一子,致使这种妒忌更为厉害。现在王后写信给太子,让太子早作打算。一定是想谋害我们母子俩的性命。还望大王您给我们母子俩做主啊!”说罢,又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幽王忙劝道:“爱妃莫忙着哭,你是怎么知道申后在信中这样说的啊?”褒姒便将那封信递给幽王。幽王认出是申后的手笔,便问传信之人是谁。褒姒命人将温媪带出来,还不等温媪开口说话,幽王剑一挥,将温媪劈成两截。
当天夜里,褒姒又在幽王面前撒娇道:“我们母子的性命,全在太子宜臼手中了。”幽王道:“有我为你做主,太子能把你们怎么样?”褒姒又道:“大王千秋万岁之后,太子便为国君。申后现在就整天在宫中发怨诅咒,一旦他们母子掌权,我与伯服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褒姒说完竟又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幽王又说:“我也早想废掉王后和太子,立你为正宫,立伯服为太子,但我朝祖制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才是大宗,才有继承权,而庶子是没有任何继承权的。所以一定会遭到群臣的反对,不太可能顺利实现。这有什么办法呢?”褒姒说:“大臣们必须服从君王的命令,要是君王听从大臣的话,那就不正常了。大王只要将您的意思告诉大家就行,这事还是得您说了算。”幽王道:“爱卿所言极是,明日我就照此办理。”
第二天早朝,行礼完毕,幽王向众公卿问道:“申后妒忌怨恨,咒诅朕,难为天下之母,你们说,是不是可以将其抓起来问罪?”虢石父这时就知道了幽王的意思,知道了他有废嫡立庶的想法,就立即上前答道:“王后是六宫之主,尽管有罪,却不能问罪。但若德行与地位不相称,则应该废去,另择贤后,以为天下仪表。”
另一个善于拍幽王马屁的尹球也赶快接过话来:“臣听说褒娘娘德性贞静,可为六宫之主。”幽王道:“太子在申国,如废太后,太子怎么办?”虢石父答道:“现在太子因罪被贬居申国,现废其母,理所当然不得召太子返朝。臣等愿扶助伯服为太子,实在是社稷之福。”
幽王听完这番话,感到正合自己心意,遂喜不自禁,当即下令将申后打入冷宫,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如有谁敢进谏,便以宜臼同党处以重罪。
满朝文武官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都十分不满。无奈幽王主意已定,进谏等于白白送死,毫无意义,于是都缄口不言。朝廷之中,已成了虢石父、尹球等一帮佞臣的天下,幽王则与褒姒日夜在宫中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七)妃子不笑
褒姒蛾眉淡扫,蝉翼轻梳,万种风情,但就是不露半丝笑容,自打她进宫以来,总是紧锁眉头,从来没笑过一次。依人之常情看来,她没有不高兴的理由,自己如愿以偿地驱逐了太子,登上了王后的宝座。可是,她就是不笑。如果说褒姒从来没有笑过,这也许是文人笔法的夸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其实也不是没有笑,笑的时候也只是浅笑,用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诗文来说就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当时的褒姒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微笑的,而露出八颗牙齿的中笑和开怀大笑则从来没有。这恰恰是褒姒的高明之处,这更加激起了周幽王想博美人一笑的冲动。其实,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最好的;越是难以征服的东西,越能激发征服的欲望。幽王也不例外。褒姒对幽王若即若离,保持距离,动情不动心,动心不露形,笑不露齿,恬淡自然,越发神秘,让幽王永远处于渴盼之中。这更激起了周幽王想要让她大笑的心理。幽王为了求得美人褒姒的一笑,可以说是做了很多的功课,开展了各项娱乐活动。每日的轻歌曼舞、锦衣玉食都不能打动这位女子的芳心,无论遇到多么有趣的事情,她都是十分平静的样子。
幽王实在想不出什么高招能使褒姒一笑,便问她:“爱卿不喜欢音乐歌舞,那喜欢什么呢?”褒姒答道:“我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记得听说妺喜爱听裂缯之声,想必那声音清脆好听吧。”
幽王道:“既然喜欢听裂缯之声,为什么不早说呢?”于是就命人每天送一百匹帛缯进宫,让宫女们用力地撕,以取悦褒姒。奇怪的是,褒姒虽然喜欢听裂缯之声,却依旧满脸冰雪,不肯露出一丝笑容。
“爱妃为什么不笑?生得这般妩媚动人,如果再开颜一笑,必定更加美丽。”幽王又问。王后褒姒淡淡地说道:“贱妾生来就不喜欢笑,大王不必见怪。”
幽王似乎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褒姒笑。于是说道:“我一定要让你开口一笑。”随即发令悬赏,不论宫内宫外的人,能使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