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应合肥友人胡老九夫妇的邀请,我们曾经在山西541军工厂工作过的19人,从北京、天津、杭州、广州等地聚集到了合肥市。昔日的姑娘小伙子,今日大都晋升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级。多年不见,握手寒暄拥抱,喜悦的泪花在眼窝里欢快地蹦跳。
次日,在胡老九的安排下,我们整装待发,乘坐大巴向着心目中仰慕已久的黄山驶去。车内的朋友谈笑风生,车外的古徽州靓影一幕幕映入我的眼帘,古色古香的建筑,林立的牌楼,养眼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好一幅江南水乡美景。
不知不觉来到了黄山脚下,我们集体乘坐大约10分钟的缆车后,开始步行登山。一行人中,最大的67岁,最小的也已经年过半百。其中有一位女士刚动完手术不久。大家互相激励着,年轻的主动帮年长的背包。一路走来,黄山美景大饱眼福。有人说,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你看那鲤鱼跳龙门、龟鱼争松、手机石、将军石、双狗望月、仙鹤松、龟兔赛跑、观音石、孔雀戏莲花,多么逼真,多么奇特。一处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看得入神。黄山的松,棵棵秀美挺拔,十分壮观。它们大都长在石头缝里,有的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伸展着自己的腰肢,塑造出一个个坚强不屈的形象。
经过攀登,我们到达了玉屏峰,和那棵迎客松会面了。只见它顶冠平铺,周身葱绿。树干上横生出一条长枝,似长长的手臂,向过往的游人招手致意。它姿态优美,雍容大度,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因为它的名气大,是黄山松中的明星,同它合影的游人竟然排起了长队。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们放弃了排队,选择其他角度,拍下了几张和迎客松的合影。
来到百步云梯下,导游解释说,电影《小花》中刘晓庆抬担架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闻听此言,不由得驻足观看,企图能嗅出一些当年拍摄的气息,寻找出刘晓庆跪着抬担架磕破膝盖留下的蛛丝马迹。
我们是在天海用的午餐。山上的食物都是人力挑着担子送上去的,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由于胃口不好,多年来从不吃大米饭,偶尔吃一次,保准烧心难受数小时。用餐时,我不假思索地脱口问了句:没有馒头啊?我发现有位朋友对我的所说有些反感,一边大口吞咽着米饭,一边冲我说了句:有啥吃啥吧。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后悔问了不该问的话,很是不好意思。此时,邀请人胡老九悄悄离开了饭桌,不大功夫,买回几个包子。见此情景,我一时不知所措,感动的泪花一直在眼窝里打转。这次相聚在一起游览,老九夫妇付出了太多的辛苦。付出了太多的精力财力。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对大家照顾得细致入微。
饭后,我们稍事休息,继续行进,在登攀的过程中,我发现老九兄不停地为大家摄像。他箭步行进,体力、精力还像个小伙子似的。我们一起来到了光明顶,站在山顶四处相望,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太雄峻瑰奇了,它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我敬畏大自然的神奇,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黄山太美了!”那惟妙惟肖的怪石,那变幻莫测的云海,那千姿百态的黄山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是一幅大气雄伟美丽的画卷。
在胡老九夫妇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人还去了九华山、黟县的西递村、宏村、花山谜窟等旅游景点。一路上,大家忆往事叙友情,不少人诗意大发。以同济大学高材生老九兄为代表的几个人,频频作诗吟诵,抒发情怀。那气氛,那热闹劲儿,让我想起了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场面。不过,大观园诗社里除了贾宝玉,其余都是女的。而我们一行人中,踊跃作诗的,却都是纯爷们儿。在新安山庄时,老九吟诵道:“已是情深意难消,新安江畔一逍遥,春秋管鲍今犹在,江水东去思如潮。”老杨一到合肥就吟诵道:“久别重逢谢世权,(老九的名字)赴皖勇闯宴席关。庄里沟内友情重,天南海北魂梦牵。不以名利论今世,更用廉勤报苍天。今朝举杯融融乐,再次相聚是何年。”老杜吟诵道:“四十余载何其匆,大兵工,战翼城。天南地北,常思战友情。再聚合肥老胡处,花甲婆,白发翁。备战备荒莫非梦,要和平,冷战停。岁月蹉跎,唯留情意浓。喜逢国强民富日,望保重,盼重逢。”
这次黄山之行,铭刻在我心目中的,有大气磅礴的黄山美丽画卷,有富饶美丽的徽州靓影,还有浓浓的军工战友情。
写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