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余的钱财,应该多参与社会公益。
中国过去有不少富可敌国的商家,但古老的传统思想是基业传万代,考虑让儿子代代相传。我认为让实业千秋万代继续下去是应该的,但一个人基本生活保障并不需要太多。你有多余的钱财,应该多参与社会公益。所以,商业我会慢慢地放,公益事业我想更多地直接参与,希望借此能引起其他参与者的使命感和更多人的共鸣。
——摘自《李嘉诚实话实说》
背景分析
当今随着对善行的推崇,社会上也出现了过分夸张善行,过分强调“付功”的现象。人们从一次次的“博名”“诈捐”中获得了一个经验,那就是“沽名钓誉”。但是,实际分析我们便能发现,这只是一种十分主观臆断的行为。
2006年8月,李嘉诚宣布把其私人持有的约28.35亿股长江生命科技股份悉数捐给李嘉诚基金会,这些股权总值约24亿港元。李嘉诚还承诺,未来还将有巨资投入,“直到有一天,基金一定不会少于我财产的1/3”。据测算,基金会未来收到的捐款将超过80亿美元。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第二天李嘉诚就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3000万元人民币赈灾。第二轮捐助更达1.2亿元,而这只是李嘉诚慈善事业的冰山一角。
李嘉诚并没有因为有人对他的善举提出质疑而寒心,因为他知道,做善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他低调,很多时候都是过去很多年慈善行为才被挖掘出来。不管顺境、逆境都持之以恒地待人以善心;特别是在受到他人的讽刺、毁骂、误解时也不改为善之心。
20世纪80年代,拥有雄厚财力的李嘉诚成立慈善基金会,命名为“李嘉诚基金会”。至2010年2月底,基金会已捐出及承诺款项达113亿港元。李嘉诚有过少年失学之痛,因此重视教育投资;父亲因病去世、自己与肺结核奋战多年则使他关注医疗,李嘉诚说:“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1981年,广东潮汕地区第一所大学汕头大学,在李嘉诚的资助下成立。李嘉诚从加拿大、中国香港挖脚名师担任各学院院长。其中的医学院是中国最优秀的医学院之一。这种真正付出时间做慈善的行为和细节化的行动为汕大带来了生机。不仅如此,李嘉诚还动用他的国际人脉,广邀名人授课,例如请星巴克咖啡创办人霍华德·舒尔茨讲授商业道德课程。即便是在李嘉诚的公司面临较大困难时,他也没有停止对汕头大学的资助。
在给汕大筹委会的信中,李嘉诚动情地写道:“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即使可能面对较大困难的经济情况下,也一定要做这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李嘉诚到汕头大学访问时,学生和教职员工对他的爱戴和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可见,在李嘉诚的眼里,慈善并非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一件要真正付出时间去做的事情。在面对重大困难时,能够不为金钱利益而动摇,不故作姿态,不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慎重决策,分清轻重,目光长远,并且平和面对公益事业,舍得并且甘心于投入时间,亲自参加建设。这,才是慈善的真正意义所在。
拓展透析
中国香港富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主席余彭年祖籍湖南,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建立超十亿美金民间慈善基金会的慈善家,20世纪80年代起,3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着慈善工作,他欲将毕生财产捐给慈善福利事业。
曾有记者这样问道:如果有人认为您做善事是为沽名钓誉,您会怎么想?
他很坦率地回答:“我做善事不求任何回报,做了那么多善事,我从不接受戴任何帽子(头衔)——除了深圳市荣誉市民,这个称号就足够了。我向老家湖南也捐了数千万善款,但一个湖南的头衔都没接受,也没有和湖南做一笔生意,何必要有交换条件呢?”此外,他还表示:“我没有什么养生之道,做善事就好有精神。做善事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犹太人洛克菲勒成为世界首富的时候,别人劝他把财产留给他的孩子们,洛克菲勒回答:“这些钱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洛克菲勒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上饭,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主要投资在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上面。他的基金会先后投资达数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
不妨再说说汶川地震。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企业社会责任”就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对象。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开始和社会责任挂钩。在汶川大地震后,不少企业家在捐款和社会责任问题上出现偏差,成为网络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例如王石就因为“员工每人限捐十块”的轻率言论,被贴上“王十块”的恶意标签。而新东方,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纪大地震灾难面前,其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形象,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正面展示。
在地震发生时,俞敏洪正在全国巡回演讲的路上。可俞敏洪还是迅速和几位负责人碰头,最短时间内制订了集团社会捐赠的计划。新东方先后在汶川地震救援的捐款达到1500万元。以新东方的营业规模来说,这样的捐款实属难得。2007年,俞敏洪套现股票,也不过只得到4亿元而已,但这笔钱,大多数被俞敏洪花在香港设立的慈善捐助基金会上。
俞敏洪是一个具有悲悯心的企业家。他总是能在别人、社会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伸出援手,帮助身陷困境的人们。俞敏洪眼中,新东方的责任是被划分成企业经营责任和社会责任的。
首先,新东方是一个企业。企业不能够赢利而导致员工失业,从经营和职业道德方面说,的确是一种不讲道德的行为,也是经营责任缺失的行为。
新东方作为营利性的教育机构,一直诚信纳税,提供就业岗位,这一点在中国的教育行业有口皆碑。毕竟在各个大学争相贷款扩张,债务无法偿还,甚至师德有愧,教学氛围滑落之时,新东方仍能逆势而行,这实属难能可贵。
其次,新东方作为企业,但并没有脱离社会,更不能以企业之名,以利润为目标,断言放弃社会责任。作为上市公司,新东方在国内外,都要和员工、社区、机构、潜在的社会弱势群体打交道,这本身就是新东方的社会责任的第二个对象。
2004年,俞敏洪代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向社会捐赠善款总计143万余元人民币,他也因此成为“2005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唯一的一名教育家。未来新东方在这一条漫长的社会责任路上,还将走得更远、更坚定,更加稳健和自信。至少在俞敏洪眼中,这是他办企业的力量和理想的源泉之一,也是新东方事业的新的支柱。
从李嘉诚、余彭年、洛克菲勒、俞敏洪等企业家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将公益慈善当作企业的正经业务来做是非常必要的。做慈善并不是将钱移交给慈善基金会,而是主动承担起社会的一份责任,为社会未来的发展倾注自身企业的一份力量。做好企业,就是要做有良心的企业,或许这便是大企业家们试图传达的全新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