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同年10月5日,毕加索经作家埃吕阿德、阿拉贡介绍,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因此,战后在伦敦举办的一次大型马蒂斯——毕加索作品展览会上,许多人认为《格尔尼卡》是一部政治作品。毕加索也宣布他的政治信念说:“人们绘画不是为了装点房间。绘画是进攻和抵御敌人的武器。”
这样,毕加索的艺术创作开始渗入了更为浓厚的政治色彩。
1944年举办了自二次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毕加索画展。这次画展使毕加索进一步取得了国际声望。自此以后,他渐渐从孤独苦闷中走了出来,并渐渐从公开场合中退了出去。1946年他离开了巴黎,在新结识的情人、年轻画家弗朗索瓦·姬洛的陪同下,迁居昂蒂布,而后又于1948年来到陶器之都瓦洛里。
毕加索的战后绘画又增加了不少新的特征,他在这一时期所画的静物画突出地表现线条的动感和表现力。画面上增加了更多的抽象成分。这种富于魔力的线与形的和谐,不仅包含着形的趣味,而且洋溢着和平、安宁的气氛。
毕加索的作品也因其声誉而身价倍增。1937年,他画的《静物与蓝壶》卖到56500法郎。1945年,《海边风光》卖到16万法郎。1947年的一张静物画标价更达30万法郎。从1949年起,他的立体主义作品更加珍贵。1947年他画的《马克斯·雅各布》,到1949年卖到53万5千法郎;到1953年底,《海边》售价高达235万法郎。
与此同时,毕加索的各种雕刻作品也层出不穷。他创作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力作,原料却是旧物、废料,如陶器碎片、编织物、金属片等,如1950年的《山羊》、《孕女》,1951年的《鹤》、《山羊的头盖骨和瓶子》;1953年的《母与子》等。评论家埃尔加说:“很多人称赞毕加索的雕刻超出了绘画……他即使不绘画,雕刻也会使他拥有很高的声誉。”
从1947年秋天起他开始创作陶器画。1948年他到了陶都瓦洛里之后,他的陶器制作更加完美,内容更加丰富。一件极普通的陶器制品在他的手中就能变成一个女人,一只雄鹰,一只羚羊、一只鸽子、一个半人半鸟怪物。一只只盘子上现出了农牧神、争斗的鸟怪、斗牛和秃鹰。各种美丽的线条,造型与陶器的色彩浑然一体,融合协调,使绘画和雕刻达到了最自然、最完美的形体结合。这些陶器画有的被幽默地变形,有的被装饰化。毕加索大胆地打破了古往今来的传统观念,抛开茶壶、花瓶等固有的自然形体及其机能的限制,不去理会它们的功用与形状对人的束缚,破坏其原型结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他曾就一次展览会说:“如果怪物只是微笑,人们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