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杂家有“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人蜀”。刘向《荀子书录》说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术”,似曾有法家倾向。《隋书·经籍志》杂家记载:“尸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其九篇亡,魏黄初中续。”可见原书在三国时已亡佚一半,所以黄初(220~226)中才续补了九篇。《后汉书·宦者吕强传》李贤注说:“佼)作书二十篇,十九篇陈道德仁义之纪,一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起也。”这里说十九篇陈道德仁义,显然与刘向《别录》所说的商鞅师尸佼的思想不合。隋唐以来流传的《尸子》,虽非汉以前《尸子》之旧,却反映了魏黄初中人续补的内容。这个本子到宋代又已亡佚,宋末王应麟所见《尸子》只存一卷。惟《群书治要》中尚残存十三篇佚文。清代辑《尸子》的有许多家,《心斋十种》本为惠栋辑,任兆麟补辑。《平津馆丛书》本乃章宗源辑,孙星衍补辑。《湖海楼丛书》本为汪继培辑。《尸子》佚文的思想兼宗儒、墨、名、法、阴阳,的确算是杂家。但书中保存先秦《尸子》的多少内容,难于辨析。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辛亥风云
辛亥革命,似乎一夜成功,可你是否知道,在此之前,有多少轰轰烈烈的起义,以血雨腥风落幕;在此之后,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捍卫民主共和,或血洒疆场,或身陷囹圄?顾艳所著的《辛亥风云》以小说的形式,叙述了辛亥革命前后共二十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辛亥风云》的主人公沈鸿庆,参加了光复会,与秋瑾、徐锡麟等同赴国难;参加了同盟会,与孙中山、张静江等共举义旗。他看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然而并没有看到中国的未来。中国向何处去?他十分迷惘……邬爱香,沈鸿庆的妻子,一位美丽的江南传统女性。新婚燕尔,丈夫远离,面对婆婆的专制,她将如何自保?面对新女性对家庭的“入侵”,她将如何应对?面对婚变,她将如何维持在沈家的地位?《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医手遮天:腹黑三小姐
一代名医坠机了!再次睁眼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异世!扮猪吃老虎,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术,你来一个我扎一个!沐倾纯,不清纯!这是一个表面绝世贤淑好女人,里面腹黑坑你没商量的强者之路。等等,这个被自己救了的男人干嘛总黏着自己啊?虽然长得很不错……喂喂,你想干嘛?“娘子,为夫侍寝啊。”某男无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