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6900000017

第17章 徐无鬼

“题解”

《徐无鬼》是杂篇中的第二篇。本篇取篇首三字为题目。徐无鬼,一位隐士的形象,这里以人名为篇名。该篇篇幅长,内容杂,总体上仍以谈论“无为”为主。关于君天下,作者认为,“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他的主张是,“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本篇还借黄帝与牧童关于“为天下”的问答,指出沉迷于治天下终将害天下,从而表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原文”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于山林,食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君曰:“何哉!奚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殆:危险。

成美:指建立爱民为义的好名声。

变:变乱。外战:公开战争。

丽谯:高楼。

徒骥:步骑兵。锱坛:祭坛。

无藏:不要私藏。逆:矛盾。得:通“德”。

撄:扰乱。

脱:免除。

“译文”

徐无鬼去见武侯,武侯说:“先生住山林,吃橡子,饱食葱韭,远离了我很久了。现在是年龄大了?还是想求高官厚禄了?还是有治国的良策而造福于我的国家?”徐无鬼说:“我出身贫贱,不曾敢贪求君主的高官厚禄,是来问候君主的。”武侯说:“为什么呢?怎么样问候我呢?”徐无鬼说:“问候你的精神和形体。”武侯说:“怎么讲呢?”徐无鬼说:“天地的养育都是一样的,处在高位的不应该自为高贵,居于低位的不应该自以为卑微。唯独你作为一国之主,靠苦累了全国人民来满足你耳目鼻口的享受,那心神却不得自适。心神这东西,喜好和顺而讨厌混乱。心绪紊乱,那是病,所以来问候你。只有国君你患有这种病症,为什么呀?”武侯说:“想要见先生你很久了。我想要爱护人民为了道义而停止打仗,这样行吗?”徐无鬼说:“不行。爱护人民,是危害人民的开始,为了道义而停战,那是发起新的战争的根源。你从这些方面去做,会劳而无功。凡是能成全好名声的,都是做坏事的工具。你即使是为了仁义,却更近于作假。一种形态一定会造就出另一种形态,有了成功一定会产生自我炫耀,出现事变一定会引起对外征战。君主也一定不要声势浩大地陈列士兵在城楼之间,不要集结步兵骑兵于锱坛的宫内,不要隐匿丝毫有悖于理的杂念去贪得,不要用心计去取胜于人,不要用计谋去取胜于人,不要用战争去取胜于人。那屠杀人家的士兵人民,吞并人家的土地,来滋养自己的私欲和精神的,这样的战争不知道谁是对的,胜利又在哪里呢?君主如果不这样,修养心中的真性,来顺应天地的真情而不扰乱外物,那人民的死亡已不存在,你还何须去停战呢?”

“原文”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宇骖乘,张若、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译文”

黄帝要到具茨山上去拜见大隗,方明来驾车,昌宇当陪乘,张若和朋在前导引,昆阍和滑稽在后跟随。到了襄城的郊野,七位圣人全迷失了方向,又无处问路。恰好碰上一个放马的小孩,黄帝向牧童问路:“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说:“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在哪里吗?”小孩又回答说:“知道。”黄帝说:“奇异的小孩,不只知具茨山,还知道大隗在哪里。请问怎么治理天下。”小孩说:“那治理天下的,也像这样罢了,又为何多事呢?我从小自由自在的游乐于宇宙之内,正好犯了头晕目眩的病。有位老者教导我:‘你乘着太阳车到襄城的郊野去游乐。’现在我的病好了点儿,我又准备去游乐于宇宙之外。那治理天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我又为何要多事呢?”黄帝说:“那治理天下,确实不是你的事,即使这样,还请问怎么治理天下。”小孩没有作答,黄帝继续请教。小孩说:“那治理天下,又有什么不同于牧马呢?也只是去掉那害马罢了。”黄帝给小孩行了叩头到地的大礼,称他为天师,然后退去。

“原文”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曰:“可。”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惠子曰:“可。”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非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

“译文”

庄子说:“射箭的人没有先瞄准而误中了就称他善于射箭,天下就都成羿了,能这么说吗?”惠子说:“能。”庄子又说:“天下没有个公认的标准,而人人自以为是,那天下都成圣人尧了,能这么说吗?”惠子说:“能。”庄子说:“那么儒、墨、杨、秉四家,加上你五家,究竟哪一家是正确的呢?也许像鲁遽,他的弟子说:‘我学得了先生您的道了!我能寒冬烧鼎,酷暑造冰了。’鲁遽说:‘这只是用阳气招来了阳气,用阴气招来了阴气,不是我所说的道。我让你看看我的道。’于是调好瑟弦,放一张在厅中,放一张在居室,在一张上弹奏宫音,另一张便呼应共鸣,在一张上弹奏角音,另一张也呼应共鸣,这是因为它们的音律相同。如果改变了其中一弦的调,让它和五音不合,弹奏它,那么二十五根弦就会都跟着演奏起来。它虽不曾发出不同的奇异之声,但已经是这些音中的主宰了。你也将会是这一个吗?”

“原文”

惠子曰:“今乎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庄子曰:“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其求钘钟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未始出域。有遗类矣!夫楚人寄而蹢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译文”

惠子说:“现在儒、墨、杨、秉四家,正在和我辩论,互相用言语来反驳,互相用声望来抑制,但从没说明是我不对,那何谈像这样呢?”庄子说:“有个齐国的人把他的儿子扔到了宋国,他迫使儿子做守门人不让儿子健全;他得到钘钟后把它们包裹捆绑起来;他寻找丢掉的孩子却不出村门。这就和你们的辩论相似啊!有个楚人寄居在别人家却投掷那里的守门人;半夜无人时又和船家打斗,还没离岸就足够结下仇怨了。”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像苍蝇翅膀那样大小的白灰,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灰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还是能削掉它。可是,我的搭档死了好长时间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原文”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译文”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问他说:“仲父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只好不忌讳地说了。等到你过世后,那么我把国事托付给谁好呢?”管仲说:“您准备委托给谁?”齐桓公说:“鲍叔牙。”管仲说:“不行。他为人廉洁,是个好人。他对不如自己的人不亲近,又一听到某人的过错,就终生不忘。让他来治理国家,对上会束缚国君,对下会违背民意,他得罪国君也就不久了。”齐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管仲回答说:“要不就隰朋还行。他的为人,对上不计较,对下又和善,惭愧自己不如黄帝,而爱怜比不上自己的人。用道德来感化他人的称之为圣;用财物给予他人的称之为贤。自恃贤名而居高临下于他人的,没有能获得人心的;拥有贤名又谦逊于人的,没有不能获得人心的。他对于国事不会事无巨细样样都亲自打听,他对于家事不会不分大小件件都亲自过目。不得已,那么隰朋可以。”

“原文”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去乐:去掉享乐。作抛弃声乐解误。辞显:辞谢显贵。

“译文”

吴王泛舟于江上,登上猕猴山。群猴看见他,恐惧四散地跑掉,逃到榛树丛中。有一只猴子,从容自得地攀搏抓取,向吴王显示灵巧。吴王射它,它敏捷地接取箭头。吴王命令随从者上前一齐射它,猕猴中箭而死。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猕猴,夸耀它的灵巧,自恃灵敏而在我面前傲慢,以至于这样死去!要引以为戒啊!唉!不要用你的骄傲的态度对待别人啊!”颜不疑回去而拜董梧为师,改掉了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国人都称赞他。

“原文”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摩:磨灭。

“译文”

孔夫子到了楚国,楚王招待他。孙叔敖拿着酒器站在旁边。市南宜僚拿着酒祝祭说:“古代的人,在这时就要讲话。”孔子说:“我也听过不出声的言语,还从没说过,在这里说一下吧。市南宜僚玩球而免除了两家的灾难;孙叔敖安睡摇扇就让郢人停战;我难道愿意多嘴多舌。”那叫做不言之道,这叫做不言之论。所以,德是统领于道的同一性的,说话能停止在自己智识所不知道的地方,那就最好了。同样是悟得道的人,德是不一样的。智识有无法知道的,辩论也就无法概全。标榜自我名声,像儒墨两家那样就危险了。所以大海不拒绝流入的江河,才成了最博大的;圣人胸怀能包容天地,恩惠遍及天下,人民却不知道他是谁。因此活着时没有官爵,去世后没有谥号,不聚财,不留名,这就称为伟大的人。狗不因为它善于吠叫就称为好狗,人不因为他善于言辞就称为贤人,更何况被称为是伟大的呢?那些伟大的人都不认为自己够伟大,何况只是修德养性的人呢?再大大不过天地,天地什么也不求,却是最完备的。懂得完备的人,没有索求,没有散失,没有抛弃,不因外物而更改自我。自求于己而不会穷尽,顺应常性而不磨灭,这就是伟大之人的真性。

同类推荐
  •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古戍寒笳记

    古戍寒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热门推荐
  • 妇好之风鸣九天

    妇好之风鸣九天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她既是大商武丁大帝的王后,又是大商军队的统帅。她既是一位千娇百媚的女神,又是一位法术高强的巫师。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一位千古帝王对她魂牵梦萦,生死相依。她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平定几十个诸侯国,为民族统一和武丁中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她还是华夏民族的拯救者,她率领大商的军队和西方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华夏文明在疾风骤雨中屹立不倒,成为了人类几千年来文明的灯塔。她是美貌与智慧的化身、她是勇敢与侠义的结合,她的名字叫妇好。历史应该永远记住她的名字。文章不仅有规模宏达的战争场景,还有中西方的魔法对弈,上古神兵的横空出世,以及中国龙对西方龙的殊死搏杀。
  • 凌越辰星十四世

    凌越辰星十四世

    一个来自都市的少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空间穿梭体,在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成长,渐渐忘却仇恨,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 云伤志

    云伤志

    狂烈的风和寂静的夜皆是吾之所爱多年后,林云站在高山之巅,想起林伤曾写过的这两句话,不由得泪流满面。夜风带起衣衫,明月近在咫尺,可在这人间绝顶,独守孤独,这真的是他想要的吗?“我曾迎对万人景仰,锦衣貂裘,一时风光;也曾笑对世人冷眼,受尽辱骂,尽是肮脏。”
  • 金山苍茫

    金山苍茫

    本书仅借用的,是中原北魏末年、漠北突厥初兴这三十年间,中原、漠北、西域三个不同地域间互为影响的历史背景。洛阳城鳞次栉比的伽蓝,朔风强劲的漠北,黄沙漫漫的陡壁之丘,梵乐声声的西域城邦;信仰者,传教者,逃遁者;胜利者、战败者、背弃者;新兴的强族,亡国的旧臣,求法的比丘,商队的领主,卖艺的胡儿……无论是造物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充满战乱、血腥、背弃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民族、人群之间发生着政治、文化、商业、血脉的频密交流和对撞。在历史的瀚海里,这些短暂的过往,不久便被东西通道上肆意的朔风蚀成一颗颗微小的埃尘,但某些人物的个性和作为,以及人们所崇尚的真勇与异美的精神,永远凝固在时空的轮转之中。
  • 就是喜欢你

    就是喜欢你

    邱胜翊又名王子,是冷酷贵族的帅气公子。吴映洁又名鬼鬼,是可爱贵族的漂亮千金,但却有野蛮的性格。彤彤鬼鬼的死党,什么事都挺鬼鬼。敖犬王子的哥们,很爱开玩笑。毛弟王子的弟弟,超认同鬼鬼做他的嫂子。冷酷的他和野蛮的她从小就被指腹为婚,然而他们俩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两人偶然的相遇,成了冤家,却又陷入爱情的陷阱。从此她闯进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一个冷酷的王子和一个野蛮的王妃,两个性格完全的人,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绝世寒王妃

    绝世寒王妃

    她,是华夏名震全国的特工,任务没有一次失败过,却在战场上偷情报被组织抛弃,一颗炸弹同归于尽。一朝穿越,俯身在了轩辕皇朝人尽皆知将军府的傻子身上。她腹黑无比,有着倾城的容颜,万般宠爱集于一身。想毁她清白?那先把你送进迎春楼逛一圈。想害她?先让你去阴曹地府走一趟。想欺她?老虎不发威你当她是hellokitty啊。当她锋芒毕露,一朵朵桃花在她身边绽放,却被某妖孽一株一株的掐掉。‘我认识你吗?’某女假装失忆。‘爱妃,要不我们重新深度认识一下?’某男邪魅一笑,扛起大喊大叫的某女转身离去。
  • 蓝桉跑过少年时2

    蓝桉跑过少年时2

    苏一辞职回到了蓝桉的身边,在离卓尔亚湖不远的一所私立高中应聘做了一名老师,她每天都会去看蓝桉,也尽力的去唤醒蓝桉的记忆。而藏在暗处的ICY也终于出现了,他和蓝桉惨痛的过往也被揭穿。在学校里出现了一个和蓝桉很相似的人——钟南,他带给了苏一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让苏一的心变得有点迷茫。而此时的蓝桉也恢复了智力,也记起了所有的人,但是却唯独忘记了苏一,谢欣语把唐叶繁永远的留在了18岁后,她把自己也锁在了18岁那一年,忘记了背叛,忘记了唐叶繁的死……我们都只是一株依附生存的昙花,当被抛弃的时候,死亡就成为了我们最终的结局。
  • 穿越之缘起

    穿越之缘起

    翻了这天下又如何,若说恨,她怎么能不恨,爱她的人为她而死,她爱的人一手杀了她。若能重来,我定强势!!!渣男背叛,绿茶婊威胁。一场车祸她穿越,搞什么狗血,她的娘亲竟然是神女?穿越一朝,大大的容王殿下竟然是渣男,看我虐渣男。被迫跳进湖中,却被美貌如他的晋王殿下给救了。喜欢的加作者QQ:1772934576
  • 豪门陷阱:夺情斗爱

    豪门陷阱:夺情斗爱

    景西瑶谈过三次恋爱,第一只前男友被一只绿茶表勾走了。他说:对不起,西瑶,你太让我没有安全感了。勾拳,踢跨,两步解决。景西瑶问道,现在有安全感吗?第二只前男友被一朵黑心白莲花顺走了。他说,西瑶,她怀了我的孩子。面对开心得意的白莲,她也挺开心的。我丢掉不要的垃圾,恭喜你接手了。第三次,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收获忠犬一只。
  • 血族少女之永恒

    血族少女之永恒

    谜一样的少女司徒萱,她拥有永恒的生命,不老的容颜,她以鲜血为食,穿梭在无尽的黑暗中,这条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她等待了九百年,孤独的九百年,只为了等待她最心爱的人。她不知道路在哪里,只能在这样的黑暗里独孤的徘徊、重复,仿似永远也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