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发现吗?”
王鑫等人的注意力又被徐昊他们吸引过去。
“这些,好像是这个村的编年纪事,但又像是祭文一类的。”
“嗯,像是在祭奠某一位先祖,将村里每年发生的大事件记入书籍中,然后存放在这里,以示告慰那位先祖。”
“那,这位先祖是谁?”
徐昊摇头,“不知道,只是书里频频提到他,这个村的百姓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的,是这位先祖选择迁徙到这里的。”
徐昊随手翻了翻书里的某页,指着上面的文字以示佐证。
“上面有提到,先祖找寻到藏风聚气之处,庇佑后世之人繁衍生息。”
“藏风聚气之处是什么地方?”
这次,倒是张正律来了兴趣:“藏风聚气之处就是俗称的风水宝地,死者葬在藏风聚气之处何庇佑后人兴旺发达。”
“切,谁的墓不是请风水师看过的,也不见有多灵的。”
马婷婷显得不信这一套。
“请风水师看墓只是看和死者八字和不和,风水宝地可不一样,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叫风水宝地的,这风水宝地是要看龙、砂、水的吉凶……”
“陈半仙,你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
陆喻芳忍不住打断他。难得陆喻芳能与马婷婷保持在同一战线上。
“这和我学的什么专业确实没什么关系,我懂这些是因为我家从我祖爷爷开始,到我爷爷再到我爸都是风水先生,尤其是我祖爷爷和我爷爷,可是经通周易,能知天命。”
张正律据理力争,并津津乐道向大家介绍道。
“我虽然还没有我爷爷那样神通广大,但……”
不等张正律说完,陆喻芳就打断他,“那么,陈半仙,依你高见,这个风水宝地在什么地方?”
“这个嘛,嘿嘿,这些书里一定提到有。”
张正律一时语塞,干笑两声后立刻回头继续埋头在书堆里找寻,而陆喻芳站在下面对张正律翻了两下白眼,然后和大家一样对地宫内四处张望。
在看到中间那口井之后,对杨文轩说,“中间那口井里是什么,可以过去看看嘛?”
其实陆喻芳并不是真的要征得杨文轩同意才过去,而是她不太敢过去,希望有个人可以陪着他一起过去。
杨文轩点点头,示意陆喻芳一起过去。
陆喻芳挽着苏月的手走在最前面,杨文轩跟在后面,马婷婷见了,拉着李倩也跟着过去。
“哇,感觉这井里的水好凉”
陆喻芳站在井边将手伸到井中央的位置。
“咦,学长,这上面又有西夏文字……呀,这书也太旧了,学长,你们看一看写的是什么,小心点,接住。”
这边,张正律又有了新的发现。
杨文轩回头已看到,张正律借助刚才徐昊递给他的螺栓打进岩石已攀岩到露台最高层。将两本书小心翼翼地抛给徐昊和斯阳。
书本泛黄,有一部份装订线已脱落,可见这些书存放在这里很久了。
“学长,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这次,反而是杨文轩更加急迫想知道答案。
“这两本记载是用西夏文写的,需要翻文之后才能看懂。”
徐昊和斯阳低头翻看,很快有了结果。
“这段…大意,是说在甲申年有一位郡王带着他们的族人躲避战火,然后……同年……这位郡王葬入……什么……坐离…坎向,应该是这样翻译的吧?”
徐昊问身旁的斯阳,而斯阳同样是眉头紧锁,感到很棘手。
“坐离向坎吗?这可是风水学里的术语,让我来看看?”
站在高处的张正律边说边将攀岩绳往下放。
“甲申年是哪一年?”
陆喻芳好奇的问。
“每一个甲子都有甲申年,但具体是哪一年,就得看前后有没有提到其他时间了。”
张正律朝杨文轩他们这边走来,向解释陆喻芳解释道。
“甲申年战火的话,倒是很容易想到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那一年被称为甲申国难。”
斯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略有所思。
“1644年,可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上面还有写什么吗?”
张正律也探头过去看徐昊手里正在翻看的那本书。
“这段…坎宫离位…甘露旁注…半崖半悬…”
徐昊和斯阳都皱着眉头,文字生涩让他们不敢确定。
反而是张正律抬头碎碎念,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陈半仙,算出什么没有?”
陆喻芳半讥讽半好奇。
张正律伸手示意陆喻芳不要打断自己的思路,张正律走回到刚才放在地宫阶梯旁的背包前,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罗盘。
“哇,陈半仙,你还随身带着这个。”
其实不止陆喻芳,在场所有人都有点差异。
“我怎么没有注意到你背包里放有这个。”
杨文轩与张正律同一宿舍,但杨文轩也并不知道张正律在行李里还准备有这个东西。
“哟,拿出这个来,还真有点像半仙。”
张正律并未理会马婷婷的冷嘲热讽,而是低头看着罗盘中央的指针,在地宫内来回走动。
“奇怪,方位应该是这里……但…怎么会是大凶之象。”
张正律一个人站在那里神神叨叨的计算着什么,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张正律。
“中**得位出煞局,可,不对啊,中**得位出煞局……”
一阵碎碎念地张正律突然提高噪门,“想起来了,我爷爷曾经向我提到过的‘潜龙返水’,你们谁有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