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迷宫里,每个通口都敞开着“识记”的大门。如果您走进不正确的识记之门,就会步入迷津,徘徊曲径,事倍而功半,如果您走进正确的识记之门,就会长驱直入,轻车坦途地通往快捷记忆的宝殿。谁不希望探索快捷记忆的奥妙呢?谁不愿意进行正确的识记呢?本篇为您指出几条识记的途径,供您选择。
杂而多,用分段记忆法打歼灭战把所要识记的材料分开几部分记忆的方法称为分段记忆法。此种方法适合于学习内容杂而多,意义联系少而又零散的材料。
比如:大量的人名,地名、历史年代、地理数据、外语单词等。大量的材料要求一次记住,谁都会感到头疼,而短小的材料要求一次记住,谁都会感到轻松。“就这点东西呀,好记!”抱着这种心情去记忆,不知不觉中就会积少成多。因此,把大量的材料划成小段分别记忆,一段一段地打歼灭战,是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以多长材料为一部分比较恰当呢?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进行过种种实验,结果得到了很有趣味的资料。即:人一次能够记忆的最大数量是七,效果也最好。于是他把七称作“魔力之七”。只要是数量在七以内,不管那内容是单个的也好,是同类的集合体也好,都是一样有效的。用此种方法,记忆的效率最高。
我们在记忆圆周率时就是用“魔力之七”这一最佳方法分段来记的。每七个数字为一小段,背诵起来节奏分明,—字也不会漏掉,仿佛象七律诗一样,还有些押韵。每一百位数字分成十四行,因为七以下的单位记忆效率高,又把十四行分成三组。七个数字一行,每一百位中只多出两个数,随便安插在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一段一段的记感觉很容易,因为这些数字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联系,但是它们的排列位置是固定的,七字为一段,记忆效率最高。
如果记忆外语单词,怎样排列都可以,五个单词为一组最好了,既容易凑成整数,整百、整千地积累单词量,又符合“魔力之七”的规律。
分段记忆在我们的学习中是最常用的方法,学校的课程,各门学科的知识不都是分成若干单元在几年内才能学完的吗?
运用分段记忆法,可以使人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精力消耗,特别是对材料的中间部分可以增加复习次数,以减轻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但应该注意,识记中不能把各个部分孤立起来,并且要特别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结,对联结、过渡的内容应进行重点记忆。
长度适中,联合记忆更有用前面介绍了整体学习记忆法和分段记忆法,二者有利弊,如果取二者之长,弃二者之短,先把识记材料读通几遍,然后分段记忆,这就是联合学习记忆法。
那么,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效果比较好呢?如果背一首诗词,显然该用整体学习记忆法,如果记一篇较长的文章,还是用分段记忆法好。
但是在记忆材料的长度、难度都适中的时候,该用哪种方法呢?心理学家们曾进行过多种试验,结论是:整体学习记忆法比分段记忆法好,联合学习记忆法又比整体学习记忆法好。当然,这是指中等数量的材料而言的。
这三种记忆法的应用还与识记者及识记材料的性质、内容等因素有关。就学习者来说,年纪较大、智力较高者适宜于整体学习记忆法,年龄较小、智力较低者适宜于分段学习记忆法,就识记材料来说,直观的、形象的材料远比抽象的、概念化的材料效果显著。随着材料的内容和范围的变化,记忆进程变化也很大。容易记的材料,开始快,后来慢,不易记的材料,开始慢,后来快;材料范围小时,开始回忆好,后来回忆差;材料范围大时,开始记得就慢,而且越来越慢。因此,运用整体、分段、联合这三种学习记忆法时,应该考虑到诸如上述的许多具体因素,根据自己识记能力的特点而定。
短而散,用整体学习记忆把所要识记的材料从头至尾一遍一遍地读到记熟为止,叫整体学习记忆法。
—位心理学工作者用诗作为识记材料实验,比较整体学习记忆法与分段学习记忆法哪个记忆效果好,其结果如下:
记20行诗:整体法需要时间:14分17秒
分段法需要时间:16分12秒
整体法节省时间:1分55秒
记40行诗:整体法需要时间:3516秒分段法需要时间:38分44秒整体法节省时间:3分28秒记90行诗:整体法需要时间:62分38秒分段法需要时间:81分10秒整体法节省时间:17分32秒记120行诗:
整体法需要时间:139分55秒分段法需要时间:168分55秒整体法节省时间:29分记240行诗:整体法需要时间:348分分段法需要时间:431分20秒整体法节省时间:83分20秒实验表明,整体学习记忆法效果好,原因在于所记的材料有连续性。整体记忆容易把握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前后各部分较为容易贯穿起来,不打断记忆的思路。如果对这种意义相联的材料用分段学习记忆法记忆,则需要在每一段衔接处回忆上一段中心意思,花费更多的时间记每段是怎样联结的。
对于意义不相联系,内容又很短的材料,用整体学习记忆法还是用分段学习记忆法效果好呢?美国心理学家阿兰曾做过下面这样的实验,他把二十六个拉丁字母随意排成一列:
BEVDWGTKAIYHXULRZPQMSOJNCF
把这列字母念给参加实验的人听,要求背下来。先用整体学习记忆法,全部念完,反复数遍,直到全部记忆下来为止,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用分段学习记忆法把同样排列的字母分成五个部分:
BEVDWGTKAIYHXULRZPQMSOJNCF
将这五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读给大家听,先从第一部分反复读,记住为止,直到能全部背下来,计算所需要时间。
对很多人进行实验的结果是:整体记忆比分散记忆所需时间短。对实验情况加以详细调查得知,用分段学习记忆法由于每个部分只有五个字,所以开始记得很快,也很容易,可是到了最后把各部分连接起来背诵整体的时候就乱套了。尽管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起来容易,但因不清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难于顺利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与此相反,整体学习记忆法则把全部文字当作一个整体牢牢抓住了。因此,原封不动地把它都记住就行了,而不必考虑它们的相互关系,所以是有利的。
但是,整体学习记忆法也有它的弊病,比如说,对整个材料一下子从头到尾通篇熟记,容易使脑神经感到疲劳,甚至使人产生一种厌烦感。对各个部分不分轻重主次,好记与否,一概而论,花费同样的时间,投入同样的精力,显然是不聪明的。再有,如果识记材料太长,更不宜于整体记忆。所以,在学习时,我们应先掂量好材料的分量,再决定是否用整休学习记忆法。
决不打疲劳战:间隔交替记忆使你更轻松把不同性质的材料或事物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称为间隔交替记忆法。实验证明,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刺激脑神经过于单调,时间一长,被单一信息刺激的大脑相应区域很容易负担过重,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这时,就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识记效果很不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学习一个小时左右,最好放松几分钟;站起来在屋里走一走,向窗外的远处望一望,随意遐想一番,或者做做操,到室外转一圈就更好了。然后,换另外一种学习材料穿插交替进行学习。这样做,有助于“转换大脑的兴奋中心”,能消除抑制,增进大脑的工作效率,提高记忆效果。大脑皮层的脑细胞是有分工的,记忆数学知识和记忆外语单词在大脑皮层的“兴奋域”互不相同。也就是说,人的脑细胞并不是同时全部工作的。当您集中一段时间记外语单词后,记忆外语单词这个“兴奋域”就会因疲劳而产生抑制,记忆效率降低,头脑反应就逐渐不灵敏了。这时,如果您适当休息一会儿,不仅可以解除大脑的疲劳,而且可以对刚刚学到的知识起巩固作用。然后,把下一段的学习改为做数学题,使注意力转移到数学公式记忆的“兴奋域”,头脑又会马上清醒起来。
神经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在开始阶段,神经细胞反应很敏捷,可是一旦反复刺激的时间拖长,神经细胞的反应就越来越弱了。等休息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改变电脉冲的频率再进行刺激,反应才又恢复正常。这个实验从大脑的生理学、神经学角度证明了学习中存在兴奋与抑制的规律,因此,长时间学习一门课程效果不好。
许多学者都很善于运用这一用脑规律,注意保持时间的弹性,经常交替学习几门知识,从而使有效的时间发挥出更大的效率。例如: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穿插演算高等数学,有时到室外去散步。
列宁在给妹妹乌里扬诺娃的信中,介绍自己的交替学习法说;“我劝你按现在的书籍正确地分配学习时间,使学习内容多样化。我很清楚地记得,变换阅读或工作内容,翻译以后改阅读,写作以后改体操,阅读有份量的书以后改看小说,是非常有益的??不过最主要的是不要忘记每天必须做体操,每天迫使自己做几十种(不折不扣)不同的动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门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宝贵的头脑疲倦,它已经太辛苦了!若是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由书里吸收有用的东西,我就做代数和三角习题,这是稍微分心就做不出来的,这样它们就又把我引回正路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变换工作就等于休息。”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郑伟安是自学成才的,他中学毕业后,在家病休期间自学了大学数学的课程,每天读书十五个小时,他就用了交叉阅读的方法,一小时左右变换一种学习内容,中间适当休息三、五分钟,因而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因为他治学有方,所以卓有成效。经过八年艰苦的自学,终于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数学系研究生,专攻高深的概率论。
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因为不了解间隔交替记忆法的好处,下课不出屋,抓紧做习题,这样做似乎是充分利用了时间?可是继续学下一节课,精力就不那么充沛了。有的学生在高考前夕埋头苦背,死抠一门,弄得疲惫不堪,舍不得时间站起来伸伸胳膊,休息一会儿,结果学了也记不住,反而失去了学习兴趣。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
当前,自学已蔚然成风,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实在有必要巧妙地安排时间,那么,请试一试间隔交替记忆法吧,它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记忆搞据点战按照学习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缓渐速地进行识记,掌握一门知识的方法,称为循序渐进记忆法。成都市罗航掌握循序渐进方法的体会是:学习一门课程,要打几个大的战役,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对一个整体的知识(称作“知识团”)进行各个击破。自学更要注意采用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方法。比如学习《解析几何》(一个大“知识团”),可以把它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较小的“知识团”),坐标的概念;数字与形体的关系,平而直线方程;平面曲线方程??。对这些较小的“知识团”也可以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划分,如对“平面曲线方程”,还可以分为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摆线等等(称作小的“知识团”),然后分别把一个个小的“知识团”吃掉,再攻一个个较小的“知识团”,最后,《解析几何》这门课程就能够完全掌握了。这样,逐个攻下一连串“敌据点”,联在一起就能够建立一个“根据地”。“根据地”还要建设、巩固、扩大,使小的知识团组成大的知识团,大的知识团再构成知识链,从而掌握系统的知识。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攻小知识团上,因为小的知识团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少,不必过多地耗费精力。此外,在小知识团里包含着同一性质的内容,前后紧密联系,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在校学习,学校早就将课程按循序渐进的原理安排好了,而自学者则要自己注意掌握循序渐进的方法,去识记新的知识,这样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些人成才心切,在识记新知识时忽视了循序渐进这个基本原则,快速读了很多书,结果“消化不良”,也记不住多少,事倍而功半。
由易到难地识记外语单词效果很好。比如,记忆日语单词,名词、形容词好记,动词、助动词就不好记;平假名好记,外来语片假名就不好记。如果一次学习三十个单词,最好先挑容易的记,这样不知不觉就会记住很多,心里就有了底,不再觉得记日语单词有多难,您可能轻松地感到,认识了这么多“朋友”,再去进攻少数难记的“敌人”,没问题!难记的单词就象是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消灭它!如果您先记难度大的,进度就慢,而且看着还有那么多没记完的单词,容易产生急躁感,甚至望而生畏。与其抱着“还有那么多没记”的心情,不如抱着“已经记了这么多”的心情去识记知识,这样能收到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