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清末著名桐城派古文学家,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性情恬淡,无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著作有《东游丛录》《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诗文集》等。
忍让为居家美德
[原文]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长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评析]
吴汝纶告诫其子,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一些志趣、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要努力克制自己,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他引述孟子的话,强调人的知识本领主要是从忧患中得来的。
读书先应明白做人的道理
[原文]
凡为官者,子孙往往无德,以习于骄恣浇薄故也。吾昨闻汝骂苓姐,说伯父不配作官,汝父作官有钱,欲逐出苓姐,不令食汝父之钱等语。伤天伦、灭人理,莫此为甚!世人常说长兄当父,长嫂当母,子有钱财,当归于父,弟有钱财,当归于兄。吾与尔伯父终身未尝分异,岂有分别尔我有无之理!伯父在时,吾不能事之如父,今亡已八年,不可再见矣。吾常痛心,故令尔兼继伯父,望汝读书明道理,岂知汝幼稚之年,居心发言已如此骄恣浇薄哉!伯父才学十倍胜我,其未仕乃命也,何不配之有!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故好官必不爱钱。吾虽无德,岂愿以此等之钱豢养汝曹、私妻子哉!兄弟之子,古称犹子,言与子无异,苓姐,昔兄之子也,与汝何异!我若独私汝逐苓姐不与食,尚为非人,况汝耶?且汝亦为伯父继子,若尽逐诸侄,则汝亦在当逐之内矣。凡为人先从孝友起,孝不但敬爱生父,凡伯父、叔父,皆当敬爱之;不但敬爱生母,凡嫡母、继母、伯叔母,皆当敬爱之;乃谓之孝。友,则同父之兄弟姐妹,同祖之兄弟姐妹,同曾祖、高祖之兄弟姐妹,皆当和让。此乃古人所谓亲九族也。读书不知此,用书何为!童幼有时争言,吾亦不禁,独令人伤心之言,不得出诸口,较量钱财有无,悖理行私之事,不可存于心。将吾此书熟读牢记,以防再犯,并令诸兄弟姊妹各写一通。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凡是做官的人,他的子孙往往没有良好的品行,这是因为习惯于骄傲放纵刻薄的缘故。我听说你辱骂苓姐,说伯父不够格做官,你的父亲做官有钱,就想赶走苓姐,还说出不让她吃用你父亲的俸禄等话。伤害家庭间天然的亲属关系,失去做人的理性,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世人常说长兄相当于父亲,长嫂相当于母亲,儿子有钱财,应当归于父亲,弟弟有钱财,应当归于兄长。我和你伯父从未分过家,哪有什么谁有谁无的道理!你伯父在时,我没能把他作为父亲来对待,现在他已逝世达八年之久,不可能再看到他了。我常常为之痛心,所以要你兼做伯父的儿子,望你读书明理。哪知你年纪幼小,居心说话就这样骄横放纵刻薄!你伯父的才识和学问,胜过我十倍,他未能当官只是命中注定的事,有什么不够格的!做官所得俸禄,都从百姓那里得来,不是什么好钱。所以好官一定不爱钱。我虽没有什么才德,怎能用这种钱来养活你们或者只顾妻子呢!兄弟的儿子,古代称之为犹子,说的是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苓姐,是我哥哥的子女,与你有什么区别!我如果唯独只顾你,而把苓姐丢下不管,不供给她生活物质,尚且不是人,何况你还是她的哥哥呢?而且你也是你伯父的继子,如果我应抛弃所有侄子,那么你也应当在抛弃的范围之内。为人要先从孝顺友爱做起,孝的内容不但包括敬爱亲生父亲,凡是伯伯叔叔,都应当敬爱;不但包括敬爱亲生母亲,而且对嫡母继母,对伯母叔母,都应当敬爱,这才称得上孝顺。友爱的内容包括对同父所生的兄弟姐妹,同祖父的兄弟姐妹,同曾祖父的兄弟姐妹,都应当讲和气礼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九族的意思。读书不明这个道理,读书又有什么用处呢?小孩子喜欢争上几句不要紧,我也不禁止,唯独那些令人伤心的言语,不得说出口;也不可存心去计较钱财的有无,违背道理谋私利。希望你将我这封家书中的话熟读牢记,防止再犯这样的错误,并让其他兄弟姐妹各抄写一遍。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告诫其子,做官人家的子弟由于习惯了骄横、放纵、刻薄,长大以后往往缺德不成才。进而指出,为人要从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做起,否则读书就没有用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读书的本质是学习做人,若一个人做人的起码准则都没有,读书又有何用?
读书应重在循序渐进
[原文]
《礼记》不必求熟,但须求通其辞。度汝所不能明者,或是古人制度,姻伯处有注疏可借阅,再不明,亦可作书问我。读书不必过急,循序渐进可也。前改“对镜排千嶂”,仓卒为之,不为佳,其意则儿说之是也。但求身旺,不忧学荒,身不健,两日不及他人一日功也。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对《礼记》一书的内容不一定要熟悉,只要领会其语意就行了。我估计你不能明了的地方,有可能是古代典章制度,姻伯那里有解释阐发《礼记》的书籍可以借来看一看,如果还是不明白,也可写信向我请教。读书不必过急,循序渐进就可以了。我前次修改“对镜排千嶂”,时间仓促完成,修改得不是很好,其中意思则是儿子你说的准确。我希望你只做到身体健康强壮,不要过分忧虑学业的荒废。身体不健壮,则你在读书过程中花了两天的时间不如他人花一天时间的效果。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强调,读书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强记呆记,应注意方法,“循序渐进”非常重要。进而指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总之,读书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意处理刻苦用功与锻炼身体的关系问题。
应以“大度”二字处世养身
[原文]
儿即在小石川,不必依人。交浅而累之过深,必将生隙。小川、宫岛、手岛等,皆勿深倚。彼果倾心结交,吾随分应之可也。同留诸君,并在彼往还之中国诸贤,皆勿与之开嫌,不与人争名,不占人颜面,即可久好。责望人不必过深,有拂意者以大度处之。汉高帝能成大事,止是大度二字。史公以“意豁如也”四字形容之,极为得理。杜诗云:“记忆细故非高贤”,虽利害得失所关,尚可一笑置之,况如来书并无丝毫为难之类者耶?儿此行以养身为主,必求高医使之诊治。若须往伊豆山热海,即可自往居之,或得一二友同行尤佳。身若改壮,病若良已,则年尚少稚,将来何事不可为!此时慎争脸伤身,吾所望在此。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孩儿你即使远离家乡在日本国小石川这个地方,也不必依赖他人生活。私交不深而连累他人过多,就一定会产生裂痕。对小川、宫岛、手岛等人,都不必深深依赖他们。他们果真倾心结交,你就应当随缘分与他们结交就行了。对同留学日本的各位同学,以及在日本往还的中国各位贤人能士,都不要与他们产生矛盾,不要去与他人争名誉,不要占他人情面,这样就能做到与他人长时间友好相处。责难抱怨他人不要太厉害,碰到那些使你感到不如意的人和事应以豁达胸怀去对待。汉高祖刘邦之所以最终成就大业,凭的就是“大度”两个字。太史公司马迁以“意豁如也”四个字形容汉高祖刘邦,是很有道理的。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说:“记住那些细微的不愉快的往事的人成不了有高度才能的人”,尽管利害得失摆在你面前,可以一笑置之不必计较,何况你在来信中并没有说到有丝毫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呢?孩儿你此行应以修养身体为主,一定要请高明医生为你诊治。如果需要居住在伊豆山热海这个地方,即可自己前去居住,或者邀约一二朋友同时居住在那里最合适。你的身体如果变得健壮,病痛如果医治好了,那么你的年纪还不是很大,将来什么事情不能做呢!此时不要做那些争虚荣而伤身体的事情,这是我对你的期望。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反复叮嘱儿子在异国他乡,千万注意慎择交友,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伤他人和气又伤自己身体。殷殷父子情深,跃然于字里行间。
成大器者非有远大志向和健壮身体不可
[原文]
凡出门交友,须广取众长,不求人瑕疵,不好人誉己,不争名,不忌胜己者,则自家器局扩大,可能兼集众长,若喜同恶异,则量狭而多褊衷,非大器也。汝勿时时忧贫,吾力自可供汝此游,汝尚未涉世,何必以无用为歉。譬如在家衣食一般,今尚是用钱之时,非出而自食其力之时,不但此时为养身而出,即令身体渐健,血不再发,医家谓可自由矣,仍当为费财向学之时,不宜求博锱铢,以饷父母,为此汲汲小成计也。此养志养口体之分,童而习之,岂遽忘邪?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凡是出门交友,必须做到广取众长,不要专去找别人的缺点或过失,不要喜欢别人称誉你,不要去争名利,不要妒忌才识超过自己的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才识和度量逐渐扩大,可以做到兼取众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如果喜好与自己相同观点的人打交道而厌恶不同意见的人,那么就是度量狭窄而偏执,不是大才的人所为。你不要时时忧虑经济紧张,我的能力自然可以供你这次游历,你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何必为自己才能不强而感到愧疚。譬如在家里要穿衣吃饭一样,你现今还是需要花费的时候,不是你自食其力走入社会的时候,不但此时为保养身体而出门,即使身体逐渐健壮,肺痨病不再复发,医生说可以自由活动了,仍当处在花费钱财努力学习的时光,不适去追求细小的东西,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该有急切实现自己小计划的考虑。这是你积聚志向,养好身体的任务,从小就听到这些教训,怎么突然就忘掉呢?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重点教导儿子应有远大目标,不要目光短浅计较眼前处境,在做人方面要有广阔胸怀,在保养身体方面要积极主动。身体健壮,人品高尚,立志远大,不在于小有成就,满足现状以讨父母欢心,而应朝着做大学问、干大事业这个目标去努力。
西方“专门之学”才是有用之学
[原文]
汝为科举欲归,吾意汝文自可中,倘不中则命也。汝祖高文,一生不中,我乃徼幸得之,吾家恐难世得科第。今改策论,而考官无学,阅八股尚不知高下,策论则向所未学,何能定其佳恶,不过胡乱取中而已。九通数百卷,谁能悉读,以此考人,直是谬妄。上海近印此书,吾已为汝兄弟各购一部,考时须携此入场。其余外国政艺各学,亦非怀挟不可,中不中听之,不足为轻重。吾料科举终当废,汝若久在日本学一专门之学,由学堂卒业为举人、进士,当较科举为可喜。以其用实学得之,非幸获也。但通日本语便可入专门学堂,不必学普通。若英语并学,甚费脑力。能通两国语文自佳,但无专门之学,尚不为有用之大才。或但求读英文,不求能语,尚较易也。化、电、格致,恐性不相近。若政治、法律、理财、外交,吾疑读其书便可通,然用处甚大。理财、外交,尤吾国急务,若择执一业,汝自酌之。学成一门,便足自立也。吾不愿汝强学,但愿汝身健,宜体吾意。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译文]
你打算为科举考试归国,我的意见是凭你的文才自然可以考中,倘若不中则是老天爷的安排。你祖父具有高超文才,一生没有考中科名,我则是侥幸考中,我们家恐怕很难每代人都能获得科举考试登第的成功。现今科考改为策论,而考官没有真实学问,批改八股试文还不明白其高下优劣,对策论则一向没有研究过,怎么能决定考卷成绩的好坏,不过胡乱录取考生等第而已。《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九通合起来达到数百卷之多,谁人能够尽数阅读,以这些东西来作为考试内容,简直是荒谬狂妄到了极点。上海最近印刷这些书籍,我已为你们兄弟各买了一部,你参加科举考试时必须携带入考场。其余有关外国政治和工艺各门学问,也有必要带一些在身上,中不中式听其自然,不要刻意放在心上。我估计科举考试选取人才的方式最终一定会废除,你如果长时间在日本学一专门之学,从新式学堂毕业达到举人、进士之类的水平,当然比在正规科举考试下获得的功名更值得高兴。这是因为,你是用实际学问来获得的,并不是侥幸获得的。只要通晓日本语便可以进入专门学堂学习,不必进普通学堂学习。如果学日本语同时学英语,太费脑力了。当然,如能通晓日、英两语言文字自然最好不过,但如果没有专门之学问,还不能成为有用之大才。或者只求阅读英文,不重在口语说得流利,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至于化学、电化、自然科学,恐怕与你的本来习性不相接近。如果就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而言,我猜你阅读这些学科方面的书籍就可懂得其内容,尽管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花的力气不多,然而用处是很大的。而且,就理财、外交这两门学科而言,尤其是我国目前急需掌握运用的,或者从这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学科学习,你自己去斟酌罢,如果能够精通这其中一门学科,就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不希望你勉强去学习,只希望你身体健康,你应当体会我的心意。
[评析]
吴汝纶尽管出身于科考旧学,但他多年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职务,对于中西两种文化的优长劣短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反复告诫其子参加科举考试未尝不可,至于能否中式则不必过分看重。因为,科举考试选取人才的制度终究要让位于新式学堂教育。所以,他建议其子最好攻读“专门之学”,造就自己有用之才,实学之才。这其中明显地反映出吴汝纶重视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