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300000020

第20章  奠基之作

在拍自己的奠基之作之前,邵逸夫先分析了邵氏公司自邵醉翁以来,所存在的弊端。他发现,无论是大哥邵醉翁,还是二哥邵村人,对剧本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很多时候为了抢得市场先机,根本等不及剧本成型,仅凭一个提纲,就匆匆开机,由演员临时凑台词。可以想象,这样的影片,必然粗糙。所以邵氏出品的影片,虽然卖座,却难称上品。而邵氏公司终于在香港电影界渐呈败势,不能不说这正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自己来香港发展,将邵氏公司的兴盛大业系于己身,当然不可能还走老路子,用粗制滥造的影片打天下。而精品影片,必要有上乘的剧本做保障。所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对于一部电影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邵逸夫意识到,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必须予以重视。

但是,剧本创作历来不是邵氏公司的强项。而“电懋”,则拥有香港最好的编剧姚克、艺术感觉一流的剧本策划宋淇,还有一块金字招牌:著名作家张爱玲。而邵氏公司,不要说张爱玲这样的明星编剧,连能与姚克一争高下的编剧也没有。

邵逸夫不怕。作为生意人,他深信有钱就有一切。没有好编剧,可以花钱买好本子。于是邵氏公司发出公告:高价悬赏好剧本。一时间,众多剧作家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纷纷前来应征。但邵逸夫亲审之后,没有一部被留下。事实上,这其中不乏艺术价值较高的本子,对人性的挖掘、情感的表现,都很有力度。但邵逸夫关注的是影片走向市场之后的效果,所以拒绝拍纯文艺片。

邵逸夫并不讳言,他是把电影当做生意来经营的。虽然他热爱电影,也深知电影是一个艺术门类,但他坚持认为电影还是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只有被大众接受的剧本,才是好剧本,而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对于一家电影公司而言,无异自杀的毒药。只有百姓能理解和欣赏的下里巴人,才能带来经济效益,才算是他的上乘之作。他常常对那些有纯文艺情结的员工说:我们是在开公司,不是在办艺术沙龙,我们拍电影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为了倡导艺术。如果我要拍一部纯艺术影片,我不敢肯定这种戏会有多少人爱看。少人看的戏,就少人得益。所以我宁愿从大家都中意看的娱乐片着手。

他的这一说法令很多追求艺术的剧作家反感,认为他不懂艺术。但凭心而论,作为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邵逸夫的这一思路并无错误。他首先要抓票房,他的投资必须要有回报,否则他的公司不可能维持下去,所谓艺术也就无从谈起。

但什么样的影片,才能既让观众喜欢,又能出奇制胜,让邵氏公司一炮打响呢?

邵逸夫认真考察了香港电影市场,发现香港的国语片市场非常萧条。在讲粤语的香港,国语片市场一直很小,香港诸多的戏院中,只有两家戏院放映国语片。1949年以后,来香港的内地人渐渐多起来,但国语片却仍然没有发展,缺少大戏、重头戏。左派机构的国语片主要发往内地,“电懋”等自由机构的国语片卖到台湾及海外华人市场,这就给国语片在香港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是一个可供开发的大市场。

充分研究之后,邵逸夫和邹文怀等人反复商讨,终于决定迎难而上,拿出一部上乘的国语片,作为香港邵氏兄弟公司的开山之作,并拯救国语片的颓风。

邹文怀深通宣传之道,先行搞起大规模的舆论策划。邵氏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邵逸夫宣称:邵氏公司每年要生产26部国语片、12部粤语片。会上,邵氏公司还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邵氏出品,必属佳作。

邹文怀通过各种渠道将公司“振兴国语片”的宗旨大力宣传出去,这在国语片很不景气的香港,具有相当的号召力。许多观众都充满热望,非常期待。“邵氏出品”还未上市,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只待佳作横空出世了。

大思路有了,可具体要拍哪部戏呢?

邵逸夫与邹文怀分析了一下,香港最大的国语片生产公司——“电懋”,当时主要拍摄时尚电影,表现都市上流社会的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多富浪漫的小资情调。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着装前卫,各式旗袍、高跟鞋层出不穷,人们根据剧中人物装束,称其为“时装片”。

邵逸夫清楚,在时尚领域,“电懋”已走在前边,自己不具备与之一争高低的实力。他决定避其锋芒,绕其道而行。他想起几十年前,大哥邵醉翁创业之初,上海电影界与当前的香港何其相似乃尔。实力最强的明星公司多拍摄现实题材,于是大哥另辟蹊径,提出“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口号,从稗史、民间文学当中挖掘故事,推出古装片,居然在如林的电影公司当中独树一帜,终于崛起。当时的“天一”带起了上海古装片的热潮,许多片子不仅轰动了上海,也震动了南洋。难怪“天一”一出道,就令明星公司感到了威胁。

邵逸夫决定仍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素材。他认识到,中国人的现实与历史永远是分不开的,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有着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啊。而传统的题材,永远有市场,永远会受到追捧。

他向邹文怀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邹文怀的支持。当时,新华影业公司正推出新片《天仙配》,在这部影片里,创造性地把国语片和戏曲片糅合到一起,形式很新鲜,上市之后即在香港开创了国语片热映的局面。邹文怀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邵氏公司也可以走这条路子。他邀请邵逸夫等公司高层人员一起去戏院观看《天仙配》。

邵逸夫立即被吸引住了。在这部片子里,国语和黄梅调结合得天衣无缝,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黄梅调的方言色彩不重,且曲调优美,婉转悠扬,唱词完全可以用国语发音。

邵逸夫立即就决定,也拍黄梅调的国语片。

但在具体剧目上,大家仍然争论不休。邹文怀见众人各执己见,迟迟无法定夺,郑重地向邵逸夫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说道:“咱们应该听听这个人的意见。”

邹文怀推荐的这个人,是当时在邵氏公司默默无闻的小导演——李翰祥。

李翰祥本是科班出身,但当时在邵氏公司很不被重视。他1926年出生于辽宁锦州,40年代在北平国立艺术学校读书,专修油画。后又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修戏剧、舞台表演、电影。因时局动荡,他未及毕业即走出校门,于1948年来到香港,涉足电影业。最初在大中华公司做特约演员,演过一些跑龙套的角色,终无大的发展,更不被人们知道。之后,又分别在长城、永华等影业公司打过工,也无非是利用自己曾经学过的舞美等特长,做布景、场记、服装管理等事情。

1954年,李翰祥同邵村人签了合同,在邵氏父子公司任导演。但邵村人之所以用李翰祥,并不是因为他欣赏李翰祥的导演才华,而是邵村人一贯俭省,奉行“低成本”运作,李翰祥当时寂寂无名,薪水自然也可以压得很低。

李翰祥执导的第一部片子是《雪里红》,由前苏联名著《在底层》改编。这部影片虽然是由著名影星李丽华主演,但上市后并未引起反响。李翰祥自然同这部片子一样,仍旧默默无闻。于是1955年邵村人没有用李翰祥拍片,任他坐了一年冷板凳。1956年也仅拍了一部影片《水仙》。1957年,李翰祥的机会似乎多了一些,连导了三部影片,其中《黄花闺女》、《春光无限好》两部,皆由林黛主演。这些片子上市后反应尚可,票房也还不错,但李翰祥仍然未被重视。邵村人尤其认为,片子之所以成功,是他花大价钱请林黛担纲主角之故,与导演没多大关系。倘若拍砸了,导演却难辞其咎。

正在这时,邵逸夫来到香港,接手邵氏公司。邵逸夫出手不凡,一上来就有营建清水湾大型片场的豪举。在清水湾影城里,邵逸夫一共建了四个影棚,但是,李翰祥拍戏仍然没有影棚。他只是邵氏公司一个三流小导演,邵逸夫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一个大导演应该享受到的待遇,他都享受不到。李翰祥在清水湾影城导的第一部影片是《给我一个吻》,邵逸夫对其中一些老牌演员分外关照,却完全注意不到李翰祥的存在。

所以,邹文怀推荐李翰祥,令邵逸夫十分意外。在他的记忆中,李翰祥并没有什么特别才能,能使其担当拍摄邵氏奠基之作的重任。

但邹文怀对李翰祥是有一定了解的。邹文怀到邵氏公司之后,深感邵逸夫的知遇之恩,工作非常投入。对外宣传策划,对内组织管理,无一不尽心竭力。所以时间不长,对于公司里各路人才,在他心里都有了一本账。他才华出众,眼光也独到,邵氏旗下导演不乏声名响亮者,但他偏偏选中了名不见经传的李翰祥。

邹文怀对公司职员都做过深入了解,以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空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他和李翰祥有过几次长谈,发现李翰祥文化底蕴深厚。之所以迟迟未能成就事业,并不是因为他缺少才华,恰恰是因为以前的影片都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那种快餐式的肤浅、通俗、娱乐大众的电影,并不适合李翰祥的戏路。李翰祥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汉学功底尤为深厚,对历史人物、历史掌故知之甚深,如果是一部有着深厚内涵、浓郁文化味道的古装戏,他一定能够驾驭自如,拍得很好。

邹文怀推荐李翰祥的另一个原因是,李翰祥当时年龄已过而立,且满腹才华,但一直默默无闻,没能出人头地。这种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人一旦得到机会,必然会分外珍惜,使出全身解数来做好这件事。

邵逸夫虽然对李翰祥知之不深,却对邹文怀的眼光深信不疑。他立即找来李翰祥,细谈之下发现,果然如邹文怀所说,李翰祥对中国历史十分熟悉,对许多历史人物和掌故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这种人才,邵氏旗下的确没有。以他对历史的把握,由他来拍古装戏,定能拍出历史的雄浑感。而公司的奠基之作,正应是这样一部混凝大气、独特深邃的片子。

李翰祥自然更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于是当邵逸夫问他的意见时,李翰祥提议拍国语古装片。这与邵逸夫、邹文怀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邵逸夫对李翰祥更加信服,在剧目的选择上,便交由李翰祥做主。李翰祥仔细分析、反复推敲之后,选出了一个历史人物:貂婵。

貂婵可谓乱世中的绝代佳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美女,英雄,爱情,这样的题材经久不衰,永远被追捧。拿电影当生意的邵逸夫,在李翰祥拿出此方案之后,立即以他商人的眼光准确捕捉到了“貂婵”里蕴藏的商机,这种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题材,本来就广受欢迎,而貂婵闭月羞花之貌,兼传奇的一生,一旦将其搬上银幕,定然会一炮打响。

邵逸夫当即拍板:就拍《貂婵》,并由李翰祥担任该片导演。

邵逸夫当初重金收购剧本,虽没有如愿得到满意的本子,却发现了不少优秀的编剧。其中高立文字讲究,刻画人物、结构故事的功力都很强,邵逸夫于是请来高立,由高立操刀,李翰祥等人共同商议,完成了《貂婵》的剧本。

剧本完成后,邵逸夫非常满意。在这出戏里,董卓、吕布、王允这些朝庭重臣、天下无敌的将军,都不过是配角,一切情节都是围绕着貂婵这个柔弱娇美女子进行的。这很对邵逸夫的心思,他不是要表现大江东去的壮阔,恰是要凸显小桥流水的细腻。他要在大的历史题材里,抓住人性的东西,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所以,接下来关于黄梅调的争论,李翰祥最终被邵逸夫说服。

李翰祥本不愿意在片中使用黄梅调,他认为黄梅调乃地方小调,既不如京剧大气,也不如昆曲古雅。这种小调用以表现普通场景尚可,但表现乱世巾帼貂婵,未免力量不够。况且在此之前长城公司已经拍过一部黄梅调电影《借亲记》,上映后市场效果并不理想。而较早的关于貂婵的影片如《美人计》、《凤仪亭》,使用的都不是黄梅调。

其实李翰祥的考虑不无道理。因为从黄梅戏来看,确实皆是轻歌曼舞的才子佳人戏,很少有大题材、大场面的内容。凡是宏阔庄严的帝王将相戏,几乎都是京剧剧目。

邵逸夫却认为李翰祥之所以偏爱京剧,是因为他是北方人。而香港人对那些京白京韵,听得懂的并不多。反倒是黄梅调地方色彩不浓,与国语相去不远,会在台湾和香港有广阔市场。况且虽然“长城”拍的《借亲记》反响平平,但新华公司拍的黄梅调电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后却轰动一时。故曲目的选择诚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其实是如何运用得当。

几经讨论,最后还是确定用黄梅调。邵逸夫告诉李翰祥,在这出戏里,要着重表现的不是江山大计,不是“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而是儿女情长。无情未必真豪杰,正是铁血柔情,才使得英雄具备了浓郁的人情味。而貂婵本人,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绝不仅仅因为她的美貌,而恰是凭借其这份儿女私情与大义的结合。所以,黄梅调的柔曼、细腻,与吴语相近的轻软,表现貂婵这个人物,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这番话令李翰祥茅塞顿开。邵逸夫和李翰祥,老板和导演,一个从商业角度出发,一个从艺术角度出发,争论之后,终于达到了和谐统一。李翰祥按照邵逸夫的思路,最终接受了黄梅调。他们都预感到,这部电影必将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票房号召力的上乘之作。

接下来便是饰演貂婵的人选。邵逸夫尊重导演的意见,仍旧征询李翰祥。李翰祥思索再三,慎重地将邵氏旗下的女演员一一想过,最终向邵逸夫与邹文怀推荐了邵氏的当家花旦——林黛。

李翰祥选中林黛,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林黛是当时邵氏旗下最有人气的明星,是香港红极一时的影后,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邵氏的奠基之作使用林黛,易被观众认可,胜算把握最大。

其次,李翰祥曾与林黛有过几次合作,彼此容易达成默契,可以使人物得到最佳表现。

最后一点,是李翰祥认为林黛年轻貌美,扮相出众,与他心目中的四大美女之一貂婵外形非常接近。而最重要的,是通过与林黛的合作,李翰祥觉得林黛的身世与经历,造成了她性格清高孤傲,气质冷艳凄婉,与他想象中的貂婵十分契合。李翰祥向邵逸夫和邹文怀等人推荐林黛,说了八个字的评语:喜不忘忧,悲不污职。认定由她来演貂婵,定能神形兼备,将人物演活。

主角的人选问题,李翰祥与老板邵逸夫再次不谋而合。邵逸夫不惜工本把林黛挖过来,目的正是要让她担纲邵氏大制作。“喜不忘忧、悲不污职”八个字,说到了邵逸夫心里,他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外柔内刚、有心胸有气度的形象来饰演貂婵。

一切敲定,全班人马各就各位,开始了《貂蝉》一片的拍摄。邵逸夫不惜工本,投入巨资。其他人员见此,更不敢怠慢,全副身心投入到拍摄当中。

果不出邹文怀所料,李翰祥很珍惜这次机会,决意要展现自己,所以事无巨细,都要亲自一一过问。他翻阅了大量典籍,并充分调动自己的美术底子,在对貂婵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大到每一个历史事件,小到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乃至服饰、发型,每一个细节都不漏过,力争做到完美。

而邵逸夫,他起家便从“Run run show”开始,早就习惯了一切亲力亲为。加之他对这部奠基之作非常重视,所以每天处理完公司事务,只要有时间,就会守候在拍摄现场,亲自督阵。邵逸夫此举,令在场工作人员很是感佩。他们也曾在其他电影公司工作过,却很少见到这样敬业、不辞劳苦的老板。比如邵村人,他更关心的是成本。他也经常出现在片场,却并不是关注拍片情况,而是在计算拍摄费用。他的服装、道具许多都是租来的,所以他要关注使用情况和天数,以和服装、道具商交涉。再比如陆运涛,他长年坐镇新加坡,演员们根本就很少见到他。偶尔飞来香港,也基本不在片场露面,只在饭店听一听下属们的工作汇报。

主演林黛第一次见到这样用心的老板和导演,很受鼓舞,自然也不敢懈怠,打点全副精神,非常用心地揣摩,投入地表演,力求准确传神地表现人物。

经过众人的努力,邵氏全体演职人员的全力打造,《貂蝉》一片的拍摄进行得异常顺利,进度很快。不久,李翰祥便宣布杀青封镜,请邵逸夫、邹文怀等人观看样片。他很有信心,自知这是一部优秀作品。果然,邵逸夫等人看罢,异口同声叫好。他们深信不疑,这部影片一经上市,必然大受欢迎。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认为这部片子完全当得起邵氏兄弟(香港)公司的奠基之作。

邹文怀对影片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他不仅对外宣称这是邵氏公司的奠基之作,更把《貂蝉》说成是香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语片。这样一造声势,《貂蝉》未映先热,香港观众翘首以待,纷纷等着观看邵氏公司的新作。而《貂蝉》1957年5月28日上映之后,果然不负众望,观众没有白白期待,影片大受欢迎。连续公映了半个月,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反响极佳。邵氏公司在50年代初所保持的票房纪录,被《貂蝉》一片一破再破。

多年以后,李翰祥回忆起《貂蝉》一片时,颇有些尴尬地说:“其实那是最让我脸红的戏,拍得很坏。”此话诚然是因为一个大艺术家对自己不断有新的要求,都说不悔少作,但真正的艺术家,都会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有更高更好的追求,不过,也需承认,那个时候的李翰祥,确实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但是,就是这部让导演多年后脸红的戏,却为邵逸夫在香港成功地掘得第一桶金,同时给邵逸夫和李翰祥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多年后李翰祥提起时说:“片子虽然拍得不好,不过得了五个奖,还是有点晕晕乎乎的感觉,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能获那么多奖,出乎我的意料。”

李翰祥提到的五个奖,是指1958年4月26日,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上,《貂蝉》一片五子登科:李翰祥获得最佳导演奖;林黛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高立获得最佳编剧奖;姜兴降获得最佳剪辑奖;王纯获得最佳音乐奖。

事实上,《貂蝉》一共获了七个奖。还有两个奖因为分量不如前五个重,李翰祥没有提到,那就是1959年的台湾影展上,《貂蝉》获得优等剧情片奖,李翰祥获得导演金鼎奖。

邵氏公司在香港的第一部影片、奠基之作,能广受观众欢迎,并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虽然在邵逸夫意料之中,但仍然令他喜出望外。代表团从马尼拉飞回香港,邵逸夫特意大摆庆功宴,为他们接风。

但是,此次亚洲影展最重要的一个奖——最佳影片奖,花落别家。而且正是被邵氏的最大对手——“电懋”,以《四千金》一片夺走。这让邵逸夫在高兴之余,也感到了遗憾和威胁。他了解到,《四千金》一片的导演和编剧,由陶秦一人担任,女主角则是台湾来的林翠。邵逸夫指示一定要把这两个人挖过来。一年以后,陶秦、林翠离开“电懋”,过档邵氏。

同类推荐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本书记叙了世界上第一辆木炭汽车发明过程及其发明人的传奇人生。包括脱颖而出、异国求学、初展才华、大展宏图等章节。
  • 张大千: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本书以张大千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范仲淹(名人传记丛书)

    范仲淹(名人传记丛书)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刻苦自律、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生数次遭贬却始终不改其为国为民之志。这里从范仲淹的家谱开始讲述他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文娱大咖

    文娱大咖

    文娱至上,独领世界巅峰潮流。改变世界,引爆全球。娱乐人生,才是完美。
  • 做一个有修养会保养懂营养的魅力女人

    做一个有修养会保养懂营养的魅力女人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的书。你可以在咖啡馆的某个角落静静地品读它,也可以在睡前的被窝里细细地思考它,还可以在厨房里或者餐桌上幸福地回味它。没错,这就是一本教女人如何完善自己、幸福自己、提高自己的美丽圣经!本书的宗旨就一个: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变得美丽,变得美好,变得健康,从平凡普通实现魅力出众的完美蜕变。真正地脱胎换骨,改变精神状态,收获精彩人生。本书奉献三大法宝:用修养美化心灵,用保养塑造形象,用营养收获健康。美丽就这么简单!
  • 网游之逍遥心圣

    网游之逍遥心圣

    一个无法攻击的牧师,一个神奇的团队,神秘的隐龙山庄,狂贼——涅炎、隐贼——乱天、爆法——无怪、不动冥王——吨位等这些曾经退役的称号玩家复出是为了什么。是继续在游戏里称霸还是只是来娱乐游玩。他们的复出会给游戏界带来怎么样的风波?是否还会继续书写他们的神话?还有寻求各个龙套要求:称号姓名等级职业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来qq群90118395进群的朋友记得要多给点意见啊
  • 椒山取胆记

    椒山取胆记

    扬州城前经岁月温柔,如今颇显妖娆,安逸中悄然放下包袱,却也爱上了夜夜笙歌的生活。其中又以那柳江湖畔边的金丝巷里最为热闹,那是秦楼名妓,粉墨纸客汇聚之地,出门左转右转,哪都能看见欢乐。
  • 擦肩而过之错爱

    擦肩而过之错爱

    他霸道蛮横无理,对她说:“以后我的消息必须回”她优柔寡断次次忍让,最后说“我会在原地等你”他对她永远都是忽冷忽热,时远时近,让她欲哭无泪时间最会骗人,但也能让你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走到最后的就是对的人.
  • 发现:陈毅达中篇小说精选

    发现:陈毅达中篇小说精选

    本书系作者中篇小说集,反映基层生活为主题,以不同的视野描写现实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变化。
  • 别以为我会爱你

    别以为我会爱你

    言花开:丫滴!你同事都不知道你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吧。姜满城:..........言花开红着脸:你说过你不会那什么什么我!姜满城眼皮挑了挑:有吗?言花开:你能正眼瞧我一下吗?姜满城放下书本:那你能过来一下吗?言花开孤疑的瞄了瞄姜满城,你看我一眼,需要我抬屁股吗?姜满城看着言花开满脸认真的说道:你过来,我要吻你。言花开:.........丫滴!你见过亲人家还要人家主动贴过去的吗!看我.........姜满城:那我过去....言花开:你过来又怎样,本姑娘不....#¥%@&&..可惜她的嘴巴没空说话....
  • 不似终点

    不似终点

    他本是暖男,却因为她的离去变得冷默。她本是天真善良的人,却为他变得伤痕累累。两年后再次见面,他把她压倒在墙角,冷默的说:“告诉我,为什么不辞而别?”……她生病时,发了疯一般的寻找,“北泽,北泽,我的北泽。”“我找不到我的北泽了。”“我的北泽,你在哪里?”找不到顾北泽,便蹲坐在路边哭起来了。
  •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圣皇

    末世圣皇

    当钟声响起之际,进化已经势不可挡……一个辉煌而绚丽的时代悄然来临!百族林立,文明涌现……但这也是一个黑暗与动乱的时代!种族混战,文明争霸……禁忌的华夏文明,千古未绝!被神秘虚影选中的林清,脚踏异族,逐星追月,为种族杀出一条血路……PS:本书彻底大修,加入了其它,不在这里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