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做了皇帝,在洛阳宫大宴群臣时说:“我所以能成功,取得天下,是我能知人也能用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筹划粮草,整理财政,我不如萧何;上阵打仗,攻城拔寨,率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之杰,我能用,此三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天下怎么能不属于我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项羽。项羽可以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24岁在江东起兵反秦,26岁夺得秦朝政权。接着楚汉战争,他与刘邦交手四年,最后败在刘邦手下。死时也不过30岁出头。遗憾的是,究竟为何失败,他临死尚不觉悟,仰天高呼:“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司马迁批评他,说他最大的错误是自矜功伐,不肯纳谏,欲以武力经营天下。所以,今天人们称那些没有深谋远虑,又听不进别人意见,只凭武力用事的人为匹夫之勇。
四、项羽骁勇善战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大将军章邯进攻赵国。章邯派部将王离领二十万军队,把赵王紧紧地包围在巨鹿,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屯兵城外,以逸待劳,准备打击来救援的军队。赵地危急,赵王多次求救于楚国。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楚军五万人北上救赵。另派刘邦率一支军队攻打咸阳,以策应宋义和项羽。宋义带领人马故意缓缓而行,好容易到了安阳境内(今山东曹县一带),宋义竟然命令军队休整46天。年轻气盛的项羽多次劝说宋义:“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我们应该赶快进军,如果我们在外面攻击秦军,赵军必然会作内应,这样秦军必为我们所破。”欲收渔人之利的宋义却说:“现在秦军攻赵,如果秦军得胜,他的军队一定十分疲困,我们就趁秦军疲困之时进攻;如果秦军不能取胜,我们就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也一定能打败秦军。”说到这儿,宋义斜视着项羽又说:“身穿铁甲,手拿锐利武器去打仗,我不如你;坐下来讲用兵之策,你就不如我宋义了。”项羽心里着急,又向宋义建议道:“现在将士都希望我们进兵,协力攻秦,而且今年灾荒严重,百姓饥饿,军队缺粮,久留是不行的。如今秦军强大,大有一举吃掉赵国之势,哪有什么疲困的机会可以利用。楚王把一国之事交付于你,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望你以国家利益为重。”宋义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无论项羽怎样劝说,就是不为所动。项羽无奈,就把宋义杀掉了。
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兵权之后,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接替宋义的职位。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人,去断秦军的粮道,自己亲率主力跟进,渡过漳水后,破釜沉舟,令士卒只带三天的干粮,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当时燕、齐、魏国等救赵的军队都已到达巨鹿郊外,却慑于秦军威势,不敢交锋。项羽身先士卒、带领楚军杀进重围。楚军已绝后路,个个奋勇争先,以一当十,结果所向披靡,勇不可挡。燕、齐、魏军在楚军的鼓舞下,也一齐杀向秦军。秦军大败,王离在阵前被俘,章邯边战边退,在今天河南安阳附近走投无路,投降了项羽。至此,不仅巨鹿之围被解,而且秦军主力全部覆灭。
与此同时,由于秦军主力是在赵地作战,原来作为偏师的刘邦,借此机会绕路从秦军防守的薄弱之处攻到了咸阳,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秦王子婴被迫投降。后来项羽率军来到灞上,随后就发生了“鸿门宴”、“火烧阿房宫”以及后来的“楚汉相争”。
五、拓拔焘攻克统万
赫连勃勃建立了夏,都统万,长安为南都,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赫连勃勃去世,第二子赫连昌继位,改元承光。大武帝听说赫连勃勃死后,几个儿子你争我夺,关中大乱,便决定西伐,以轻骑兵一万八千余人渡过黄河袭击赫连昌。冬至日,赫连昌正在大吃大喝,北魏军攻到,朝廷内外乱作一团。太武帝拓拔焘亲临战场,指挥部离统万城仅三十余里,赫连昌出城迎战。拓拔焘率兵出击,赫连昌败退人城中,没来得及关上城门,北魏军乘胜攻人夏西宫,焚毁了城西门,晚上在城北宿营。第二天派军队四出袭击,掠夺数万户人家而还。
后来赫连昌派其弟赫连定与司空奚斤在长安对峙,相持不下,拓拔焘又乘虚西伐,从君子津渡过黄河,三万骑兵从小路昼夜兼程。大臣们都劝拓拔焘:“统万城防守严密,不是很容易就能攻克。现在我们派少数骑兵轻装袭击,恐怕没法攻克统万,想退回来也很难。不如同时再派步兵,并带上攻城工具保险。”拓拔鮝说:“用兵打仗,攻城是最下策,万不得已才攻占城池。如果我们带着攻城器械,敌人肯定害怕,也会坚守不出。如果一时攻不下来,粮草耗尽,将士疲惫,又没有什么掠获,这就不是上策。我派轻骑兵到敌人城下,敌人以为来了步兵,一看只有骑兵就会产生轻敌思想。我不过是以此来引诱他们出城决战,如敌人果然出城,我们肯定会获胜。“为什么呢?因为将士离家二千余里,后面又有黄河天险,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肯定会人人拚命。因此我们派去的军队与敌人决战取胜绰绰有余了,要是攻城当然是不够。”于是开始行动。
大军屯驻黑水,埋伏在山谷两侧,而以少数军队到统万城下。赫连昌部将狄子玉前来投降,说:赫连昌派人追他弟弟赫连定要他回来,赫连定却说:“统万固若金汤,敌人攻克不了,等我除掉奚斤后,再回头来救援你们,内外夹击,保证马到成功。”赫连昌也相信了。拓技焘很厌恶,撤退到城北,让赫连昌觉得自己力量很弱,同时派拓拔健和娥清率五千骑兵到处抢掠。恰好有名士兵犯了军法,逃进统万城,说北魏军队粮草将尽,将士都吃野菜充饥,装备还远远落在后面,步兵也还没到位,现在出击最合适。赫连昌信以为真,率兵出城,步骑兵共三万。北魏司徒长孙翰等都说赫连昌的步兵阵营很难攻破,应暂时躲开其锋芒,等步兵到达后,再出击。拓拔焘说:“不,我们这么远地来,就是为了引诱敌人出城。现在敌人出了城,我们却退却,助长敌人气焰,灭我们威风,不能这样做。”于是率军撤退,佯装逃跑,引得敌人追击,使之疲劳。赫连昌信以为真,呐喊追击,步兵阵势也散开了。跑了五六里,拓拔焘反击了一下,敌人阵脚不乱。又跑了一阵,恰好起了风,负责方术的赵倪劝拓拔焘过两天再反击,崔浩训斥了一通他,拓拔焘便派骑兵分成两翼成犄角之势,他从马上掉下,敌军已逼近,他用马刺刺死了敌尚书斛黎文,并连杀敌十余人。一支流箭射中他,他仍坚持作战。终于大败赫连昌,连城也没进,就投向上都。这样攻克了统万。
六、粮车藏兵的裴行俭
公元679年(唐高宗调露元年)的一天,唐朝的单于都护(官职名)萧嗣业的粮车正在道上缓缓行走,忽然,突厥(西北少数民族)首领阿史德温傅率领一支叛军呐喊着冲杀过来,杀死了这些押车的唐军,夺走了粮车。
第二年,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定襄(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南)道行军大总管(相当于元帅),率军前去讨伐突厥人。
裴行俭领兵来到朔州(今山西省朔县)时,叫士兵拉来300辆大车,又挑选了1500名手持大刀强弩的精兵,对他们说:“以前萧嗣业的军粮大多被突厥人抢劫去,所以兵败。现在,突厥还会来这一套的,我们要出其不意,方能打败敌人。”这些精兵领会大总管是将计就计,镇静地藏进粮车之中。裴行俭又让一支部队埋伏在粮车必定经过的险要之处,等待战机。
再说一支突厥的部队远远望见唐军的运粮车又到,喜出望外他说:“唐军又送粮上门啦!”于是闪电般冲上前去。押车的都是老弱残兵,一见来势凶猛的突厥兵,故意惊慌地丢下“粮车”,抱头而逃。
突厥兵兴高采烈地驱赶着“粮车”凯旋而归。来到一个碧泉涓涓流动、绿草生意葱茏的地方,他们解开马鞍,让马去喝水吃草。
突厥兵说:“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粮食吧?”
于是,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刀枪,准备去打开粮车。
这时,粮车突然打开,从车中跃出一个个骁勇无比的唐军,突厥军大惊失色,一时手足无措,当场就被砍下无数脑袋。剩下的赶忙夺略而逃。窜到险要之处,猛听得一阵鼓声。又闪出一支唐军,前后夹击,把这批抢粮的突厥兵杀死大半。后来突厥兵再见到运粮车,就不敢轻易接近了。于是,裴行俭运粮畅行无阻。粮草充足,终于打败了敌人。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突厥人安禄山给奚族(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流域)巡逻兵抓住了。安禄山心想:自己欠了官府的债逃到这儿,给这帮混蛋杀了岂不太冤枉啦!他突然脸呈庄重之色:“我是大唐朝廷派来跟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会惹下弥夭大祸的。我们皇帝发怒,你们民族岂不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