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他的著述极大地影响着后世,他也因此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书作为“四书五经”的一部分,曾是我国封建时期蒙童幼学和科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一直被奉为圣言先哲和儒家的重要经典,而累世不弃。及至我国新的教育体制形成后,才把这些包含着封建纲常的“四书五经”牵出人们的视线。
《孟子》所宣传的思想虽然不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采纳,但是为世人所乐于接受,它所宣传的“仁、义、礼、智、信”,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被人们所推崇,并于自觉和不自觉间成为少年儿童道德修养的思想和行动指南。但是,目前有些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家长,他们对经典国学的认识却存在着一些偏见,甚至谈“子”色变。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四书五经”中的文字生僻、艰涩难懂,不像其它古诗那样朗朗上口,殊不知这种微言大义、言简意赅的文字里包含着极大的哲理和具有永恒的价值。它不仅从统治阶级的角度论述了“仁政”,也从个人的角度谈及了“修身”,并用了深入浅出的方法、口语对话的形式,把“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等宏韬大略浓缩于笔墨之间,让人们一目了然。
为了帮助少年儿童诵读和研习《孟子》及众多的国学经典,我们在《孟子》一书中,分不同章节遴选了部分章句,并对其进行了编译。同时,我们还将收录的章句都编拟了一个小标题,以方便大家记忆。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很难全面驾驭和领会圣人的训教,有偏差和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