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爱才非昔日”——唐·温庭筠·《蔡中郎坟》
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了鼓励内地的杰出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由香港理工大学负责组织主办,每三年一次评选出30名内地优秀民营企业家给予奖励,授予“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届时不仅在香港参加颁奖典礼,而且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奖励委员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教授的加冕活动与新闻介绍会。金梦集团被接到邀请信,有幸成为本届的“紫荆花杯”得主之一。
杨尚君接到这一通知后很是高兴,觉得自己的事也被香港人看重了,打算去参加。但继而一想,自己十几年来已获得了不少荣耀,诸如什么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优秀青年创业者、湖滨省劳动模范、湖滨省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等,而跟他一道起事的草根兄弟,都只是在他的树阴下乘凉。他想这次会议让汤利元出席,让他也获得一次殊荣,感受一次人生的风光。因此,他在邀请信上批示:“我意请汤总裁代表公司出席。杨尚君 某月某日”。
当汤利元看到这信与杨的批示后,却很是犹豫,感到不好办。去吧,杨的内心到底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自己很想出风头、有与他争面子之嫌,会给自己今后带来不信任之麻烦?不去吧,的确失去一个扬名江湖的机会,同时也会引起杨的猜测,会认为是不肯执行他的指示,对他的绝对权威是一次挑战,这事真让他感到左右为难。汤是个比较小心谨慎的人,而且对于现在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汤已经满足,他不想也不可能与杨一争高下。这样前思后想之后,他在邀请信上谨慎地回复道:
尊敬的董事长先生台鉴:我认为由本人参加此次会议不很妥当。您是创造我们金梦事业的唯一旗帜,建议您在百忙之中挤时出席为好。
汤利元敬奉*月*日
写完后,汤又看了一遍,才郑重其事地叫宁桂儿把信送回董事长办公室。杨一看,没想到球又踢回来了,心里不觉感到几分好笑,你汤利元想的也太多了些吧,也太谨小慎微了吧,平日看你那个学究式的派头,这么个事也值得费那大的思量?好吧,你不想去也罢,只是自己已经表态不参加,岂能出尔反尔再由自己去?转而他就批示叫吴忠实去。没想到,吴一看连汤利元这样有学问的人都回避,自己一个中学生哪能出席这样的会,因此也就婉言谢绝了。杨没想到这么件简单的事却搞得这么烦,被他们推来推去的。因而,他第三次干脆下了个死命令,让办公室通知别金富参会。这样一来,别金富也就捡了个便宜,到北京、香港很是风光了一下。后来成思危给他们授牌的大幅照片,被刊登在香港的《大公报》和他们自己的《金梦集团报》上面,别颇为得意,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华文杰与别金富私交甚好,华被提拔到战略发展委员会作副主任委员,其实也是别推荐给杨尚君的。华最初在金梦是搞产品销售,曾在别金富手下做过事,因此对别颇有一种知遇之恩、“伯乐”之感了。杨看华文杰思维敏捷,常有一些出奇的怪念头超前而大胆,文笔也似乎不错,喜欢制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新名词,很对杨尚君的口味。因此,杨让华文杰作了这刚刚成立的战略委副主任,自己则兼主任委员,部门归自己直接领导,显示了其部门的重要性。而引起杨对华注意的,其实是缘于华的一篇《走向光明》的演讲稿:
这是一片孕育了几千年文明的沃土,这是一个持续演绎神奇的国度,觉醒了的东方巨龙,正以她的雄姿表演着一出出生动威猛的活剧,为人类文明谱写出一曲曲新的光荣与伟大。
“上帝会保佑我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光明通道的人……”不知多少回,杨尚君董事长拨响这一心灵的音弦,那份豪迈、那份激情、那份执着、那份虔诚,让无数聆听过和感受过他心音的人,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为之载歌起舞。
光明通道是勤奋?是执着?是胆量?还是运气?抑或是……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
在年初的董事会上,杨董事长给我们做了一个注解:“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已有了今天的认知水平;我们之所以只取得了今天这点成绩,也是我们还没有突破今天的认知水准。”
在金梦大道上竖起的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思维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了,命运就会改变!”
“中华鲟要到长江上游金沙江产卵”,这是几千年来的生态习惯。中华鲟乃中华之国宝,绝对不能因修建长江三峡水电站,而断其繁衍之路,于是,一批科学家开始了“拯救中华鲟”的大行动。修鱼渠,制作专用设备助鱼过大坝,人工直接过大坝……一个个方案不断提出,又一个个被否决,这些方案要么代价太大,要么就是操作十分困难,人们遭遇到了一个世纪大难题。然而,大坝是日以继夜地在兴建,过坝的方案也日以继夜地在讨论,直到大坝截流的那一天,人们却惊异地发现,中华鲟向充满智慧的人类,开了一个非常友好的玩笑:“大坝太高过不去了,朋友们别费心了,我们就在下游产卵算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
是啊,哥伦布正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航行习惯空间,才有了新大陆的发现。爱因斯坦正是突破了传统的牛顿力学思维空间,才有了相对论的问世。金梦也正是不断地打破传统的认知论,才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其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知的进步史,无论是有形的空间,还是无形的领域,每一次认知的突破,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脚步,都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光明通道。
文章虽不长,却引起了杨尚君的足够重视,这华文杰的思维很对自己的思路,有这样一位年青才俊为自己的思想摇旗呐喊、鸣锣开道,要胜过自己声嘶力竭般的个人呼叫与独唱。因此,他采纳了别金富的建议,一纸三寸宽的指令,就让华成了正部级、副主任委员,成了金梦的“天子近臣”,也获得了金梦“一支笔”的美称,使华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时间一长,华才发现自己在金梦并无很高的地位,也无很大的实权,更无很多的实惠。令华文杰尤其气愤的是,自己在杨尚君心目中的地位,还赶不上给杨尚君开小车的司机贺小波。贺名义上是杨的生活秘书,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复员军人,居然也是副部级,其工资收入加出差补贴,竟然比他这个“名校、名专业、从师名教授”毕业的高才生、正部级的副主任收入还要高,要不是别金富经常让他给新来的员工讲点课,拿一份为数不菲的课时津贴费,否则会相差得更远了。为此,华对贺小波暗中生了一份妒嫉,对杨尚君内心滋长了一份不满:满口的“求贤若渴”,却是典型的“用人唯亲”,对自己原来的那份期望值,打了一份大大的折扣,有了一种大大的失落感。
其实,华哪里知道贺小波的能耐,不是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就是杨现今最宠爱的金艳芳,也是贺小波推荐来的,是贺的远房表妹,只是平日里两人装作互不相识而已。就是凭着这些,贺对金梦所作的特殊贡献和对于杨的特殊重要性,岂是仅仅写几篇拍马屁文章,搞几项高谈阔论、不着边际、毫无实用价值的所谓“战略研究”的华文杰所能比得了的吗?
杨尚君心里也在想:华文杰呀华文杰,你这个自吹自擂、标榜自己“三名”的年青才俊,气量竟是如此这般的狭小,眼光竟然如此的短浅,见识竟然如此的贫乏,又如何干得了大事、成得了大气候?自古以来大人物总是干大事,小事情总是由小人来作的,这就是历史嘛,你若没读过什么史书,总读过二月河那些历史长篇小说吧?没读过他的小说,总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吧?那号称一代明君的乾隆大帝,不是一方面需要像纪晓南那样的能臣为其治国安邦,另一方面也需要像和坤那样的媚臣为其享乐服务吗,要不怎能叫做“皇帝”?我杨尚君不过是小小“金梦王国”里的小小“寡人”,学点乾隆爷的做法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并不为过吧,你华文杰犯得着呕气吗?犯得着鸣不平吗?由此,杨对华文杰也产生了一种失望感,对其信任度也日趋减退。以至于后来的某一天,杨冷冷地对华说,你是不是要我把你那个部门撤了?言下之意很明白,当战略委这个部门不再存在时,还会有你这个副主任委员的位子存在吗?华文杰除了一走了之,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
但是,华文杰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感,却与别金富打得越来越火热,他们对于不被杨信任和看重方面,有着共同的感受与语言。当别获得“紫荆花杯”奖回公司后,华去向他表示祝贺时,别向华讲述了自己与杨尚君的一桩陈年往事:
那是前两年在三亚开董事会会议前夕,别金富奉命提前在三亚作会议准备,接到杨尚君将到三亚的通知后,别提前去凤凰机场迎接。到达机场后,别看时间还早,杨尚君所乘航班还未到,就打算去报亭买份报纸来看。这时就有跟随人员提醒他,还是不去的好,在出场口等等的好,万一杨董事长出来了而未接到他,董事长准会生气的。别金富却不以为然,一则认为事情不会那样巧,二则认为杨也不至于会生气吧。然而,事情往往就是那样碰巧,当别买了一份《海南日报》还未来得及打开看,抬头一望,只见杨尚君已经走出了机场口,后面跟着贺小波。慌得别金富三步并作两步,一溜小跑地来到杨的面前,气喘吁吁地还未来得及向杨问好,杨却冷冷地问:“你来接谁?你去接好了!”
然后不再看他一眼,带着贺小波向出租车走去,把个别金富凉到一旁,自顾自地打的士走了,别被气得半天也没回过神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至此止步,一连几天杨尚君就是不理别金富,不跟别说话,就是别金富想主动跟杨打招呼、赔不是,杨也假装未看见,对他不理不睬,一直到整个会议结束,杨就是拧没跟别搭过一腔,搞得别金富心里很不是滋味,脸上很没有面子。
见到这情形,汤利元心里窃笑,他向来看不起别金富,现跟头栽到杨尚君手里,够你喝一壶的。杨尚民更是认为别金富不懂味,是自己给自己讨苦吃,怨不得别人。其他一些董事则觉得别金富有失礼貌与检点之处,要去接杨就一心一意地去接嘛,买什么报纸作啥?杨只当是你看不起他,未把接他当回事,搞得他没面子,当然会生气呀,如今当大老板的,几个不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如同天大?你扫了他一回面子,他不扫你十回、百回才怪哩。吴忠夫虽然认为别金富这事的确作得有点“素”,不知厉害轻重,但内心却有些儿同情别金富那个狼狈相,别金富办事原本就有几分吊儿郎当,你董事长又不是不知道,虽说他没守候准时接你,失了你的面子,是他的很不对,但飞机场人来人往的,又有谁知道你是我们金梦的大董事长?你何不原谅他算了?搞得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的。不过,吴没敢说出来,毕竟他对杨是忠心耿耿的,对杨的忠心要远远地超过对别金富的同情心。其实,吴哪里知道,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也许,董事们有一点他们并没有想到,或者是想到了却不愿说出来,杨这样做,其实是在“杀鸡给猴看”,今后你们谁要是对我杨尚君稍有不敬,即或是偶然疏忽,别金富就是榜样,哪怕他是跟我一同起事的草根弟兄。资格越老、地位越高、越要拿其开刀,后来者才会越加畏惧,所谓的“树权威”、“立威信”,大抵都是通过这样的套路树立起来的吧。
当别金富向华文杰讲述这段往事时,仍然带有几分伤感和几分心悸。华听了后,既对别的遭遇表示同情,也对杨尚君的专横跋扈增添了几分愤恨,你杨尚君的面子固然要紧,难道别人的面子就当是屁股?你杨尚君的面子虽然有很大,难道真有天那么大?大得要金梦的人都要朝上向你仰视不成?在这种燥热的心态下,华准备把这个故事作为一个案例,编入今后的入司培训纪律教育内容,讲给新入司的员工们听,提醒他们对公司领导、特别是对杨董事长“权威”的尊重,以便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一来,华明里是在宣传维护杨尚君的权威,实际却是在掀杨的屁股了。
金梦集团人力资源部出台了新规定,从今年开始,凡入司的新员工都必须经过一个月的入司教育,其中包括二个星期的军事训练和两个星期的公司文化与纪律教育,从上到下人人都知道,这是对新员工进行“洗脑”。前二个星期的训练是委托长乐县人民武装部派员担任教官,负责实施完成;后者则是由现任人力资源总监的别金富负责组织完成。只有通过了这两项教育合格的新员工,才能到应聘的岗位上正式上班,进入正式的试用期。
按照这个新规定的要求,秦时月和刘兰兰等人,虽说上班已大半年了,也要重新接受入司教育,补上这一课,而且现有的工作一样都不得耽误。幸好这个规定有个补充说明:凡年龄在50岁以上的员工和职级是副部级以上的职员,可以不参加军事训练。这样,秦时月和刘兰兰就免了军训这场辛苦,但企业文化和纪律教育还得照样参加,即使是秦时月这个所谓的“企业文化经理”也不能豁免。
对于参加入司教育,接受金梦的企业文化和纪律教育,秦时月本人倒是愿意的,这不仅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金梦文化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很有好处;更何况秦时月在《企业文化教育新框架》中,根据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曾向公司和杨尚君提出过“创建金梦学习型企业”的建议与主张。
秦提出这个建议,其实是根据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地区综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的“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的主张而向公司提出的,并非是秦自己有什么新创举,他那有这个能耐。
所谓“学习型社会”或“学习化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是指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任何时候、任何领域、任何过程之中的社会,是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社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所说,“学习化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点是教育的全民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具体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学习意识的全员化”、“学习行为的终身化”与“学习体系的连续化”。
当然,这是秦时月作为金梦的“企业文化经理”所要想的、所要说的、也希望要作成的事。但在秦的内心中,却有一句不能、也不便公开说的话,那就是人的一生固然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但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是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而这些无用的东西,人们常常又是被迫和无奈地去学习。那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圣吉,写了一本叫做《第五次修炼》的书,认为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首先是因为企业随时面临着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由此看来,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只是应对环境变化的手段而绝非目的。看来,这秦时月作为金梦的“企业文化经理”,有时也是口是心非。
又是轮到听华文杰讲课的时候了,华对秦时月和刘兰兰口头上虽然说,你们两个如果工作很忙也可以不必去听,但内心里还是要他们去听听他的新课程与新观点的,而作为他下属的秦与刘,岂有不去之理?华就很高兴地要秦和刘等会儿搭乘他的车去培训中心。在金梦每个正部级的管理人员都配备有专车,只是像华文杰这样的年青干部,都必须自己学会开车,公司原则上是不另配司机的。
今天华文杰讲课的题目很新颖,不仅使新入司的员工感到惊奇,就是秦时月听了也觉得有些蹊跷,这题目叫做《魔鬼就在细节中》。
他首先给大家讲了几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天,一位某汽车制造公司的职员外出时,看到前面停着一辆自家公司出产的小车,出于职业习惯,他把车停下来就到前面那辆车去看看,无意中发现那辆车上的刮雨器上,有个小螺丝松动了,他就返回自己的车中找出工具,把那颗螺丝拧紧好。这时那辆停着的车上其实并没有人,他所以这样做,纯粹只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职业责任感,但正是这种细小的地方,体现了该公司的服务品格。
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平淡,寓意也并不深,与那个“魔鬼就在细节中”的主题似乎离得也远,显而易见这是华杜撰的一个故事,学员们听了都不以为然。华文杰见大家反映冷淡,就讲起第二个故事:
一天美国花旗银行纽约支行来了一位顾客,想请现钞员小姐兑换一张*年**号的美钞。这位小姐清点了自己手中的现钞后,对这位顾客说:“很抱歉,先生。可否请您等十分钟,我在电脑上查查本行的库存里是否有?”那顾客同意了。十分钟后,小姐说:“先生,很抱歉,还是没有。不过您是否还可再等十五分钟,让我从与我们联网的其他银行查查看,是否有您要兑换的那一张?”那位顾客又同意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现钞员小姐终于找到了那位先生需要兑换的钞票。于是,她连忙去那家银行取来了那张钞票。而在回来的路上,她想这位顾客这样看重这张钞票,肯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她在路上又买了一个很精美的礼品盒,把这张钞票装在里面,并写了一句令人十分感动而又价值连城的话:“感谢您在有需求的时候想到了我们”。
这位顾客接过礼盒后,甚为感动,他觉得花旗银行和他所属职员的服务,是最好的服务,其服务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服务本身所在的范畴,我今后的业务若不选择花旗银行,那将是一种损失。原来这位顾客是一位财团的总裁,每年有几十亿的营业额,于是,他把全部金融业务都转到了花旗银行。
故事说完了,华文杰带概括性地说:“这就是一张钞票兑换所带来的巨额回报,服务精细所创造的现实神话,或者说是服务魔方——用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回报,这是一层意思。从另一方面来说,平常我们所讲的某种产品很‘精细’,某件事做得很‘精细’,其实‘精’就在‘细小’之中。‘精’就是‘怪’,就是‘精怪’,也就是‘魔鬼’,因此,我们说‘魔鬼就在细小之中’。其实这些理念并不是我的创意,是我们杨尚君董事长的观点,我只是把他的话具体化、细微化和拓展、延伸开来而已。”
华说到这里,下面的学员大多鼓掌起来,显然这个故事比前面的讲得好,讲得生动,与课堂的中心思想挂上了钩,颇有一些新的观念与新的思维,从而获得了学员们的认同。看得出新来的学员们,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与秦时月他们那一代年青时“你灌输什么,我接受什么”的情景,是大相径庭了,这也许正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不过,在秦时月看来,这个故事也是华听人杜撰的或自己随意编造的。花旗银行是否真有这个故事,不仅本身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单就兑换某年某号的钞票一事来说,也令人匪夷所思,大概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去银行做这种无聊的蠢事,中国的银行是否有这种兑换业务,也是尚未有所见闻,因此只得说是美国人的故事,因为所有崇洋的人们,都有一个永远共同的理念——“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美国人的价值观也许确切与中国人不同,或许他们真有人会去做这种无聊的事,但要说因兑换一张钞票而转移几十亿美元的业务,那就有些是天方夜谭了。因为在秦时月看来,大多数美国人的价值观,他们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讲究的是钞票的升值,而不在乎钞票的新旧。不过话又说回来,华文杰这个故事,特别是后面那段概括性的话,还是具有一定的煽动力,就如同搞传销的人所宣扬的“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理念一样,颇有蛊惑性的。
想到这些,秦时月突然心里不觉豁然一亮,这华文杰号称所谓金梦“一支笔”,有“董事长的文胆”、“天子近臣”之称,原来这所谓的“金梦企业文化”,就是华文杰等人根据杨尚君的一些话,一些语意新颖的话,一些带有创新概念的话,一些在各种场合下语气惊人的话等等,等等,加以综合、总结、概括、拓展、延伸、提炼、提升与拔高并现实化、具体化而形成的,这有些像吕不韦的门人为其写《吕氏春秋》。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工作”,其实就是去发现、归纳与总结企业的故事,给企业编故事,并让大家听这些故事和相信这些故事。至于这些故事有多少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价值性,那是无关紧要的,拿别金富的话来说叫“反正没人来和你较真”。想到自己也曾说过和建议过,要挖掘杨尚君的“经营哲学思想”,并为此还写了那篇《吃回头草的马也是好马——论杨尚君的用人之道》的文章,这岂不与华文杰同出一个套路?这似乎带有牵强附会、投其所好、涂脂抹粉、溜须拍马之嫌?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这所谓的企业文化,有哪一家又不是企业的大老板,或所谓的企业“掌门人”个人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在公司的体现?他要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怎么去宣传,自然全得由着他,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只是自己愿意这样做下去吗?能长期这样做得下去吗?秦不觉对自己的三年合同期感到疑惑。
尽管秦时月在这里浮想联翩,华文杰看到大家鼓掌更越发来精神了,他说,现在他要讲讲发生在本公司里的“魔鬼就在细节中”的故事,这下学员们更兴奋、更感兴趣了。只听华娓娓动听地说道:
各位新同仁,现在你们听完了第二个故事后,对‘魔鬼就在细节中’的概念,大概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为了加强大家对这个理念的认识,这个理念在本公司的实际运用效果,我再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现在给杨董事长开小车的叫贺小波,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复员转业军人,也许你们会想象不到,贺小波在行政上不仅享受副部级待遇,而其实际的月收入,比起我这个正部级的副主任委员还要多。
说到这里,华有意地停顿了一下,课堂上顿时有人发出惊异的“啧啧”声。华继续说:
“为什么贺小波会受到董事长如此青睐、得到如此重用呢?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原来这‘魔鬼’就出在细节中。譬如说吧,董事长在北京开人大会议期间,每天都要出席参加一些会议,为了保证董事长既不能迟到、也不能提前早到超过5分钟,贺小波每次总是在先天晚上,事先选择好路径与车速,尽量避免车速过快和杜绝急刹车,既为董事长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又让董事长坐车坐得非常舒坦。你们说这不是贺小波做事很精细,车开得很精细吗?”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课堂上有人发出了轻微的感叹声。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不理解,这贺小波做事固然肯动脑筋,事情做得精巧细腻,使杨尚君感到非常满意,但与那个副部级、比正部级收入还高的必然性联系不起来,还是让人颇费猜疑。
正当大家感到有些疑惑时,为了活跃气氛,华文杰提出讨论一刻钟,请大家提问和发表感想。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课堂上,这下反倒安静下来,没有人作声了,出奇地清净。华一看冷了场,弄得有些尴尬,就皮笑肉不笑、自我解嘲地说:
“呵嗬,大家都客气的,不想提问说点感想也行的,进了金梦的门,都是高素质的人,彼此都交流交流吧。要不,我点将了的?”华一激动,那习惯性说“的,的,的”的毛病又来了,刘兰兰与秦时月坐在同一排,俩人听了都不觉窃笑。
见大家仍然不作声,华就说:“看来还得我点将呀,好的,现在就请第二排那位长发披肩的美女,谈谈你的想法吧。”
这“美女”二字一出口,大家都笑了,课堂气氛一下松弛了许多,华很为自己的作法自鸣得意。
只见那美女缓缓地站了起来说:“我叫盛幼春,是商务部新来的日语翻译,美女算不上,但也还算对得起观众吧。”这盛幼春不仅声音动听,而且说话落落大方。只听她继续说:
“刚才听了华主任关于杨董事长重用贺小波的故事,我不觉想起了台湾作家高阳写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书中,胡雪岩重用打更人的故事。这故事是说咸丰八年,正是‘太平军’长久围困杭州城后刚刚恢复之时,城内城外一片兵荒马乱,社会秩序自然混乱。然而在这个寒冬的夜晚,当胡雪岩与人外出办事时,却碰上了一位五十以上年纪姓周的打更人,仍在沿街一边敲着‘笃、笃、镗,笃、笃、镗’的梆锣,一边在叫喊‘寒冬腊月,火烛小心’。胡雪岩看了后心生感慨,在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寒冬之夜,这位打更人仍在诚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是一位忠诚之士。并由此想到,若能聘其为看守仓库,肯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于是他派人找到老周,请他出任仓库总管。周老头后来果不负所望,帮助胡雪岩管理仓库20多年,一丝不苟,从未发生过任何差错,成了胡事业上的重要帮手。胡在谈到这件事时感慨地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本来用不着才干的,人人都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地去做,能够这样做的就是了不起的人。’他又说‘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时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诀窍。’我想,杨董事长重用贺小波,给他很高的待遇和经济回报,大概也是出于这么一个道理吧。其实所谓精细,就是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对工作的忠诚。华主任,您认为我说得对吗?”
盛幼春说完就坐下了,华文杰还没来得及反映,课堂上不少人为盛的讲话鼓掌起来,秦时月和刘兰兰也都露出了赞许和认同的眼光。
秦心里想,胡雪岩这个故事自己是知道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这本书自己也曾推荐给杨尚君,自己也是五十多岁的人,虽然经历与周老头不同,但杨能录用自己,说明他也还是看重的,也算得是一种知遇之恩吧。想想刚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华文杰的一些说法,可能都有偏颇之处,可能都属于知识分子一种不正常的情绪与牢骚。秦时月不觉想起了柳亚子先生《感事呈毛主席》一诗中的头几句诗:“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这里柳亚子也是有失偏颇的。据说当时柳先生是周恩来总理邀请其从香港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并非像刘备无立锥之地才去投奔刘表那样,至于那位“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杨敬之,人家也不过是诗作往来,至于毛泽东的功绩,你柳亚子说不说、颂不颂扬也许无关太甚紧要,而“无车弹铗”之怨就有些是闹情绪了。因此,毛泽东才劝告他“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提出了一种委婉的批评与挽留。但是,你华文杰闹情绪、闹待遇,杨尚君可就没那种气量,尽管有时杨也想模仿一下领袖的风范,却往往有些像是东施效颦,气度毕竟是模仿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