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开言路方面,邹忌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劝谏威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广泛听取臣下和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战国策》里,记载着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脍炙人口,传为千古美谈。故事里面说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着礼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妻:“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妻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明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周围的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美,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治国的道理,那就是如果一个君主只是听左右的进言而不广开言路,广采博收,往往就会得不到事实的真相。于是他进朝廷见了威王说:“臣子确实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官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指时我国王过错并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命令刚发下时,臣子和百姓们争先恐后的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一年以后,大家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威王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正是因为齐威王在邹忌的劝说下,能胸怀宽广,兼容并蓄,齐国才令顺民心,国力大增,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一分为二的说,邹忌这个人在政治上确实很有才干,但在人格上却有些致命的缺陷,相比起齐国先贤管仲和晏婴来说,他显得嫉妒成性,心胸狭窄,缺乏容人的度量。邹忌与大将田忌关系不好,按理说应该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下,通过正常渠道解决两个人的矛盾,甚至应该互相包容,彼此理解。可邹忌没有这样做,而是利用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欲置田忌干死地而后快。他采用了小人公孙阅的计策,阴谋除掉田忌。先是怂恿齐威王让田忌领兵去攻打当时的强国魏国,如果战胜有功,就去抢功,说自己的计谋正确;如果打不胜,就让田忌去白白送死或者回来治他的罪。可这条计策没有成功,大将田忌在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帮助下南攻襄陵,攻克邯郸,并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因功获得了威王的更大信任。一计不成,公孙阅和邹忌又生一计。他们让人假扮田忌的仆从,拿若十斤黄金到街上去找人占卜,到处宣扬占卜的目的是“田忌想要做国君,想找人算算,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当问卜的人一走,就派人逮捕为他占卜的先生,押着他到威王那里讲明情况。威王信以为真对田忌产生了怀疑。田忌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气愤,就率领他的部下袭击临淄,捕捉邹忌,但没有取胜就逃跑了。后来,田忌被迫逃到了楚国。邹忌还不甘心,又使出阴谋诡计,让楚王扣田忌封到了遥远的江南。邹忌因私废公,制造莫须有的冤案来诬陷、迫害田忌,直至用阴诛诡计逼走了田忌,可谓是邹忌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也使齐国的人才外流,使齐国的利益遭受了损失。
害人者没有好下场,阴谋家不可能永远猖狂。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对邹忌排除异己、专横跋扈的做法非常不满,继位次年就把田忌从国外召回,重新委以重任。此后不久,邹忌这个在齐国政治舞台上风光了很长时间的人物就郁郁而终了。
二、齐国田叔的计谋
齐国人田氏的后裔田叔,被人保举做了赵国国相征辟的官员,被任命为郎中。赵王觉得这个人很贤惠。
这个赵王就是汉楚相争时候的张敖。这一年,汉高祖刘邦平定了陈曦的叛乱,路过赵国。
天子驾幸,这对于一个番邦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赵王对于刘邦来说,不仅仅是臣子,还是受过刘邦救命之恩的人。而刘邦这个人向来是不讲究礼仪的。因此,在面对已经是王侯的张敖亲自递送食物,将自己降级成佣仆的情形下,刘邦对这个赵王还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的。他任意地呼叫这个赵王的小名,把他当孩童一样唤来唤去。张敖本人到无所谓,但是张敖的国相可恼了。
“他对田叔说,我们赵王虽然是你的臣子,但是他也是我们赵国的国王啊,你这样把我们的国王都当成奴仆,那我们这些臣子的臣子在你眼睛里还是什么啊?我们干脆反了吧,乘这个刘三还在我们的一亩三分地里,我们就给他来一个一刀两断。然后,提兵进长安,我们也来一个称帝天下。”
“我只忠诚我的主上。”田叔简单地回答。
“那我就去给赵王说,今儿晚上就动手,怎么样啊?”
“哦,我不能决断,全凭相国。”田叔一幅不谋其政的架势。
在晚上,赵王张敖服侍刘邦睡下了,这才回到自己的王宫。而国相赵午已经等候在那里了。赵午一脸凶相,他已经准备好敢死队,要随时动手擒获只带了三十个亲兵来的刘邦。
“大王,我们不能忍受那个小小亭长的无礼。他这样侮辱大王就是侮辱我们这些弟兄。我们今天要为大王报仇,杀掉这个笑笑亭长,请大王去当天下的共主。”
“混蛋,你们!”赵王愤怒了,他怒吼道:“你们简直没有人性,我们赵国被秦国灭绝,要是没有当今天子,我们连当人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是做王爷了。你们只能当虫子,皇上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喜欢你才会这样不拘小节,他要是对你客客气气,就表明他疏远你,甚至可能杀掉你。你们糊涂啊、糊涂!”
“嘿嘿,大王,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我们的五千勇士已经集合,就等微臣的一个信号,他们就可以把刘三撕成碎片。
大王,只好委屈你了,来人,请大王进后宫休息。”
几个武士,那只是是赵午的心腹,他们只听从赵午的话,二话不说,把正在挣扎的张敖强行绑架进入了后宫,交给赵午早就找好的几个强健的仆妇看管了起来。张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相要造反,他已经无力扭转了。
而这个时候,田叔悄悄地进入到张敖的后宫,他说:
“非常时期,臣不能顾礼仪了,臣将与大王共生死。”田叔拽出一口剑来,护在张敖的身边,而那几个健壮的仆妇还想过来继续控制张敖,履行赵午给她们的任务,可是田叔的宝剑已经出鞘,连续三下,三具尸体就横在后宫。赵王也吓得不轻。
“主公休怕,微臣在此护驾。”田叔须发俱张。
再说刘邦,他早就看见尽管赵王张敖对他是俯首帖耳,但是一旁的赵国的国相赵午却在暗自咬牙切齿。于是,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折腾赵王。他知道,这个赵午和汉朝不是一条心,他要努力使得这个可能的隐患暴露出来,他就只能委屈这个赵王了。
在假意喝醉后,在看赵王离开后,这个刘邦是一声不响地从后门带上他的三十来个亲兵,悄悄地溜之乎也。而刘邦行宫的人是一个也不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在行宫里了。自然,诺大的行宫人员很多,分散走掉三十来人,是谁也不知道的。
赵午的五千人马在刘邦走了半个时辰后包围了行宫。而他们强行冲进去后发现,里面居然没有一个来自长安的人。更别说刘邦了。
赵午知道,汉皇回到长安后自己的下场,他当时就抹脖子自杀了。而张敖,在脱险后,在汉兵还没有进入赵国前就自我绑缚上,来到长安请罪。而刘邦把这个赵王麻肩头拢二臂,给五花大绑起来,同时还放出话来:
“哪个敢于说自己是赵王臣僚的人立即夷灭三族!”
圣旨传到了赵国,田叔和一干群臣都知道了。赵王的臣僚顿时作鸟兽散。而还是有田叔等十多人,把自己的胡须给刮掉,自称自己是赵王的家奴,要求见赵王。
这一下,长安的狱卒自然报告给了天子刘邦,而刘邦就亲自把这十多个人带到了未央宫。他要问这些人不怕死吗。
“回禀陛下,我们赵王对陛下忠心耿耿,要做乱谋反只是相国赵午,要说罪过,赵王是有失察之罪,不至于被杀。要说我们认了是赵王的臣僚就要诛灭三族,我们是赵王的臣僚,也是大汉的臣僚,难道陛下要把大汉的臣僚都给诛杀了不成。”田叔在未央宫振振有词。
“霍,你,哈哈,哈哈哈!来人,放了张敖,废掉他的赵王的王位,封为宣平侯,留在长安不归。”刘邦大声说,他接着又是一阵儿大笑:
“我们大汉不乏耿介之士啊。田叔,我知道你是齐国宗室后裔,也算是贵胄之后,现在居然可以充作家奴来保全不的主子,我很欣赏你,你去齐国给我刘肥做相国,不委屈你吧?”
“臣只忠于我的主子,我的主子最高就是您陛下。微臣自然愿意。”
田叔就这样做了齐国的国相。而刘邦也活到他生命的尽头了。
三、优孟哭马
楚庄王十分爱马,特别是他最心爱的那几匹马,过着你想像不到的优裕生活。那几匹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由于这些马养尊处优,又不出去运动,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札。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二是用高级的棺椁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大臣们实在难以接受楚庄王这些过分的决定,他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可是楚庄王完全听不进去,还生气地传下命令说:“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一律斩首不饶。”
优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他径直闯进宫去,见到楚庄王便大哭起来。楚庄王吃惊地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
优孟回答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实在让人伤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钟爱的马呀,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这实在太轻视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道:“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
优孟回答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原来大王是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
楚庄王顿时明白过来,非常惭愧地说:“我是这样地重马轻人吗?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心中高兴了,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他俏皮地回答说:“太好办了。我建议,以炉灶为停,大铜锅为棺,放进花椒佐料、生姜桂皮,把火烧得旺旺的,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见世面,锻炼得强壮矫健。
四、马车夫的得意
春秋时,晏子(名晏婴)先后担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时的宰相,政绩显赫,名满天下。然而,晏子并不居功自傲,他为人谦和,生活朴素。有一次,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觉得晏子的住宅低矮潮湿,又临近街市,很喧闹,就在晏子不在的时候为他建了一座新住宅。晏子回来后,先拜谢T了景公,接下来叫人将新房子拆掉,恢复到原来房子的样子,并把老住户请了回来,屋归原主。他还说:“君子不该做那种毁人居所的非礼之事。”
晏子有个马车夫,他认为自己为宰相赶车,就很了不起。他在大街上驱赶着四匹快马,站在宽大的车盖下,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一天,马车夫的妻子在家中往外看时,恰巧看到了丈夫那副样子,觉得十分恶心。马车夫回家后,妻子对他说:“你现在是个大人物了,我配不上你,请求离去。”丈夫非常惊奇地说;“你今天怎么了,说出这种话来?”
妻子趁机劝谏他说:“晏子高不过六尺,但身为齐国宰相,从而名扬诸侯。但我看他坐在车上的时候,样子谦和谨慎。你身高八尺,不过是个马车夫罢了,却做出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样子。我看不惯你的行为,因此要求离去。”马车夫听了,马上认错道:“你不要再说了,我改了就是。”
从那以后,马车夫时刻注意保持谦恭的样子。晏子很奇怪,问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赞赏他知错能改,后来他推荐这马车夫做了大夫。
五、斗伯比的意图
春秋时期,楚国的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楚国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的路上他对驾车人说:“你瞧屈瑕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有多神气。他太骄傲了,不把敌人放在心上,这次打仗他一定要失败!”
回来之后,斗伯比立刻去见楚武王。他对武王说:“请您派援军快去支援屈瑕吧!”
武王说:“那怎么行呢?我们已经没有军队可派了!”
武王没有听取斗伯比的意见,回到宫中对他的夫人邓曼说:“你看斗伯比这人真有意思,他明知我手上已经没兵可用了,却还让我派兵去支援屈瑕!”邓曼想了一会儿,对楚武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