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是,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
哈佛大学的校训里让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这不是校训的核心,它的核心是与真理为友。哈佛人相信,大师兼具有智慧和真理,但他们并不是真理,他们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会缺乏认识,会形成固有的模式。这种固有的模式有一定的成熟性与稳定性,会提高人的做事效率,会有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这是它积极的作用,不过,它消极的影响也不容被忽视。要知道,长时间地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思考,会麻痹人的创造力,会影响人的潜能的发挥。这时,要换一下做事的方式。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我们也在不停地成长。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再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时适应时代的变化。
一次,小浩子给爸爸妈妈出了一个思考题:有一个教师在路旁和一个人谈话,这时候跑来了一个小男孩,对教师说:“你爸爸和我爸爸现在吵起架了。”那个路人很疑惑,问教师:“这个小男孩是你什么人呢?”教师说:“是我的儿子。”那么,这两个吵架的人和教师是什么关系呢?
爸爸妈妈仔细地思考着,想了大半天,都没弄明白所以然。看到爸爸妈妈迷惑不解的样子,小浩子便说出了答案:“那个教师是女的,吵架的一方是教师的配偶,即小男孩的爸爸;吵架的另一方是教师的爸爸,即小男孩的外公。”
为什么成年人难以回答小孩知道的问题呢?这就彰显了成年人受到了思维的束缚。在成年人的印记里,教师一般是男的,就会从男教师这个思维定势去出发,结果就很难找到答案。而小孩并没有这方面的局限,所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我们在想问题之时也会脑海中有许多制约的条件,看到熟悉的模式并不会觉得需要改善。时间久了,就难免会生搬硬套,做起事来也索然无味。
这种新意和创意的缺乏会消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会让人过着单调的生活。如果不求创新,就将会成为一个庸俗之人。所以,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妨碍人的最大的阻碍不是并未知道的东西,而是已经得知的东西。
在19世纪的苏格兰,有一个叫哈里森的人发现了一个现象:在用醚清洗金属的东西,附近的空气会变冷。哈里森最后下了结论:这是液体蒸发并吸收了热量所造成的。这样一来,哈里森就觉得可以因此制造制冷的设备。于是他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制造出了一个模型,还请朋友帮忙去完成他的计划。不久后,他发现这个模型里出现了一些冰块,他和他的朋友们都惊呆了。之后,他们又经过很多次的实验,终于使得电冰箱得以问世。电冰箱也从此走入寻常百姓之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进一步说明,没有被固定的思维模式羁绊,才能做出大的业绩。可以想象,如果一直拘泥于前人的经验之中,世上就会少了很多发明创造,人类的生活也不会这么便捷了。
我们要学会走不拘泥的路,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会找出突破困境的一条出路。
在某次研究人的创新思维会议上,一个人拿出了一个曲别针,问大家那个曲别针有多少用处。大家在讨论着,其中的一个人说:“有20多种!”接着,有人说“有50多种!”、“有100多种!”……这时,有个人说这个曲别针有亿万种用途。大家都莫名其妙地看着那个人,他不急不躁地走上台来,说:作为金属物,曲别针会和酸类和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它可以制作各种砝码,可以变成中文、法文……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大半天,台下的人都觉得很有道理。
人要摒弃呆板的见识,在做事时换一种方式,会使得思维灵活与敏捷。就此,哈佛大学的教授们给出了三项建议:
其一,让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时,要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予以去解决,要摒弃旧的思维,要使思维更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增加我们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其二,善于利用问题现场提供的条件和物品。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解决所面临的难题,要把所用的信息作多方位的扩散,思维要发散,才能保证每个方案的切实可行。
其三,信念不被他人所左右。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样才会有思想,才能更好地想出别人想不出的点子,使之问题得以很恰当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