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徐②、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④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⑦。
【注释】
①符言:是指言语和事实像符契一般完全吻合,符是符契、符节。也有人认为所谓“符言”,就是“会符之言”的简称。
②徐:静的意思。
③被节:被是赶上的意思。被节是赶上他人的节度。
④虚心平意:要有胸怀,意念要开朗。
⑤待倾损:对待倾轧和损害。
⑥主位:身居君主之位的人,应保持安、徐、正、静的态度。
⑦主明:身为君主者的明察,要用天下之耳来观察。
【译文】
人君如果能做到安详、从容、正派、宁静,那么他怀有的道德就会淳朴敦厚。善于结交而不能安静,就要使心意虚静平定,以防备倾损。能做到以上的就能保持君主的地位,这就是主位权术。
眼睛最重要的功用在于善于察看事物,耳朵最重要的功用在于灵敏,心灵最重要的功用在于善于思考。如果能利用天下人的眼睛来观察,就没有看不见的事物;如果能利用天下人的耳朵来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见的;如果能用天下人的智慧来思考,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就能像车辐集中于车榖那样集中起各种人才的力量,君主的圣明便谁也不能蒙蔽了。做到以上所讲的就能保持君主的明察。
【感悟】
做君主的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达到耳聪、目明、心智,并且轻易不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使人难以了解他的真实意图,以免别人投其所好,最后落入他人设置的陷阱。
【故事】
一、墨子破云梯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二、退避的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在晋献公被立为太子的时候,重耳已长大成人。晋献公即位那年,重耳已二十一岁了。晋献公即位第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因为酾姬进谗言的缘故,重耳被派守蒲城防备秦军。
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献公在酾姬的挑拨下杀死了太子。当重耳去看望父亲时,酾姬又进馋言加害重耳。重耳非常害怕,没有向献公告辞就返回蒲城去了。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7年),献公派宦官履去杀害重耳。重耳翻墙而逃。宦官履在后面紧追不放,赶上前去斩下了他的衣袖。重耳没有办法,只好带着身边的一帮人投奔他生母的故国——狄国。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还是不敢回国,只得在各国之间奔走流浪。大约在晋惠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重耳十分狼狈地离开郑国,来到了楚国。
楚国是南方一个大国。国君楚成王意识到,以后要向北发展,就要和晋国取得谅解,搞好关系。这引起了他对重耳的重视。
重耳来到楚国后,楚成王用相当于诸侯的礼节接待他,重耳辞i射不敢承当。随从赵衰说:“您流亡在外十几年,连小国都轻视您,何况大国呢?如今楚作为大国而坚持如此款待您,您就不必谦让了。这是上天在保佑您啊!”重耳于是以相应的宾客礼节会见楚成王。
一次,楚成王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重耳。席间,成王对重耳说道:“您如果返回故国,当上了国君,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很恭敬地说:“美女和玉帛等物,君王您有的是;鸟羽、牛尾、象牙、犀角等物,就产在您的土地上。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您的好。”
成王又说:“即便如此,您总该有所表示吧,到底想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想了一下说:“如果托君王的福,能返回晋国当上国君,倘若有朝一日晋楚失和,同您各领兵车在平原旷野相会,我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君王今日的盛情!”
重耳在楚国居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作人质的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亡,秦穆公因此怨恨太子圉。听说重耳在楚国,便派人来召季。楚成王说:“秦国和晋国毗邻接界,秦君又贤明,您就好好去吧!”并备厚礼为重耳送行。
晋惠公十五年(公元636年),重耳在秦国重兵的支持下,趁着晋惠公死后晋国的混乱,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这一年,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
晋文公当国君的时候,楚国的势力已经达到黄河流域,有取代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势。晋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内部已经统一,国土也扩大了不少,国力逐渐强大。晋文公当政之后,更是加紧发展生产,整顿吏治,训练军队,终于成了北方一大强国。
新兴起的晋国,只有向南发展,才能成就霸业。这就必然与北进的楚国发生冲突。于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便不可避免了。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的军队终于在曹国相遇。以实力而论,楚强晋弱。晋文公一是为了避开楚军的锋锐,二也是为了实践自己“退避三舍”的诺言,便令晋军主动从曹(今山东定陶)退到卫国境内的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
楚国的主将子玉是一个十分骄傲的人物。晋军后退,别的将领都主张楚也撤军,子玉则坚持不干,并命令楚军一直紧追到城濮,扎下营寨。他以十分轻蔑的口气向晋文公下了一道战书,写道:“我愿与君王的部下在这里游戏一番。”
晋文公派人回答道:“楚王的恩德我国国君还不肯罢休,那就请你们准备好战车,整顿好队伍,明天早上相见吧!”
交战开始,晋军用诱敌深入、迂回抄袭的战术,打败了楚军。从此,楚国北进的打算受挫,逐渐向南退缩。晋文公的霸业就此确立了起来。
三、春秋倡阳之战
在我国历史上的周代,周平王自镐京(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东迁洛邑(河南洛阳市),是为东周,从此王室衰颓,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诸侯之国以强凌弱,以大压小,战火四起,互相兼并。到了春秋之时,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而偈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鲠在喉。为了买好于吴,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驻扎,趁机灭掉偈阳国。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农历四月,晋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薛伯、杞伯、邾子、滕子、小邾子、齐世子光,遂结为联盟,以图霸业。会上,晋国的大将荀偃、士匄以偈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偈阳国,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晋国的主将荀婪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偈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荀偃、士偈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偈只好点头同意。于是,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小小的偈阳国杀来。
正如荀所言:“偈阳虽小,其城甚固。”偈阳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南北长,东西宽,大体呈长方形,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并建有6座城门(南、北门各一,东、西门各二)。《峄县志古迹考》上说:“偈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偈阳君墓也。”又说:“偈阳城,峄县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阔。土人往往得古砖,坚如金石,琢为砚,尤良。”《峄县志?搜遗》上说:“峄地,古陶器颇多,而以偈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以手艺为业者)制之,锋刃不能入也。”另据后人传说,偈阳子豹,外能安邦,内能治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国君。
偈阳城内西南隅有一座小山。当诸侯大军即将到来之时,偈阳子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背着小米,在山上洒了个遍,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
却说诸侯大军开抵偈阳城下,将偈阳城团团围住。晋国主将荀骑马观阵。随从一将看见,心中一惊,便说:“偈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
这就是米山的来历。荀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又凝思一阵,似有所悟。于是从箭壶中拔出箭来,拈弓搭箭,对着米山“嗖”、“嗖”、“嗖”接连射了3箭,箭头着“米”便倒。荀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入,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便倒,一定是一座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荀匄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而今且说13国诸侯之师将小小的偈阳城团团围住,合力攻打。偈阳城内,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坚守城池。联军接连攻了几天,一直攻不下来,而又不肯离去。
这时候,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辎重来到偈阳城下。偈阳人打开城门楼上的悬门,企图夺取辎重。而秦堇父和狄虎弥见城门高悬,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鲁大夫叔梁纥率部紧随其后。鲁军刚刚进去一半,忽然听到城门“豁啦啦”一声响亮,偈阳城守门士卒急忙将悬着的城门放了下来,企图关门打狗,分而歼之。
叔梁纥正率领鲁军向城内攻去,猛然抬头,看见原先提起的城门正在下落,大吃一惊:“大事不好!万一让他们将鲁军切成两半,那么困在城里的鲁军定将覆没!“他急中生智,连忙将手中的长戈扔在地上,举起双手,将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门奋力托起,并大喝一声:“赶快退兵!”后军看见情况有变,忙“哐”“哐”“哐”地敲起锣来。已经攻进城里的鲁将秦堇父和狄虎弥听到收兵的号令,深恐后队有变,即令其部后队变前队,赶快退兵。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落下了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虎弥说:“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腕也!”
据《峄县志流寓志》引《春秋左传》载:“鄹人纥,仲尼父叔梁纥也,为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偈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