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忠报国—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好一个怒发冲冠,是何等的豪情壮志;好一个仰天长啸,又是何等的壮怀激烈。为了抗金事业“莫等闲”,这是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一片爱国之情洋洋洒洒跃然纸上。“踏破贺兰山缺”更是表达了对金兵的仇恨。
一曲《满江红》,写出了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也是岳飞一生精忠报国的写照。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军事家。他精忠报国、忠贞不渝的精神让无数中华儿女敬佩,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是一只令敌人生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感叹的铁血劲旅。
岳飞出生于河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勤奋好学。《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和《左氏春秋》是他特别喜爱的书。他还学过枪法和骑射,能左右开弓,并成为全县无敌的击枪手。青年时的岳飞体力过人,又因刻苦锻炼,传说能挽三百斤的强弓、开八石的腰弩。
1122年,宋国为了攻打辽国扩充军队,招募士兵。20岁的岳飞应募入军,从此转战南北。后来金军攻打宋国,岳飞又参加了反击金军的战斗。在宋金交战中,由于高宗采取积极议和、消极抵抗的政策,所以宋军虽然积极抵抗,却总能胜少败多。后来,一个无名的低级将领居然击败了金军主将金兀术,收复了大片被占领的土地,从此以后,这个名叫岳飞的人就一举成了举世闻名的抗金名将。
岳飞对祖国可谓一片赤诚之心,他以国家安危为重,自己却简朴奉公,吃苦耐劳。
岳飞在外征战时,和士兵同吃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有一次受到地方官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有这么好吃的食物。”之后还特意带回去几个给家人分享。
岳飞一家生活非常简朴,有一次,高宗为了奖励岳飞,要给他在杭州修建一处豪华的府院。岳飞辞谢道:“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南宋的大将大多家产丰厚,而唯独岳飞是个例外。岳飞被害抄家时,全部的家产仅有两千多两白银,其中包含的几千匹麻布和几千担粮米,还是准备给军队用的。
岳飞作为一军统帅,更是智勇双全,身先士卒。
岳飞擅长各种兵器,射箭达到三石,刷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记录。岳飞用兵很灵活,不拘泥于常法。尤其善于在野战中以步兵集团抗击骑兵集团。所以在宋金战争中,屡建奇功。
岳飞不管是作为低级将领还是一军统帅,都身先士卒,做出榜样。有一次战斗,他全身遭受几十处创伤,还坚持冲锋在最前方。岳家军被主帅的士气所感染,都凶猛无比,可以一当十。
岳飞集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于一身,使卑鄙苟且的小人自惭形秽,也阻挡了他人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来牟取私利。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作为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派刺客谋杀岳飞没能得手,继而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可怜一代名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就这么被逮捕入狱。可是秦桧在审讯的过程中实在找不到任何谋反的证据,便前无古人地发明了“莫须有”的罪名,即“也许有,不见得没有”的意思。多么厚颜无耻的“莫须有”啊!“不见得没有”怎么能治一个人死罪呢?可叹吃软怕硬、苟活于求和的高宗竟然接纳了这个罪名,真让普天下的忠勇之士寒透了心。岳飞死时,年仅39岁。
(二)岳家军
岳飞在战斗中经常取胜,令金兵畏惧,其原因就是他有一支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并且深受百姓爱戴的精良部队—岳家军。
岳飞非常重视纪律严明,所以岳家军以赏罚分明而著称。况且岳飞一碗水端平,对自己的儿子也不袒护,不论亲疏远近,都一视同仁。所以他的部下都能够服从号令,勇于效命。由于岳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所以他对小户群众的疾苦深有体会。在他领兵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士兵不能打扰老百姓的生活。踩伤庄稼的,妨碍农田耕作的,在市场上买东西强行交易的,都坚决处以死刑。而岳飞也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这样,岳家军深受百姓爱戴与拥护。堪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的典范。
岳飞主张用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他非常重视岳家军的训练工作,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从严要求。他经常带领将士们练习登城、爬山、跳壕沟等项目,在练习的时候就像在战场上一样,将士都穿着沉重的铠甲。这种真实的模拟环境,大大提高了岳家军的战斗能力。
到了1135年,岳家军的兵力由于吸收了各路将士,已经从三万多增加到了十万人左右。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其中正将、副将和预备将各八十四名。王贵和张宪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以代替岳飞指挥,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这三个人最以勇猛善战闻名,这五个人堪称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三)岳家军勇战郾城颍昌
岳家军最出名的两次战役当数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这也是宋金战争中的两次以少胜多的大战。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岳家军勇胜金军。
1139年,金兀术分兵四路,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苟且的朝廷求和不成才被迫命令备战。
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从湖北出发,很快进入了河南中部,接连取胜,主力已经攻打到了颍昌。这个时候,狡诈的金兀术发现岳飞的主力都在前方,岳飞自己只有少量的军队驻扎在颍昌,便打算偷偷地带一万五千精锐骑兵袭击岳家军的指挥中心。岳飞很快打探到这个消息,选择了离城池二十里的地方,双方主将及各自最精锐的部队开始了一场硬碰硬的较量。金军出动了重甲骑兵和拐子马。重甲骑兵在战场上是很有杀伤力的,就是让军士穿上沉重的铠甲,戴着铁帽子,三个人一组,用皮带连起来,每进一步,就用木头环卫,只进不退。一排一排,真有铜墙铁壁之感。但岳飞自有应对的秘密武器,他把取胜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强大的步兵,让他们拿着麻扎刀、大斧子,上砍敌兵,下砍马腿。因为铠甲再厚,盔甲再多,马腿上却没有伪装,岳家军抓住金军弱点,砍掉敌方的马腿,敌人从马上掉下来阵势也就乱了。这一战岳家军大胜,砍杀了大量金军,金军的重甲骑兵也不能发挥所长。
智哉,岳飞!勇哉,岳家军!
一个月后,金兀术不甘心郾城之战的失利,在临颍集结了十二万的兵力准备打一场翻身仗。他首先想要切断岳飞与王贵两军的联系,不久张宪率军来与金兀术大军决战,派岳家军的悍将杨再兴领三百骑兵为前哨。没想到杨再兴行军到小商桥时与金军主力突然相遇,虽然敌众我寡,坚毅的岳家军仍然奋勇杀敌两千,为国捐躯。金兀术被岳家军分号背嵬军的这种惊人的战斗力震慑,转而攻颍昌。岳飞知道后马上派儿子岳云火速增援正在颍昌的王贵。年仅22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名亲卫军骑兵首先攻打金军,步兵随后也排开严整的队形前进,掩护骑兵,与金军的拐子马搏战。岳云与金军苦战了几十个回合,出入敌军阵营十多次,全身受伤一百多处。很多步兵和马军也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但却没有一人回头。中午的时候契机降临,负责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冲出重围率五千多军士增援,战局很快扭转,大败金军,共杀敌五千多人,俘虏两千多人,缴获战马三千多匹。
岳家军全线进攻,在距开封二十公里的朱先镇击溃了金军。至此,岳飞反击中原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岳飞甚至很乐观地对部下说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谁知不久之后奸臣作祟,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