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一年周朝发生了内乱,晋国等一些国家派兵去帮助周天子。内乱平定后,这些国家留下一些军队驻扎在都城,帮助周朝维持稳定。
五年过去了,周敬王考虑到国家已经稳定了,想让各国驻扎的军队撤回到本国去,并在撤离前帮助都城修好城墙,于是派大臣富辛与石张到晋国去交涉。
两人到达晋国后,一方面向晋国表示感谢,一方面转达了周敬王的心意。他们很委婉地说:“考虑到各国士兵的辛劳和远离家乡,打算请各国军队撤回本国。为了维护都城的安全,希望各国帮助把都城成周(今河南洛阳一带)的城墙加高加宽一些。”
晋国的君臣对这一情况进行商议,范献子对执政的魏献子进言说:“与其在成周长期驻守,不如在那里增筑城墙以后撤军,这既是天子的要求,也对我们有利。即使是以后再有事变,我们晋国也可以不再参加了。这样各国诸侯都可以松一口气啊!”
魏献子觉得说得有理,就同意了这一意见。
接着,晋国派大臣伯音回答了周朝的使臣:“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于诸侯。”意思是说:周朝天子有命令,我们哪能不遵照执行而向各国诸侯报告哩!这样周天子的意见得到了晋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同意。
几个月后,魏献子亲自带领一批人到了周朝的都城,他们会合了各国派来的官员,共同重温了过去的盟约,商讨了筑城的计划,做好了筑城的准备工作。
史书在记载这段史实时,用了“奉承”这个词。“奉”是接受,“承”是承担、承接。“奉承”的本义是接受、遵照、执行。现在这词的词义有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讨好他人,向人献殷勤的意思、常常把那种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称为奉承,它带有明显的贬义。如:不会奉承,阿谀奉承等。
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