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是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重要航运水道,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
简介
巴拿马运河位于连接南北美洲的地峡最窄处,是一条设有多级船闸的运河。从太平洋入口到大西洋入口的航道全长约82公里,两端设有三组双线船闸。它们将船只从大西洋或太平洋的海平面提升26米,进入盖敦湖,然后再降低同样高度,使之驶入另一海平面。巴拿马运河中的水源来自盖敦湖。
三组双线船闸总水头26米,各单闸室长305米,宽33.5米,槛上水深16.5米,允许通过的最大轮船长290米,宽32.3米,最大吃水深度为12米;经过加宽后巴拿马运河航道航宽顺直段为192米、弯曲段为222.4米。运河全天24小时开放,全年365天通航。船只通过运河全程的时间大约9小时。
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必须由运河管理局派出的领航员上船领航;船只通过船闸时,采用闸面机械牵引和拖轮助推方式。船闸输水系统比较复杂,形式主要为长廊道分区段对称平衡式。通过各个主支廊道阀门,不仅可以调整本线各级闸室水位,还可以方便调节两线任一闸室的水位。这套船闸输水系统至今已安装了近90年,但仍能可靠使用!
运河自1914年通航以来,大约通过了80万艘船只,2001年通过了1.3万艘,平均每天36艘次。近年来,船舶艘次增长不大,而单船吨位增大趋势明显,通过船宽大于30.5米的巴拿马级船艘数由原来的5%上升至现在的36%。据统计2001年全球航运量为43亿吨,运河运量为2.3亿吨,占5.3%。通过的大宗货物排在前三位的是谷物(23.2%)、石油(14.4%)、集装箱(13.1%)。
艰难的开凿史
早在16世纪,西班牙国王就曾下令进行巴拿马运河开凿的调查与测量。187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审查巴拿马运河问题的国际代表会议,决定由法国政府全面负责运河的开凿。1880年1月1日,法国的“全球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宣布正式开凿巴拿马运河。然而,因流行病的发生、蔓延以及财政上的困难,开凿运河的工程于1889年停顿。在以后的时间里,美、英、法三国围绕着巴拿马运河的开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01年,美国迫使英国签定了《海·庞斯福特条约》,同时废除了1850年签订的保证两国对巴拿马运河拥有平等权的《克莱敦·布尔尼条约》,美国从此获得了开凿、管理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特权。1903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区的一些人发动政变,宣布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同年11月18日,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不平等的《美巴条约》,规定美国以一次性支付1000万美元和9年后付给年租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永久使用巴拿巴运河区(约14.74万公顷)的权利。除了这一权利之外,美国还得到设防驻军和修建铁路的权利。紧接着,在法国原先开凿的运河航道的基础上,美国又投资了3.87亿美元,雇佣了数十万人开凿运河。在整个运河的开凿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劳工(包括许多中国劳工),都为开凿巴拿马运河付出了血汗。当时的劳工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劳动,曾先后有7万名巴拿马和其他国家的劳工死亡。1914年8月3日,第一艘远洋轮驶过全长64.8公里的巴拿马运河,长鸣的汽笛声宣布了为开辟一条穿越巴拿马地峡通道而进行的长期的、艰难的工作结束了。
夺取运河的斗争
对巴拿马来说,运河的开凿和通航却使其丧失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根据《巴拿马运河条约》的规定,美国将运河及其两岸16公里宽、总面积达1432平方公里的地带辟为“运河区”。在运河区内,美国人一统天下,设立自己的法院和警察局,任命自己的总督,悬挂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并驻军数万。不经美国人许可,巴拿马人不得入内。另外,美国还在运河区建立多处军事基地,并把它的南方司令部也搬到巴拿马,将这个远离美国本土的运河区当作其对拉美国家进行武装干涉的“桥头堡”。在过去的50年间,美国多次从巴拿马运河区派兵对巴拿马和拉美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武装侵略和干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拿马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复运河主权的斗争日益高涨。1958年5月,巴拿马爱国学生不顾美国军警的阻拦,将50面巴拿马国旗插在运河区。1959年11月5日,数百名巴拿马青年冲进运河区,升起一面巨型巴拿马国旗,并高呼维护国家主权的口号。1964年1月9日,一名巴拿马学生勇敢地进入运河区并升起了巴拿马国旗,被美军开枪杀害。为此,3万多名巴拿马市民走上街头抗议美军的暴行。美军随即出动武装直升机和坦克进行镇压,用机枪扫射手无寸铁的市民,打伤400多人,打死22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惨案。
在巴拿马国内高涨的反美浪潮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美国被迫同意就签订一个新运河条约进行谈判。1974年2月7日巴美签署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废除1903年的运河条约。经过谈判,美国和巴拿马于1977年9月7日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又称《新运河条约》)。该条约中规定: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运河区撤出全部军队,并把运河移交给巴拿马政府管理。1980年5月,巴拿马政府在运河区设立了法院和警察局,开始行使部分土地管理权,巴拿马刑法和民法也开始在运河区内施行。同时,巴政府逐步收回了一直由美国掌握的向过往船只提供商业服务以及为运河区的港口和铁路提供后勤保障的权力。1999年12月14日,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了美国向巴拿马政府移交运河主权的仪式。这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黄金水道”在诞生了85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三章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