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溢护着肖疏影几人,从小路抄过去到了赵丞相的府上。
书桌上面摆着京城达官贵族,名门子弟的画像,赵悦蘅正发愁着。
一个丫鬟走过来告诉她一个叫做肖疏影的女子在外面等着她。
“快请她进来啊。”赵悦蘅听到肖疏影来了,高兴的站起来往外面走。
“悦蘅。”肖疏影他们在丫鬟的带领之下往院子里面走,看到赵悦蘅正高兴的往这边跑。
“你可来了,我昨天都等了你一天的。”赵悦蘅有些委屈的说道。
肖疏影赶忙歉意的解释了昨天有事情所以没有来成。
“好了,我知道了。来了就好好玩玩,不如我先带你们好好的逛一逛院子里面吧。”
“好啊。”肖疏影也很赞同。
丞相府上倒是没有肖疏影想象的华贵,布置的大气淡然,亭台楼榭别有气度。
走在湖面上的走廊上面,肖疏影问道,“悦蘅,你知道刚才外面的事情了吗?”
赵悦蘅不一会就和椰子玩到一块去了,听到肖疏影的问题,停下来看着她说道,“外面怎么了?”
“你不知道吗?”
赵悦蘅不解的摇摇头。
“刚才,我们在街上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涌进了一群灾民,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后面啊还暴乱了砸了东西,抢了好多人的钱包呢。”肖疏影说道,想起刚才的情景还有些害怕呢。
“什么?”赵悦蘅惊讶的看着肖疏影。
“这也是刚发生的事,我们走的时候官府的人还没有处理好呢。”肖疏影说道,看到赵悦蘅的脸色有些不好了。
“怎么会这样?”赵悦蘅脸色凝重的说道。
此刻皇宫之内,一袭缟衣的太子这个时候听到侍卫的话,沉默了。
“马上带人去把灾民安顿好。切记不可伤人。”太子将手放在桌子上面,对跪着的人说道。
“是。”
接了命令之后,那人就立马退出去了,带着一群人马出了皇宫大门一方面利诱,一方面直接押走,忙了一天把闹事的人几乎都抓出来了。
太子招手叫一个太监过去,“你去找找看丞相在哪里,把他叫过来。”
不一会,,丞相到了太子的宫殿。
“参见太子。”赵丞相见了太子参拜到。
“赵卿平身。”太子依然是一副冷静的态度说道。
“刚才发生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方才才知道的。”
“嗯,你看是怎么回事?”太子将问题交给了丞相。
丞相思索了一下说道,“听刚才来通报的人说,那些灾民自称是中原大河一代的人,言辞似乎有些不敬。臣以为,如此众多的灾民在没有其他人的参与之下是不可能聚集起来的,更别说是在京城里面闹出这样大的乱子了。”
听了臣相的分析,太子点点头,慢条斯理的问道,“依你来看,究竟是谁在背后做这些事情,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个···”丞相欲言又止。
“无妨,你说就好。本宫相信你。”
太子的一番话,让赵丞相心里的石头有更加重了。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推测,但是这毕竟牵扯到了皇权的冲击,他不敢轻易说这些话。
赵丞相正襟危坐,沉声说道,“太子可还记得中原的大族车氏?”
“自然记得,当初父皇登位的时候,他们也暗地做了不少阻挠的事情。”太子说到。
“真是如此,车氏一族乃是大族后代,在当地乃至全国又有很高的声誉,他们知道殿下不敢轻易动他们的。”
“这样说说来,丞相觉得可能是车氏做的这些吗?”太子问道。
赵丞相想了想说道,“当然这不过我的推断,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车氏一族看不惯我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当时陈王还在西南的时候,他们就在旧帝的耳边说过不少的坏话,曾有几次还劝旧帝要讲陈王削藩削掉。”太子手拍在桌子上面,带着怒意说道。
“丞相,你跟父皇结识最久了,父皇仙去了,你就像我的长辈一样,我十分尊敬和相信你。”太子看着赵丞相,真诚的说道。
赵丞相抬手表示感谢,“多谢殿下的抬举了。”
“没有,丞相为了国家劳苦功高,本宫十分敬佩目前这个局面不知道丞相有没有什么妙招来化解危机?”
“臣觉得车氏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只要把这些灾民安排妥当,谣言不攻自破。”丞相说道。
太子站起来,面色变得冷酷,说道,“不,我要车氏彻底不能翻身。”
丞相大骇。
“这件事还要劳烦丞相帮我做了。”太子看着丞相笑着说道。
太子的笑容比魔鬼还要恐怖,丞相这个时候不敢再再多说反驳的话,只能咬牙说道。“是。”
“怎么听起来丞相似乎不愿意的样子?”太子笑着问道。
“没有的事,臣一定会按照太子说的去做的。”赵丞相说。
“如此甚好,对了,令嫒这些天还好吗?”太子悠悠的问道。
“多谢殿下关心,小女还好。”赵丞相低着头回答。
“那便好,听说之前上丞相家里提亲的人都快要踏破门槛了,令嫒那样难得的女子丞相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配得上的,丞相可要好好审视不要选错了夫婿啊。”太子说完,笑了。
就让赵丞相下去了。
赵丞相忐忑的往皇宫外面走,心里还想着最后太子对他说的话。
太子让他好好的择婿是什么意思?
太子千万不要打上家里那个傻丫头的主意啊,要是入宫虽然可以得到荣华富贵,但是赵丞相只想自己的闺女能够有一个能担当的人宠着。
他一点也不想傻丫头进入到皇宫那样的深潭。
还有车氏,太子的意思让他有些不寒而栗。
这是要除掉车氏吗,赵丞相心里有些为难,说起来车氏现在的家主还和他是同朝为官的好友。
因为后面他配合陈王的造反被留下来了,而车氏不屑伺候新帝就归隐了,当时和他断绝了关系。
赵丞相心里有很多不得已,纵然是友人这样误解他,他也不能解释只能让他看不起自己认为他是卖国的叛徒。
但是,赵丞相的心里一直把他当作好友的,现在他由不得不停太子的话,去除掉车氏。
宠臣还是义气?
赵丞相有些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照应下有种苍凉。
两日之后太子的书桌上有了一本写满车氏违法和不尊敬皇权的证据,几个指证车氏收买他们来京城捣乱的灾民已经送到了大理寺去。
太子看到这些的时候,笑了,赵丞相果然还是最识趣的。
翻开奏章,看到里面罗列的车氏的罪状,随便拿出几条足够让车氏名声扫地了,只要车氏失去了民心,铲除他们不过举手的事情。
太子此刻心情大好。
“殿下,使者已经到了京城。”一个文官走近来说道。
“我知道了,好好安顿他们。”太子说道。
那文官听了之后,就下去安排了。
此次太子即位,周围的几个小国自然要慕名而来,到时候也能衬托出中原王国的气势。
着就是太子本来的想法,因为皇位确是来的有些不符合道义,所以在他即位的时候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国家基本上没有了能和他叫板的势力,兵权在他手里,左右两个丞相都是他的人,至于车氏不过是隔靴搔痒之辈,根本不足为惧。
之所以那他们开刀,不过是为了给大典增加一些声音罢了。
但是太子没有想到几天之后,竟然不出现他没有预料的事情让整个局势转了方向。
这一切,还要从国家现在的边防问题说起。
早在百年以前,边境的问题就已经存在了,那个时候还是褚风扬的祖业,褚老将军曾经两手守关,不仅打败了虎视眈眈想要入侵中原的蛮夷之族,而且还在修建了高高的防御工事,将蛮夷据之关外,让中原的地方得到了安宁。
但是这几年以来,蛮夷对于边境的骚扰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放肆了,从原来的抢一些粮食,到现在竟然公然抢边境小镇的女子还有居民的钱财。
偏偏这些人狡猾之极,擅长骑马射猎,每次作案的时候都好像算准了守卫的官兵疏忽的时间一样,一群人行动迅速抢完之后就立马退出去,被官兵发现了。
他们还在草原上试图引诱官兵们出去,但是守卫边关的第一条就是无论那群蛮夷怎么引诱他们一定不能跟着出去。
大草原是蛮夷们的地盘,不知道多少陷阱,并且中原地方的士兵马上作战的本事远远低于蛮夷们,要是出去了一定会惨败而归的。
所以守卫边关的将领们胸口上一直窝着一团火,一次就算了,现在这群人几乎是每个月都会来一次,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百姓们劳民伤财,自然对于政府官员的骂声就多了,现在将领们都不敢穿着铠甲走在街上了,不然一定会被仍破鸡蛋,破蔬菜叶子的。
蛮夷的嗤笑,百姓的骂声让守边士兵们苦不堪言,一直报告朝廷,但是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下来。这让士兵们更加的懈怠了,这样一来蛮夷更加猖狂,恶性循环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