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皇甫良已经在御书房有一会儿了,就这么站在下面,皇帝偶尔抬眼看看他,不过皇帝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太子今日会和他提这个要求,要求封他的长子为世子,还要替其求娶沈国公嫡长孙女为世子妃,要知道沈国公可是刚刚因太子的进言而升了官,难道这沈国公怕禹王成不了储君,开始讨好太子了?这也不像沈国公的行事作风,沈国公可不是墙头草,那太子这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皇帝近几年越发捉摸不透这个太子。
“父皇,儿臣是真心想替您那长孙求娶沈家千金,又担心端儿的身份,配不上沈家千金,所以才一并求了世子之位,请父皇成全您那孙儿。”此时的太子,一副慈父模样,完全是替儿子打算的好父亲,但是谁不知,他素日不待见这个长子,而这个太子长子也是烂泥扶不上墙。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那你为什么偏偏看中了沈家的女儿,真听说那孩子今年才八九岁,似乎太小了些,宇端今年都十四了,差得也太多了。”
“回父皇,儿臣觉得这京都的贵女,沈府千金的才名是数一数二的,儿臣心疼端儿,想给他找个好媳妇,若是等那孩子长成了,恐怕也和端儿错过了。”
“想不到这沈国公家的孙女,竟然这么有才名,让你这个做父亲的来替儿子求娶,一会儿沈国公来了,你自己和他说,朕不是那样盲目指婚的昏君。“
“是,儿臣听父皇的。”太子低着头,脸上一闪喜色。
不一会儿,沈国公来到御书房,给皇帝和太子行礼,便恭敬的站在一旁,他也不知道皇帝为何宣他进宫,但是看到太子的那一刻,沈国公有种不好的预感,看来是和太子有关。
“沈卿,今日召你来是太子有意和你沈家做亲家,太子听说你沈家的千金,在京都贵女中可是数一数二的,便有心替太子的世子宇端求娶,朕刚刚册封了宇端为太子的世子,不知道你沈家有几位千金,可有婚约?”皇帝这么问,摆明是告诉沈国公,若是有了婚约,他便不会指婚,皇帝可是直到皇甫宇智的心思,断不会把沈倾城轻易的给太子的儿子,可见皇帝有多么偏心。
沈国公听了皇帝的话,当下明白了要怎么做,只是不能这么轻易的说有婚约,一来倾城还小,二来过早的定亲,他心里也觉得怪怪的,自从让倾城晚上随侍书房后,他对这个孙女可是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看重,怎么能让她轻易嫁人,何况那个人还是太子的儿子,就算是皇甫宇智来求娶,现在他也舍不得,“回皇上,臣的长孙女满月的时候,北燕侯府便请了寒山寺的悟道禅师给她批过命,说她不宜早订亲,若是十四岁之前定了亲事,恐会给夫家带来灾难,要知道悟道禅师可是我大宣朝有名的高僧,他的话可不得不信,而且她年纪太小,不过八岁,恳请皇上三思。”
皇帝听了沈国公的拒绝,眉下一喜,这沈国公还真是老狐狸,不但拒绝了太子,恐怕也拒绝了禹王府,他就是不想让他孙女那么早出嫁,皇帝开始对这个沈倾城有了兴趣,日后有机会一定要见见这个小姑娘。
“太子,沈国公的话你也听到了,那孩子命数奇特,不适宜早定亲,你还是看看别家的贵女吧。”
太子早就料到沈国公会拒绝,但意外沈国公竟然没有把这个长孙女推给禹王府,对这个太子百思不得其解,“父皇,既然这沈府的嫡长孙女命数奇特,儿臣也不好强求,只是,听闻沈国公不只是有一个孙女,而且这两个孙女还同岁。”
沈国公突然一愣,没想到太子这是铁了心的要和他做亲家,但是刚才已经拒绝了一回,若是再次拒绝,恐怕不妥,而这次皇帝似乎也没有再帮着沈国公的意思,没有言语,看来皇帝也怕让太子面上过不去。
“臣的二孙女是三子学胜所出,和长孙女年龄差了几个月,性子也很沉稳,只是怕年岁太小,若是等到及笄之后成亲,恐怕不妥。”
太子露出了笑容,“沈国公不必担心,我那儿子不介意这个,只要能娶到沈府的名门淑女,等几年又算什么,而且沈国公也知道,皇室不比寻常人家,未娶正妻先纳妾的也比比皆是。“
沈国公面色一沉,很是不悦,太子一高兴就会得意忘形,竟什么都不避忌,那个父亲会对自己儿子未来的岳家,说先纳妾再娶妻这样的话,即便皇室真是如此,这样说出来,也让人难以接受。
皇帝似乎也因为太子的狂言很是不满,但他也不能几次三番的拒绝儿子,毕竟宇端是他的长孙,给长孙娶个名门淑女,他还是很乐意的,“既然太子看重了沈家千金,想必沈家的千金真有过人之处,只是宇端性子急躁,先定下亲事,晚几年成婚也不是不可以,让宇端磨磨性子也是好的,朕就把沈卿的二孙女赐婚给太子世子为正妃,待及笄后成婚。“
“谢皇上,父皇,臣,儿臣领旨。“沈国公和太子听皇帝心意已决,只能遵从,只是一个人笑容满面,另一个愁眉不展。
圣旨很快下达到沈家,沈落筠听完圣旨后,面上很高兴,可是心里酸酸涩涩的,太子的儿媳妇,世子的正妃,未来的太子妃,甚至未来的皇后,这些曾经是下人私底下对沈倾城的称呼,一下子都给她扣了下来,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嫁给太子的儿子,要知道,那可是比禹王世子地位高多了。
徐氏却和沈落筠想得不一样,她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突然下旨给落筠赐婚,按照顺序应该是倾城,可如今却是反过来,虽说落筠成了太子的儿媳妇,徐氏应该开心,但是她知道,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