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和爹回来了!”
“啊,不是说中午不回来了吗?听先生讲课了吗?”
“娘,听了,先生还夸我聪明呢!”
“是吗,他爹啊,先生见你们了!”
“嗯,学堂是免费的,是先生专门为寒门子弟而设!”
“那太好了,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好的事,那风儿就可以好好学习了!”
“嗯嗯!”
“离咱家不远吗,你们中午还回来了?”
“不远,近得很,顺着外边这条路直走,然后再拐个弯走几步就到了,很好找的!”
“哦,那以后就让我去送风儿上学吧!”
“嗯嗯!”
“娘,没事,孩儿自己去是完全可以的,今天我们就看见一个自己去学堂的,我们就是跟着他到学堂的!”
“他们都去了好长时间了,你这刚去,还是送到你那里,娘才会放心!”
“行,那送几天就别送我了,你和爹还得干农活,都挺累的,孩儿不能再拖累你们!”
“风儿说什么呢,你还小,爹和娘本来就应该照顾你的,等你长大,爹娘就不管你了!”
“我已经长大了,爹娘!”
“你这孩子,真淘气,才七岁就长大了!好了,不说了,想吃什么饭,娘给你做去?”
“娘不用做了,把干粮吃了就饱了!”
“干粮是让你在外面吃的,回到家里还吃什么干粮啊?”
“那就喝点粥吧!”
“娘想好了,为了庆祝你今天第一天上学,娘给你包点饺子吧!”
“别去麻烦了,娘!”
“没事,娘这就去做!”
一家三口包起了饺子,小乘风擀饺子皮,李母和李父包饺子,很快就包好了!
李母立即把饺子下了锅,很快,香喷喷的饺子就出现了桌子上!
“风儿快吃吧!”
“不,爹和娘先吃,风儿再吃!”说着就夹了饺子去喂李母和李父一人一个,然后自己才开始吃!
吃饱了,也喝足了,“娘,该去学堂了!”
“好,我和你爹一起去,我先认认路!”
“娘,不用让爹去了,我已经记住路了!”
“好,那就只我一个人去!”
乘风和她妈妈很快到了学校,到了学堂,那里只有一个人,就教书的老先生在那里,同学们都还没有到,老先生看到了乘风,很快就走了过来,“乘风,你怎么来这么早啊!”
“先生,我感觉已经不早了!”
“你看同学们都还没有来了,这是你娘?”
“嗯嗯,是的!”
李母立即问候老先生到:“你好‘,先生!”
“啊,你好!你家孩子很聪明,也很用功!”
“是吗,先生您就别夸他了,别让他骄傲了!”
“嗯嗯,孩子确实不错,日后必成大器啊!”
“希望如此吧,总之要多谢谢先生才是!”
“哦,不必客气,我也是闲中无事,与这帮小孩子在一起,一来可以教他们读书识字,二来跟他们在一起很快乐,我也可以放松心情!”
“老先生真是大善人啊,在这动荡年代,向您这样的人真不多啊!”
“也没什么,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对了,夫人,你以前教过孩子《四书五经》吗?”
“没有啊,怎么了?”
“今天给乘风讲课,他一学就会,而且也能领略到句子的意思!”
“真的吗?”
“嗯嗯,是,风儿,你来得晚,有好多功课都没上,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补一点,最后就跟同学们齐了,好吗?”
“好啊,先生,我想学更多的东西!”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老先生和风儿做到了一起,手把手地交他写,风儿很快就学会了好几句,并且说出了句子的意思!
这样的学生谁都爱教,先生讲得开心,风儿学得也很开心,在一旁的李母看着风儿学习这么用功也欣慰地笑了!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了,风儿学完了一篇,先生高兴地说到,“风儿用半个时辰的时间学完了普通学生半天学的东西,我果然没有看错啊!”
李母虽然没有说出来,心里却在默默地为风儿感到自豪!
其他的学生终于来了,他们看到老先生和风儿站在一起,每个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乘风!
老先生看着学生们都来了,“好了,乘风,明天继续补,现在我们先上今天的功课!”
“嗯嗯,好的,先生!”
大家听了先生的这句话,对新来的这个人都生了妒忌之心!
老先生在上课之前,又表扬了乘风,这让那些原本受老先生宠爱的学生感到乘风影响了他们在老先生心中的地位,暗暗地记恨起乘风来!
一下午,乘风表现得还是那么突出,老先生对他的喜欢是有增无减啊!
下午最后一堂课,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目,为大家写了一句出自《论语》的一句话,
让大家来猜句义,这句话同学们都还没有学过,同学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来揣摩句义!
“同学们,谁能把这个句子的意思给我说一下啊?大家快点想一下啊,看谁想到的又快又对!”
班上原来表现最好的那位学生为了能够将乘风比下去,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老先生的话刚说完,他就站了起来,“先生,我想到了!”
“哦,说来听听!”
“”
“很好,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吗?”
同学们纷纷都摇了头,那位同学看了乘风一眼,心想“我一定可以将你比下去的,重新得到大家的赞许!”
就在他得意洋洋之时,老师把他的下半句话说了出来,“但是,句义不是这样的!”
那位同学脸色立即暗了下来,“同学们还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没有人答话,老师看一眼天成,“乘风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乘风站了起来,“先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
听了乘风的回答,老先生的脸上充满了笑意,“大家同意乘风的说法吗,还有谁有不同的见解?”
“不同意!”刚才回答过的那位同学又站了起来,“哦,安国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啊?”
“先生,刚才我理解得还不够透彻,现在我想清楚了,我认为”
“大家说乘风和安国,他们两个谁说得对呢?”
大家都喊了起来,“梁安国,梁安国,梁安国!”
老先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到,“错了,乘风的理解才是正确的!安国的理解,太过肤浅,单从表面上来理解,且没有将整个句子联系起来说,而乘风的理解,是从整个句子出发的,然后逐字分析,并能加以引申,前后照应,说出了句义!”
大家都不吭声了,梁安国也低下了头,心想,“又是李乘风占了我的风头,我一定要教训一下他!”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放学回家吧!”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