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3300000003

第3章 枪声震撼总路嘴

1947年10月13日,大别山腹地的总路嘴被一声枪响震撼了。

那天清晨,天阴阴的,二纵五旅后勤处长黄开群正带着人在总路嘴附近组织后勤补给,忽然接到通知,邓小平政委让他去镇上汇报群众纪律问题。

黄开群心里打着鼓来到邓小平的住处。

“黄开群,你来啦。坐。”

黄开群见邓小平脸上没有笑意,哪里敢坐。

“你们五旅有个教导队,他们住哪里?”

“镇子里。”

“那是一群活土匪!”邓小平拍了桌子,“你去街上看看,到处是稻草,这个群众纪律象什么样子?!”

黄开群知道刘邓抓纪律一贯动真格的。在冀鲁豫时,曾专门签署过一个命令:凡违犯群众纪律者,连以下人员就地处决,营以上干部交上一级机关法办。这在各野战军中是出了名的。今天听邓小平严厉的口气,八成又要动用“铁腕”了。

“他们还抢了人家的东西,你知道不知道?”

“抢……抢什么东西?”

黄开群不知所指。

“抢人家的牛,几十条牛。你回去和你们旅长讲,这件事必须查处!”

黄开群一拍脑袋,终于明白了。

“政委,这件事我知道。牛是小保队缴获的,是小保队抢的老百姓的牛。”

“为什么不还给群众?”

“牛太多,怎么还呢?不知主人是谁。”

“带上一个部队赶起牛,贴上布告,是谁家的谁来认,没人认的分给贫苦人家。这样做有困难吗?”

“没有。只是……听说有的牛已经被杀掉吃了。”

“乱弹琴!”

邓小平拿起一支香烟,还没点燃,又把火柴扔掉了。

“吃掉的牛要折成钱,如数还给人家,一分也不能少!不要说一条牛,就是一根草也不能拿,这是我军的纪律!”

“是!”

黄开群敬了个礼,准备告辞。

“你回来。”

邓小平又叫住他。

“前个月我们在小姜湾开的整顿纪律会议,部队有没有传达?”

“传达了。”

“你给我复述一下内容。”

“小姜湾会议上,刘司令员说:‘部队纪律这样坏,如不迅速纠正,我们在大别山肯定站不住脚。’还有,邓政委您讲的:‘部队纪律松懈,这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这是给自己挖坟墓。’张际春政委还专门宣布:‘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明确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思想,全体指战员必须学会克服困难,要严格群众纪律,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

邓小平点燃香烟:

“好,记得就好。我们初到大别山,面临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敌人重兵围剿;二是生活艰苦,群众还不了解我们。如果我们不能在多打胜仗的同时,用严明的纪律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我们就完成不了战略反攻的伟大任务。你回去后,除了把遗留问题处理好,必须告诉部队,再发生类似问题,我们的纪律绝不停留在口头上!”

当天上午,野司、野政派出纪律检查组,由保卫科长张之轩负责,去总路嘴检查群众纪律。

临近中午时分,张之轩回来汇报,发现的问题已处理完毕,总共赔偿群众6两黄金。

邓小平整理了一下军装,说:“我既听汇报,也要到街上去看一看。”

总路嘴是个大集镇,街上的青石板路已经扫得干干净净,偶有几片枯叶被秋风吹落,在地上打着旋儿。国民党军队刚刚撤走,解放军又驻了进来,当地的老百姓见队伍就逃,至今仍没有几户回来。空荡荡的镇子里,店铺挂着门板,房舍紧闭大门,街上行人稀少,显得空寂萧条,冷冷清清。

两个担柴的汉子倚在墙角,在说什么,手指着不远处的店铺。

邓小平想和他们随便谈谈,刚欲上前,见那两个人慌乱地收回手指,担起柴,脸色鄙夷地匆匆离去了。

邓小平觉得有些蹊跷,顺着刚才那两人手指的方向望去。

一个军人用步枪挑着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腋下夹着一刀白纸和几支毛笔,拐出店铺,扬长而去,给邓小平一个背影。

邓小平追了几步,站下来,对张之轩说:“这象什么部队?你去调查一下,是怎么回事?他是哪个单位的!”

张之轩调查清楚,回到邓小平的住处,见刘伯承、李达、张际春都等在那里。

“搞清楚了?”邓小平问。

张之轩点点头:“是个副连长,见店铺主人不在,就拿了一匹布和一捆粉条……”

“拿?这是抢!”邓小平摔掉香烟,“我们有过规定,抢劫民财者,枪毙!要执行纪律!如果令出不行,说了不算,再发展下去,我们肯定在大别山站不住脚……”

刘伯承来回踱步,问:“他是哪个单位的?”

“警卫团的。”

“哦……”刘伯承揉着他那唯一健全的眼睛,叹了口气,“灯下黑哟。问题竟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李达,张际春同志,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李达脸色铁青,双拳攥得嘎嘎作响:“既然问题发生在我们身边,更应该严肃纪律。”

“我同意。”张际春声调不高,却透着沉重,“我们已经三令五申,他还是错了嘛。这就无法挽回了。”

“问题就在这里。”邓小平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见是空的,只好攥成纸团。“部队纪律整顿得如何,首先要看你的直属队,要看你的警卫员。如果这两部分人都管理不好,那么你离坟墓也就不远了。问题既然发生,只好从我们身边开刀了。张之轩同志,通知部队,下午召开公判大会,另外派一部分同志上山,动员群众前来参加!”

张之轩说了声“是”,身子却未动。

刘伯承问:“你还有话要说?”

张之轩点点头:“那个副连长说,他对不起刘邓首长……”

刘伯承又问:“他是哪个连的?”“三连副连长赵桂良,他还说……”

“不要说了。我知道他……”刘伯承缓缓地抓下帽子,眉头紧拧着,语调低沉而有些颤抖,“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副连长啊!懂得关心战士,作战也很勇敢。可他……为什么偏偏忘了人民忘了纪律忘了自己是一个干部呢?!邓政委常说,人民是军队的母亲,军队是穿军衣的人民子弟。他怎么能忘记这个根本呢……”

沉默了许久,刘伯承继续说:“张之轩同志,请你转告赵桂良副连长,对他的处决,我和邓政委都很沉痛。当然,我们也可以手下留情。但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主席亲手制定的,是我军的建军宗旨,也是我们每个军人执行党的政策最起码的和必须做到的事情。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起带头作用,你对他讲,我刘伯承说了,处决他,绝不是对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军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军战略反攻能否胜利,革命能否成功的大事!希望他能理解到这一点: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如果我们的纪律搞不好,老百姓为什么不可以跟别人走呢……”

邓小平一只手拧着额头,一只手掐着香烟,始终没有说话。烟,抽了一支又一支,浓重的烟雾迷漫在整个房间里,使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切肤般的痛苦正咬啮着他的心。

……

禁闭室里。

桌上放着一碗面条,是首长们让炊事员专门为赵桂良做的,盛得满满的,却已没有端来时的热气。

赵桂良呆呆地望着那碗面,一动不动。颌骨上的枪疤紫亮亮的,那是日本人留给他的,如今这光荣的弹痕却成了这座残缺雕像上的历史印记。

“吃些吧……”

张之轩劝着,又一次把碗端到他的面前。

赵桂良摇摇头,蓄在眼里的泪“叭”地落在碗中,溶化了。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张之轩问。

赵桂良依然摇头,焦干的嘴唇蠕动着:“组织处理,我没意见。我……该杀。”

“还是这几句?你难道……再考虑考虑,时间不多了,你真的没有别的话说?哪怕、哪怕后事有什么要求,也可以讲讲呀!”张之轩有些动感情了。

赵桂良摇着头:“没有。真的没有。”

良久,张之轩与赵桂良相对无言。

突然,赵桂良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我……我没有别的亲人,只有一个老母亲。我……我对不起她呀……如果说要求,我只有一个——等革命胜利了,请组织告诉她老人家,我是杀敌牺牲的,不是这样,不是……”

张之轩点着头,抑制不住了,赶忙掏出手帕。

门外传来哨兵和一个人的吵声。

张之轩打开门,见是三连的战士牛原平,还没开口,牛原平已经冲进房间,扑到赵桂良的怀里。

“副连长!让我替你去死,让我……”

牛原平孩子般地哭着。

赵桂良一下了变成了一头雄狮,猛地推开牛原平,咆哮起来:“出去……我现在还没死,还可以命令你,马上给我回连队!”

“我不走!”牛原平抹了把泪,象个犟脖子的牛犊。“反正我想好了要替你去死。不管你怎么凶,反正我要当着首长的面,把话说个清楚!”

“你敢!”

“敢!反正我什么都不怕了!”

牛原平拉住张之轩的衣襟:“首长,你知道吗?副连长拿的东西没有一件是他自己用的。他拿花布,是给我做棉衣的,他说我小,禁不住冻……拿的纸和笔是给连里出门板报的,拿的粉条……”

“牛原平!”

赵桂良大喝一声,几乎冲上来要堵牛原平的嘴。

“赵桂良同志,请你不要这样。”

张之轩阻住赵桂良,把牛原平拉到门外,“你说吧,那粉条是怎么回事?”

“副连长见刘伯承司令员最近瘦得厉害,又听说他爱吃粉条,就想弄些来送给他……”

牛原平呜呜地哭着。

哭声撕扯着张之轩的心。他当保卫科长好多年了,光执行押送国民党高级战俘的任务就有好多次,可眼前的案子却从来没有遇到过。理智、情感,情感、理智,在他的内心中反复搏斗。牛原平的一番话又掀起他胸臆间的感情大潮,他横了横心,决定去找邓小平做个汇报。

……

“张之轩同志,你要晓得,我的心情何尝与你不一样呢……关于粉条的事,千万不要告诉司令员,他已经很沉痛了,我们不能再给他任何压力……”

听完汇报,向来刚毅的邓小平眼睛也潮湿了。他望着窗外,给张之轩讲了一段《孙武斩吴妃》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读了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召见孙武问道:“这些兵法可以用女人来小试一下吗?”

孙武回答:“当然可以。”

于是,吴王唤出180名宫女分为两队,用最宠爱的妃子充任左右队长。孙武要她们看清进退方向,明确宣布了法纪,但三令五申,女人们仍嘻嘻哈哈,不遵号令。孙武当即竖起铁钺,将左右队长推出斩首。从此法令森严,进退有序,无人敢违号令。

……

邓小平收回远望的目光,深嘘了口气:“古为今鉴,我们决不能象吴王那样,只爱兵法条文,而不用其实啊!法纪如山,谁也不能以身试法,如果我们不能对一名连长实行纪律,那么营长、团长、旅长……包括对我们自己又如何约束呢?”

张之轩默默地点点头,问道:“那么,对他个人提的要求呢?”

“可以考虑,做为战场牺牲告诉他的家人。因为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三国时,孔明挥泪斩马谡。而我们硬是把眼泪水往肚里吞啊!”邓小平又开始抽烟了。“张之轩同志,执行吧。在这件事上,部队的现状和大别山的形势已经逼迫我们,不能再有任何犹豫了。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十万大军的命运。”

……

审判大会在总路嘴镇樊家弯前的平场上举行。

会场的一侧坐着部队,整齐肃穆。

会场的另一侧坐着群众,鸦雀无声。

组织部长陈鹤桥宣布公审大会开始。

参谋长李达宣读了对赵桂良处决的命令。

语调是沉痛的。沉痛的语调更增添了大会的沉重气氛。

曾经跑到山里躲避大军,刚刚赶回参加大会的店铺老板奔到会场台前,拍着台板大声疾呼:“早知道大军的纪律这样严,说什么我也不往山上跑。如果家里有人,也不会发生这件事啊!请刀下留情,刀下留情啊!”

张际春副政委的一双手被颤微微跑上台的一位老妈妈拉住了:“首长啊!我也闹过红,当过交通员,我知道红军的纪律。可……可拿了几把子粉条和几丈花布也算不了啥,你们千万、千万莫枪毙了他呀……我、我求你啦,留下他,留下他,让他多杀几个白狗子吧,首长!求你啦……”

老妈妈“扑通”一声跪倒下来。

张际春连忙扶起老妈妈,掏出手巾擦去老人脸上的泪。面对群众的赤诚,这位被人们称为“政委妈妈”的张际春,被眼前真实的、慈母般的红军妈妈感动了,他离开会场,再一次去找刘邓首长。

……

邓小平的房间里,静极了。

刘伯承和邓小平望着张际春,三个人五只眼相互对视,久久没有说话……

沉默。沉默。沉默。

无论是谁,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启口都要使上千钧之力。

沉默。依然是沉默。

直到最后,还是个子最小的邓小平先开了口:“那位老妈妈的话,是肺腑之言,大家理解,我也是理解的。但我这样想,我们终究不能‘叶公好龙’啊。事情虽小,军纪如山,一个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特别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军的纪律更应该是铁,是钢,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够一碰就碎……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

邓小平把目光交给刘伯承。

刘伯承的眼睛慢慢合拢,沉重地点了一下山一样的头颅……。

张际春走了。

邓小平轻声地说:“司令员,我陪你到外面走走……”

刘伯承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拉住邓小平的手,向屋外走去。

邓小平感到,刘伯承的手,象冰。

……

缓缓的山坡上,缓缓地走着刘伯承和邓小平。

一路无语。

谁也无法知道,此时此刻的刘伯承和邓小平,他们在想什么?

也许,那拿在邓小平手中而忘记抽的香烟所冒出的缕缕轻烟,能给人们一些提示?——

轻烟中,夜的黄河如同白昼,炮火烧红了汹涌的河水,艘艘木船在狂澜弹雨中竞渡;

轻烟中,黄泛区蒸腾着暑气,无数路将士并肩跋涉在滚滚的泥淖之中;

轻烟中,沙河、汝河、淮河咆哮着,一个个战士中弹落水,更多的战士如同潮水扑向枪弹;

……

也许,他们想得更多,更远。

但是,他们依旧一路无语。

……

总路嘴的枪声,响了。

刘伯承的手颤抖了一下,声音突然苍老了许多,对着空旷的山野凄然痛呼:

“我刘伯承老而不死……我为什么要吃粉条啊……”

邓小平吃惊地望着刘伯承,弄不清他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他清楚,此时此刻,任何劝慰都无法安抚这位爱兵如子的统帅,只好自语般地默默说道:“应该好好安葬赵桂良同志。”

刘伯承点点头,泪水怆然落下。

邓小平又说:“还要通知地方政府,按烈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否则,我们对不起生他、养他、盼望他的老妈妈……”

刘伯承还是点点头,任泪水横流。

邓小平手夹着香烟,忘记了抽,烟灰结了很长很长:“如果,赵桂良的死能够唤起10万大军,能够激发全军斗志,使人们赢得群众的支持,建立起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那么,这也是他为此做的贡献与牺牲。”

烟头烧到了邓小平的手指,他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

同类推荐
  • 溯源历史

    溯源历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古代社会,让你从头回顾中国历史,让你了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
  • 寻找真理的马小寒

    寻找真理的马小寒

    在这里唐伯虎劈腿秋香姐,恋上祝英台。在这里月老鏖战丘比特,爱情连连看。在这里白雪公主长得黑,白马王子没有马。在这里五指山下压着白素贞,断桥残雪会曹操。在这里八仙过海险淹死,装逼需谨慎。在这里孙悟空除了悟空,还要悟真理。在这里有你的快乐,也有我的快乐。本书主要讲,主角马小寒在穿越后,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等等的感悟,在嬉笑怒骂中慢慢成长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压力、无奈、苦闷,希望此书能带给你一丝欢乐,一丝精神上的享受。我们的口号是: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老来俏。
  • 南北朝风云录

    南北朝风云录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 三国之宅男当道

    三国之宅男当道

    一个庸碌无为的“挂数”屌丝宅男穿越来到三国,摇身一变成了三国诸侯刘虞的儿子,一个不一样的身份!一个全新的环境!宅男能否成功转型高富帅,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请诸位看官拭目以待!你们的每一次点击都是对我的鼓励,感谢各位看官老爷!
  • 无聊的门客

    无聊的门客

    鬼谷门人黄意,下山之后投靠在魏国信陵君的门下,成为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在黄意的辅佐下,联合六国,抗击强秦,使魏国称雄于天下,逐鹿中原,莫与之争锋。而黄意在与各国周旋的过程中,不断天下高手激烈对决,追求剑道极致,最终成长为一代剑神。
热门推荐
  •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联妙对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联妙对

    本书收集了大量的对联故事,具体版块为“自律劝勉篇”、“睿章妙对篇”、“嘲讽贬虐篇”、“情趣逗乐篇”,“施才显智篇”、“名胜楹联篇”。
  • 焚天龙魂

    焚天龙魂

    神历元年,黑蛇神被海皇封印在寒冰湖。百年后,孔雀王诞生于绝望岛。又过百年,恶龙问世。五百年后,魔神苏醒,手执龙渊剑,带领坐下八大高手,将战火带向这个世界。其后数百年,人间陷入空前的浩劫,人类的命运即将走向毁灭。百年后,一个自称落云的少年,带领八个手下,手执凤斩剑和黑魔戒打败魔神,并将之封印。战斗结束,落云将凤鸣断做七截,封印在大陆的七个地方。为了纪念打败黑色神的落云,后世在落云与黑蛇神战斗的地方建立一个小镇,取名落云镇。大陆进入暂时的和平。但是,随着修为强大的人,想建立自己的势力,焚天大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三大帝国。龙云帝国,风雨帝国,罗刹帝国。而与三大帝国之外还有一股势力。拜月教,是焚天大陆,每一个焚天武士向往的地方。本故事就开始落云镇,一个被人欺负的少年,不甘于命运的束缚,如何一步步建立焚天大陆上最强大的势力,凌驾于三大帝国之上。
  • 仙侠奇缘之刻骨铭心

    仙侠奇缘之刻骨铭心

    简介,她是上古女神,却因意外坠落凡间,他是六界上仙却因一个女子而神女转世在千年以前一个宁静的小山村炊烟袅袅,一座普通的茅舍,屋内突然响起一妇人的惨叫声,一位大约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证忙推门而入,急切的唤道,娘子你怎么了?妇人答道肚子痛的很历害,好像是要生了,那可如何是好......
  • 舞伶

    舞伶

    在人世间有些东西自己永远预料不到,也许是不经意间,也许是命中注定,在人海中遇到了,便再也逃不开。从一开始的逃离,到最后的难以离别。此生遇到了,所以再也离不开,原来这是三生石上写着的留恋。
  • 爱偌子直到永远

    爱偌子直到永远

    小说各位等我的新的通知吧现在这个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书偌子我爱你
  • 野菜赞

    野菜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动至道

    灵动至道

    什么?你又被人打脸了,来来来,跟猫爷混,猫爷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人生寂寞如雪。少年秦风,稀里糊涂的得到了星神道的传承,又稀里糊涂的有了一个名为猫爷的护道者,再稀里糊涂的创立了星门,一路杀伐,天欲灭我我灭天!唉?猫爷还没讲完呢,你是不是也爱上我了?少年,你是人,我是猫,我们天涯两隔……
  • 我是大歌手

    我是大歌手

    这是一部投错区的小说!这是一部写着写着就跑题的小说!但是作者君懒得改!好,说正经的!本书想当然的穿越平行世界,别问为什么,剧情需要!情节狗血老套,装逼打脸灌水,作者君都几乎想要弃书不写!好,说正经的!不服憋着,作者君是不会改的,想到什么写什么!如有雷同,是我抄袭!喜欢,就是这么任性!滴滴滴……新手司机,上车需谨慎!
  • 魔王恋爱物语

    魔王恋爱物语

    魔王霸女俘获小女心,帝王追妻路程难。都是同一个女人怎么那么难???
  • 星空如墨

    星空如墨

    灿烂的星空中,烟花尽数绽放,绽放出让人心悸的美。于星灿靠在他怀里,半晌,她抬起头,问道:“秦墨,你说我是不是花光了这辈子所有的运气,才能遇见你,怪不得我之前一直那么倒霉。”秦墨笑笑,没有回答。虽然于星灿没有得到他的回答,但是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是的,一定是的,一定是花光了所有好运气老天才让她遇到这个值得她托付终身的人。她展颜一笑。幸福大概就是这样的吧,拥有了彼此,就像拥有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