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教训告诉小苏,千万不要和上司争辩,也不要在上司的面前采取任何形式来发泄你的不满。通常一件事情是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是因为立场不同,就有了正误的区分。可能你做对了70%,但是不要试图告诉上司,你做对了这70%。因为还有30%你没有做到,或者做错了。而这30%却有可能成为上司打击你的砝码。如果你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在面对上司指责的时候,就得接受批评,不要因为冲动而大声争辩。
现代职场上,主动和上司争辩是非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了,要求上司给个说法的人也不是很多。但还是会出现上司主动找下属谈论工作失误的问题。上司常常会批评我们在某个地方做得不对,但是我们又常常会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做错,为什么要接受批评,就会出现拼命跟上司解释是怎么回事,而导致上司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认为你是在推卸责任。这样很容易引起与上司之间的争执,而导致无法收场。
就算你在与上司争辩了一番之后,终于证明了自己所说的才是正确的。但当你终于松了一口气时,却忽然发现上司脸色铁青,扔下一句“你觉得你一点责任都没有是不是”之后拂袖而去。有时候我们与上司争辩了一番之后,却发现真的是自己的错误,心里忐忑不安,觉得上司会不会觉得自己有错不改,还强词夺理。但是这时你可能会发现,上司反而用很宽容的态度对你说:“没关系,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了。”这个时候上司是争辩胜利的一方,自然心情也就比较愉快,不会太计较你刚刚的冒犯。
因此,我们在与上司讨论问题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尽量不要和上司争辩。上司拥有的权力比你大,他就有资格让你按照他的思路走。哪个做下属的没有埋怨过上司,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口舌之快,图的是畅所欲言,却忽略了上司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往往就算争赢了,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忍”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它能帮助你冷静下来,再想对策。
如果你要公开地向上司表达你的不满,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得确信无疑你所要申诉的事情是真实的,还要在反映事实的过程当中注意你的叙述方式。如果你没有顾及上司的想法,很容易让他将眼光从事件转移到你对待他的态度上去。
在争论事情的时候,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说明,而不是着眼于错误应该由谁来负责。等到问题解决了之后,再针对事件的责任作一下分析。要跟上司谈论对错,时间上也要掌握好,要找那些上司不太忙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上司的脸色,让上司有个心理准备,知道你要跟他谈什么,而不是急冲冲地在上司忙碌的时候与上司争辩对错。
此外,在反映自己的不满时,也不要将焦点锁定在问题本身,要着眼于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来让上司选择。错了就要改,做了承诺就要做,不要光说不做,等责任推给上司之后,自己就高高挂起了。如果的确是自己的失误,那么就要想清楚要让上司怎么帮你,在上司给你指导的过程中虚心接受,以缓和上司对你的不满情绪。
别在上司面前把话说太满
大家都知道,杯子不满,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水而溢出来;气球里留一些空间,就不会因为灌了太多的气而爆炸。同样,说话要留有余地,才不会因为出现状况而没办法下台。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留有一点空隙,而这个空隙就是我们转身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可进可退,随时调整。身在职场,不要在上司面前把话说得太满,否则吃亏的只会是你自己。
小董最近接了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上司在交给他这个任务的时候特地问他:“能完成吗?有没有什么困难?”小董为了在上司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就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没问题,会完美地完成任务的,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小董的工作还是没有一点进度。上司问他情况怎么样,他才一脸窘迫地跟上司说,工作难度比较大,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上司当时拍拍他的肩膀,没说什么,但是已经对他留下了“爱讲大话”的印象。
这就是在上司面前把话说得太满造成的尴尬。凡事要给自己留三分余地,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是往满溢的杯子里倒水,结果只会是流出来。当然,有些
很有能力的人,他敢把话说得很满,他就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但是世事难料,无论你是多么有才干的人,都可能会在完成工作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状况,所以话还是不要说得太满,以免出现你不想看见的“意外”,到时候就不好收场了。
如果你是一个比较细心的人,你在看电视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人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常常会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眼,如“或许、应该、大概、尽量、可能”等等。这些表示猜测的词,都是为了能给自己留有一些余地。否则如果一下子把话讲死了,到时候事情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不仅面子上挂不住,还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爱讲空话的人。
在职场中,如果遇到别人有求于你,对他人的请求如果有能力帮忙的,可以先答应接受,但不要对别人说出“我保证能做到”这样的话,而应该代以“我试试看”或者“我尽量”这种字眼。如果与同事闹得不愉快,也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我跟你势不两立”这种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的方法就是闭嘴。就算你因为一时之气离开了公司,也难保以后不会在其他的场合碰到他。以后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谁也不能保证谁会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说话不给自己留有余地,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一旦将话说得太满,你就只能做到成功。如果做不到,你所损失的有可能不仅仅是信誉那么简单。严重一些的,还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快而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与其将话说得太满,不如试着用一些比较缓和的字眼来为自己的退路铺垫。
职场人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对于上司交代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当然应该接受,但不要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做一些自己都没办法保证的承诺。应该对上司说“我尽量”、“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或者“我会全力以赴的”之类的话。这样就能给自己留下一些缓冲的空间,既能够显示出你的诚意,还能够让上司察觉到你的谨慎,就算工作没有完成,也不会对你有太多的苛责。但是你若能够很出色地完成任务,上司就会喜出望外,觉得你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这种额外的附加值常常会让上司对你另眼相看。所以,话不能讲得太满,要懂得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别让“畏惧”阻碍职业发展
说到和上司的沟通,很多职场中人都面露难色。尤其是很多白领女性,尽管平时觉得上司对自己挺好的,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冲突,相处得还算平和,但是一旦谈到工作,就会不自觉地将上司放在比自己高好几等的角度去作沟通,存着“畏惧”的心理,总是在有意识地减少和上司的沟通,或者索性不跟上司进行沟通。
小姚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跟同事们相处得都很好,但她就是不愿意跟上司交流。其实她挺欣赏自己的上司,觉得上司认真负责,又有能力,但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上司就觉得不自在,总是怀着底气不足的心态来面对上司,一看见上司能躲就躲,不躲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有一次,因为不想靠上司太近而没有听清楚上司的指示,导致上司交代的事情没有办妥。后来上司问她:“为什么不过来听清楚一些?”小姚就回答:“怕你太忙了。”上司当时就很无奈:“我忙我的,你怕什么呀?”
这样时间一长,小姚一看见上司就紧张,常常会出现脸红、心跳、说话不麻利等情况。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上司又不是洪水猛兽,至于那么害怕吗,可是小姚就是改不了这个毛病。上司看见小姚这么怕自己,也就比较少跟她单独谈话了。终于等到晋升的机会了,小姚想要拥有这个机会,但是又在一边犹豫,觉得晋升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和人际关系肯定更复杂,跟上司就更不知道怎么相处了。就在她的犹豫中,最终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小姚的例子就是“惧上”的典型代表。要知道,个人事业的发展跟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是有着重要联系的。其实,只要注意了以下几点,你就会发现跟上司相处起来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首先,要摒弃“不宜与上司多接触”的观念。在很多“惧上”一族看来,如果和自己的上司走得太近,就会引发闲言碎语,觉得自己是在有意地接近
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他们还认为,与其因为跟上司沟通因为说得太多而说错,还不如避免沟通什么都不说,也就不会有“言多必失”的情况出现。这是一种片面和错误的观念。与上司沟通最好的方式是,你可以在与上司的沟通过程中,了解上司的想法,领会上司的意图,从而获得上司的认同。与上司沟通应该作为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去完成,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上司。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与上司在工作上统一步调,避免因为沟通不良而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影响整体的工作成果。
第二,怕碰钉子不应该成为逃避与上司沟通的理由。有些“惧上”一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怕上司,而是有时候因为一两件事情,上司对待自己比较严厉,就产生了沟通的阴影,从而越来越逃避与上司沟通。的确,如果在沟通当中不能得到上司好的回应,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普遍反应,他们在驳回下属的工作建议,或者与下属沟通不良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要针对某个下属,而只是单纯地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下属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如果你在给上司做工作反馈的时候,得到的是不好的反应,应该做的是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再对症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以日后的逃避行为来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你可以寻找一个合适的场合,或者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来提醒上司,或者索性就做个“厚脸皮”的下属,增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要注意一点,不管上司的反应和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你的期望,你的工作职责是绝对不可以忘记的。
最后,要增加自信,这可以从改进沟通的技巧开始做起。不要小看了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的。在与上司的沟通过程中,不要怀着惧怕心理,要通过清晰的观点和有理有据的内容来说服上司,让上司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沟通方式上面,不要采取唯唯诺诺或者激进的方式,可以使用上司比较容易接受的态度和语言,尽可能地采取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来增加上司对你的信任感。在建立了与上司的良好沟通关系之后,可以采用电子邮件或电话的方式。总而言之,“惧上”不应该成为职业道路上的绊脚石,只要沟通良好,与上司相处愉快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