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天气异常炎热。我们在考场紧张地答卷,班主任老师在外面焦急地等待。数学考试结束后,班主任立刻把几个学习尖子叫到一起对答案。很快,我便得知自己答错一个填空题,只能得98分。班主任的眉头锁紧了,非常失望地说:“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小问题你居然答错了!”而后不无遗憾地自言自语:“屁了,屁了。”我明白老师的意思,他在为我惋惜,为我心痛。他心目中的好学生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假如换成现在,我一定会被班主任的表情和话语打击得失去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只有12岁的我,并没有受到班主任老师态度的影响,紧接着参加了下一堂的语文考试。我对自己的语文考试答卷感觉良好,尤其对那篇作文很满意。结果全班40余名同学中,只有我一人以平均98分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接到入学通知书那天,全家人兴高采烈。到了晚上,母亲的笑容变成了愁容。一愁家中没有钱,交不起开学报到要带的17元5角的费用。二愁学校离家远,需要住校,吃饭需要月月交粮票。我望着母亲满面愁容的样子,生怕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再供我上学。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笑笑说:“放心,娘再苦也要供你念书。”她东借西凑,好不容易凑足了17元5角和30斤粮票。
和家人在一起吃饭,红薯、萝卜、野菜样数多一些,还不觉得什么。一旦住进学校,立刻显露出了我的能吃。三两的窝窝头一顿能吃两个,三两的馒头一顿吃三个还不饱。我真恨自己,一个女孩子,胃口竟然如此大。每个人的定量是有限的,我吃得多了,就委屈了家里人。父母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明显地消瘦了,我心里很是不安。
一次周六回家,晚上躺下后,母亲以为我睡着了,轻轻撩起我额前的头发,高兴地对父亲说:“闺女住校吃胖了。”我心说,能不胖吗?我每月吃45斤粮食。家里人只好多吃萝卜、野菜、红薯面窝窝头。吃饱我一个,苦了全家人。想到此,我鼻子酸酸的,直想掉泪。然而,我不忍心破坏他们的好心情。继续装出熟睡的样子,任他们仔细地端详和抚摸。可心里头堵得异常难受。
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我住校不再吃馒头了。周六回家,从学校买一书包馒头,带给有胃病的父亲吃。然后,从家里背一书包窝头回学校吃。母亲心疼地说:“正长身体,别……”我急忙打断母亲的话,拍着胸脯说:“瞧我壮得像头小猪,吃什么都香,没事。”
自从下决心不吃馒头后,每月往学校带的粮票明显少了。每次轮到我值日,提着篮子抬着铁桶去食堂为大家打饭,一再告诫自己:要抵制住香喷喷的大馒头对我的诱惑,坚持吃食堂蒸的窝窝头和从家里带的窝窝头。
上初中的那段日子,做梦都想放开肚子吃一顿白馒头。我把这些讲给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听,他像听天书似的感到不可思议。是啊,如今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掉进了蜜罐子,哪晓得挨饿是什么滋味。
1994年7月22日《中国红十字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