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天才。”“他的头脑一定与别人不同。”人们总爱这样谈论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甚至有人想根据爱因斯坦的头发和其他一些遗物研究爱因斯坦的脑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其实,爱因斯坦睁开眼睛来到这个世界上,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有点迟钝。他3岁还不会说话,母亲担心他有什么病,上学后希腊文教师老是说他“笨”,爱因斯坦自己也回忆说:“主要的弱点是记忆力差,特别苦于记单词和课文。”
但是,爱因斯坦也确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就是从小爱动脑筋,任何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根究底找出答案。
爱因斯坦4岁那年,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他晃动罗盘,让那根指针转圈,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一旦停止晃动,指针就回到原处,始终指向北方。他又用手拨动指针,改变它的方向,手一松开,指针仍然指向北方。他百思不得其解,去请教父亲:“爸爸,罗盘里的指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北方呢?”父亲向他作了简单解释,小爱因斯坦仍然茫然不解。父亲只好说:“这个问题有很深的学问,等你长大了读书,有了知识,就会弄明白其中的道理。”爱因斯坦望着父亲,迫不及待地说:“爸爸,你现在就教我认字吧,有好多好多问题还没有弄懂呢。”
12岁那年,他的叔叔雅各布给他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标上A、B、C,写出一个公式:AB BC=AC,对他说:“这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在古老的中国,叫勾股定理。2000多年前,人们都会证明了,你试试看能不能证明。”爱因斯坦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整整3个星期,他睡觉不安稳,吃饭没味道。一有时间,他就坐在小桌旁,双手支着下巴,对着面前的纸笔深思,不时拿起笔来写写画画。思考终于结出了果实,他证明了这条定理,得到叔叔的夸奖。
16岁那年,他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用同光线一样的速度,和一束光线一起跑,他的眼睛里会看见什么呢?”
同学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老师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他自己也不明白这个问题。当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笑置之,或讽刺为“专提怪问题”而不屑理睬时,爱因斯坦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思索。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包含着相对论的萌芽。
爱因斯坦曾说过:“时间、空间,别人以为早就弄清了的问题,可是我一直没有弄清,所以我比别人钻得深些。”爱动脑筋,是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