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俄罗斯和外国建筑家于14世纪到17世纪共同修建的克里姆林宫,作为沙皇的住宅和宗教中心,与13世纪以来俄罗斯所有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密不可分。在红场上防御城墙的脚下坐落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传统艺术最漂亮的代表作之一。
简介
克里姆林宫是“城垒”或“内城”的意思。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占地28公顷。其西墙根下是占地7公顷的红场。莫斯科河沿着克里姆林宫南墙根和红场南部穿城而过。克里姆林宫是建于公元11世纪~17世纪的宏伟建筑群,它曾是历代沙皇的皇宫,是沙皇俄国和世俗权力的象征。历史上起着防御功能,是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之称。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和扩建,20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
在15世纪末,克里姆林宫就已经成了国家政权和宗教权力的所在地。18至19世纪,首都迁到圣彼得堡。1918年,莫斯科重新成为首都,克里姆林宫则成了最高权力机关的工作地点。如今,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官邸就在克里姆林宫。
现在的克里姆林宫建筑群是在数个世纪中形成的。到17世纪末,克里姆林宫成了布局完整,广场、街巷、花园密布的一座城市。在18至19世纪期间,克里姆林宫实施了大规模的重建。雄伟的行政大楼和宫殿代替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物。它们大大改变了古老的克里姆林宫的面貌,但始终保留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