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志发现这县城稍微比狗蛋的村好点,最起码人多了起来。有做买卖的,有你拉货压马路的,还有巡逻的衙役和县兵。就是道路也好了许多。这路都是些石板路,比起乡间的泥路好很多了。游志跟着狗蛋来到一家明显就是大户人家的宅院门前,扣着木门。不一会儿,门里出来个家丁模样的轻年男子。“狗蛋啊?有何事啊?”
狗蛋赔笑道:麻烦跟荀家三掌柜说一下,我这打了些柴火,能不能跟你们换些小米或者麦子之类的。(古代好像是五谷,稻、黍、稷、麦、菽。这里就不说的这么仔细和专业了。直接就按麦子,水稻,高粱,大豆来说吧,如有错误,还望谅解)
家丁:哦,最近好多附近乡亲来我们这用柴火换粮食,怕是我们这现在不需要啊。现在我们三掌柜下乡去收粮食了,怕是还没有回来。你要不下次再来?狗蛋:荀家这大的家业,家里良田千亩,以往也没有这个时候收粮食啊,今年是怎么了?
家丁:这不是要打仗了,我们家主说了!为了安全,要赶紧多囤积粮食!不光是我们荀家,郡里的钟家和郭家都开始在大量囤积粮草!以备不测!
狗蛋和荀家家丁再多闲扯了几句,就和游志离开了荀家。游志:这荀家什么来头啊?连一个家丁都这么了解时事!狗蛋:你还不知道啊!我们这颍川郡有几大势力家族。我们刚才到的是荀家。荀家本在颍川郡的颍阴县,不过他们家的势力已经扩展到整个颍川郡内的各县。家主现在是荀彧,现在正在给义军盟主渤海太守袁绍做事。荀家在我们颍川是顶顶有名啊。荀家好称有八龙,各个都是当今名士,好多都在朝廷和地方做官。不过现在最有名的还是当今家主荀彧和他的侄子荀攸了。颍川还有钟家和郭家,也是两大势力家主。家主分别是钟繇和郭嘉。这两位在我们颍川也是顶顶有名啊!钟繇现在在中央朝廷做官,郭嘉和荀彧一样在给袁绍做事.
游志听狗蛋在那滔滔不绝的说起颍川郡的势力分布图,才明白过来,原来古代当官的还不一定有当地的世家大族有势力。遇到事,不一定有威望啊。还得听地头蛇的!于是心里开始暗暗盘算,得赶紧找大腿抱或者自己发展势力。要不像狗蛋这样,在这里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古代就是靠实力说话的,没有谁会同情弱者啊。所谓的那些仁义道德,不过是太平盛世的温饱之后的事情。现在这个乱世,有枪那就是草头王啊。谁还有功夫同情你啊!
游志:那既然这样,我们就去县衙吧。
在长社县,其实也不大。就是几条石板路组成的街道,街道中央有个比较大府邸,中间挂了一个大牌:长社县衙。狗蛋把柴火放放到衙门口路边,叫妹妹戏花在门口看着,带着游志到衙门里的大堂找掌管户籍的县吏。狗蛋:大人,古来村民戏狗蛋求见。吏官:狗蛋啊(因为狗蛋在县衙做徭役,大家还算认识狗蛋。)有何事求见啊?
狗蛋:这位是我的远房堂兄,叫戏志。现在来到我们长社县内,住在草民古来村的家里,由于战乱四起,小民堂兄不能远去,所以暂请大人给我堂兄办个古来村的户籍,也算有个安稳。户吏:叫你堂兄过来,我有话要问。游志对户吏施礼(狗蛋教的):大人你好,小民戏志见过大人。户吏上下打量了一下游志,奇道:你是狗蛋堂兄?但看你穿衣打扮不像是我们中原大汉人氏啊。为何服装如此奇特,发型如此?(户吏奇怪游志穿的衣服和发型,没办法,刚来古代,游志还没有来得及换。不过还好,由于在西汉时期打击过匈奴等游牧民族,导致过一些民族大融合,汉朝人也是见过一些少数民族,所以见到短发和服装奇特之人也见怪不怪了,游志得谢谢刘邦和汉武大帝,还有霍去病,卫青等人啊。)游志开始天方夜谭和编故事了。伟大的踹那州就被他无数次传播开来了。
户吏:既然你是外州人来我们大汉,那我们也得尽地主之谊,何况你在我们上社县还有嫡亲。那本官就特例你在我们上社县古代村吧。短期住赋税全免,打算长期住的话赋税徭役减半吧!你看可好?
游志心想,旧社会就是旧社会啊。还没怎么着呢,就开始算人头税了啊。不过没办法了,入乡随俗吧。游志答应后,户吏给游志开了一个在上社县的临时户籍证明,盖上大印,登记入册,算是一切办好。游志也算在古代有个合法身份了。不过在人前就得称自己为戏志了啊!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自己也不打算青史留名,叫一个虚拟的名字也好。两人拜谢完户吏出了县衙大门。
此时正是初春时份,不要说习惯了古代温度的戏家兄妹冷不冷,反正游志是觉得有点冷。而且戏家兄妹穿的还是薄的粗布麻衣。那个时期棉花还没有传到中国来。有钱人是可以穿皮裘兽皮大衣,穷苦人可就惨了,冬天估计都不能出远门。那估计会冻死人。
由于狗蛋的换柴计划泡汤,办好了游志的户籍之后,三人又背起了柴木,走上了回村的路。游志看着脸冻的发青的戏花,于是把自己穿的棉外套脱下来披在了戏花妹妹的身上。戏花高兴的说:志哥哥的东西真好,连衣服都这么暖和。(她怎么知道,这衣服里面塞了棉花,当然暖和了,可惜汉朝还没有棉花御寒的历史。)等三人入村后,天都已经开始发黑了。可惜是听不到什么狗叫声,但村外的山岗和树林内却能听到野兽和狼的叫声。古代夜晚人是一般不出去的,何况是在农村。那时候野兽极多,加上古代人营养不良,很多人都有夜盲症,晚上基本看不清东西。所以,一到快要天黑,人基本就回家不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