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老爷子年近八十了,依然身子硬朗,精神矍铄。1
纪老爷子离休前是局里的领导,现在,局已改叫集团公司了。他不像别的那些干部,除了喜欢当领导,什么爱好都没有,一退下来,心里失衡,要不多年就垮了。纪老爷子有爱好,有精神寄托。
纪老爷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瓷器。打小他就喜欢拾碎瓷片玩,革命成功后,当了干部,拾碎瓷片的兴趣,便发展成了收藏瓷器的爱好。如今他收藏的瓷器不下数百件,家里布满了坛坛罐罐,其中最令他爱不释手的是那件青花瓷瓶。那是一件明代青花庭院仕女图瓷瓶,通体以青花为饰,瓶壁绘满庭院仕女图,亭廊内外有仕女两组,人物安然自得,栩栩如生,另有凤栖竹林,鱼戏池水,画面生动,意境典雅。他每天都要站在古董架前,拂拭把玩,若是有人前来观赏,他还会叫你看看足底,什么足底,就是瓶底,那是内行的话,足底青花双圈内,有一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证明这是真品。他还会告诉你,明永和、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景德镇官窑烧造的青花瓷器举世闻名。
不久前,纪老爷子从古玩市场带回一位台湾客人。那客人是个台商,准备来大陆投资的,他是个瓷器收藏迷,听藏友们说起老爷子的珍品,便随老爷子来到家里。老爷子巴不得有海外客人来观赏他的收藏。
台湾客人仔仔细细将青花瓷瓶看后,说:“老爷子开个价吧。”
纪老爷子慌忙摆手:“不不,多少钱我也不卖。”
后来,台湾客人又来过几回,每回来,老爷子都很高兴,都乐滋滋的看着那客人失望而归。
喜爱观赏青花瓷瓶的还有一个人,就是集团公司的现任领导,都叫他季总。每年春节,季总都要代表公司领导看望老干部。纪老爷子注意到,季总每回来都要在古董架前呆一会儿,看看那件青花瓷瓶。
虽说纪老爷子,把晚年的日子打发得安逸充实,但还是有烦心的事。
老爷子最小的是个儿子,儿子夫妻俩本来都在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工作,后来公司效益不好,单位关了门,夫妻俩都下岗回了家。现在,儿子到处给人打工,生活艰难,全靠老爷子补贴,连小孙子上大学的费用,也全由老爷子包了。转眼间,小孙子大学毕业了,全家却得了就业恐惧症。
如今谁都知道大学生就业的艰难,家有毕业生的家长们,四处为孩子托门子,找关系,没有办法的儿子,只好来找老爷子想办法了。
纪老爷子长吁短叹了一回,便去打电话。打一个,又打有一个,最后绝望地放下电话,摇摇头道:“人走茶凉,谁还愿意帮我这个没用的老头子。”
老伴在一旁说:“你就不能找找季总,你不是常说他是你看中的吗?过年他再来看你时,你跟他说说。”
老爷子被逼不过,看看可怜的儿子,长长叹了一口。
春节前季总前来看望时,老爷子终于张开了世上最难张的口。季总点头答应研究,老爷子注意到,他还看了一眼古董架上的青花瓷瓶。
季总走后,老爷子走到古董架前,将那青花瓷瓶端详良久,然后小心翼翼的抱到几上,拂拭干净,对儿子道:“你把它送到季总家去吧。”
儿子和老伴都楞住了,不明白老爷子也会做送礼的事,纪老爷子对他们道:“你们哪里知道,这个瓷瓶原本就是他们家的。”
老伴吃惊地听老爷子讲起了二十年前的事。
那时季总刚刚大学毕业,分到一个偏远地区,他父亲是局里的老技术人员,就一个儿子,身体又不好,便找到当时任人事处长的纪老爷子,希望能将儿子调回身边。季老爷子了解到季总是个高材生,了解到他家的困难,便费了很大劲,办成了这件事。季总父亲感激万分,知道纪老爷子有这个爱好,便把家传的那件青花瓷瓶送了过来。纪老爷子为官清廉,还从未受过人家的东西,不过盛情难却,他推辞不过,且太喜欢这件瓷瓶,就留下了。当时的瓷瓶,也就是个古董,不像今天完全成了金钱的象征。老爷子曾想过,他要留下遗嘱,等百年以后,还要将瓷瓶归还人家。纪老爷子把瓷瓶一直放在办公室里,离休后才带回家,所以瓷瓶的来历谁都不知道。
听老爷子说完,老伴道:“幸亏你二十年前办了这件好事。”
老爷子看看老伴:“哪里知道这件事办得好还是坏。”
老伴不明白,老爷子又道:“有三种可能,瓷瓶收下了,孙子的事也办了,这算是给我们自己办了件好事;孙子的事帮我们办了,瓷瓶又送回来了,这算是给我们企业办了件好事;孙子的事没办,瓷瓶又留下了……”下面的话老爷子就没说。
瓷瓶送走以后,一家人都在盼望等待,可一直没有消息。老伴叫老爷子催催,他哪里肯。那以后,每看到古董架上空下来的位置,老爷子便怅然若失,心中郁闷,身体每况愈下。
一日,儿子兴冲冲带来一个喜讯,说是一台商将投巨资重组集团公司,下岗人员都要回去上班,还说是季总送台商一青花瓷瓶,才击败了众多对手,赢得了那笔巨额投资。
纪老爷子听罢,精神为之一爽。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季总打来的,告诉季老爷子,公司准备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介绍了老爷子孙子的情况,经研究,决定录用。
顿时,老爷子泪如雨下,二十年前还真办了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