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晋国的军队赶来援救郑国,荀林父作为中军统帅,先谷作为辅佐。士会、卻克、栾书、韩厥等将领也分别率领上军、下军,奔到黄河边上。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与楚国讲和,便对将领们说:“我们晚来了一步,人家已经媾和了,等楚军退走以后我们再去打郑国的主意吧!”
先谷反对荀林父说:“这可不行!我们晋国就是因为军队作战英勇,才能称霸诸侯。如今碰上敌人不打就撤回,这是怯懦的表现。你们愿意逃跑可以,但我坚决不愿意,那样做不如死去!”说完,先谷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攻打楚军去了。
荀林父犹豫不决,进退两难。韩厥劝他说:“你是最高统帅,军队不听从命令是你的过错呀!加上又丢失了郑国,这罪过太大了,我看不如干脆进军,即使不能取胜,失败了我们大家可以分担责任,总比你一个人遭受处罚强些吧!”
“也只好这样了!”荀林父下了命令:“全军渡过黄河,征伐楚军!”
楚庄王这时正在黄河边上休整,准备回国。听说晋军已渡黄河,他更想尽快离开,避免同晋国交战。但是他的宠臣伍参坚决不同意,他想与晋军大战一场。他说:
“我了解晋军的情况,他们的将领都是新换的,不能行使命令。尤其荀林父那位副手,他叫先谷,非常固执、任性,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所以晋军有令不能行,一定会失败的。而且您是楚国的国君,哪有一见敌人就仓皇逃跑的呢!楚国是不能忍受这个耻辱的!”楚庄王采纳了伍参的意见,下令军队向北前进,迎战晋军。
晋军过了黄河,驻扎在敖山与缪山之间。郑国暗地里派人对先谷说:“我们郑国对晋国是忠心的,暂时屈从于楚国,与他们签订盟约是迫不得已,只是想保存国家。现在楚军疲累,正是攻打他们的好时机,我们郑国军队愿做你们的后援!”
先谷信以为真,果断地说:“好!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此一举!”
楚军和晋军开始交战,因为楚军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就把晋军打得一败涂地,晋军伤亡严重,大败而归。
六、不明所以的惠子
战国时,魏惠王与齐国田侯牟签订了盟约,后来田侯牟背叛了盟约,魏惠王勃然大怒,打算派人去刺杀田侯牟,以发泄心头的愤怒。公孙衍听说后对魏惠王说:“大王身为一国之君,却采取普通百姓的报复手段,我真替大王感到惭愧。不如给我二十万兵马,攻打齐国,活捉他的老百姓,抢走他们的牛羊,让田侯牟想起这件事就浑身冒汗。此后再攻占他的国家,捉住他,鞭打他,折断他的骨头。”
季子在一旁听了公孙衍的话,嘲笑他说:“修筑一道十丈高的城墙,已经筑了七丈,又把它毁坏,岂不是故意劳累百姓吗?魏国有七年不打仗了,这是一件好事,是大王立国之本。公孙衍无端挑动战争,大王不要听他的。”
魏国朝廷的这场争论,被一个叫惠子的人知道了,他弄不清到底哪一种观点才对,就请教一个叫戴晋人的读书人。戴晋人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蜗牛的左角有一个国家叫触氏,右角上有一个国家叫蛮氏。有一次两国为了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双方大战了半个月,死亡好几万,尸横遍野。后来触氏国打胜,乘胜追击,占领了蛮氏国不少的地方。”
惠子听后,笑着说:“哎,你也太夸张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载晋人解释说:“事情虽然有些夸张,但道理是完全相同的。蜗角两国所争夺的地盘,在一个真正完美的人看来,也不过针尖大。他们完全是为了虚名在进行战争!”
惠子佩服地说:“你的见解太高明了!”
七、诸葛亮初出茅庐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争夺天下,他三次去请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开始的时候关羽、张飞等人很不服气,他们对刘备说:“诸葛亮年纪轻轻,能有多大本事!您过分敬重他了!到现在没看见他起多大作用!”刘备回答说:“我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得到水一样。两位兄弟不要再多说了。”
不久,曹操派夏侯惇带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攻打刘备,曹军已逼近博望城。当时刘备兵力很少,情况非常危急。他召集关羽、张飞等将领,商量迎战的对策。张飞发牢骚说:“哥哥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去对付”刘备请来诸葛亮,诸葛亮说:“让我调兵遣将,恐怕关、张二人不服。”于是刘备就把宝剑和帅印交给了诸葛亮,一切由他指挥。
诸葛亮有了指挥作战的军权,便召集众将听令。诸葛亮命令关羽带兵一千人,埋伏在博望城左边的豫山上,敌军来时可放过不打,望见南面起火时,就出兵截杀,烧毁曹军后队粮草。命令张飞领一千士兵,去博望城右边山谷中埋伏,望见南面起火,就向博望城方向进攻,把曹军囤积的粮草烧掉。命令关平、刘封带领五百士兵,准备好放火用的东西,在博望坡后两边等候,曹军一到,立即放火。命令赵云做前锋,边战边退,引诱敌人。最后让刘备亲自带领一支军队,驻扎在博望山下,敌军到时就弃营退走,看见火起,回军冲杀。诸葛亮分派完以后,众将都疑惑不解。关羽说:“咱们先按他的计策去办,打不赢再跟他算账!”于是,众将都按令行动。
夏侯惇带领曹军扑向博望,他分派一半精兵做前锋,剩下的在后面押运粮草。这天晚上,夏侯惇借着月光看见赵云的兵马,哈哈大笑说:“有人说诸葛亮会用兵,如今他让赵云这点人马作前锋,就好像让羔羊和虎豹争斗。今天我一定能够活捉刘备、诸葛亮!”于是他亲自与赵云交战,赵云假装败走,夏侯惇率军紧追。曹将韩浩对夏侯惇说:“赵云是诱敌之计,可能会有伏兵。”夏侯惇回答说:“敌军这点兵马,即使是有十面埋伏,我也不怕!”他不听劝告,一直追到博望坡。突然一声炮响,刘备领兵迎战,夏侯惇笑着对韩浩说:“这就是他们的伏兵,有什么可怕的呢!今晚不打到新野,决不收兵!”战了几个回合,刘备和赵云一起退走。
到了深夜,天空浓云密布,没有月色,又刮起大风来。夏侯惇只顾催军追赶,不觉追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路边都是芦苇。曹将于禁对夏侯惇说:“这里道路狭窄,两旁草木丛生,我们要防备敌人火攻。”夏侯惇猛然醒悟,忙下令立即后撤,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话音未落,背后喊声震天,火光四起,道路两旁的芦苇即刻燃烧起来,风大火猛,曹军乱成一团,烧死的、自相践踏死的,不计其数。赵云回兵冲杀,夏侯惇冒着烟火逃走。曹将李典收兵后退,被关羽截住冲杀,只好夺路而逃。于禁见后路粮草被烧,就投小路奔逃。曹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张飞一枪刺死夏侯兰,韩浩夺路而逃。天亮以后,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诸葛亮得胜收兵回营,关羽、张飞二人叹服地说:“诸葛亮真是英杰呀!”
八、项羽安置章部
章邯屯兵在棘原,项羽屯兵在漳南,两军互相对峙但没有交战。秦朝军队还退却了好几次,秦二世派使者来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了,让一个长史司马欣去请示有关事情。到了秦都咸阳,在皇宫外门停留了三天,权臣赵高不予接见,内心对章邯等不信任。长史司马欣害怕了,往回跑了,但却不敢走来时的路。赵高果然派人去追赶他,没追上他。
司马欣回到军营里,向章邯报告说;“军队里的事已经没法干了。丞相赵高独揽国家大权,现在打了胜仗,赵高就嫉妒我们的功劳;打败了,免不了被杀。请将军您好好考虑一下。”陈余也给章邯去信说:“白起在当秦国大将时,在南边攻克了楚国都城鄢郢,在北边坑掉了赵国马服君的大军,攻陷城池,占领土地,数都数不过来,而最后被‘赏赐’一个自杀身亡。蒙恬当秦国大将时,北边打跑了匈奴人,开拓出榆中(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土地数千里,竟然在阳周县被砍了头。为什么会如此?功劳多了,秦朝又不肯封地封侯,因此就想着法杀掉了事。现在将军您给秦朝干了三年了,所伤亡损失的士兵已有十来万,而各路诸侯风起云涌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蒙蔽秦二世,日久恐怕败露,现在军情又很紧急,他也担心秦二世把他杀了,所以想要找个借口依照法律把将军杀了,好搪塞过去,让别人代替他以逃脱眼前这个灾祸。将军悠长期在外边,与赵高难以相容,你有功劳被杀,没功劳也被杀。并且大意要灭亡秦朝,不论聪明人还是愚笨人都明白这一点。现在将军您在秦朝内部不能直言进劝,在外边又是一个亡国之将,孤立无援而又想在世上长久存在,岂不是很可悲吗?将军您为何不使军队脱离秦朝,而与各路诸侯合纵为盟,也成为一路诸侯,这与您被刀斧加身、妻子儿女都被杀哪个更好呢?”
章邯对此将信将疑,暗地里派自己的军候始成到项羽那边去接洽,想要签定盟约,盟约没签成,项羽派蒲将军领兵渡过了漳河上的三户渡口,在漳南屯兵,与秦朝军队交战,再次击溃秦军。项羽带领全军将士在汗水附近进攻秦军,打了一个大胜仗。
章邯派使臣去见项羽,想签盟约。项羽召来军官们商议说:“粮食很少了,想要答应和他们签约。”军官们都说:“很好。”项羽于是和章邯在坦水南边的殷朝故都的遗址附近签订了盟约。签订过盟约后,章邯拜见了项羽,痛哭流涕,向项羽说了自己被赵高逼得走投无路的事。项羽于是就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自己大军中。让长史司马欣当了上将,带领原来的秦军作为先锋部队。
九、身在曹营心在汉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现在如果不攻打他,将来等到刘备势力强大了,就很难攻下了,于是便率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直逼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