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要说得正确,也要正确地说话。
——哈佛大学训言
语言是需要艺术的,批评谴责性的语言也需要具有艺术。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高心理素质的人会很好地掌握批评的艺术。批评有什么艺术呢?批评的艺术在于要能够使得对方从内心进行接受。这也更进一步说,批评虽然有道理,但对方不一定会予以接受。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一样,都有自尊,在别人并不是心平气和地批评下,难免会产生不愉快被轻视的感觉,甚至会针锋相对。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批评别人,这让很多人极度地憎恶。有一次,因为批评别人过头,引发了一件令他幡然醒悟的事情。那是在1842年,林肯撰写文章批评一位政客,言语激烈,那位政客认为受到了侮辱,决定与林肯进行决斗。林肯无法推脱,只要勉强地答应。就在生死之争即将开始的时候,林肯的朋友出面调解,最终双方才化解平息。这次事件之后,林肯深刻地明白了,批评要讲求艺术,并因此为人生的忠告。
英国行为学家波特说:“当下级受到上级的批评时,只会记住开头的一些批评,其余的就听不进去了,因为他在一开始受到批评时,会接下来反思如何反驳开头的批评。”
批评要讲求艺术和技巧,严格的批评是没有好处的,严格的批评只会让批评者采取防卫的行动,使批评者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批评会像一个导火线,恰到好处的批评会熄灭火焰,不然会引爆对方的虚荣和自尊,甚至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结果。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认为,接受批评最主要的障碍在于自己心理,人们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会有损自己的利益。给别人留面子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批评别人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需要讲求艺术和技巧,应该得理饶人,应该不把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
在批评前,要帮助他人打消失去尊严的顾虑,要使得对方乐意地听你批评下去。此时,在批评一个人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技巧,先对他予以肯定,然后再针对他进行适当的批评。这样,赞美后再去指责,远比直接指责效果要好的多。如果想让对方改正他的缺点与错误,并不需要一开始大加地指责,在对方心情高兴的时候,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指出他其中的缺点与错误,这样,会更容易让他接受你的责备。另外,对于一些芝麻粒的小事,我们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凡事都求全责备。
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成了美国的新一任总统,他少言寡语,被人们称之为“沉默的卡尔”。他有一位长相迷人的女秘书,女秘书在工作上常常出现差错。一天,女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对她说:“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很适合你,更能衬托出你的漂亮。”这句话出自总统之口,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但是,柯立芝接着说:“不过,在你的工作上,也需要像如此漂亮。”
女秘书听后,从那天开始,就很少在工作中出错了。
柯立芝的一个朋友知道了,问柯立芝:“这个方法显然收到了效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可以看到,理发师在给别人刮胡子时,并不是拿着刀片就刮,他首先是给客人涂上肥皂水,这样做无非是让被刮的人感觉到舒服。”
在中国,有句俗谚:“一句话能使人笑起来,也能使人跳起来。”批评也要懂得这个技巧,批评不是谩骂、侮辱、挖苦和讽刺,它是一种智慧、幽默、爱心的体现。不是批评会惹祸,而是方式会出现过错。
下面,让我们看看,高心理素质者是如何运用批评的艺术和技巧:
首先,高心理素质者会先褒奖一个人再进行批评。褒奖会消除对方的敌对,会让对方意识到你心怀着善意,从而对你的批评会予以感激,争取下次做好。
其次,升级的批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登门槛”的技巧,也就是要想说服对方接受更大的要求,首先要让对方接受小的要求,一旦对方接受了小的要求之后,就很有可能同意大的要求。此时要循序渐进,不能苛求一步到位。
再次,暗示。如果命令一个人,很可能引起他的反感,甚至有可能会针锋相对。而如果用暗示,可以给他留有台阶下,从而避免正面的冲突。在某些环境之下,沉默远比唠叨更会起到效果。
第四,运用情感。在批评对方时,真诚相待,会收到好的效果。要让对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就能说服别人。
第五,自责式的批评。如果一件事情没有达到效果,先批评自己的话,会可以形成一种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影响之下,别人会更容易接受你所说的话。
第六,要适当保持幽默。幽默能使气氛变得轻松,用幽默来说服别人,会比说教、指责、嘲讽更能让别人接受。
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会有多种技巧,要考虑到别人的心理和情绪,要不能伤到别人的自尊,自然会收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