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主简介”
鲍氏系清代湖南善化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知书达礼,颇具才华。生有四子四女,其最小的儿子王先谦为晚清著名学者兼官吏,受其母教导颇多且深。
为人须吃得苦,又须耐得住贫困
“原文”
生事艰难,惟是为亟。太夫人无几微怨怼之色,且时以乐天知命宽尉府君。府君尝叹曰:“愿汝他日先我没,我得为一文祭汝,以章汝德也!”后太夫人每语儿妇辈云:“吾当时诚不意全活至今,然以汝父专精于学,虽饿死无怨。男子贵固穷,但闺阁内不知礼义,或相摧谪,则心分扰不能自力。此关于家道废兴甚大,汝曹志之。”……遇困乏者振贷无少吝,每戒不孝云:“人当无时作有时看,有时替无时想。”至自奉则务崇节俭,逮老无玩好之需,金玉之饰。或强奉之,旋即屏置。家人劝以戏具为乐,太夫人曰:“吾但愿家庭整严,内外辑和,男勤女奋,即是至乐。他非所愿也。”细务必亲,终日勤劳。恒言:“吾非好劳,性实习此。且妇人不能作苦,福可长享耶?”顾语儿妇辈曰:“汝祖母之教乃如是,吾家相传家规,当世世谨守之。”故弥留之前夕,不孝泣禀太夫人前云:“脱有不讳,儿必恪守家规,一如母生存时谨身安分,以继先府君未竟之志,不使吾母含恨九泉。”
——节录自《葵园四种》
“译文”
人生是艰难的,生存更为急迫。但母亲大人对此没有半点不满的表情表露出来,而且时时以乐天知命的姿态来宽慰我的父亲。父亲大人曾感慨地对我母亲说:“希望你以后能够比我先去世,我可以为你作一文来祭祀你,用来表彰你的良好品行!”后来母亲大人常常对我们说:“我当时的确没有意料到能活到今天,然而为了你们的父亲能够专心精研于学问,我即使饿死也没有怨言。男子最重要的是不怕艰苦贫穷,但女人如果不知晓礼义,或者夫妻相互拆台指责,那么就会心绪纷乱而不能尽到自己的力量。这个问题与家道兴衰的关系特别重大,你们应当记住这个道理。”……母亲大人凡是遇到困乏的人都会主动给予救济借贷,从不吝惜,常常告诫我们晚辈说:“一个人应该把贫困时当做富裕时坦然看待,而在富裕时又要常常想想贫困的时候。”至于她老人家自身说来却崇尚节俭,到老来仍没有玩好的需求,没有金玉方面的修饰打扮。有时候晚辈一定要她这样做,她就会立即加以谢绝。家人劝她以看戏作为一桩快乐的事情,她立即明确表示:“我只愿家庭整齐严肃,内外亲近和谐,男子勤快,女子振作,这就是我最感到快乐的事情。其他就不是我所希望、愿意的了。”家中一切事务她必定要亲自经手,整天做这做那,从不歇息。
母亲大人的常用语是:“我并不是喜欢劳苦,本性实在是习惯这样。而且,一个女人如果不能吃苦,幸福可以长久享受吗?”继而又对晚辈们说:“你们的祖母就是这样教导的,我们家相传下来的家规,你们应当代代谨守。”所以她在病重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我流着眼泪禀告她说:“倘若您不可避免地要离开人世,我们做儿子的一定谨慎而恭敬地遵守家规,像您在世时教导我们的那样谨慎安分,来继承父亲大人未完成的志愿,不使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感到遗憾。”
“评析”
王先谦的母亲鲍氏在篇中重点阐述的是有关整饬家风,延续勤劳、节俭传统,以及处世为人方面的浅显道理。她本人在这些方面为后代做出了良好的模样,事例虽细微平凡,但却切中要点。男子须吃得苦,耐得住贫困,妻子须与丈夫彼此和洽亲近这一观点对现今仍具有借鉴意义。