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面临与世界的告别,那就是死亡。在我的百科全书里,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即肉体的死亡,一种是灵魂及精神的死亡。
死亡在很多人的脑海概念里是十分恐惧的,跟死亡相连的首先是鬼,很多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鬼,于是很多人会很惧怕死去的人,认为靠近死去的人就等于跟鬼近距离接触,然后鬼就会上身,要来伤害自己了。这是多么有趣的惧怕死亡的表现呀,但世界如果真的有鬼,那早就有科学家有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了,可是至今新闻媒体都没有报道过哪一个科学家真的发现了世界有鬼,反而是心理学家站出来说话了:“活在有鬼世界的人,都是心里有鬼的人”。
的确,我们都知道死亡并不等于鬼,鬼只是一个拿来吓人的模糊的符号,如果揭开鬼这个并不神秘的面纱,那死亡也就变得不那么令人感到恐惧了。要换个角度来看待鬼的存在,我认为鬼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表现出一种对死者的尊重和敬畏的态度,不知道是哪位先哲发明了鬼这个说法,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鬼的确让很多人对死者敬而远之。看来,死亡的恐惧是对于没有死亡的人来说是暂时的,它的存在会因为鬼的说法而逐渐变得不那么令人恐惧。
我们应该感谢鬼这个说法,同时更应该感受到死去的人在即将死去时的那种剧烈的“疼痛”。生命只有一次,正常情况下,死者在死去的时候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免死,最好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重新开始孕育,这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性,同时也让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感到羞愧。其实,每一个人的离去,都在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生命的存在与不复存在,就在一瞬间的转变,它的导火索可能是你现在生活中的一丝一毫。
身体的死去,是因为脑细胞的死亡和其它细胞的逐渐死亡。身体的死亡,有正常的老死,也有病死、意外之死。死亡也是有一个准备过程的,老死需要生命自身的不断萎缩,病死需要生命不断积累疾患细胞,意外之死需要生命遇上一个“被谋杀”的时机。正是因为死亡需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它才具有让人恐惧的作用,人们想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去观察自己是否在准备死亡,其实是根本行不通的,这一点让死亡这个过程进行得相对比较隐秘。
比如癌症患者,大多是死于心理的严重问题,而非死于癌症本身,这就使死亡的恐惧性变大,而死亡来得太快,恐惧所能持续的时间就会很短,对于患者来讲,恐惧已经化为自己的不恐惧了。但也有能够坚强地接受化疗和放疗救治的患者,他可以把死亡的恐惧性减弱,直至将死亡的恐惧变成不恐惧,不但鼓励自己,还顺带教育和影响着身边的人。
死亡对于活着的生命具有教育和引导意义,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赞同。这就是人的精神死亡为什么一定是滞后于身体的死亡的原因,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都是首先身体死亡,然后再精神死亡。
把一个人生前所创造的所有财富都抛开,那么人只剩下一个完全裸露的躯体,还有他这一辈子生活过程里所留下的“精神气息”。一个人死后,他还会给在世的人留下他生前的微笑、哭泣和许多经典的言论,抑或还有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他的精神体系里面的重要构架。而在世的人的脑海会不间断地回想起死者生前的每一个生活片段,以及还会不定时间地回想死者的各种对于自己的影响。
送别死者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剩下的就是活着的人对于死者生前的逐渐变淡的回忆,这是一个人的精神死亡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人们逐渐接受死者的离世,把以前可能接受不了的事实接受了,而这些变化就像一块块橡皮擦,擦除人们之前对于死亡的恐惧,接着这种恐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淡,最终会变得不再恐惧。
另一个层面来分析一个人的死亡所带给这个世界的恐惧,其实这是人类还能珍惜同胞的一个最好证明,人类并没有沦为“杀人机器”与没有人性的冷血动物,人类依然是富有爱心、集体感和群落意识的一群动物。这样看来,一个生命的死亡并不是那么恐惧,它可以告诉我们人类没有变得连自己的同胞都不珍惜。
对于精神死亡先于身体死亡的人,我觉得是一朵奇葩,因为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生命呢。但现实当中确实有很多人的精神已经死亡了,身体却还活着,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怪事。但是我可以肯定,活着的人的精神的死亡,只是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的,他的精神更多的应该是相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的人来说的。这样说来,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全,那真的就有可能让自己的精神先死掉一部分,然后再死掉身体,最后精神全部死掉。
一个生命的死亡,其实与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生命将拥有无穷的希望,死亡意味着一个生命将无穷的希望归还这个世界,等待世界将它交给即将诞生的新的生命。明白了这个自然的过程,对于死亡我们又有什么恐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