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是一个商人,而且,在1980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了。所以他没有周梁淑怡的不安分想法,他看重的是利益。在邵逸夫之前,利孝和给无线电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在香港电视领域内占据着绝对优势。香港其他电视台,如丽的,在本质上根本无法与之相争,所以最初的日子里,邵逸夫对无线无虞竞争的安逸日子很是受用。
但这种日子只过了两年多,这种一台独尊的局面,被邱德根的出现打破了。
邱德根的经历同邵逸夫很像。也来自上海,经营戏院出身,同时经营地产、银行、娱乐业,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商界人物。
邱德根与“电懋”老板陆运涛私交很好。他当初还同陆运涛商量,想合办一家制片公司,涉及制片业务,与他的戏院形成一条龙。但不幸的是,此事尚未议成,陆运涛夫妇即在台湾遭遇空难,同一架飞机上,还有邱德根的夫人裘锦秋。邱德根悲痛欲绝,自此彻底断绝了投资电影的念头。
1981年,是丽的公司的多事之秋。丽的英国的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资失败,就把香港子公司丽的的股份,售予了澳洲财团,以帮助母公司渡过财政危机。但丽的并未在澳洲财团的手中焕发生机,澳洲财团接手后,因收视率不佳发生财政困难,只得继续转手。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于1982年6月,斥资一亿港元,从澳洲财团手中购得50%的股份。同年9月,邱德根正式入主丽的,自任董事局主席。
有人说邱德根入主电视业,是借尸还魂——借丽的之机构,还他从影之魂。邱德根不惧这些闲言碎语,而是全力以赴发展丽的业务,加大投资,新招迭出,使丽的面貌一新,收视率不断上升,令无线备受威胁。
邱德根第一步,先将“丽的”之名改为“亚洲电视”(ATV)。之后把以前的中、英文频道,改名为黄金台和钻石台。
外界传邱德根“借尸还魂”,话虽刻薄,却有几分道理。邱德根一直想在电影制片领域发展,如今有了亚视这个平台,自然要大施拳脚,欲在电视业搏出一番名堂。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出了许多港民喜爱的节目,使亚视焕发出勃勃生机。
亚视的变化,虽不足以威胁到无线,却引起了邵逸夫的警觉。他把影城事务全部交给方逸华,自己坐镇广播道的无线行政大楼,以影城做后盾,聚集影城及港岛演艺圈的精英,向亚视全力反击。
无线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邵逸夫有电影制作的经验,有制作场地,有全套的制作设备和人员,所以能够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剧,成为无线的重头戏。其次是每晚黄金时间播出的《欢乐今宵》综艺节目,虽是老牌节目,但内容却常换常新。节目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贴近市民生活,深受港岛观众欢迎。
慢慢地,无线与亚视逐渐拉开了距离。无线以八比二或者七比三的绝对优势,压倒了亚视,雄踞收视率榜首。
亚视制作节目的条件显然要远远逊于无线,在无线的强力冲击之下,亚视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邱德根将远东集团的盈利,都投入亚视,以期扭转乾坤,但因邵逸夫此时坐镇无线,全力反击,所以邱德根的投资,等于填入了无底洞,亚视连连亏损,愈投愈亏。
但邱德根却是条硬汉子。圈内人士都说,亚视怕不能长久,即将关门。但邱德根偏勉力支撑,与电视圈内泰山级的邵逸夫较量,且不时拿出些新的节目,吸引香港的观众,使无线感受到一些小的波动。
如果没有新的状况发生,依靠邱德根顽强的精神,亚视或许会在邱德根手中慢慢发展壮大。但一场意外,最终让邱德根淡出亚视。
亚视的董事之一,邱德根的儿子邱达成,一次酒后驾车,撞死了警员。这场事故使邱达成被判入狱四年。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是灭顶性的灾难,邱德根遭此变故,加上多年前爱妻罹难留给他的伤痛未愈,顿觉万念俱灰,丧失了斗志。
与此同时,因奥运转播权问题,邵逸夫又将邱德根送上法庭,使邱德根在儿子事件之外,不得不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1988年,奥运会在汉城开幕。邱德根抢先一步,和“奥运传讯”机构签约,以200万港元获得特许独播权。同时在私下,秘密找到司仪何守信。何守信是体育行家,解说水平高超,被称为体育圈内的金牌司仪,当时已移民加拿大。邱德根以200万元港币为酬劳,请何守信出山,做奥运转播节目主持人。
亚视这一招若果能实施,对无线确是一次大的打击。以前的奥运会,都是两台联播,此番若能由亚视独播,无线就会在整个奥运会期间黯然失色,而亚视则会在广大市民中间提高威望,广告收入也可比以往翻好几番。而金牌司仪何守信,本来一直与无线合作,已有十多年的宾主交情。这次若把他请到亚视,无疑是对无线、对邵逸夫的一大打击,邵逸夫以及无线,必会势气大挫。
只是电视圈也同电影业一样,在竞争对手之间,没有任何秘密。邱德根的这一行动,很快就被邵逸夫所了解。邵逸夫首先找到何守信,无偿付给他350万元港币,让他不必参与任何事情,只管回家休息一段时间。邵逸夫与何守信有十多年的宾主交情,是何守信的老东家。何守信权衡之下,认为拿着无线的350万去清闲一段时间,比拿200万去给亚视做奥运转播要合算,于是收下了邵逸夫的“心意”,同亚视解除了合约。
许多人对何守信此举义愤不已,更有些业内人士在报上批评何守信是自毁形象。一时何守信变成了“无守信”。邱德根更是怒不可遏,“奥运传讯”机构还扬言要控告何守信毁约。但无论如何,这一回合中,邵逸夫如愿胜出,亚视耗费了大量钱财和精力所运作的事情,就这样被邵逸夫轻易瓦解。
邵逸夫并不就此罢休,他继续出击,向有关部门申诉和申请,要求获得奥运转播权,和亚视同播奥运。最后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要求公正裁决。最后,法院裁决结果是两台同播。
这场战役中,亚视花了大工夫、大代价,欲灭人志气,长己威风,但均被邵逸夫谈笑间化为无形,最终白白浪费了钱财精力。邱德根经此一役,加上儿子入狱,自己的影视梦和雄心壮志,一并消失殆尽。
而最重要的是,自从邱德根上任之后,为了与无线抗衡,在亚视做了许多大动作。他的那些改革措施整顿计划虽然暂时可能对无线造成一定的冲击,却都是耗费钱财之举。因此,亚视亏损巨大,数字惊人,邱德根主持亚视期间,年亏损额高达3亿港元。
凡此种种,使邱德根最终下了决心,退出电视圈,转让股权。
1988年,“新财团”购买了亚视股权。转手间,邱德根还清了亏欠,净赚三亿港元。
亚视再次易主,邵逸夫只是坐看风云变幻,以不变应万变。
新财团由新世界集团、丽新集团和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娱乐公司组成。其中何鸿燊最后加入,只购得仅剩的5%股份。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和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两家平分其余95%的股份。
新财团接手亚视,由新世界主席郑裕彤任董事局主席。郑裕彤的公子郑家纯、林百欣的公子林建岳均为亚视高层管理人员,常驻亚视。
郑裕彤上任伊始,雄心勃勃。他十分清楚,他接手的亚视,是一个赔钱的深渊。在他之前,邱德根的年亏损额达到了3个亿。但他很有信心地宣称:在自由竞争的香港,任何一家独霸的局面都不会长久下去。言外之意,无线高居收视率之首、独霸电视市场的局面,要在他手上得到改变。
为了这句话,新财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他们将原有的黄金台和钻石台,更改为本港台和国际台,新台号一直沿用至今。从台号的更改可以看出,新财团的思路是踏实的,他们摈弃虚无,实实在在地体现电视台的特点。
郑裕彤分析了自己和邵逸夫之间的差距。论财力,邵逸夫不能与之相比。郑裕彤资产雄厚,在香港,与李嘉诚等并称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但若比从业经验,则邵逸夫在娱乐业打拼了大半生,又有规模宏大的邵氏影城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源,郑裕彤远远不如。
为了弥补从业经验的不足,郑裕彤做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1988年,每年年薪250万元,新财团高薪聘请周梁淑怡任董事总经理。这一着可谓厉害,周梁淑怡曾任无线的总经理助理兼节目总监,对无线的运营方式、管理构架了如指掌,又有电视业的从业经验,对无线而言,确是一枚重磅炸弹。
周梁淑怡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持,正可将当初在“佳视”未能实施的诸般想法,在此一一施展。亚视在具有绝对优势的无线面前,不再被动应战,而是采取了一系列主动出击的措施。一时间,亚视好戏连台,异彩纷呈,使无线收视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而利润则下降了20%。
面对这种暂时性的失利造成的被动,邵逸夫的反应仍是淡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无线作出的唯一举动,是无线总经理郑君略被迫辞职,移居加拿大。人们说,郑君略做了邵逸夫的替罪羊,无线收视率下降,邵逸夫迁怒于他。但邵逸夫对收视率下降表示完全能够理解,他面对媒体,轻松地说:商业是自然淘汰,做得来的必然会有好成果。
邵逸夫久经风浪,只笑看亚视来势凶猛,奇招迭出,全然不动声色。邵逸夫做了大半辈子的电影,又涉足电视业多年,自然知道亚视貌似红火的局面,是靠金钱堆积起来的,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盈利。而一家经营实体,若不能盈利,必不能长久。而就算亚视万般变化,香港电视业龙头的位置,仍非无线莫属。
邵逸夫看得十分准确。周梁淑怡随着亚视节目的红火、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而声名鹊起,但亚视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周梁淑怡在亚视的成绩,确是用金钱堆积而成的。她一年花掉了10个亿,广告收入远不能满足支出,一年内亏损了3个亿。因此,社会上盛传股东对其相当不满,而当年佳视老板何佐芝匆匆关闭电视台,亦是不堪其挥霍。女强人如今入主亚视,难免会重蹈覆辙云云。
对此,先是周梁淑怡登报发表郑重声明,否认股东对她不满,否认其他种种传闻。继而亚视三位股东郑裕彤、林百欣、何鸿燊都面对媒体公开表示,电视业是一个长线投资项目,并不在乎短期亏损。这虽然是股东对周梁淑怡的工作表示支持,却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亚视亏损的传言,确是事实。
周梁淑怡上任伊始,明确提出在两年内达到收支平衡,六年内取得三分之一的收视率。两年过去,她的第一个目标没有实现,第二个目标董事局自然不会再给她机会。1991年,郑裕彤辞去了亚视主席一职,由林百欣接任。新主席林百欣刚一上任,就在亚视内部进行了大的人事变动,任用他的老部下曹广玉为行政副总裁,等于把总裁周梁淑怡架空了。同时公开向媒体批评周梁淑怡,说她的政绩是“三分功,七分过”。而这个所谓的“过”,即是传闻中的花钱超支。
周梁淑怡被架空之后,很多想法不能得到实施,这令一贯争强好胜的她感到很不自在。于是主动要求退居二线,挂了一个“董事顾问”的虚衔,不再主持亚视事务。不久周梁淑怡投身政界,并做得风生水起,当了全职议员。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林百欣代替郑裕彤出任亚视董事局主席,并起用曹广玉为行政副总裁,但林百欣和曹广玉与郑裕彤一样,都无经营传媒业的经验,所以亚视的人事频繁变动,业务却总无实质性进展。于是他们使用了邵逸夫最初涉足制片业时的手段,重金挖角,把无线门下的李沛权和招振强挖了过来。
这一着的关键处在于,既充实了自己,又瓦解了对手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这也正是邵逸夫当初挖林黛等明星的初衷。亚视将李沛权和招振强揽至门下后,分别委以助理总经理和总监的要职。
但此时的邵逸夫,早已不是50年代初创基业时候的邵逸夫。无线观众稳定,节目丰富,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邵逸夫对这种类似当初挖角的战役,并不动干戈。他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他十分清楚,亚视如此频繁地更换管理人员,走马换将,正是内部不稳定、机制不健全的表现。只需假以时日,对手必会自乱阵脚,自己则能不战而胜。
果不出邵逸夫所料,重组后的班子仍然没能使亚视见到起色。亚视在无线的冲击之下,压力很大,每个人上台之后,都会急着进行整改措施,殊不知越如此折腾,带给观众的感觉越混乱,没有长久能吸引观众的节目,造成收视率不稳定。况且三人组合,各自有各自的思路,难免会因意见不一致而导致纷争,使台里的工作也陷入无序。所以,重新改组后的亚视重蹈了周梁淑怡的覆辙:荧屏上声势浩大,账面上负债累累,算下来,年亏损仍然在3个亿左右。
于是,林百欣继续对亚视进行人事调整。先是炒掉了当初重金挖来的李沛权、招振强,半年后又拿曹广玉开刀,给亚视来了一次大换血。舆论都说林百欣过于无情,不念旧交,心狠手辣。但面对无线的强力冲击和亚视的节节败退,林百欣已无暇顾及这些言论。
1994年,林百欣从郑裕彤手中收购了20%的股权。如此一来,林氏家族在亚视集团所占的股份就达到了67.5%,郑裕彤的新世界拥有27.5%的股份,林氏成为亚视的绝对掌控者。
同年4月,林百欣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由其子林建岳接任。亚视正式成为林家的产业。
到1998年,亚视管理层再次进行大的变动。是年7月,林建岳以7亿港元的价钱,把亚洲电视51%的股权出让。新财团为凤凰卫视大股东陈永琪、凤凰卫视另一位大股东刘长乐、商人封小平。同年,新财团入主亚视,宣告林百欣时代的结束。到2000年,郑裕彤与何鸿燊完全退股,林百欣只保留少量股份。新股东邀请香港机场管理局首任主席、全国人大代表黄保欣出任亚视董事局主席。
新班子始由吴征、既由封小平出任行政总裁。封小平是大陆背景的商人,不免引进内地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员工感到很不适应,纷纷外流。同时,新闻部的观点偏左,而香港商业的传媒机构,立场观点一贯保持中立。如今的做法引起观众的不满,于是开始冷落亚视,使刚刚回升的收视率又往下掉。
在亚视董事局的要求下,封小平为主的亚视管理层,又恢复了保持中立的一贯做法。2000年起,亚视终于开始盈利。2002年6月11日,刘长乐从封小平手中收购亚洲电视股权,这之后,刘长乐对亚视的持股量增至42.92%。但刘长乐是新加坡籍人,香港政府规定,不允许非香港居民控有香港电视机构,于是2002年6月12日,刘长乐收购封小平股份的第二天,就将股权转让到陈永琪名下。
之后不久,亚视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亚视董事局主席黄保欣宣布陈永琪接替封小平任行政总裁,放弃亚视控股权的林百欣,任亚视永久名誉主席,直到2005年2月18日去世。
短短数年,亚视的高层频频更换,只董事局主席就更换了四轮。相较之下,无线主席自从邵逸夫接任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变动,行政总裁亦一直是方逸华。这种人事的稳定,势必带动了内部机制、节目水平的稳定,成为亚视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作为香港娱乐业重头戏之一的电视业,彼此之间的竞争并没有结束,而是愈演愈烈。香港电视业如同当初的香港影坛一样,总是那样风云变幻。几年后,启播不久的卫星电视台崛起,无论是对亚视,还是无线,都构成了一种来自太空的新威胁。
邵逸夫虽然总是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成为电视界的不倒翁,但短兵相接的种种争斗,让邵逸夫也自惊心。他深谙市场竞争的个中三昧,于是除了狠抓收视率之外,他大力扩展无线业务,以图广开财路,多元发展,全面出击。后来,无线业务包括出版刊物、兴办唱片公司、开零售店、发展旅游服务业等,准备扩充其多元化业务,致力于开拓香港旅游业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大力开展出版业务,拓宽体育健康设施业务。
这些事业的创建和振兴,逐渐构成了无线事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但是,邵逸夫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电视业。如同当初在电影业的竞争中,邵氏公司击垮了“电懋”,成为邵逸夫竞争史上的得意之笔,无线与亚视之间的争斗,则成为邵逸夫人生的又一段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