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若③稽④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物⑥,知存亡之门户⑦,筹策万类之终始⑧,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⑨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之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瑡,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注释】
①捭:分。
②阖:关。
③粤若:发语词,通“曰若”、“越若”。
④稽:考。
⑤阴阳:古代常用的哲学概念,指宇宙中的两种矛盾对立、相互消长的势力。阴阳交替是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
⑥命物:立名命物。别本“命”字上有“名”字。
⑦知存亡之门户:预测吉凶、智悉存亡兴衰的关键。门户,枢机、关键。
⑧筹策万类之终始:筹策,谋划;万类,万物;终始,兴衰演变的过程。别本“类”作“物”。
⑨朕:迹象。
⑩其道一也:大自然的规律,圣人的道理是同一个。
审察其所先后:仔细审察事物的前后联系。
度权量能:度权,估量对方的思维能力;量能,指衡量对方的实践能力。
瑣校:比较。
【译文】
考察回顾历史,得知圣人在天地之间乃平民百姓中的先知先觉。圣人观察阴阳二气的开合来给万物命名,知晓生死道理,掌握万物的始终,考察民心民情,通达人的心理变化状态,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征兆,而把握住各种事物的关键环节。所以圣人处在天地间,从古到今,所用遵循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万事万物的变化无穷无尽,但都是有条不紊,各按其道。有的阴、有的阳,有的柔,有的刚,有的开放,有的闭合,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把握住事物的关键,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权衡其轻重缓急,比较其技巧优劣长短,而后借物举事。
【感悟】
天下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按照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正因为这样,所以要掌握各种事物独特的变化规律,而后以不同的方法因时、因地去对待它们,顺其自然即可成事。
【故事】
一、少康复国的故事
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度,开创了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他没有想到当他年老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想继承王位,在家庭内部争夺了起来。夏启看到小儿子武观闹得最凶,就把武观放逐到黄河西岸(现在陕西一带)去。武观在黄河西岸反叛,夏启派大将彭伯寿出兵讨伐,才把这次动乱平定了下去。
夏启做了王,改变了当年简朴的做法,生活上开始腐败起来。他整天在王宫里喝酒,欣赏歌舞,或者带着一帮人外出打猎。腐败的生活使他缩短了寿命,他很快死去了,他的大儿子太康继承了王位。太康从小就跟着他父亲学喝酒、学打猎,生活比夏启更腐败。他做了王,丢开国家大事不管,带着家里人和亲信到洛水北岸去打猎,一去就是几个月,快乐得忘了回家。
这时候,东边的东夷族强大起来了。东夷族的首领叫后羿,是个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后羿看到太康长期出外打猎,丢下国家大事不管,引起老百姓的怨恨,就乘机夺取了夏朝的首都安邑(在现在山西省安邑县境内),不让太康回来,把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为傀儡王,由他自己掌握国家大权。
可是后羿自己也喜欢打猎,喜欢玩乐,不善于管理国家大事。他手下有四个很能干而又正直的人,他不信任,却信任一个惯会献媚、挑拨是非的寒浞。寒浞找一帮人专门陪着后羿去打猎,自己躲在家里搞阴谋。他用小恩小惠收买了后羿的家奴,唆使他们谋害后羿。有一天,后羿打猎回来,寒促和后羿的家奴用酒把他灌醉,杀死了他。寒促霸占了后羿的妻子和全部家产,掌了大权。寒浞生了两个儿子,二个取名叫浇,长大后封在过这个地方(在现在山东省境内),所以又叫过浇。一个取名叫,长大后封在戈这个地方(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所以又叫戈。
再说那个被后羿立为傀儡王的仲康,由于行动不自由,心情不痛快,很快就死了。他的儿子后相继承了王位。后相不愿意做傀儡,逃出去投靠同姓的斟灌氏和斟氏。寒浞怕后相的势力壮大,回来复兴夏朝,就派大儿子过浇带兵去进攻斟灌氏和斟氏,杀死了后相。后相的妻子后缗这时候正怀孕,她躲开过浇的搜捕,从墙洞里偷偷爬了出去,投靠自己的娘家有仍氏。有仍氏姓任,是一个小部落,地处现在山东省济宁县一带。他们把九死一生逃回娘家来的后缗收留下来,让她安安稳稳地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做少康。按辈份排起来,少康是夏禹的玄孙,夏启的曾孙。
少康从小就很聪明,有心计。后缗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希望,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把他祖父一辈太康荒唐失国,仲康做傀儡忧愤而死,以及他父亲后相被杀害等惨痛情形全都告诉了他,并且叮嘱他长大以后一定要为祖父和父亲报仇,把失去了的国家大权夺回来。
少康自幼受到这种报仇雪耻的教育,果然立志发愤图强,为复兴夏朝做准备。他先在外祖父有仍氏那里担任管理畜牧业的官,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并且时时刻刻对杀父仇人过浇保持着警惕。过浇果然打听到了少康的下落,派一个叫做椒的大将,到有仍氏部落来搜捕少康。少康早有准备,赶快逃奔到虞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躲过了椒的搜捕。有虞氏的首领虞思看到少康很有出息,叫他在部落里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物的本领。这样,少康就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虞思看到少康为人可靠,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把一块叫纶的地方交给他管理。纶这个地方方圆十里,有很好的田地,有五百名士兵。少康就有了恢复夏朝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少康在给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宣扬他的高祖夏禹的功德,争取人们支持他复兴故国。他把那些被后羿和寒浞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浪在外的夏朝旧官吏召集来,叫他们跟着他打回老家去。他先派一个名叫女艾的大将去刺探过浇的虚实,又派自己的儿子季抒去消灭戈,削弱过浇的力量。女艾和季抒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少康对于过浇那边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并且由于消灭了戈,也使得过浇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一切都准备好了,少康便从纶地起兵,历数后羿、寒浞、过浇等人的罪行,杀奔夏朝的旧都城安邑。这时候寒浞已经死去,过浇虽然想顽抗,怎奈大势已去,终于被少康消灭了。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孙的手里。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据推算,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共约六七十年。这六七十年的前二三十年是后羿掌权,还没有夺取王位;后四十年寒促掌权,夺取了夏朝的王位。
关于少康复国的故事,《左传》中有具体的记载,但是时间已经相隔一千五百多年,所以有些历史学家不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尽管这样,这个历史故事还是反映了夷夏之间奴隶主贵族争夺权利的斗争。夏族是现今汉族的老祖宗,夷族则是少数民族。夷族的后羿和寒浞夺取了夏族的政权,最后又被夏族打败,这说明了在远古时代,夏族和夷族曾经通过战争,逐步实现了民族的融合。
由于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在营救父亲时被纣王杀害,因此,姬昌便立姬发为太子。
岐周在周文王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天下已经占有三分之二,尤其是文王的仁政、德政更是深得人心。由于阶级矛盾的尖锐,当时经常有奴隶逃亡,贪得无厌的纣王便想方设法地四处招诱逃亡奴隶。结果这种短视行为导致商王室与其他方国的奴隶主结下仇怨,失去他们的支持。周文王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亡荒阅”法律,积极搜索、捕捉逃亡奴隶,然后归还原来所属奴隶主。这一措施深受各国奴隶主的欢迎,从而使岐周更进一步争取到其他各方国的大力支持,为以后夺取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033年,周文王去世,临终前叮嘱儿子姬发不要犹豫,要抓住时机,果断出击。周武王继位后继续重用姜太公、周公、召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励精图治,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继续联合各方国,孤立商王室。为了不动摇军心、人心,姬发封锁周文王去世消息,秘不发丧,仍然沿用周文王的年号,自己仍用太子自称。第三年,周武王在孟津渡口举行大型的阅兵仪式和军事演习,这一盛会其实是伐商前的军事准备和检阅。结果竟然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这一盛会。天下人心所向,由此可见一斑。诸侯们跟周武王说讨伐商朝的时机已经到了,劝周武王乘机起兵讨伐商纣。但周武王和姜太公商量后,认为商纣虽然政治腐败,人心涣散,但军事力量还比较强大,伐商时机还不成熟,便率兵回去。
又过了两年,昏庸无道、暴虐不仁的纣王依然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虐杀忠臣,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政治更加腐败,内外交困,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周武王和姜太公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灭商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们遵照周文王临终前所做的“时至而勿疑”的指示精神,于公元前1029年果断出乒伐商。
伐商的周师浩浩荡荡,士气高昂。但出师伊始并不顺利,因为古人比较迷信,逢大事都要占卜看预兆,结果刚刚出兵,就撞上太岁的方位,从迷信的观点看来,是大凶。队伍到了河南汜水这个地方,又遇到大水。来到怀城,又恰好土崩。走至共头山,又碰到山崩。种种不祥之兆,使许多大臣很害怕,认为应该马上退兵,另行择日。但周武王决心已下,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充满信心,认为这些所谓的凶兆并不可信,于是队伍继续前进。
到了商都朝哥郊外的牧野,联合各方国的部队,周武王在此举行战前动员大会。在会上,周武王意气风发,先向将士们表示慰问,然后历数商纣王五大罪状:一是偏听妇人的话;二是不敬祖宗神灵,忽视祭祀祖宗神灵的大事;三是遗弃同宗的长辈、兄弟,甚至加以残杀;四是宠用小人、逃亡罪人;五是暴虐无道,残害百姓。接着周武王自称是奉天讨伐商纣,是正义之师,以此进一步鼓舞士气。最后又宣布纪律,要求将士们奋勇杀敌,严守军纪。显然,周武王的目标达到了,军队的士气空前高涨。
面对强敌,纣王匆忙调集军队,为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他还把大批奴隶和战俘集中起来,做为军队前锋。这样匆匆凑集在一起,居然也有七十万大军,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这样一支胡乱凑成的军队丝毫没有战斗力,更遑论这些奴隶和战俘们根本没有为纣王而战的心思。因此一上战场,他们马上掉转武器,反而成为周军的前锋。这样,局势马上扭转,周军占据了绝对优势,特别是有着高涨士气,战场上简直成了战斗力非常强的周军对战斗力低下的商军的屠杀。牧野之战,血流成河,异常惨烈,胜负已经分出。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再也无力回天,于是便仓皇逃到平时作威作福、淫乐无度的鹿台放火自焚。
夺得天下的周武王并没有松懈,对于如何处理原来殷商的大臣和奴隶主、民众,他极为重视,最后听从了周公的建议,把一切罪责归于纣王身上,其他的奴隶主仍然做他们的奴隶主,民众仍然过他们以前的生活,种他们以前自己的田,住他们以前自己的屋子。甚至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商后,采取“以殷治殷”的手段,并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表彰被纣王残杀的大臣,使原来心存迟疑的殷商奴隶主阶级和老百姓彻底放心。这一策略成功地把商周之间的民族斗争转化为商族内部的斗争,把商周之间的矛盾消化于无形,同时争取到了人心,对于建国伊始国家、社会的安宁团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做法也为周武王死后武庚作乱留下隐患。虽然当时周武王已经有所考虑,把武庚的治地分为三个封区,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牵制武庚。可没成想武庚后来却与管叔、蔡叔串通,举行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这已经是后话了。看来亲兄弟也不可靠呀。
面对百废待举的局面,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周武王忧心忡忡,一门心思思考着如何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强盛。他登上山,看着山下华丽的都城,想到殷商原来是如何的强大兴盛,可是顷刻之间便失去了天下。想到自己现在得到的天下还是充满着变数,他更是心急如焚,生怕刚刚到手的天下又发生动乱。为此,他经常失眠,加上整天忙于处理繁重的军国大事,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终于公元前1027年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四岁,离他夺取天下才只有两年。
三、周公旦的故事
周武王坐天下后的第二年,生了大病,快要死了,周公旦就想代他哥哥死,于是就很虔诚的祈祷祖先,这时候好玩的来了,结果祈祷的巫官讲不得了,祖先就是要让武王死掉,他没有你本事大,然后要你来代替他的位置,这样周的天下才会长久,周公旦听了也很惊讶,就祈祷自己的爷爷,叔爷爷,爸爸,真是这个意思么?结果回答是吉祥,周公旦当时很镇定的把这些求卦的书很小心的锁起来藏好,又警告巫官不许乱说话,否则诛九族,然后自己进宫跟皇帝哥哥说:哥哥你没事,祖先说了你会好的,不过祖先真正的话还真准,武王几天后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