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以有限的去追求无限,就会搞得精疲力竭!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却还要执著地追求知识,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干好事不要为了名利,干坏事不能触犯刑律。因循着自然之理以为法则,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保养身体,可以终享天年。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未尝微碍,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窾:大骨。
族庖:指一般的厨师。
硎:磨刀石。
恢恢:宽广。游刃:运转的刀刃。
善:通“拭”,摆弄、擦拭的意思。
“译文”
庖丁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啊,太妙了!你的技术为什么能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庖丁放下刀答道:“我所追求的是‘道’,远远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起初我宰牛的时候,所看见的无不是一牛。三年后,就未尝看见浑然一体之全牛了。到了现在,我是用心神去接触而不是用眼睛看,感官作用停止时,心神依然在运作。顺着牛体的生理纹路,剖开骨肉中的间隙,导入骨节间的空隙,循着牛的生理结构运刀。连经络交错之处也没有一点儿感到妨碍,何况那大骨头呢!好的宰牛工每年换一次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宰牛工每月换一次刀,因为他是用刀砍。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几年了,所宰杀之牛数千头了,可是刀刃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是有间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心满意足,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太好了,我听了庖丁的这一番话,从中悟出了养生的真谛了。”
“原文”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可以吗?”秦失说:“可以。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汇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做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心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