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如果你注重的是长相,那么就可以通过包装做最直白的选择。如果你偏重的是物质条件,那么就做有针对性的筛选。如果你在意的是人品,就千万不能“被浮云遮望眼”。如果你追求的是志同道合,那么就请在实践中慢慢考究。如果你要求的是面面俱到,那么也就不要急于一时,慢慢等,等到这个属于你的完美伴侣骑着白马出现。
有些人生的选择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否做好完全要看个人的修行。只是你该明白,不要在成全别人意念的道路上,过多地失去自我这一中心。不要让别人的认知,左右了你的思想,也不要让大众的审美和需求,生搬硬套变成了你的标准答案。因为你总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过往和追求。正如为你量身定做的衣服,大身材的穿不上,小尺码的不合身,就只跟你相宜相衬。
你是自己意识世界里至高无上的国王,所有给予你意见的人,都是从属的大臣。其中有忠臣谏言,也会有奸臣佞言,那么真正取舍的还是你自己。“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在比赛场上,旁观者的姓名永远都不可能写在计分板上。你也永远都无法借别人的翅膀,飞上自己的天空。因此,与其一味地察言观色,做别人意识的傀儡,不如努力做回自己意识的主人。
同时,没有谁生来就具备洞悉万物的本领,想要不被同化,不被别人的意识所利用,不为别人的决策而埋单,就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思考的意识王国。你就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别人永远替代不了的“王”!
小时候
我们都梦想着有一天
能够成为光环照耀下的那种人
长大后
当我们因不断地奋斗
有能力成为理想国度里的那类人时
却再也成为不了那个真正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浪费
是虚度的光阴
是错误的执念
是不必要的犹豫
是机械性地反复
是盲目地停滞不前
是不敢接受既定的现状
是追求错误的东西
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
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骂你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视野不断地开阔,身边的事物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比如,从你家到学校这一段距离,从前看似遥远漫长,现在就仅仅只是一脚油门的间隙。
比如,你所生长的这座城市,过去总以为无边无际,能够满足你一切的需求,那么现在看来,倒也不过如此,也可能是熟则生厌。
比如,儿时你想要的一件玩具,价格高得似是天文数字,即便是你积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也未必支付得起,那么换作现在,可能根本就没有还价的必要。
比如,小时候你总以为自己的父亲很高大,就是你生命里的大树,有取之不尽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时至今日,却也变得如弱者般干瘪和无力。
再比如,那些横亘在你的记忆里,由来已久的骂声,在你独立走进生活之后,逐渐地淡漠在你的耳际,成为时空隧道里此起彼伏的回声和一段且浓且淡的回忆。
从小到大,谁不是跌倒后重新爬起,在骂声中塑造自己特有的人格,学会走进世界。但是随着那些骂你的人慢慢地老去,那些曾经涤荡过你心灵的声音,也正在悄然地消失。以至于长大后,想要找到一个骂你的声音也太过艰难,你又止不住地走进“无骂不欢”的境地。
因为用得着你的人,讨好你还来不及,根本就不会骂你。所以,从他们的口中,你永远听不到的是肺腑之言,是逆耳良谏。于是,你就只能试着让自己的耳朵保持清醒。
跟你本无关联和交集的人,压根就犯不着骂你。因为骂人需要成本,需要动用自己的口水,耗费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情绪。所以,即便你想,也很难雇用到一个愿意骂你的人,并且所骂之言与你匹配相当,带有鲜明的针对性。
想要骂你的人,根本不会当着你的面,指名道姓地骂你。因为骂你需要勇气,需要承担后果,需要将自己投掷到针锋相对的口水擂台上,接受着舆论的考究。所以,有些人往往是绵里藏针,你要细心分辨。对你笑得越虚伪的人,便越可能是有心加害于你的人。
这时候,那些能够骂你并且愿意骂你的人,就显得弥足珍贵。恋人对你有条件选择性地骂,大多都是一种情趣上的调侃,是爱的另一种体现。比如“打是亲,骂是爱”。不排除有过激辱骂的行为,但也只是因为生活发生摩擦,意见产生分歧而导致的一种不记仇、无心机的怨恨。
父母很少再会骂你,最多只是善意的提醒与告诫。因为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你早已步入人生的正轨,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空间以及为行为担责的能力。并且父母更多的是选择尊重和参照你的意见。
现实社会更不会骂你。因为社会对你过错的惩戒,远不只是骂上一顿那么简单,你该为自己的全部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造成损失,你要承担赔偿;酿成后果,你要接受法律的审判。
人需要经常被骂,被骂也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功效是使你回归本位。
正如少年读书时,你因为不够专心听课,或是马虎大意丢了分,老师会严厉地“骂”上你一顿,这种“骂”是一种善意的批评,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情。事后,你自然长了记性,有了更大的上进心和思想觉悟。这种“骂”会产生一种原始的动力,如同一双期待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你,让你有意识地回归到应有的状态,用心听讲,认真答题。
比如,你做错了一件事,父母对你的责骂是一种警戒。告诉你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然后在下一次同样的遭遇里,你才能保持警醒,不至于重蹈覆辙,犯相同的错误。正如遇到热源,你会本能地躲闪,并且下意识回避;因害怕毒蛇,再遇形态相近的麻绳,都要不寒而栗。
因害怕责备而努力不犯错,这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事大事小,且会事事经心。时间久了,这份因“骂”升华的自我,便会形成一种优良的秉性和习惯。这种习惯又如同一面筛网,将你骨子里的、肉体以外的缺陷和杂质,都能够一一排除过滤,让你变得更加完美剔透。但是作为成年的你,在千头万绪的生活中,在花枝招展的人生陷阱里,很容易放下本能的戒备,失去了重心。经常被陷阱的表象所迷惑,更容易被内心的贪念所侵蚀。此时,你只顾得寻觅与获取,不记得思考,忘记了计较成本。
所以,你就该明白被“骂”的重要意义,也该珍惜自己身边每一个不厌其烦愿意骂你的人。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你还未必能够找得到几个愿意真心骂你的人。正如你凭什么获得掌声一样,你又凭什么引起别人的关注,啧啧地向你吐来口水呢?
爱恨都需要理由,被骂也同样需要理由。没有谁愿意为你投注过多的感情,过问你的闲事;没有谁愿意为你倾注太多的精力,关注你的得失;没有谁愿意为你设身处地地着想,在意你的位置。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正有人在骂你,不必惊慌,不要生气,好好珍惜这样一次被骂的机会。因为“骂”有时也是心疼、在意和爱的最好诠释。又因为总有一次骂声,会如针芒刺痛你麻木的神经,涤荡你乌烟瘴气的心灵。
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早已找不到一个愿意骂你的人,也别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因为你是孤独的,你的灵魂显然已被自己内心之外的世界所放弃,你就比别人更加需要骂。那么你就要保持一日三省,借助放大镜发掘自己灵魂的杂质,剜除溃烂的伤口,学会自己骂自己,直到有人愿意骂你为止。
12
我知道蝴蝶飞不过沧海
纵然还有太多的想念
也都将化作朝夕的露水
千百个愁眉
载不动现实的沉重
万千声忧叹
经不起繁华的凋零
不要让吃亏变得吃亏
女友跳了槽,现在在一家银行工作。刚到单位报到那会儿,更好的环境,更高的层次,更优秀的伙伴,还有更高的薪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自己所期待的,女友心情自然好得不得了。
于是女友每天起得更早,精力更加旺盛,对我的微笑也更多。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都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即便是时常加班,大大压缩了两个人约会的时间,但我没有理由不去支持,并要尽可能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女友是一个天生自来熟、人缘好的女子,为人热心、秉性善良、慷慨大方,任何对立面都与她无关。因而在单位里颇受欢迎,很快地跟同事们打成一片,还结交了不少闺蜜,彼此相交甚好。
过了两个月,我问她感觉如何,她却皱皱眉头,止不住倒苦水。工作再忙,但伙伴们相处融洽,还算称心,唯独自己部门的那位女上司,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嘴刁胃口大,眼高手太低。但凡功劳,都归她有;若有失误,黑锅都女友背。我微笑:职场有职场的适应法则,像是新婚的小夫妻,过日子总有一段磨合期。或许过了这段磨合期,也就能够修得“同船渡”了。
女友点头,表示持观望态度。
没过多久,那位女上司的职场逸事再次浮出水面,成为我与女友话题的焦点,并且两人的矛盾看起来越来越尖锐。
比如,某天那位女上司给某位同事穿小鞋了,某天跟其他部门的领导打口水战了,某天又在负责人面前道人是非了。如此种种,大相径庭。
女友控诉起来很尖锐:“城府颇深、架子超大、素质极差、虚荣心特强,整个一老奸巨猾的职场‘容嬷嬷’”。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友再次给我打电话,继续控诉“容嬷嬷”的“罪行”。
女友说她的那位女上司三番五次地跑到行长那里告一闺蜜的状,结果事情败露,和同事大干了一架。这种人简直不可理喻。
我问女友,“那么她对你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她表示还好。没有任何利益的冲突,并且自己能够循规蹈矩,出色地完成任务,暂时尚未成为“容嬷嬷”进犯的“猎物”。她还说,大家开始向“容嬷嬷”展开反击,有人要写联名信“弹劾”至上级部门,“请”她下台;有人开始调查她的私生活,谋划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报复;并且自己也打算参加一次闺蜜之间的策划部署会议。
我感觉到事态不妙,劝她“悬崖勒马”。我给出的意见是:试着怀揣善意之心与她沟通相处,不卑不亢;若实在无法改变她,就尽力让自己适应;再若无法相处,那就保持本分的自我,与她保持距离。
但是依旧未能奏效。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友继续抱怨。女友说实在受不了了,一刻也不想在这位“容嬷嬷”眼皮底下做事了。要么调换部门,要么索性辞职。但是换岗,看起来又不现实,自己新入单位不足半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思来想去就只能辞职。
我极力制止,连续几个反问:辞职再换工作,就一定能遇见称心如意的领导吗?难道就要因为这样一位又一位不合心意的领导,而频繁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吗?那么你拿青春汗水积累的业绩、赢得的口碑、实现的价值,就要因为这么一位八小时以外毫不相干的人半途而废吗?这样一来,你的损失岂不更大?
何况,你只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人通常都会被表象所迷惑,比如一家新开张的食品店,每天排队的人很多,即便你从未品尝,也会理所当然地感觉这里所出售的食品一定不错。但是你不曾想到,这或许就是别人故意造的声势,是花钱雇来的托。
人云亦云看似很合群,但实则愚蠢,你很容易掉进别人主观的陷阱,你的判断就会跟随着别人的思路取舍。比如,你对一个人有所不满,即便对方做了再感动、温暖你的事情,你同样要怀疑那个人的用意和初衷,无形中平添了一道鸿沟,形成了偏见,产生了距离。
同时,你不要因为环境不合乎理想,共事的人不称心就盲目排斥,产生消极对待工作的情绪。认为无论自己做得再好,都只能局限于现有的环境状态里,荣誉的光环都不会属于你,与其这样,倒不如蒙混过关,随波逐流。
在职场上,这种观念始终都是站不住脚的,往往会令人吃大亏。不知你可曾想过,环境只是你客观存在的一个平台,领导只是牵引着你走向事业成功的一条纽带。无论好坏优劣,他们同你都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关联。说到底,工作是你的,事业还是你的,未来也是你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你所有的努力都将成为改善生活条件、改变人生命运的筹码,你的努力多一分,你实现的目标便会更高,实现的周期便会缩短。
所谓的同事,不过是你现有的工作岗位上,这一程人生岁月中,与你结伴同行走过某一段路途的人;或许在你人生的下一个路口华丽转身的时候,就要分道扬镳。他们不是你的家人,或许也成为不了你的朋友,你何必用来挑剔,干涉别人的是非对错呢?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到,别人无法接受的缺点毛病,你之所以无法容忍,还是你内心不够强大,一厢情愿地在乎。又或者是你的期望值太高,总想别人顺应着你的思路,做你心中的完美的人。但事实上,你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甄选你的伴侣,却不能左右你身边的每一位路过的人。
在机关密布的职场上,你无疑是冒着“枪林弹雨”,拿自己的时间和成本,换得生存的物质筹码。有人说“躺着也中枪”,这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还有人说,最幸运的是遇见一位好领导,最成功的就是站对了队列。
遇到一位好领导,是一件值得你欣喜的事情。但是在好领导的眼睛里,你未必是一名合格的员工;你的人品和能力,又未必不可挑剔。同时,碰到一位跟你理想偏颇的领导,已经算得上是一件吃亏的事情,如果再要因为暂时无法改变的现状,而远离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就是你自己一心想要往黑暗里走,无人可救。
13
叩响光阴的门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行走
如果这场孤单的行走中
没有留下掌声
起码还有脚印
等待着你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