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威胁、不为利诱的医生
华佗也是一个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尊崇、怀念的名医。
华佗生于公元2世纪(在东汉和三国间),比扁鹊要迟六七百年。他是沛国(治所在今安徽宿县西北)谯(今安徽亳州)人。他从小就能刻苦钻研学问,精通各种经书,尤其喜爱研究医学和养生的方法。后来他去徐州(州治在今山东郯城西南)游学,拜名医做老师,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医学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科等,他样样精通,外科医术尤其高明,因而后世尊称他为外科的祖师。他医病的方法很多,而且简便易行,用药不过几种,给病人针灸,取穴也不过几处,但疗效很高,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神医。
华陀
华佗除了有非常高明的医术以外,还有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沛国相陈王圭曾经推荐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曾征聘他去做官,他都一概拒绝了。他宁愿捏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大众治病。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甘陵(今山东临清市)、盐渎(今江苏盐城西北)、东阳(今山东恩县西北的东阳城)、琅(今山东临沂市北)一带,是华佗当时的主要行医的地方,这一带的人民没有不赞扬他的。到现在,江苏徐州还有华佗的纪念墓,沛县也还有华祖庙。
三国时的曹操常常患头风眩,医了好久没有见效,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替他扎了一针,头便不痛了,因此曹操强要华佗当自己的侍医(私人医生),供他一个人使唤。华佗既是一个不慕名利的人,当然不愿意做曹操的侍医。他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不再到曹操那里去了。曹操忿怒极了,派人到华佗家里去调查。曹操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斛(一斛就是一石);要是没有病,就把他逮捕来办罪。
传说华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里以后,曹操仍旧请他治病。他给曹操诊断了以后,对曹操说:丞相的病已经很沉重,不是针灸可以见效的了,我想还是先给你服“麻沸散”(解说见后),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掉病根。曹操认为华佗有意谋害他,大发脾气,把华佗关进牢狱里。后来,华佗就被曹操杀害了。
在被逮捕送往曹操那里去的路上,华佗还给人治病。被关进牢狱以后,他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抑制住悲愤的心情,逐字逐句地整理他的三卷医学著作——《青囊经》,希望把自己的医术流传下去。这三卷著作整理好以后,华佗把它交给牢头,牢头不敢接受。在极度失望之下,华佗把它掷在火盆里烧掉。牢头这时候才觉得可惜,慌忙去抢,只抢出一卷,据说这一卷是关于医治兽病的记载。
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佗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具有不怕威胁,不为利诱的高贵品质。
华佗没有留下专门著作。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中藏经》、《华佗方》等医书,虽被人认为是他的著作,实际上却都是后人假托的。
华佗的弟子有吴普、李当之、樊阿等人。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本草经》,樊阿精于针灸,在医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麻醉术的发明者
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很大。华佗最出色的是外科手术。为了施行手术的需要,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利用酒能够使人麻醉的性能,发明了“麻沸散”。病人用酒服麻沸散后,便会完全失去知觉,剖腹割背也不会感到痛苦。华佗除用手术来治外科病以外,还常用外科手术来医治内脏的疾病。华佗能把内脏的病变部分割掉,或者加以洗涤。动了手术以后,伤口用丝线缝合,敷上特别配制的药膏,据说四五天后便可以愈合,一个月左右便可以平复。
麻沸散的配制方法,早已失传,后人虽有种种推想,但都不可靠。不过,华佗在一千七百年前已经能用麻醉法来进行外科手术,则是毫无疑义的。这是他对祖国医学上的一个卓越的贡献。
神医华佗塑像
外科绝技
关于华佗的高明的外科手术,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华佗家里送来了一个肚子痛得十分厉害的病人。华佗按了病人的脉搏,再按揿了他的肚子以后,断定这个人患的是肠痈(就是盲肠炎)。华佗认为针灸已经迟了,非开刀不可。于是他就给病人服了麻沸散,并施行了剖腹手术,割去溃烂的盲肠,然后再用丝线扎好,敷上药膏。经过华佗的手术以后,这人的病就完全好了,不久伤口也结上了疤,一个多月以后就能干活了。
又有一次,一个孕妇请华佗看病,华佗诊断这妇人是受了伤,但胎儿还未落下来。妇人的丈夫知道自己妻子受了伤以后,胎儿已经落下来了,认为华佗的诊断不太正确,不要华佗给她治疗。过了一百天左右,这妇人又来找华佗了。华佗诊察了以后,仍旧断定胎儿没有下来,并且说,她原来怀的是双胞胎,上次落下了一个胎儿,失血过多,身体大大亏损,因而留在肚子里的胎儿也不能生长了。华佗还断定这胎儿已经死了,要是不把这个已死的胎儿弄下来,产妇就活不成了。于是华佗先给产妇扎针和服药,服药以后,产妇虽然肚子很痛,但胎儿还是下不来。于是华佗请另外一个妇人给这个孕妇按摩,果然取下一个死胎。
还有一个病人,肚子的中部痛了十多天,胡子和眉毛都因而脱落了,来请华佗诊治。华佗认为是脾脏腐烂,应该剖腹割治。经过华佗把他内脏的腐烂部分割掉,敷上药膏,并给他服了汤药,一百天以后,这人也恢复了健康。
小说《三国演义》里还有华佗替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据说关羽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县)的时候,在战场上中了毒箭,臂膀红肿,请华佗医治。华佗建议关羽服麻沸散后再动手术,关羽认为不必服麻沸散。于是华佗把关羽的手臂缚在木架上,用刀割去腐烂的皮肉,一直刮到骨头上,关羽却一面下棋饮酒,谈笑自如。经过华佗手术以后,关羽才没有丧命。这事虽然不见于史书,但《襄阳府志》里却有这段记载。
华佗给人治病总是灵活地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找出病源,然后决定疗法,决不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也决不生搬硬套。例如,有两人都头痛发热,一同来请华佗治病。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华佗细细诊察了他们的病情以后,知道两人的病象虽然相像,但致病的原因不同,于是给倪寻吃泻药,而给李延吃发散的药。当时有人问华佗说,他们两人患同样的毛病,为什么给他们服不同的药品?华佗就告诉他,倪寻是伤食(吃东西太多而生的病),李延是外感(受冷感冒),病状相同而病源不同,所以给他们吃的药也就不同。倪寻和李延服药以后,到了第二天,病都好了。
华佗还能用心理疗法来医治疾病。相传有一个郡守病了,请华佗给他医治。华佗诊断出他的病不是一般药物可以医治的,而只有在大怒之下才可痊愈。因此,华佗不给他开药方,反而向他索取了很多的诊金,并且大摆架子。几天以后,华佗偷偷地走开,留下一封信,信里把郡守大骂一通。果然不出华佗所料,郡守因为他的这种无礼举动大为愤怒,派人追捕,要把华佗杀掉。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故意阻止。这使郡守越发激怒。盛怒之下,郡守吐了一摊黑血,病也就好了。这个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无疑是对华佗灵活运用心理疗法医治疾病的赞扬。
传说华佗还用冷水浴来给人治病。有个妇人患寒热病,经年不能痊愈,去找华佗给她医治。当时正是十一月里,天气非常寒冷,华佗叫她坐在石槽里,用冷水浇灌,然后用火来使她温暖,并且用厚被把她蒙盖起来。这妇人出汗以后,病果然痊愈了。
华佗也很善于用民间单方来治病。据说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着一个因咽喉阻塞吃不下东西而呻吟着的病人。华佗告诉他可以向路旁卖饼的人买三两蒜齑和三升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就可以治好。病人依照他的话做了,不一会就吐出一条虫来,病也就完全好了。
“五禽之戏”和华佗的成就
华佗除了有很高明的医术以外,还是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他继承并且发扬了我国古代“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思想,否定了方士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鬼话,批评了单纯的医疗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华佗对人们健康的另一贡献。
华佗常用“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两句话来说明他的这种思想。这意思是说:譬如门上的转轴,由于天天转动,所以不致于被虫蛀坏;流着的水,也因为经常在运动,所以不会腐败发臭。根据这个原则,华佗创造出一种叫做“五禽之戏”的体育活动来。
所谓五禽,就是虎、鹿、熊、猿、鸟。华佗把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卧倒身子、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张翅飞翔等动作,联系起来,编成一整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得到舒展的体操。他的弟子吴普和樊阿用这方法来锻炼身体,增强了体质。吴普到90多岁时,听觉和视觉都很好,牙齿也很坚固;樊阿活到100多岁,身体也很健康。华佗把这套锻炼身体的方法,到处推广,使很多的人受到好处。
华佗在一千七百年前就创造了这样一套合乎科学的医疗体育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华佗在医学上所以能够获得这样巨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刻苦钻研、虚心学习以外,同时也由于他能勇于打破迷信、不受传统的束缚而又能接受前人有用的遗产,由于他能重视人民大众宝贵的经验。
用汤药和针灸等方法治不好的内脏病症,便用外科手术来治疗,这是华佗的重大贡献。但这种治疗方法在当时却受到医学界有守旧思想的人的攻击,他们认为用剖割手术会使人的元气大受损伤,经过剖割手术的人,即使不死,也活不长久。这些人的攻击并没有使华佗畏缩不前,他为了替人们解除痛苦,毅然决然地继续钻研并利用外科手术来治病,以事实来回答这种攻击。结果,华佗博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把我国医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五禽之戏是华佗批判地接受前人遗产的好例子。从秦朝以来,迷信修仙的人讲究“导引”,这就是模仿动物的动作,活动全身,以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华佗抛弃了其中的迷信部分,而吸收了合理的部分,并且加以发展和系统化,因而创造了这一套合乎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上面说到华佗用蒜齑和醋这个民间单方来医治寄生虫病,是他重视人民大众宝贵医疗经验的证明。华佗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并且向老百姓请教,他把所获得的丰富知识加以总结和提高,并因病人的特殊情况而决定医治方法和用药的分量,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医疗效果。相传有一个樵夫在深山里迷了路,肚子很饿,看见有个隐士在采黄芝吃,他也采了几枚,吃了很耐饿。樵夫回家后把这事告诉华佗,华佗就上山去采集,经过实验证明黄芝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华佗就用黄芝来配入药方,作为强壮剂。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佗替人治病也是处处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东汉末年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安徽、山东、江苏一带,战事尤其频繁。在战争中被杀伤的人很多,对于外科的需要自然是很迫切的,华佗因此特别努力于外科医学的钻研,他发明麻醉法和能掌握非常高明的外科手术,都与这种实际需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