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发酵说
远古时代,尚无农业,我们的祖先靠采野果为生。有时,采摘的野果吃不完,便贮存起来。因为那时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会发酵变成含有酒香气味的果子。这种自然发酵现象使我们祖先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时间久了,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
华夏民族开始原始的农耕后,大约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粮食有了剩余。但粗陋的生存环境难以实现粮食的完好储存,剩余的粮食只能堆在潮湿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时间一久,粮食便会发霉发芽。霉变的粮食和发芽的粮食一旦浸在水里,就会发酵变成酒,这便是天然粮食酒。我们祖先中的一些聪明人由此受到启发,经过不断的摸索,逐渐掌握了酿酒技术。
这就是野果和粮食酿酒的起源,都源于自然发酵。
(二)仪狄造酒说
尧帝在位时,中原发生了水灾,百姓吃尽了苦头。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出现了毒蛇猛兽,伤人性命,叫人无法过日子。
禹遵照舜帝的命令,发动百姓动工治水。他们翻山越岭,立木桩作标记,测定高山大川,为治水不辞辛苦。
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连脚指甲都在水中泡掉了。禹由于过度劳累,伤了身体,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迈步吃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大禹因为治水而累伤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越来越瘦弱。禹的女儿眼看父王每天忙于国事,感到十分心疼,便请服侍禹膳食的仪狄想想办法。
一天,仪狄到深山去打猎,想猎些山珍给大禹做美味补一补身体。在山上,仪狄发现一只猴子在吃一潭发酵的汁液,这是桃子所流出来的。猴子喝后,手舞足蹈,脸上还露出十分满足的样子。猴子走后,好奇的仪狄也亲自品尝了一下潭中的汁液,感到浑身热乎乎的,很舒服,整个人筋骨都活络了起来。仪狄高兴之余,装了满满一竹筒发酵的汁液,带回宫中。大禹的病越来越重,腿脚越来越不灵便了。仪狄灵机一动,赶紧将上次在深山所发现的汁液拿来给大禹喝。
大禹饮用后,胃口大开,精神百倍,体力也逐渐恢复了。仪狄见状,十分高兴,经过钻研,终于研制出了酒。
但是,酒虽好,喝过之后会上瘾,越喝越多,喝得晕头晕脑的,就像腾云驾雾一样。虽然舒服,却很误事。于是,大禹对大家说:“酒虽然治好了我的病,却使我荒废了朝政,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从此,大禹决定不再饮酒。
但仪狄的造酒技术流传到民间,成了人民解除疲劳的饮料。
(三)杜康造酒说
杜康是一个高超的酿酒师,曾为周天子酿过酒。杜康酿酒的遗址很多,河南汝阳县就有杜康酿酒的遗址,如杜康矶、杜康仙庄等。
在汝阳县,至今尚流传杜康造酒的故事:杜康自幼是个孤儿,不得已乞讨为生,常在汝阳县杜康矶一带乞讨。每当他讨到残羹剩饭时,就在一条名叫杜水的小溪边一棵空心老槐树下坐着充饥。吃饱了,就把吃剩下的饭渣回身倒在树洞里。因树洞底部有风吹进去的雨水,日子一长,饭渣发酵,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杜康在树洞里舀了一碗像水一样的液体尝了尝,顿感浑身舒畅,味道甘美。于是,他把这种水一样的液体称为酒。消息不胫而走,当地一个财主找杜康商量,由他出本钱,杜康当酿酒师,用当地产的粘高粱煮成熟饭酿酒,人称杜康酒。杜康是用高粱酿酒的创始人,高粱酿也称“秫酒”。杜康的名气越来越大,终于传到了周天子那里。于是,周天子将他请到京城,专为朝廷酿酒。
在粮食作物中,高粱比黍、稷、粟、稻的出现要晚一些。高粱富含淀粉,并含少量单宁,这是酒中芳香族物质的主要来源,使高粱成为一种很好的酿酒原料。
地球上最早的酒是野果自然发酵形成的。
猿猴在水果成熟季节收藏大量野果放在石坑中,堆积的水果在自然界中经由天然酵母菌的作用开始发酵,之后将酒液析出。这样,也不会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还产生了酒。
至于用谷物酿酒,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
在距今7355—7235年的磁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发达的农业经济。考古工作者在其遗址中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还发现了一些陶制酒器。这说明在磁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用谷物酿酒了。
三星堆遗址地处四川广汉,埋藏着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间的遗物,出土了大量的陶制酒器和青铜酒器。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掘出大量的酒器,包括酿造发酵用的大陶尊、滤酒用的漏缸、贮酒用的陶瓮、煮谷物用的陶鼎。同时,在发掘出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滤酒图。
在龙山文化时期,酿酒已经成为发达的行业,酒器更多了。
考古得到的资料证实,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酿酒业。
农业出现前后,受潮的谷物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的东西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酒曲,浸入水中后便会发酵变成酒,即天然酒。
人们不断接触这些天然酒曲和天然酒,逐渐接受了这种饮料,于是就酿出了人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