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员工,真心替他们着想。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不择手段的成功只能算作是侥幸,而且一定无法长久为继。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我决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摘自《李嘉诚自传》
背景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里有一句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可见商人重利是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但事实上,在传统中国商人的血脉里同样也流淌着重义的血统。李嘉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地将白居易的那句诗改成了“商人轻利重别离”,形成了独有的“李家经商真经”。
香江才女林燕妮曾经与李嘉诚有一些业务往来,她说道,20世纪70年代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期,根本无钱可赚。当时长江地产业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但李嘉诚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
经过仔细询问才发现,李嘉诚这样做原来“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有人就说:“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怪不得老员工都对你感恩戴德。”李嘉诚回答说:“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不以创造利润为目的的商人并不多见,李嘉诚重义轻利,故而面对询问十分坦然。
李嘉诚早就明白了“轻利重义”的道理。当年,李嘉诚离开塑胶公司自己创业时,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以德报德,不重利轻义的人。
临走前,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李嘉诚并没有闪烁其词,而是很诚恳地说了这么一番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向你保证,我绝对不会带走一个客户,绝对不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的。”
这种承诺对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易能够实现的事情。因为是新厂,必然要开发客户,但旧有的一切资源都不能用,而没有丝毫名气的新厂要想开发新客户则是难上加难。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违背承诺。他重义轻利,甚至推辞了主动上门来的客户,希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原公司保持往来关系。
拓展透析
“商人轻利重别离”这条真经的本质在于轻利,不唯利是图。然而,在众多的书中,商人都被塑造成为唯利是图的模样,如“商人皆为利来”“商人不是慈善家”,等等,这其实只因为没有贯彻好这一原则而已。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很多企业家领悟到了这一点。
在山东,有一位因一时“不忍”而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力诺集团董事长高元坤。按照他的说法,创办力诺集团并非出于经商挣钱的目的,他本来在东省医药管理局工作,从没想过要离开这种稳定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了他。这位朋友是沂南玻璃厂的领导,朋友告诉他自己的企业垮了,数百名员工的生活都将受到影响。高元坤听完之后心里非常难受,他一想到那么多人将要丢掉赖以为生的饭碗心中便觉得“不忍”,于是他决心为大家找条出路,这才有了从银行贷款50万元创业的举动。
像高元坤一样,很多鲁人经商都注重仁义。鲁商集团董事长季缃绮在诠释企业的使命时,曾说过鲁商集团的核心思想是“仁智合一,商行天下”,仁为前,智为后,然后才谈商行。以仁者思想、义士情怀经商的鲁商虽然有时候很难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却往往也能因此积累厚实的人脉,人脉即钱脉,厚积而来。可见一个义字,成就的不仅仅是仁义品格,同样也成就事业。
豪爽的山东人并不会只将自己的人际关系局限在老乡范围之内,他们习惯以仁为处世核心,以礼为待人之道,所以无论对待朋友还是陌生人,他们都有一副仁者的情怀,更有义士的肝胆。鲁商之中,“义利合一”“重义轻利”者不胜枚举。电视剧《大染坊》塑造了一位清朝末年享誉全国的山东商业巨子陈寿亭。他原名陈六子,是山东周村人,年幼时父母双亡,他只能以讨饭为生。一个冬天的早上,他假装昏迷倒在了一家染坊的门口,染坊的周掌柜为人和善,见他可怜便收留了他。后来他又成了染坊的伙计,并认了周掌柜为义父,并改名陈寿亭。周掌柜出于一份仁义之心收留他,因此捡回一条命的陈寿亭感念周掌柜的恩情,并且秉持着周掌柜与人为善、讲究仁义道德的家风,振兴了通和染坊,并将染厂开到了青岛、济南。
陈寿亭并非完全杜撰出来的人物,在鲁商历史中有原型可考,这位传奇人物便是张星垣。在周村,张星垣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流浪乞讨时被周村的商人石茂然收留才保住了性命,并得到石茂然提供的一笔资金开了染坊,字号叫作“东元盛”,后来发展成为周村最大的染坊,20世纪30年代后陆续迁往济南,慢慢发展到在各地开分号。张星垣的发迹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个故事恰恰也说明山东人对义气的重视。石茂然收留张星垣无非是出于同情和乡情,但他的一番善意既成就了张星垣的事业,也为自己事业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局面。
有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李嘉诚乃至上述的其他生意人等,拥有的其实也并不算多,但是他们仍旧始终将仁义道德贯穿在整个公司的运作之中。以重义轻利、以德报德的情怀经商的人,虽然有时候显得很傻,但往往也能因此积累厚实的人脉和口碑。
有的时候,人们很难用数字来衡量这样的“义举”所带来的具体利益,反过来也是一样,因为不重视“义举”而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义举”其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重义的企业往往能够赢得良好的口碑,这在无形之中相当于为企业自身做了一次品牌的推广,这便是“重义轻利”的最好回馈。再大额度的交易总归也是有价的,而无形的口碑与形象却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