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69400000050

第50章 齐白石不负师恩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他只读了半年私塾就不得不中途辍学,做了木匠。但他非常喜欢画画。为雕花找花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到一部残缺的《芥子园画谱》。

书有了,可是却无人指教,这使他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学绘画愿望。夜间常常独自一人在昏暗的桐油灯下,照着画谱认真临摹,往往是整夜不眠,这使他初步掌握了水墨画的一些技巧。

1889年春节过后的一天,27岁的齐白石在帮邻乡雕制嫁床时,巧遇书画家胡沁园老先生。胡先生慧眼识英才,他看过齐白石作画后,认为齐白石将来会大有作为,便破例决定收齐白石为徒。

齐白石多年学绘画的愿望,没想到竟这样实现了,他欣喜得不能自禁。经与家里商量,半个月后,在一个春雨濛濛的中午,齐白石打着一把雨伞,穿着一双草鞋,从40里外的白石铺来到韶塘,上胡家正式拜师。拜过孔子后,齐白石便拜胡沁园和胡家聘请的家庭教师陈少蕃。

胡沁园喜爱书画,写得一手好汉隶,擅画工致的花鸟草虫,好做田园诗,在湘潭一带享有诗、书、画“三绝”的盛誉。因此他深知,掌握绘画技艺,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所以他根据齐白石文化底子薄的弱点,先安排齐白石读诗书。

齐白石遵照胡先生的安排,第二天便开始跟陈少蕃老师读书。陈少蕃这位饱学的先生也善于因材施教,他不教齐白石读八股文和经书,而是先教唐宋诗词,点读《唐诗三百首》;并引导齐白石看小说。齐白石由于文化基础差,常常在读书中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

可他并没有因此灰心,而是边读书边识字,不分昼夜地发愤苦读,每天都要在昏暗的油灯下读到深夜。有时灯盏没油,就“自烧松火读唐诗”,经老师再三催促才肯休息。

这样勤攻苦读,加上齐白石惊人的记忆力和悟性,他很快背熟了《唐诗三百首》,研读了不少古人的诗文,还涉猎了《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著作,好多章节他读得滚瓜烂熟。

这一年四月,一班文人聚会韶塘咏牡丹。初出茅庐的齐白石吟出了“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的佳句,赢得了老师的极口称赞,被人们广为传诵。后来,齐白石还和一班文学青年组成“龙山诗社”,被推举为社长。他写的诗别具一格,同辈们无不折服,自愧不如。

读书与画画,是齐白石心头上的两件大事,在这两个方面,他是齐头并进的。在胡沁园先生的指导下,齐白石从“立意”、“用笔”开始,苦练基本功,进步很快。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进步,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一切机会。向身边人学,向前人们学,博采众家所长。逐步走上了“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的道路,为后来独创门户,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胡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不到一年,齐白石便掌握了画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技巧。画出题为“琴书至乐图”和“浮湘望岳图”两轴山水画,显示出自己的艺术才能。胡先生在《题滨生琴书至乐图诗》中写道:“移石动云根,渌竹半含箨,相对亦忘言,山村杏花落。”

他的功力被胡沁园盛赞为“已到云林境”。绘画与篆刻、书法、吟诗是密不可分的。齐白石在绘画、吟诗之余,还着力于书法与刻印。当时腕平锋正的何绍基字体在湘潭一带颇为流行,胡沁园深为喜爱。在师傅的影响下,齐白石抛弃了柔媚的“馆阁体”,认真临摹研练何体字,很快掌握了它的神髓。

在篆刻方面,齐白石听从朋友黎铁安的指教,挑一担南泉的楚石,随刻随磨,以雕花木工的腕力,勤摹勤刻,篆刻水平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后来,为解决作品的装裱问题,齐白石又拜师学装裱,掌握了从托纸到上轴的全套本领。齐白石不负师傅的教导,在艺术上奋力进取,名满天下。

可就在齐白石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胡沁园老先生却与世长辞了。听到这一消息,齐白石悲痛欲绝,在师傅的灵前,抚棺恸哭。后来,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下十四首《哭沁园师》,七言绝句,一篇祭文和一副挽联。挽联写道:

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

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

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老师所给予的“真传”的无限感激之情,盛赞了老师鄙薄功名的高尚品格。齐白石又画了二十几幅画,亲自裱好,在师傅的坟地上焚化,慰藉老师的在天之灵。并一直将胡沁园先生的像供奉在自己的客堂里。

齐白石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和教育之恩,一生献身艺术,辛勤耕耘,成为我国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用毕生的成就,回报了恩师的心血的浇灌。

同类推荐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收编了200余个课外小实验,其内容既包括物理中的热学、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也包括化学和生物知识。本书收编的小实验,可操作性非常强,简单易行,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但是其中的知识却是深刻的!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子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子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半月之心无悔

    半月之心无悔

    『月半』月明星辰静思心,半生虚度如梦初。每望北斗念佳人,周游往尘笔笔哀。四季如一薄衣裳,更三九五发如雪。新梦新梦终成梦。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武神雄起

    武神雄起

    这里是属于武神的世界,叶家少年横空出世,踏破万古,杀尽仇敌,异界大陆,谁与争锋?
  • 大神在上,本仙不依!

    大神在上,本仙不依!

    包子有一天问自己娘亲:“娘亲,小宝是怎么来的?”某女愣了一下,之后扬起笑容,看着自家儿子,说:“这个...娘亲要给你从和从你爹爹相识开始说起。”“嗯?”一道低哑磁性的声音从耳边传来,抬手把自家儿子扔了出去,关上门,“这件事情怎么用和相识开始说起呢?”某女呵呵一笑,护住双胸,“那个...现在是白天。”“白天又如何?”“禽兽,本仙不依!”嗷嗷道。“不依,很好,强上。”
  • 佛说善乐长者经

    佛说善乐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亘古大帝

    亘古大帝

    万年前,林焱一日称帝,镇压妖族大帝,却被兄弟背叛斩杀、夺走帝基,更背负人族叛徒的万年骂名。万年后,林焱重生,纵凡体,此一世,也将踏平万古,成就亘古大帝!
  • 乾坤独掌

    乾坤独掌

    一个8岁的小童,一天之内接连痛失双亲,凭着偶然得到的小黑球,背井离乡,孤身踏入对他来说全然陌生的世界,生死间徘徊,爱恨间别离,成就武者,踏足修仙界。弱肉强食的修仙界他是否能走下去,而步入巅峰?修仙,仙到底在那里?是了。活下去,坚强的活着。一切才能成为可能!终有一天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执宰命运的强者,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独掌乾坤!
  • 重起苍岚

    重起苍岚

    做为修真界的天才,却遭暗杀。在度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异世,废材?他微微一笑秒杀魔兽。弱智?他淡淡一句点醒一国之尊。终有一天他会将这世界踏在他脚下。
  • 谅你一世孤独

    谅你一世孤独

    顾琳月因一次意外想起了前世她是雅琳莎。梦见天神雅琳莎与天神摩戈是青梅竹马,外族女神插入。在外族女神与摩戈成亲的那天,雅琳莎被王囚禁并且暂时失去法力,为力挽留摩戈她爬过荆棘层去了他婚礼的现场“我爱你,跟我走吧!”不料摩戈一句“你走吧!我们只是朋友”曾经的甜言蜜语都烟消云散。她怀着伤痛离开天界,认识了吸血鬼……
  • 奇夏有雪

    奇夏有雪

    因为一时的妒忌,她失去了自己的妹妹,父亲。当时的真相被揭穿,母亲痛恨的眼神和留下的遗愿成为自己活下来的信念。她只能不停的寻找,寻找这个信念,寻找自己存活的意义。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后悔药,那她一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