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最早获得广泛世界声誉的俄国作曲家,他的光辉艺术生涯和成就,在俄罗斯文化史和世界音乐史上占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柴可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因而他的童年生活是在贵族家庭中度过的,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小柴可夫斯基既迷恋当地湖上渔民的抒情曲调,又十分崇拜莫扎特的歌剧音乐。
10岁,柴可夫斯基被送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曾在司法部工作。在这段时间中,他并没有放弃音乐学习,常参加彼得堡的演出、创作活动。1861年,着名的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创办的俄罗斯音乐协会开设业余音乐班,柴可夫斯基参加学习。第二年,这个班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从而使他踏上了专业音乐的道路,并于1865年以优异成绩(获银质奖章)毕业。
1878年后,他从教学工作转向主要从事创作和社会音乐活动,先后在彼得堡、莫斯科、哈尔科夫、熬德萨等地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去德国、捷克、法国等地旅行演出。1891年访问美国时受到盛大欢迎。1893年6月在英国接受剑桥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10月28日,发表并亲自指挥《(第六(悲怆)交响乐》的首次演出。11月6日染霍乱症致死。
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内容和体裁也十分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四、五、六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意大利随想曲》、《达·尼米利的弗朗切斯卡》、《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一弦乐四重奏》等等。他的音乐,以旋律美着称,被尊为“旋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