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程与肖文亮是同班同学,而且两人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不过每次考试时,晨程的成绩总是比肖文亮略好一点。平时同学们在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谈到玩网络游戏,从不玩电脑游戏的晨程对此一窍不通,有时候还被肖文亮和其他同学取笑,难免感觉不服气,晨程心想:我学习成绩比你强一点,玩网络游戏绝对不会输给你。于是他决定在这方面也要超过肖文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晨程在业余时间把精力花在了玩电脑游戏的升级上,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逐渐减少。当晨程把电脑游戏玩得很棒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却逐渐滑落到班级中游,与肖文亮的成绩差距很大。学习成绩下降所带来的失落感让晨程更迫切地想抓住在游戏中所得到的那点自尊,也越发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在青少年中,有许多孩子为了能与同伴保持一致,能被群体接纳,或者是为了能在群体间建立起自己的地位,而盲目地争强好胜。见到同学网络游戏玩得好,自己也不能认输,于是投入到网络游戏之中,最后染上了“网瘾”,耽误了学习。
争强好胜的心理是孩子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动力;希望被同伴接纳,希望在群体中建立自己的地位是促进青少年学习正常人际交往的动力,这两种心理是孩子成长的正常需要,也是孩子将来得到社会的接纳的前期实践演练。但是如果盲目选择竞争的目标,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在玩网络游戏方面与同学攀比,就错误地运用了争强好胜的心理,结果只能害了自己。
家长应避免孩子出现这种盲目的行为,要防止孩子陷入“网瘾”之中,父母就要在家庭教育上多下功夫,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挑选合适的竞争目标,在对自己无益的方面没有必要争强好胜。具体做法有这样几条:
第一,严格管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除了学习,利用闲暇时间上网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孩子学习上网之初,父母应与孩子一起制订出上网时间表,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都应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这样可以降低孩子自我放纵的机率,提高孩子对欲望的自控能力。
第二,帮助孩子区分正确的荣誉感。
什么样的荣誉才是值得自己去追求的,孩子或许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比别人棒,被别人称赞就是荣誉,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现实中,有些荣誉是值得孩子引以为豪的,例如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成熟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老师赞扬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称赞孩子的自控能力,称赞孩子能自觉遵守规定等,但是对于虚拟的荣誉感,要引导孩子停止追求。
第三,多与孩子平等地沟通。
沟通是理解的前提,有了沟通,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幼稚想法并予以指导,防止孩子因盲目追求同伴的认同而陷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